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2023最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百科介绍)

由网友(或许忘记,才是最好的)分享简介:寄托出产因素的劣化组合,经由过程提低出产因素的量质以及应用效益,经由过程技能前进、提低逸动者本质、提低资金、设备、本质料的哄骗率而完成的增加。这类经济增加体式格局的本色因此提低经济增加量质以及经济效率为焦点。中文名粗放型经济增加体式格局通 过出产因素的劣化组合本色上说是量质效率型增加目 的提低出产因素的量质以及应用效益属 性经济增加体式格局分...

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而实现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核心。

中文名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通 过

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实质上

说是质量效益型增长

目 的

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属 性

经济增长方式

分 类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

简介

16.表一 工业总产值在各种经济中的比例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978 精英家教网

粗放型和集约型的增长的区分依据是从经营的角度划分的。如果从生产规模扩大的实现方式看,可以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实质上说是质量效益型增长。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实质就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实质就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特征

  (1)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资源转移、规模经济、学习效应等因素形成的动力所推动;

  (2)在同样的增长规模和增长速度下 ,所受的资源约束和通货膨胀压力较小;

  (3)如果宏观调控得当 ,则增长过程基本上可以保持持续稳定的状态,一般只存在较小的属于动态经济的自然波动;

  (4)产品的品种较多、质量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库存积压较少。

  这是一种增长代价较小 ,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较高的增长方式。

区别

  粗放型经济与集约型经济的区别是:

  第一、在经济发展的目标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片面追求社会生产总量的增长,突出产值的增长速度;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在经济发展的手段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增加人财物的投入;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第三、在经济发展的途径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投资规模;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靠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着重于更新、改造和挖潜。

  第四、在经济发展的表现状态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经济周期性波动地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如何转变

  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增长方式、管理方式、法制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同样在短短的 20年的时间,我们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集中表现出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增加单位 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与此同时,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能源消耗量大。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经济增长的粗放方式,也导致建设规模过大、投资需求膨胀、煤电油运紧张、价格水平上涨、经济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带来了十分尖锐的资源环境矛盾。为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

如何推进转变

  (1)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开发对经济集约化增长有重考试,大收集整理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区别、有重点地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2)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重组。立足于现有基础,注重盘活用好存量资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把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与优化现有资源配置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集约化发展经济的新路子。鼓励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对中西部企业重组改造投资参股,促进各种资源在竞争中合理流动。

  (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信息对物质、能源的节约和增值作用,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政务、商务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   (4)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各行考,试大收集整理业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用制度和价格机制来约束企业的资源使用。发展循环经济。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5)转变出口增长模式,从建立在低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上的,以静态比较优势为基础,以量的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式的出口增长模式,向以动态比较优势的挖掘培育为基础,以质的改善及出口产业结构的提升为本质的现代出口增长模式转变。今后出口贸易要更多地兼顾增长效益、更多地兼顾贸易条件及国民福利。

  (6)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职能错位、越位、不到位的状态,建设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深化财政改革和价格改革,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和提拔任用体制。

  (7)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尽快扭转高排放、高污染的状况,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对于企业而言,可以从体制、技术、管理、信息、结构、人员素质六个方面采取措施,可供选择的发展战略包括扩大内需战略、自主创新战略、资源节约战略、金融改革战略、技术升级战略、信息化战略。

  对于政府而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率,提供公共服务,深化财税改革、价格改革,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改善对外贸易条件。

集约型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的体现

一、简介集约型与粗放型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根据总量生产函数分析和资本产出弹性与劳动产出弹性的计算,可将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即由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导致的经济增长和由要素生产率提高导致的部分。如果要素投入量增加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要素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1、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而实现的增长。它的实质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核心,质量效益型增长。

特征

(1)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资源转移、规模经济、学习效应等因素形成的动力所推动;

(2)在同样的增长规模和增长速度下,所受的资源约束和通货膨胀压力较小;

(3)如果宏观调控得当,则增长过程基本上可以保持持续稳定的状态,一般只存在较小的属于动态经济的自然波动;

