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登(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总督)

由网友(谈情不如逗狗)分享简介:查理·乔治·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一八三三年一月二八日—一八八五年一月二六日),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工兵大将。因为正在殖平易近时代异样活跃,被称为中国的戈登以及喀土穆的戈登。他是1位办理能脚,正在带领常胜军时体现出1定战略技巧。但对于宗学有异样的嗜好,自傲具备神奇的气力,可以作用同平易近族。中文名查理·乔治...

查理·乔治·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1833年1月28日—1885年1月26日),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工兵上将。由于在殖民时代异常活跃,被称为中国的戈登和喀土穆的戈登。他是一位管理能手,在领导常胜军时表现出一定战术技巧。但对宗教有异常的癖好,自信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影响异民族。

中文名

查理·乔治·戈登

外文名

Charles George Gordon

逝世日期

1885年1月26日

职业

工兵上将

称号

中国的戈登、喀土穆的戈登

出生日期

1833年1月28日

出生地

英国

国籍

英国

毕业院校

皇家军事学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

简介

戈登曾为大清献十策,如果清朝皇帝照此办理,清朝还能延寿50年

Charles George Gordon

1833.1.28-1885.1.26

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当中英军的首领.英法联军的统帅——英国人戈登。与阿尔弗雷德·格拉夫·冯·瓦德西为火烧圆明园真正元凶.英法联军最高统帅. 戈登是一个以命令为命令的指挥官.火烧圆明园命令的下达者.

戈登不见得是一个正面人物,但绝对是个传奇人物。戈登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的毁誉参半非常与众不同。在中国正史里,戈登是帝国主义的刽子手,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屠夫,中学历史课本这样叙述戈登的结局:“恶贯满盈的戈登在喀土穆被苏丹起义军打死。”

倒退一百年,在晚清的历史里戈登是平定长毛之乱的大功臣,授提督衔,赐黄马褂、孔雀花翎,戈登死后清庭专门派人去吊唁。

在英国的历史里,戈登是“英雄中的英雄”(语出英国首相格拉斯通),维多利亚时代的楷模,戈登死后维多利亚女王亲自到他家中慰问。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对戈登爱憎分明,无论褒贬都是一边倒,也算叹为观止。

误区:额尔金公爵并非是火烧圆明园真正元凶.额尔金公爵全名詹姆斯·布鲁斯.封号:额尔金.英国全权大使.火烧圆明园事件命令的执行者.并非下令者.

个人资料

戈登出生在伦敦的伍尔维奇(Woolwich),是皇家炮兵队(Royal Artillery)的H. W. Gordon将军的第4个儿子。他在陶顿学校(Taunton School)受教育,后来在1848年进入皇家军事学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1852年,他被授与皇家工兵军团(Royal Engineers)少尉的职务,他在查塔姆的皇家工兵军团学校继续完成他的训练,并在1854年晋升到中尉。

一开始他被指派去建造威尔斯的米尔福德港(Milford Haven)的防御工事。但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他在1855年1月被指派到巴拉克拉瓦(Balaklava,现属乌克兰)。6月18日到9月8日他参与了对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的攻击。

另外他也参与了对Kinburn的远征,并在冲突结束后回到塞瓦斯托波尔。戈登伴随一个国际和平委员会划定俄国和土耳其在比萨拉比亚(Bessarabia)的新国界。他继续他在小亚细亚的调查工作,并在1858年底回到英国;他被委派为工兵学校的教师,而且在1859年晋升为上尉。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他被指派到了中国,并在9月抵达天津。他没赶上对大沽炮台的攻击,10月3日戈尔抵达北京近郊英军指挥部,作为曼恩上校的副手指挥工兵队。10月8日戈登前往圆明园游玩,看到法军正在进行劫掠,戈登写道“你很难想象这座园林如何壮观,也无法设想法军把这个地方蹂埔到何等骇人的地步……而法国人却以狂暴无比的手段把这一切摧毁了”10月18日戈登执行了额尔金勋爵和总司令的命令,焚毁了圆明园。随后斯特维利将军率领3000名英军驻扎在天津,戈登在这支队伍中担任工兵队技师,主持建设与测量工程。他在天津一直待到1862年4月28日,太平天国开始在上海威胁欧洲人。5月3日戈登追随斯特维利将军抵达上海。 [1]

