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国家战略性工程)

由网友(一身姨妈味)分享简介:南火北调工程便是把中国少江流域丰盈的火资材抽调1部门收到华北以及中国东南地域,进而转变中国南涝北旱,北方地域火资材紧张欠缺场合排场的沉大战术性工程,目的是促成中国南北经济、社会取人嘴、资材、情况的协调成长。该工程有东线、中线以及西线3条调火路线,总投资额五零零零亿元国民币,工程的范围以及难度都跨越3峡工程。截至今朝,南火北调中线...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中国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目的是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该工程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总投资额5000亿元人民币,工程的规模和难度都超过三峡工程。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东线工程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西线工程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截至2023年3月22日,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已累计向北方调水548.14亿立方米,水质持续保持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惠及沿线24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达8500多万人。[1]

中文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总投资额

5000亿元人民币

受水区域

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区市

终点

团城湖

中线开工

2003年12月31日、起点丹江口水库

工程意义

国家战略性工程

属性

国家级、水资源调配

水域格局

四横三纵、多起点、长距离输水

惠及人口

4.38亿人

地理位置

中国东中西部

外文名

Central Lin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水源

东线:长江、中线:丹江、汉水等

输水方式

管道和暗渠输水、团城湖段为明渠

西线

未开工

东线开工

2002年12月27日、起点三江口

调水规模

448亿立方米

行业

区域经济、战略管理、水利

涉及疆域

华北平原、淮海平原、西南地区

输水总长

东、中、西线干线总长4350公里

所属国家

中国

工程介绍

知识点选题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总体规划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目前西线工程仍在规划论证中。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水源70%从陕西的汉中,安康,商洛地区,汇聚至汉江流向丹江口水库,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调水规模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主要数据

东线中线西线
投资金额(人民币)静态:320亿(其中一期主体工程静态投资180亿,治污工程投资140亿)静态:400亿首期静态:468.93亿
土石工程(立方米)7.76亿土方开挖:6.0亿

石方开挖:0.6亿

土石方填筑:2.3亿

-
混凝土(立方米)529万1583万-
钢筋钢材(吨)-70万-
永久占地(亩)-42.2万亩(含库区)-
临时占地(亩)33.91万11万-
调水规模(立方米/秒)总规划:1000首期:600~525630(加大800)-
渠首水位(米)(黄海标高)***147.2-137.8-

事件纪要

2012年1月4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2011年度办管干部考核动员大会。

2012年1月9日,东线江苏省新沂市尾水导流工程开工建设,标志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入新一轮深化治理阶段。

2012年1月11日,2012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

2012年1月14日,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指挥部召开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包县工作座谈会。

2012年1月17日,湖北省省委书记李鸿忠深入湖北天门市白茅湖移民安置点,看望慰问丹江口库区移民群众。

2012年1月20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副主任蒋旭光深入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和荥阳市移民安置点,看望慰问丹江口库区移民群众。

2012年2月2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在北京召开2011年工作总结会议。

2012年2月3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直属机关党委会议,深入贯彻中央国家机关第26次党的工作会议暨第24次纪检工作会议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直属机关2011年党建工作,研究部署直属机关2012年党建工作。

2012年2月6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办务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12年南水北调工作。

2012年2月7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张野主持召开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第十一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

2012年2月10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重点工作会商会。

2012年2月14日,2012年度南水北调稽察专家及工作人员培训研讨会在天津召开。

2012年2月17日,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调度中心奠基。

2012年2月20日,河南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快中线工程建设、移民迁安和库区移民收尾工作。

2012年2月21日,南水北调工程首块举报公告牌在中线工程河南境内的双洎河渡槽工地揭牌,标志着又一项严格工程质量责任追究的举措出台,这对于确保优质高效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2012年2月21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跨渠桥梁建设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2年2月28日 中线河南省焦作2段山门河暗渠右洞顺利贯通。

2012年3月6日至7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张野调研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重点工程建设。

2012年3月14日,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现场会召开。

2012年3月14日至16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河北邯郸组织召开膨胀土、高填方技术交流会和培训会。

2012年3月15日至16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张野一行调研河北境内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情况。

2012年3月15日至16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赴湖北陨县、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调研移民工作。

2012年3月17日,湖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内安工作现场会在十堰市召开。

2012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2年3月2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办务扩大会议,传达贯彻李克强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在建委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安排部署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各项工作。