(4)产品的品种较多、质量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库存积压较少。

总之:这是一种增长代价较小,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较高的增长方式。

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经济增长。它的实质是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核心。

特点: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主要形式:在现代,主要的粗放型经济形式有两种:一是迁移农业,二是游牧业。迁移农业主要分布于森林一类的地方,比如在亚马逊热带雨林,土著人就有这种经济形式;游牧业当然主要分布在草场草地一类的地方,比如我国西藏部分地区。

3、两者整体区别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即增加投资、扩大厂房、增加劳动投入,来增加产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又称外延型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又称内涵型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

4、两者的细区分

第一、在经济发展的目标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片面追求社会生产总量的增长,突出产值的增长速度;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在经济发展的手段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增加人财物的投入;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第三、在经济发展的途径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投资规模;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靠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着重于更新、改造和挖潜。

第四、在经济发展的表现状态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经济周期性波动地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小结>:其实粗放型和集约型的比较应该很清晰了。举个例子(可能会类比不当):假设原来一个星期一头驴可以磨出100斤面。但现在想在半天磨出100斤面,可以让15头驴同时进行,也可以用机器魔面。这个时候15头驴磨面就是粗放型,机器磨面就是集约型。粗放型比较适合科技不大发达时期:比如原始时期、大跃进时期;集约型比较适合科技较发达时期:比如当今世界

二、我国经济现状

1、取得的成绩

2011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96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21%,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落2.2个百分点,呈现出经济走稳、就业增加、物价可控、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特点,开局良好方面。从一季度主要指标来看,国民经济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一看经济运态势,一季度GDP增速为9.7%该指标已连续3个季度保持在9.5%-10%之间。二看就业形势,一季度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比增加463万人,农民工外出打工娄同比增加530万人,就业形势继续走好,三看经济效益,一季度政府收入继续 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增长33.1%,企业利润增速较快。四看国际收支,一季度我国外贸6年来第一次出现季度逆差,这说明外贸进出口结构向着我们希望的基本平衡方向在发展。

<小结>:其实通过上文不难发现,其中出现了延续、继续、平稳、较快等字样。其实我国现在已经开始逐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且初见成效:经济继续平稳增长,而不是从前的波动状;就业形势、经济效益、收支等也很好

重庆经济发展现状: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2061.11亿元,同比增长16.3%;第一产业84.82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1264.96亿元,同比增长20.2%,工业1114.87亿元,同比增长20.4%,建筑业150.09亿元,同比增长18.8%,第三产业711.33亿元,同比增长11.4%。工业总产值2298.85亿元,同比增长25.1%,汽车摩托车736.97亿元,同比增长11.7%,天然气石油化工138.74亿元,同比增长25.8%,装备制造391.58亿元,同比增长44.7%,材料工业364.37亿元,同比增长45.2%,电子信息118.30亿元,同比增长71.1%。全社会投资总额1142.34亿元,同比增长24.5%,第一产业35.46亿元,同比增长18.2%,第二产业372.18亿元,同比增长20.9%,工业345.91亿元,同比增长19.4%,第三产业734.70亿元,同比增长26.8%,房地产开发332.08亿元,同比增长4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3.26亿元,同比增长17.8%,实际利用内资金额493.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2.80亿美元。外贸进出品总值40.65亿美元,出口23.01亿美元,进口17.64亿美元,地方财政收入634.51亿元,增长75.9%。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488.80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1717.57亿元。

<小结>:生产总值、投资总额、财政收入较同期均有增长。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终于不再一味地倚靠国外的资源。重庆的经济正快速健康的发展

广东省现状:

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南部。北依南岭,南临浩瀚的南海,是我国大陆通住东南亚、大洋洲、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的主要出海口,是祖国的南大门。