太平天国从1850年开始在广西、湖南和湖北等省取得一连串胜利,并在1853年占领了南京;后来进攻的态势开始缓慢,太平天国基本上不再扩张,不过他们已经够靠近上海并威胁在那里的欧洲移民。上海成立了一支由欧洲人和中国人组成的义勇队来防御这座城市。这支军队是由一个美国人华尔 (Frederick Townsend Ward)所指挥,零星的战斗持续在上海西郊发生,华尔的军队正在缓慢的撤退。

英国人在这个时候抵达,英国将军斯特维利(William Staveley)决定与华尔和另一支小型法国军队将上海30英里内的太平天国势力逐出。抵达上海后戈登随工兵部队与太平军作战.攻占青浦。未久,又攻松江泗泾镇与上海七宝镇等,破嘉定。旋受命勘测上海附近百里以内地区。

华尔在对慈溪的攻击中阵亡,他的后继者是美国南方人白奇文。因为在攻克嘉定过程中率领工兵小队有出色表现,戈登被提拔为少校。因为争功及军饷问题白奇文与李鸿章爆发矛盾,李鸿章要求斯特维利另指派军官来指挥洋枪队。斯特维利向内阁和枢密院推荐了戈登。次年1月,英国枢密院训令授权英国军官在清政府军队服役.3月戈登奉驻华公使普鲁斯与侵华陆军司令士迪佛立之命,继白齐文任“常胜军”统领。戈登在松江接任了指挥,并且得到常胜军的称号,一个用来鼓励但夸张的称号。

戈登说:“我是经过考虑后才接受的。我认为,任何人贡献力量,镇压这场叛乱,就是完成了一项仁爱的任务,并且认为,这样做也会极大地帮助中国趋向文明。“

戈登重整了军队并支援常熟,这个救援是成功的,戈登很快的得到士兵们的尊敬。 解常熟之围后.被清政府授为总兵。5—6月,陷太仓、昆山、新阳。7月.占吴江、震泽。在夜袭苏州娄门外太平军石垒阵地遭到惨重失败后.引诱太平军纳王等人投降,12月,占领苏州,1864年2月,攻陷宜兴、溧阳。3月21日.进攻金坛,被太平军守将刘官芳击退.戈登受伤败回溧阳,后走无锡。3月21日,戈登在江阴华墅再为太平军列王林彩新打败。5月,配合淮军占领常州。旋在昆山解散“常胜军”。清政府升戈登为提督、赏穿黄马褂。未久,赴安庆拜晤曾国藩,探议军事改革,继至天京城外会晤曾国茎.谋划攻占天京。

