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2023最新国民经济核算百科介绍)

由网友(青楼熟客)分享简介:人民经济核算因此人民经济为对于象的周全核 算。即从人民经济齐局登程,充实哄骗核算资料,体例人民经济各类核算表,周全核算社会再出产的勾当以及历程及结果,核算人民经济各个部分 (工业、农业、修建业、运输邮电业、贸易等物资出产部分,和糊口办事、文明教诲、卫熟科研、构造集体等非物资出产部分),各个环节 (出产、畅通、调配、消费等...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全面核 算。即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充分利用核算资料,编制国民经济各种核算表,全面核算社会再生产的活动和过程及成果,核算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以及生活服务、文化教育、卫生科研、机关团体等非物质生产部门),各个环节 (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要素 (人、财、物、产、供销等) 的情况,从中研究国民经济的规模、水平、发展速度、结构、比例、平衡、效益等关系。如分析社会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的关系,农轻重的关系,轻重工业的关系、农、林、牧、副、渔的关系,消费和积累的关系,生产和建设的关系,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关系,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商业流转的关系,生产和分配的关系,国家、集体 (企业) 和个人的关系,财政信贷和物资的关系,购买力和商品供应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等,以利于正确认识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律,自觉地调整国民经济发展当中的各种矛盾。

中文名

国民经济核算

总体

国民经济

别名

东方体系

外文名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形式

各种流量和存量

含义

国民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核算

所谓国民经济,就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和一定历史时期中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总和。国民经济核算就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总体的全面核算,它以一定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从实物资产、金融资产、物质产品和劳务等各个角度,以各种流量和存量的形式,对能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各种重要指标及其组成部分作系统的测定,并把各种指标组成一个系统来综合描述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的联系和结构的全貌。形象具体的说是指对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利用所进行的计量;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所进行的计量;对经济运行中形成的总量、速度、比例、效益所进行的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部门、企业在一定时期拥有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怎样利用它们进行经济、科技、社会活动;取得多少成果、形成多少收入;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如何进行分配;积累与消费比例如何;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部门与部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比例是否协调;纵向、横向比较,发展变化如何,等等,都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计算。这种测量和计算,就叫国民经济核算。它是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而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国民经济核算有两种含义:

一是广义的,包括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它们相辅相成,分工协作,有机地组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二是狭义的,仅指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可区分为五个层次,即企业(单位)的经济核算,部门(行业)的经济核算,地区的经济核算,全国的经济核算,国际的经济核算。

产生原因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一方面,宏观经济理论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规定了体系内容。另一方面,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又为宏观经济学的运用铺平了道路,提供了统计指标体系。这是因为,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分析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为核心,这就需要一整套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指标体系。

方法工具

国民经济核算研讨会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是核算国民经济的方法和工具。它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形成的,由各总量及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和指标概念、定义、分类、计算方法、表现形式和记录手续和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一套国民经济核算的标准和制度。

世界上出现过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种是联合国于1968年正式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它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也称“西方体系”。另一种是联合国于1971年发表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又称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MPS),它是前苏联政府在1925年以来计算国民收入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主要为中央计划经济国家所采用,故又称“东方体系”。

比较现状

国民经济核算

MPS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坚持只有物质生产部门创造国民收入的观点,以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为核算范围,采用单式记账的平衡表形式按生产原则进行统计。

SNA以国民收入账户为中心把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民资产负债表、国际收入平衡表等五个账户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其内容充实,结构合理,逻辑严密,适应了现代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

世界上已很少有国家再按MPS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都采用了SNA,或正在向这个体系过渡。

功能作用

国民经济核算的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各种指标,是研究一国(或地区)经济现实和历史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经济预测、编制计划和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功能: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测量系统。运用它可以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二是科学管理和决策的信息系统。采用大量信息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计划、决策的确定和执行情况,起着重要的咨询、服务与监督作用;

三是社会经济运行的预警系统。对宏观经济运行是否正常,各种商品市场价格、供求状况等微观经济行为起着预警和导向作用;

四是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共同语言系统。运用它更便于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和对比分析。

存在问题

国民经济核算问题讨论

尽管国民经济核算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但实施中还存在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核算所需基础资料不健全,如国民经济核算急需的第三产业资料还存在较大缺口;一些单位和个人的统计观念不强,对统计工作的配合程度差,影响数据质量;社会上对国民经济核算的了解和对核算数据的使用也不够。所有这些困难,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努力克服,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