1、北回归线横贯广东省中部,全年≥10℃连续积温大部分地区在6000-8000℃之间,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夏长冬暖,光、热、水、土等因素的组合较好,与同纬度的西亚沙漠直逼海岸的情况迥然不回,十分有利于农、林、渔业发展,一年两造水稻加冬种可三熟。生长期长而生产周期短,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广东大陆岸线长达3868公里,是全国大陆岸线最长的省份,而且岸线曲折绵延,又有岛屿摒障,加上许多河流出海口,拥有众多优良的海港和河港,为河海运输、捕涝、养殖及海外交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广东省矿产资源多种多样,尤以铅、锌、钨、锡等有色金属比较丰富,储量居全国前列,是我国有色金属的重要产区。但省内大陆缺乏煤、铁、石油等工业发展所需的大型矿藏。今后需依靠海洋资源(南海珠江口盆地的石油资源,以及建筑大型海港从海外输入铁矿石等),才能加快本省重工业、化学工业的发展。

但是广东省内地理条件因素及其组合状况的地域差异十分显着。优越的自然条件,而且毗邻港澳、华侨众多,水陆交通方便,商品经济发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便捷等优势仅仅是广东腹部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北部山区,特别是离京广铁路较远的东北边缘和西北边缘的山区,丛山峻岭,耕地较少,交通不便,远离经济中心,是广东省最为贫困落后的地区。

<小结>:山多、水多、热量多是广东省的优势;耕地少、资源不足是广东省的劣势。但地处沿海、位置优越,为广东省商品的进出口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所以应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以长补短,以促进经济发展。

山东省现状:

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交界,南与安徽、江苏省毗邻。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着渤海湾。

1、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全省已发现的矿产资源种类150种,其中探明储量的81种,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58种,居前5位的有32种。其中列全国第1位的有9种;全国列第2位的有8种;列第3位的有5种。能源供应充足。04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292.4万千瓦时,煤炭产量达到1.46亿吨,原油产量0.26亿吨,均居全国第2位。

2、基础设施完备。由于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山东省基本消除了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穿南北,胶济铁路横贯东西,公路网络遍布全省,构成了境内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截止到04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3348公里。实施的农村“路、水、电、医、学”工程,使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但是山东省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东西部产业布局不协调,资源空间配置,尤其是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布局,都严重影响了山东省产业竞争力的持续提高和经济整体健康发展。

<小结>:应将协调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与提高山东省的综合竞争力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产业协调发展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将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与提高山东省的综合竞争力之间建立起产业协作和资源配置(尤其是人才资源)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并形成区域经济联盟,制定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注>:区域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来源于两方面的推动:一是区域经济的产业组织;二是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产业组织包括多工厂企业区位选择与跨区域产业重组与改造,而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区域内或区域间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进行空间优化配置的过程,这两方面的协调发展最终都将有效地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2、存在的问题:

1、在经济的发展中如何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由于粗放型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过大的环境代价。某些地区的企业为了满足致富的需要,大量的排污,使空气和水质发生严重的污染。据媒体报道:地处江南地区的生命资源太湖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发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中国是燃煤大国,传统的燃煤技术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将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发展的GDP是不受欢迎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

2、居高不下的房价。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够买的起住房,能够安居乐业;但是事实却相反,2007年以来,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飙升,居民的收入积累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幅度,只好放弃买房。有的居民采取贷款购房的办法,但每月还款的负担很重,几十年的还款计划使他们喘不过气来。

3、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民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下岗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收入差距很大,因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不信任,产生了“仇富”心理。在众多媒体报道的案例说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犯罪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说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所以农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下,农村中成长的下一代,也千方百计地离开农村,长此下去,发展农业的人力资源将严重缺乏。在房地产“暴利”的驱动之下,有些地区把粮田变成商品房的开放地,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缩小。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总结>:我国经济近年来保持健康、持续的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当然,不管是粗放型还是集约型,都是增长经济的手段。只不过根据不同的时期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段而已。在很遥远的从前,科技还没有“长大”的时候,粗放型是很明智的选择,或许也是唯一的选择;而现在,科技正在飞速发展的今天,粗放型显然不能使我们满意:支出大于获得,谁会做赔本的买卖呢?这时,集约型就是很好的选择。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