2012年3月21日,河南省南阳市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发展致富工作动员大会召开,总结大规模移民搬迁后续发展工作,安排部署移民发展致富工作。

2012年3月23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举办学习“两会”精神辅导报告会。

2012年3月27日至30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张野一行调研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以及库岸防护工程建设情况,出席了兴隆枢纽优质工程创建活动动员会并讲话。

2012年3月28日,2012年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年鉴编纂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

2012年3月29日,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南京召开。

2012年3月31日至4月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一行到南水北调中线河南郑州段和焦作段调研工程建设。

2012年4月6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工程沿线同时举行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倒计时揭牌仪式,向全社会庄严宣告,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

2012年4月8日,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指挥部成员会议在济南召开,传达贯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委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精神。

2012年4月12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2012年4月12日至13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调研河南省淅川县、南阳市卧龙区和宛城区移民工作。

2012年4月16日,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南水北调东线行”中国作家采访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研究决定由直属机关党委在全系统组织研究南水北调核心价值理念。

2012年4月19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举报管理工作。

2012年4月20日,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副部长陆东福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副主任张野在北京举行会谈,签署进一步加快推进铁路交叉工程建设的会议纪要,建立铁路交叉工程建设协调机制。

2012年4月20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举报受理中心正式成立。

2012年4月23日,河南省政府召开全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

2012年4月24日至25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河南省焦作市组织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度(第五次)协调会。

2012年4月25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铁道部在河南省郑州市组织召开南水北调铁路交叉工程建设第一次联席会议。

2012年4月25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到新成立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举报受理中心调研。

2012年4月27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中心组(扩大)进行反腐倡廉建设专题学习,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厅长宋寒松同志作反腐倡廉建设学习辅导报告,并进行了学习讨论。

2012年5月3日至4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

2012年5月5日至6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一行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就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有关工作交换意见。

2012年5月8日至12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就东线山东省截污导流工程运行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和检查。

2012年5月8日至18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带队,国家旅游局、文化部及有关专家组成调研组赴北京、河北、河南、湖北四省(直辖市)开展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编制前期调研。

2012年5月11日至14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率检查组赴山东省济南、德州、聊城、滨州、济宁等地集中检查南水北调工程质量。

2012年5月15日至17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率检查组赴江苏东省徐州、淮安、扬州、南京等地集中检查南水北调工程质量。

2012年5月15日至18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对南水北调东线江苏省截污导流工程运行情况及不稳定达标断面深化治理进行现场调研和检查。

2012年5月16日至18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率队检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黄河以南工程质量。

2012年5月18日至22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率检查组赴湖北省丹江口、荆州、荆门、潜江等地集中检查南水北调工程质量。

2012年5月22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在郑州召开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总结表彰暨后期帮扶工作动员电视电话会议。

2012年5月22日至29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张野率检查组赴河南、河北、天津等地集中检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黄河以北工程质量。

2012年5月29日,皂河站工程通过机组试运行验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运河线工程建成通水。

2012年5月29日至3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联合督查调研山东省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作,并在济宁市召开深化东线治污工作会议。

2012年5月30日,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主持召开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2012年5月30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北京组织召开南水北调工程防汛工作会议。

2012年5月31日 湖北省在天门市召开全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外迁移民工作现场会。

2012年6月1日至3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联合督查调研江苏省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作,并在徐州市召开深化东线治污工作会议。

2012年6月4日 国务院批复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

2012年6月5至8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张野一行赴山东调研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2012年6月6日至8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率调研组到湖北、河南查访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水质。

2012年6月8日 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东干渠工程开工。

2012年6月12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听取宣传工作汇报,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

2012年6月13日至14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张野一行检查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建设及安全度汛工作。

2012年6月13日至16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铁道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南水北调铁路交叉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联合检查。

2012年6月19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丹江口库区移民进度商处会。

2012年6月19日至21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南水北调工程渠道运行管理规程培训。

2012年6月20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研究贯彻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批复精神。

2012年6月26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全面总结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

2012年6月27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检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防汛工作。

2012年6月28日至29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干部任职培训班在北京举行。

2012年7月3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在河南省许昌市南水北调工程现场为举报人兑奖。

2012年7月3日至4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调研督导中线潮河段和郑州2段工程。

2012年7月3日至4日 山东省政府在滕州市召开省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和建设工作现场会。