制度演变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一直采用产生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这种核算体系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运行体制的变化,这一核算体制的缺陷日益显露,主要表现在:不能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情况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反映社会资金运动情况,不利于政府实行间接经济管理;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循环的全貌及各环节间的衔接情况,不利于社会经济总体平衡的控制。

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在继续实行这一MPS体系的同时,逐步向MPS和SNA并存的混合体系转变;从2003年起,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再次由混合体系(MPS和SNA相混合)向SNA转变。

结构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及结构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含总量和结构描述两个层次,它们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设计统计指标体系是以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划分生产核算、收入分配核算、积累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国外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是通过宏观层次上的系统分类进行的:

1、生产领域,对生产成果分别进行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及产品分类。

2、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领域,初次分配收入和再分配结果的可支配收入分别按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主要为分析收入分配结构服务。

3、最终使用领域,包括消费领域和积累领域。消费领域,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按政府目的分类,主要为分析政府职能作用而服务;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按消费目的分类,主要是为分析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服务。

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是对总量核算的深化,或者说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深层的解剖和描述,每种分类不仅有一个主要的分析功能,而且还要在与其他分类联系中兼顾其他多种分析功能,此外,分类的系统一致也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基础。因此,国民经济分类体系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核算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原则是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设计、范围确定、核算的系统一致性等具有直接的指导或决定作用。

市场原则

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就成为确定国民经济核算范围,分类、帐户划分等方面的重要原则,这就是我们简称的市场原则。

所有权原则

所有权原则是确定国民经济核算中资产和负债范围的基本原则。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资产和负债是进行生产活动,获取经济利益的根本条件,因此,它必须表现为企业等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的所有权,才可能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决定的作用。正由于这个原因,国民经济核算把资产界定为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能够行使所有权的统计范围,负债与资产相对应,这就是简称的所有权原则。

三等价原则

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三等价原则是确定国民经济生产、收入分配、消费和积累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原则。

核算统计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首先是权责发生制。所谓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与微观会计核算原则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发展。平衡表的特点是抓住所反映对象的两个相互对应的平衡方面,如收入与支出、来源与使用、资源与使用、调人与调出、供给与需求、增加与减少等设计统计表。国民收入与支出帐户方法是用一系列帐户的方法来核算国民收入、支出和使用。随着国民经济核算将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内容包括进来,国民经济帐户方法在体系设置、指标联系及平衡项目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国民经济帐户方法是根本的方法,但在一些方面也吸收或直接使用了平衡表方法。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目的或需要也引进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核算其他方法,主要是矩阵方法、方程式方法和图解法。

帐户方法

(1)帐户中所设科目均为统计指标,反映经济活动的交易内容和资产负债状况。

(2)帐户设置的体系是根据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各个阶段分设帐户并连为整体的,包括期初资产负债帐户(也称期初资产负债表、生产帐户、收入分配及使用帐户、积累帐户、期末资产负债帐户(或表)。上述帐户可归为三类帐户即经常帐户、积累帐户和资产负债表。

(3)帐户根据平衡关系设置平衡项,它是保证帐户左边合计等于右边合计的剩余项,在经济内容上反映由帐户其他各指标共同决定的变量,帐户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平衡项连接的。

(4)帐户及帐户体系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市场运行中的经济联系,因此核算对象主要是在机构单位基础上,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5)实施四式记帐核算。这也是应用会计复式记帐核算原理的结果。

帐户体系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指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一系列帐户的整体。国民经济帐户体系主要是在部门和宏观总量两个层次上。

1、机构部门帐户。机构部门帐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帐户体系的,具体包括生产帐户、收入分配和使用帐户(其中含原始收入(初次)分配帐户、收入再分配帐户、实物收入再分配帐户、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积累帐户(其中含资本帐户、金融帐户、资产数量其他变化帐户和重估价帐户)、资产负债表(其中含期初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变化表、期末资产负债表)。各帐户之间是通过平衡项相联系的。

2、产业部门帐户。产业部门帐户主要描述生产及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产品(含服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投入产出表,或称货物和服务供给(产出,表和货物和服务使用(投入与最终产品)表,及货物和服务帐户。

3、国民经济综合帐户。国民经济综合帐户包括国民经济合并整体的总量帐户和五大机构部门,即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居民、国外的各综合帐户。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