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国香港科技类院校)

由网友(比你女友优秀)分享简介:喷鼻港科技大教(广州)(简称港科大(广州))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是经中华国民共以及国教诲部核准、由广州大教取喷鼻港科技大教互助创造的实行学力教诲的、具备自力法人资历的沿海取喷鼻港互助办教机构。现任校少倪亮选。[一]截至二零二二年一零月,黉舍占高空积约一六六九亩,名目分两期设置装备摆设,1期占高空积约七一六亩,2期工程用高空积约九五...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简称港科大(广州))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设立的实施学历教育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现任校长倪明选[1]

南沙速度 港科大 广州 一期核心和配套建筑全面封顶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约1669亩,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约716亩,二期工程用地面积约953亩。学校设置4个枢纽,涵盖15个学域(硕博士专业);[2]首批开设3个本科专业、15个硕博士专业;[3]拥有学生545人,教职员工456人。[4]

2018年12月21日,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及广州大学签订三方协议,合作建设港科大(广州);2019年 9月19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国家教育部批准筹备设立。2020年11月初,学校开始建设;2022年6月29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成立;2022年9月1日,学校正式开学。[3]

中文名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创办时间

2018年10月30日

办学性质

合作办学机构

外文名

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学校官网

https://hkust-gz.edu.cn/zh-hans

硕博士专业

15个

简称

港科大(广州)

创办人

史维

地址

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庆盛区块[5]

校长

倪明选[1]

主要院系

4个枢纽

历史沿革

香港科技大学建校于1991年,由理、工、商及人文社会科学4所学院组成。[6]

2018年9月,就任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香港科大”)第四任校长的史维2018年10月30日向媒体公布,将与广州大学合作,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分校。史维表示,香港科大正草拟计划书,期望最快3年后开始招生。[6]12月2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市签署举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合作协议。广州市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南沙区提供1.13平方公里土地用于办学,并将给予建设、办学经费等各方面保障;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及校方以全校之力推动学校落户南沙开展合作办学。[7]

2019年9月,第一期学术先导计划在香港的清水湾校园开展;[8]9月26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正式动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动员大会上,宣读了教育部批准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筹备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批复。[9]

2020年9月,第二期学术先导计划在中国香港的清水湾校园开展。

2021年4月19日,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理事会一致通过,委任倪明选教授出任港科大(广州)的创校校长,并将在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港科大(广州)后生效。9月,第三期学术先导计划将在香港的清水湾校园开展。[8]

2022年3月2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与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于香港举行。6月29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成立;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举行开学典礼。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活动,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视频致辞,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出席活动并致辞。[10]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不设院系;2023年,学校将开始招收本科生,首批招收3个本科专业,分别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11]

学科建设

2022年,港科大(广州)开设15个硕博士专业,分为4个枢纽和15个学域。[11]

枢纽和学域

枢纽

学域

功能枢纽

先进材料、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微电子、可持续能源与环境

信息枢纽

人工智能、计算媒体与艺术、数据科学与分析、物联网

系统枢纽

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智能交通、机器人与自主系统、智能制造

社会枢纽

金融科技、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城市治理与设计


师资力量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各类教师203人,其中讲座教授21人,客座教授28人,教授27人,实践教授11人,副教授23人,实践副教授1人,兼职副教授5人,助理教授73人,研究助理教授2人,兼职助理教授3人,高级讲师4人,讲师7人。

IEEE Fellow:陈雷、许彬、李世玮等

美国计算机协会杰出科学家:陈雷 、许彬等[12]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许彬

欧洲科学院院士:许彬[13]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士:李世玮[14]

教学建设

  • 学位颁授

截至2022年6月,学校开展本科和硕博士层次教育,按照国家统一招生政策规定招收本科生,颁发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及香港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证书,依据有关规定实施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教育,颁发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

  • 培养模式

截至2019年9月,学校在办学方式上实行研究生先行、多导师制的教育培养模式,港科大(广州)和校本部同等办学质量及水平。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每位研究生将由至少两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导师共同指导,其中一位导师将必须是港科大(广州)的老师,另一位导师既可来自港科大(广州)的另一学域,也可来自港科大清水湾校园或校外机构。[15]

  • 教学模式

港科大(广州)将以英语为基本工作语言和教学语言。[16]

港科大(广州)的研究生将开展涉及多个学科的研究,并进行不同层次的协作以找到问题所在,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港科大(广州)所有研究生都必须从以下两门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的核心课程中选一修读:

融合学科研究方法(2学分)

融合学科设计思维(2学分)

融合学科研究方法课程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方法来对现实案例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而融合学科设计思维课程则是让学生以用户协同的设计方式,创造出能兼顾利益相关者及产品功能的产品设计方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学术背景在这两门课程中进行选择;同时,学生在修读其所属枢纽的核心课程之外,同时须选修至少一门属于其他三个枢纽的核心课程。[17]

学术研究

中央研究设施为研究人员提供先进的研究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持。它们是大学研究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并在融合学科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研究设施为两地校园的教职员提供技术支持平台,同时为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合作环境,为港科大在大湾区乃至全球加强产学研合作提供助益。[18]

科研平台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拥有中央研究设施,下设多个科研平台。[18]

研究中心
先进工程材料实验中心空气动力学和声学实验中心实验动物中心 (清水湾)
生物科学实验中心 (清水湾)设计和制造服务中心 (清水湾)环境实验中心
岩土工程离心机实验中心材料表征与制备中心 (清水湾)纳米系统制造实验中心 (清水湾)
海洋研究设施实验中心数据中心 (清水湾)地球与环境系统中央实验室

学术资源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主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特刊。[19]

学术交流

2021年9月,港科大(广州)信息枢纽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署理主任、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讲座教授陈雷带领团队为正在筹建的港科大(广州)获得国际学术会议VLDB2024年的主办权。[20]

合作交流

2021年12月,学校与江门市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21]

2022年3月,学校与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推进全方位的教育合作,港科大(广州)将面向民心学校学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的专题演讲、分享及指导,提供部分学分课程;[22]7月4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福田)签署联合培养博士生合作协议,培养方向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前沿科技,第一届联培博士生拟于2023级秋季入班。

学校领导

职务

姓名

校长

倪明选

副校长、讲座教授

吴宏伟[23]

副校长(教学)

吴景深

协理副校长(研究)伍楷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