2012年7月5日至9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委组织对东线一期工程治污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2012年7月8日 记录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过程的专题纪录片《王品兰移民记》在中央电视台首播。

2012年7月11日至13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山东泰安召开南水北调宣传工作会议。

2012年7月12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北京组织召开南水北调东线运行管理机构组建方案征求意见座谈会。

2012年7月17日至18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江苏省南京市组织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度(第六次)协调会暨现场建管机构座谈会。

2012年7月19日 江苏省政府召开全省淮河流域暨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

2012年7月19日至20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调研河南叶县和宝郏段工程。

2012年7月19日至20日 南水北调工程干线征迁工作推进会在郑州召开。

2012年7月24日至25日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

2012年7月26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研究质量问题权威认证工作,确定由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监管中心负责认证工作。

2012年7月28日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启动会议在河南省西峡县召开。

2012年7月28日至29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张野率验收委员会对淮安四站设计单元进行完工验收。

2012年8月6日至10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率队调研督导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焦作、郑州段工程建设。

2012年8月7日至10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率队对南水北调中线河南平顶山至许昌段工程进行调研督导。

2012年8月13日 河南省南水北调新乡市配套工程开工动员大会在新乡召开。

2012年8月13日至15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率队调研督导南水北调中线南阳段工程建设。

2012年8月14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北京召开南水北调工程丛书编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编纂工作动员会。

2012年8月22日 河南省在郑州召开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座谈会,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后期帮扶工作的意见》,安排部署丹江口库区移民后期帮扶工作。

2012年8月27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丹江口库区移民干部先进事迹新闻通气会。

2012年8月28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维护稳定工作会议。

2012年8月28日至30日 河南省召开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暨生产发展工作会议,对包括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后期扶持与生产发展工作做出部署。

2012年9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回良玉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南水北调工程。

2012年9月17日至19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调研湖北十堰郧县和丹江口市库区移民安置和库底清理工作。

2012年9月18日 湖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表彰暨帮扶发展动员大会在十堰市召开。

2012年9月25日 江苏省丰县沛县尾水资源化利用及导流工程开工,标志着江苏省南水北调新增重点治污补充项目全面开工。

2012年9月25日 南水北调系统综合管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2012年9月25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率队对徐州市南水北调治污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2012年9月30日 国务院批复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012年10月 河南省、湖北省、陕西省分别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签订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目标责任书》,以保障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水质安全。此外,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计划在2012年年内启动北京、天津等受水区对水源区的对口协作。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巡视员范治晖表示,“十二五”期间,会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也将推动另外两种生态补偿方式的推进,一是受益区对保护区的横向补偿方式,二为市场化的补偿方式。

2012年10月8日 全面反映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的长篇报告文学《向人民报告——中国南水北调大移民》出版发行。

2012年10月12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办务扩大会议,系统总结2012年前三季度工作,安排部署第四季度各项工作。

2012年10月16日至18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湖北、河南召开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生产发展交流会。

2012年10月17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认真传达贯彻全国创先争优活动总结交流会议精神。

2012年10月17日至18日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交流会在河南省许昌市召开。

2012年10月23日至24日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在河南省南阳市和湖北省十堰市召开。

2012年10月19日至21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于幼军率队对南水北调中线邯石段风险项目进行调研督导。

2012年10月25日至26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湖北武汉组织召开工程建设进度(第七次)协调会。

2012年10月26日 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团城湖、亦庄调节池工程开工。

2012年10月31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委会专家委组织专家组重点抽查南水北调东中线13个标段的工程质量。

2012年10月29日至31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赴陕西调研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保护工作。

2012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张野率队调研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第四次应急通水运行准备情况。

2012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率领检查组对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境内工程进行质量专项检查。

2012年11月5日至11月10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率领检查组对中线河南省境内工程进行质量专项检查。

2012年11月6日 南水北调中线水质保护中心正式成立。

2012年11月6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主持会议研究部署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前有关工作。

2012年11月6日至7日 江苏省在徐州市召开南水北调水污染工作现场会。

2012年11月6日至9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与环保部、水利部联合检查东线输水干线排污口关闭清理情况。

2012年11月12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组织召开南水北调跨渠桥梁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会议。

2012年11月14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北京组织召开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现场建管机构座谈会。