11月,苏州被戈登和中国军队合力攻下。1864年5月,太平军在天京(今南京)外围最后一个堡垒常州府失陷,常胜军的声望也达到最高峰。

战争结束后,中国皇帝同治授与戈登中国军队最高的军阶_提督的称号;另外,英国也晋升他为中校并封他为巴兹勋爵士。

七月初四日,戈登南返。李鸿章奏请一千两路费给戈登。戈登临别, 赠言二十条给李鸿章。此事见《李鸿章全集》之《译署函稿》卷十一。这些赠言包括:一,凡中国与外国议约须在中国商议,因中国官员若往外国则易于受蒙蔽致失其本心,终于获罪;……三,中国现有深通外国语言文字之人中国大员并不重用,所用者多非通才。须知中国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人必有所能替中国办事,较用洋人之通华语者受益多矣……五,中国必为自强之计,否则洋人不能相助整顿一切。务须逐渐兴办此条,必当切记……六,中国一日以北京为建都之地,则一日不可与外国开衅。因都城距海口太近,洋兵易于长驱直入,无能阻挡,此为孤注险……九,中国须遍地设立电报,修理运河。此二事较整顿水师尤为紧要。中国有不能战而好为主战之议者,皆当斩首。中国欲与外国争胜,当使华商自往外国,径向制造厂家购买各货,则洋商不能于中取利……十三,中外交涉未结之案甚多。中国宜派专员查究并从公了结。因各案不结,外国不无介意,实于中外交情有……十八,中国宜在香港、澳门两处各设领事一员……二十,中国急宜设立税务学堂,令华人学习关税事宜,以备接替洋人……戈登的“ 中国有不能战而好为主战之议者,皆当斩首”一语,甚为惊人,直接针对清流派尚清谈而不顾国情、空言误国的主张。最终朝廷判了崇厚一个斩监候,另择曾纪泽谈判 (此段为1880年的事情。放在这里会让人误解为1864年的事)。

戈登回到了英国,并负责指挥皇家工兵团在葛文森(Gravesend)泰晤士河附近的防御要塞。1871年10月,戈登代表英国到多瑙河委员会去维持多瑙河河口的Galatz的船只航行。1872年戈登被派去克里米亚检阅当地的英军公墓,当他经过伊斯坦堡时,认识了当时的埃及总理努巴尔(Nubar Pasha),他和戈登商议在土耳其驻埃及总督—伊斯梅尔(Isma'il Pasha)手下工作。1873年,戈登在英国政府的同意下接受了总督的邀请,并在1874年初到达埃及,戈登在那里成为埃及军的上校。

埃及政府从1820年代开始往南扩张,并在英国探险家山缪·贝克(Samuel Baker)的领导下,在1870年2月到达尼罗河上游的喀土穆,1871年6月到达刚多卡洛(Gondokoro)。贝克在当地遭遇了极大的困难,所以总督要求戈登去处理当地事务。在开罗待了一小段时间后,戈登经由萨瓦金 (Suakin,苏丹海港)和柏柏尔(Berber,苏丹北部城镇)到了喀土穆,从喀土穆他又继续沿著白尼罗河到了刚多卡洛。

戈登留在刚多卡洛省直到1876年10月。他建立了从索伯特河(Sobat)到乌干达前线的哨站,以及打击奴隶交易活动。然而戈登开始和埃及官员和苏丹发生冲突,这导致戈登回到伦敦并通知总督他不会回到苏丹。总督写信给他,戈登同意回到埃及,但坚持他必须成为全苏丹的总督。在总督同意一些讨论后,戈登成为全苏丹的总督。

成为总督后,戈登开始处理一些更广的问题。其中一个是改善埃及和阿比西尼亚(Abyssinia,今衣索匹亚)的关系,主要是对Bogos地区的争议。战争在1875年爆发,埃及军队被击败,于是戈登到Bogos与阿比西尼亚谈判,不过并没有得到回复。不久,Darfur又爆发起义,叛军相当庞大,而戈登认为外交途径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这次戈登只带了一名翻译员到敌营谈判。这个大胆的行动被认为是成功的,一些叛军加入他,另一些则撤回南方。1878年3月戈登被召到开罗,他被指派为委员会主席。

戈登回到南方,到了阿比西尼亚南方的Harrar,他发现当地官僚相当腐败,于是他将当地官员免职。然后他又继续打击Darfur的奴隶交易活动。他的部属Gessi Pasha成功的结束Bahr-el-Ghazal地区的暴动。他又试着与阿比西尼亚签订和约,不过没有成功。他回到开罗并辞去总督的职务,他对于经年累月繁杂的工作感到筋疲力尽。