2012年11月16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全体干部大会,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2012年11月19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主任办公会,初步研究提出“负责、务实、求精、创新”的南水北调核心价值理念表述形式,并在系统再次听取意见建议。

2012年11月20日至23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率领质量专项检查组,深入南水北调中线河北省境内邯石段工程建设一线检查工程质量。

2012年11月21日 河北省黄壁庄水库开始放水,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开始第四次向北京供水。

2012年11月22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辅导报告会。

2012年11月26日至30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率领质量检查组对南水北调中线湖北省境内工程进行质量专项检查。

2012年11月26日至30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会同铁道部,组织开展铁路交叉工程建设情况联合检查。

2012年11月27日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自动化调度系统正式启用。

2012年11月28日 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转段促进暨鹤壁市配套工程开工动员大会在鹤壁市召开。

2012年11月30日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年鉴 2012年》出版发行。

2012年11月 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水质基本达到规划要求。

2012年12月3日 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南京召开。

2012年12月4日至6日 南水北调系统第三次经济财务工作会在武汉召开。

2012年12月5日至7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于幼军副主任率队指导湖北省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流“一河一策”治理方案编制工作。

2012年12月10日 中央电视台网站公布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候选人名单及简要事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河南省水利一局中线河南段方城6标项目经理陈建国入选为候选人之一。

2012年12月19日至22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调研湖北十堰郧县和丹江口市库区库底清理工作。

2012年12月20日 《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纲要》新闻通气会召开。

2012年12月25日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保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2年12月25日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五部委联席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水利部、住建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国资委等部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2012年12月25日至26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赴调研中线河北段工程建设。

2012年12月26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召开直属机关党委会议,总结直属机关2012年党建工作,研究部署直属机关2013年党建工作。

2012年12月31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向全社会郑重宣告,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开始通水倒计时一周年。

2012年12月31日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沿线排污口全部关闭。

2012年12月31日 南水北调工程年度完成投资额创历史新高。2012年完成投资652.85亿元,完成土石方开挖22586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1663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1188万立方米。

2013年12月25日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25日宣布,经过10年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完工。

2014年09月23日 投资3.73亿元人民币的汉江185处闸站改造完成。

2014年10月北京市五棵松暗涵打通。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中央电视台直播新闻向国内外宣布: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闸通水。但通水没有任何仪式,没有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体现了中央倡导的务实节俭新风。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水源正式进京,采用“由外到内、分时段、分区域、逐渐加量”为原则的供水调度方式,确保供水安全。在接纳南水初期,郭公庄水厂等6个水厂首批接纳丹江口水库水源,每日有70万立方米南水进入千家万户,并以“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扩大” 的顺序科学调度。到2015年5月底夏季供水高峰前,每日取用南水量将达170余万立方米。

2015年1月7日,“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初期供水价发布[2]。中线工程运行初期供水价格实行成本水价,并按规定计征营业税及其附加,其中河南、河北两省暂实行运行还贷水价,以后分步到位。“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全线分6个区段定价,其中北京综合水价最高,为2.33元。

2015年7月13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唯一一座大型加压泵站——惠南庄泵站启动机组试运行并取得成功,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后,首次进入加压输水模式。进入7月以来,北京迎来用水高峰,一周城区日供水量持续在300万立方米以上的高位运行状态。9日,北京日供水量更是突破历史记录,达到313.2万立方米,逼近城区日供水能力。

2015年9月,南水北调江水累计入京量突破5亿立方米,达到水利部批复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4-2015年水量调度计划》年用水总量(8.18亿立方米)的60%以上,基本实现了北京市南水北调水用于自来水饮用、调蓄储备、地下水回补的“喝、存、补”用水目标。北京市水务局表示,北京用水仍有缺口,缺水量接近1亿立方米。[3]

2015年底,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表示,为了进一步扩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范围,提高受水能力,“十三五”期间,河南段将在许昌、郑州、新乡、安阳等地建设沙陀湖、观音寺、薄壁、洪洲湖、石佛寺和宝莲湖等6座调蓄工程;建设调蓄池,按7天供水量确定工程规模,在总干渠及配套工程正常检修维护或发生突发事件时,保障受水城市供水安全,提升受水能力。

2016年1月8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表示,1月8日10时南水北调东线台儿庄泵站开机运行,标志着东线一期工程2015—2016年度供水开始。[4]

2016年5月20日,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东水西调改造工程完成验收,正式向位于门头沟区的城子水厂输送南水。[5]