1880年戈登在布鲁塞尔拜访了国王利欧波德,并被邀请帮忙负责刚果自由邦的事务。4月,好望角殖民政府提供他一个地方军队的指挥职务。5月,即将到印度担任总督的Ripon侯爵要求戈登当他的私人秘书。戈登同意了最后的这个请求,但在他到了印度不久便辞职了。辞职后,他在7月到了中国北京,并再度和这时已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会面,李告诉他中国和俄国有战争的危机,于是戈登便用他的影响力来确保和平。戈登回到英国,但在1881年4月又离开到了毛里求斯指挥当地的皇家工兵。他留在毛里求斯直到1882年3月,当他晋升为少将时。他被派到好望角去增援巴索托兰(Basutoland,今莱索托)。数月后,他回到英国。不久后,戈登又前往巴勒斯坦,一个他一直渴望拜访的地方,并在那里待了一年。比利时国王再次邀请他管理刚果自由邦的事务,他接受了并且回到伦敦准备。但在他到达英国不久,英国政府要求他立刻去苏丹,那里的情况在他离开后变得相当糟糕,一个由穆罕默德·艾哈迈德(Mahommed Ahmed)所领导的救主军(mahdi)的起义爆发。

苏丹的埃及军队无法抵挡这场暴动,而埃及政府则正忙于镇压另一场暴动。1882年9月后,苏丹处于一个濒临毁灭的位置。1883年12月,英国政府命令埃及放弃苏丹,但撤离行动是困难的,数千名埃及士兵、平民和他们的家眷仍然困在苏丹。英国政府于是要求戈登前往喀土穆处理并撤离人员。

1884年1月,戈登到达开罗;在开罗,他再度被委派为总督,并踏上了前往喀土穆的不归路。2月18日,他抵达了喀土穆。戈登开始着手遣返妇孺和伤者回到埃及,约2500人在救主军封锁道路前被撤离。戈登希望有影响力的地方领导人Zobeir能接管苏丹,不过英国政府以他曾经是奴隶的身份拒绝。

叛军在喀土穆和苏丹东部附近不断进攻。

1884年3月18日,喀土穆的攻城战开始。虽然英国政府决定放弃苏丹,但民间仍有许多人呼吁派兵拯救戈登。直到8月英国政府才决定拯救戈登,但直到11月英国救援队才准备开始行动。

12月底,部队到达了Korti。1985年1月20日,他们到达Metemma,在那里他们发现了戈登四个月前派来的炮艇,准备用来把他们运往尼罗河上游。24日,两艘汽船出发前往喀土穆,但当他们在28日抵达时,发现喀土穆已经沦陷,而戈登已战死两天了。

戈登的死让当时的英国首相葛雷斯东(William E. Gladstone)被迫下台,并导致自由党政府垮台,开始保守党的长期执政。另一方面,增加英国吞并苏丹的决心;1898年,英军击败救主军,苏丹从此成为埃及的一省,直到1956年独立。

2004年1月,李肇星外长访问了苏丹等非洲4国。李外长在会见苏丹总统巴希尔时表示,中国人民欠着苏丹人民一个人情。李外长指的是苏丹人民杀死了镇压中国太平天国革命的刽子手、英国人戈登的事。

现在的苏丹总统府正是当年戈登对苏丹实行殖民统治时期的总督府。这是一座三层宫殿式白色建筑,内外戒备森严,士兵们荷枪实弹。在一楼大厅一个侧门入口处的白墙上,钉着一块木牌,上面刻着:查尔斯·乔治·戈登死于1885年1月26日。

在19世纪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浪潮中,英国以埃及为据点,逐渐把势力渗透到苏丹。19世纪70年代末,苏丹爆发了非洲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反殖民主义武装起义——马赫迪起义。

1881年5月,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宣布自己为“救世主”马赫迪,领导苏丹人民进行圣战,驱逐外国侵略者。他的主张很快得到响应,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屡屡挫败英军。

最后,英国统治者把希望寄托在戈登身上。戈登曾在苏丹待过5年,任过赤道省省长,有人吹嘘说“光凭他的名字就会发生奇迹”。戈登临危受命,于1884年1月18日乘汽轮从开罗抵达喀土穆。戈登很快致信马赫迪并送去一件红色礼仪长袍和一顶高官毡帽,劝说马赫迪,如果停止暴动,他可做科尔多凡的君主。没想到,马赫迪立即退回了戈登的礼物,还回赠给戈登一件阿拉伯大袍,要求他改信伊斯兰教。

不久,马赫迪率军逼近喀土穆,他们切断了电报线和英埃军队的北退之路,以4万名士兵的强大阵容包围了这座城市。到秋天,戈登只能在总督府的楼顶通过望远镜眺望遥远的天际,以盼望援兵的到来。

1885年初,围城的士兵达到10万之众。1月26日,起义军攻入喀土穆,冲进了总督府。戈登被苏丹士兵用长矛刺死,他的头被砍下来沿街示众。

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访问苏丹时说:“曾经镇压过中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苏丹民族革命运动的帝国主义者戈登,最终受到了苏丹人民的惩罚。”

影响

戈登的死让当时的英国首相 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被逼下台,并导致自由党政府垮台,开始保守党的长期执政。另一方面,增加英国吞并苏丹的决心;1898年,英军击败救主军,苏丹从此成为英国/埃及共治的殖民地,直到1956年独立。

1890年,天津英租界的工部局大楼落成,为了纪念戈登在开辟和规划该租界方面的贡献,这座大楼命名为戈登堂(Gordon Hall)。在落成典礼上,戈登的巨幅照片,挂在会场的中央。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盛赞戈登的军事指挥才能后,宣布大楼正式开放。1897年天津英租界第一次扩充后,将新筑的一条马路命名为戈登道(今湖北路)。

在戈登曾经活动过的上海,1900年,上海公共租界也将西区新筑的一条重要道路命名为戈登路(Gordon Road,今江宁路)。

2010年,天津市在海河南岸重建戈登堂。

正直的一面

戈登1833年出生。1852年军校毕业后,进入英国皇家陆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由于笃信基督教,从个人品格方面讲,戈登绝对是个“正人君子”。1854年,他曾经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于1860年到达天津,并在日记中猛烈表达了对英法联军火烧园明圆行径的不满。华尔死后,他被任命为常胜军的统领。由于他带兵有方,太仓、昆山等地,常胜军与清军并肩作战,多次大胜。

与华尔相同,这位英国绅士临阵指挥时从不带武器,只是手中挥舞一根藤杖;与华尔不同的是,戈登严禁常胜军士兵劫掠,在军中严刑峻法。时间一久,李鸿章在财政上大感压力,加上戈登对淮军多有指责,李大人在欣赏这个英国佬 “高尚情操”的同时,内心十分厌恶他的“不知变通”。

1863年,在常胜军和清军强大压力下,太平军的纳王郜永宽等人在与戈登约降后,杀掉慕王谭绍光,集体向清军投降。戈登很高兴,入城与纳王等诸王会谈后,劝这些人去见李鸿章正式进行投降仪式。

没料到,李鸿章以纳王等人不剃头、持械以及怕他们诈降为由,把太平军纳王等八个人当场拿下砍了头。李大人这招真毒,背信弃义杀人不说,他一点也不顾及本人仍在苏州城内纳王叔父家作客的戈登死活。

当时苏州城内还有不少武装的太平军士兵,在诸王消息未被证实前,几百名太平军团团包围了戈登。幸亏戈登身边陪同的中国翻译有智,他对太平军士兵讲情,表示只要留戈登一命,可以保证他们这些人的生命安全。经过一番周折,戈登终于脱险。

当他得知太平军几个降王被集体处决的消息,气愤至极,发狂一样寻找李大人,想和对方“决斗”。李鸿章老奸巨滑,想方设法避开戈登不见。

戈登回到常胜军大营,愤怒地表示要解散洋枪队。但英国公使命令他继续任命。

李鸿章认定洋人个个爱钱,上奏皇帝后,赏赐戈登本人“黄马褂”一件,纯金奖牌一大面,白银一万两。

岂料,戈登拒绝受奖,在英方劝说下,最终只勉强接受了奖章和“黄马褂”。从这一点看,戈登和华尔完全是两路人。

[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