2017年1月底,春节期间,为保障首都供水安全,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工作人员坚守岗位,确保调水工作有序开展,工程安全平稳运行。截至2月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进京水量突破20亿立方米。[6]

2017年3月,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永久用地确权发证工作顺利通过完成验收,山东省成为全国南水北调系统首个全面完成确权发证工作的省份。

2018年5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计划补水一亿立方米, 6月底完成任务。[7]

2018年5月8日5时止,北京累计接收南水北调来水突破50亿立方米。[8]

2018年5月22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入山东省水量达到30亿立方米。

2019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后续工程和水利建设等工作。

2021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7周年。《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水利部获悉,7年来,工程累计调水494亿立方米,惠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山东7省市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和280多个县(区、市),受益人口达1.4亿,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9]

截至2023年3月22日,南水北调工程自2014年全面建成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已累计向北方调水548.14亿立方米,水质持续保持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惠及沿线24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达8500多万人。[1]

管理机构

2003年12月28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挂牌,开始履行其政府职能。

组成人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国办发[2012]11号),调整后的组成人员如下:

国办发〔2013〕65号:

根据国务院机构设置及人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国务院对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作了调整。现将调整后的名单通知如下:

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成员省名单
 
主任:张高丽国务院副总理
副主任:汪洋国务院副总理
成员:徐绍史发改委主任
陈雷水利部部长
万钢科技部部长
杨焕宁公安部常务副部长
楼继伟财政部部长
姜大明国土资源部部长
周生贤环境保护部部长

姜伟新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
李盛霖交通运输部部长
盛光祖原铁道部部长
韩长赋农业部部长
周小川人民银行行长
刘家义审计署审计长
鄂竟平南水北调办主任
丁向阳国务院副秘书长
杜鹰发改委副主任
邵宁国资委副主任
贾治邦林业局局长
宋大涵法制办主任
王禹民电监会副主席
励小捷文物局局长
胡怀邦开发银行董事长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成员(地方省市参与成员)
成员:王安顺北京市市长(受水地区)
黄兴国天津市市长(受水地区)
张庆伟河北省省长(受水地区)
郭树清山东省省长(受水地区)
李学勇江苏省省长(水源地区)
谢伏瞻河南省省长(水源地区)
王国生湖北省省长(水源地区)
娄勤俭陕西省省长(水源地区)

工程投资

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工项目40项,单年开工项目数创工程建设以来最高记录;完成投资379亿元,相当于开工前8年完成投资总和,创工程开工以来的新高。2010年,南水北调加大初步设计审查审批力度,共组织批复41个设计单元工程,累计完成136个,占155个设计单元工程总数的88%;批复投资规模1100亿元,超过开工以来前8年批复投资总额,累计批复2137亿元,占可研总投资2289亿(不含东线治污地方批复项目)的93%,单年批复投资规模创开工以来新高。截至2010年底,南水北调全部155项设计单元工程中,基本建成33项占21%;在建79项占51%;主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69亿元,占可研批复总投资的30%。

截至2012年1月底,南水北调办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投资1636.6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47.3亿元,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106.5亿元,南水北调工程基金144.2亿元,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708.2亿元,贷款430.4亿元。

工程建设项目(含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391.1亿元,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2188.7亿元的64%,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成投资220亿元和1157.5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74%和61%;过渡性资金融资利息12.7亿元,其他0.9亿元。

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土石方110269万立方米,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设计总土石方量的83%;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2279万立方米,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混凝土总量的59%。

工程布置

中线主体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

(一)水源区工程

1.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 丹江口水库控制汉江60%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408.5亿立方米,考虑上游发展,预测2020年入库水量为385.4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利枢纽在已建成初期规模的基础上,按原规划续建完成,坝顶高程从162米,加高至176.6米,设计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总库容达290.5亿立方米,比初期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增加有效调节库容88亿立方米,增加防洪库容33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正常蓄水位170米时,将增加淹没处理面积370平方公里,据1992年调查,主要淹没实物指标为:人口:22.4万人 房屋:479.4万平方米 耕地:23.5万亩 工矿企业:120个(合乡镇企业),淹没固定资产原值1.2亿元。

2.汉江手动阀中下游补偿工程 为免除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工农业及航运等用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需兴建:干流渠化工程兴隆或碾盘山枢纽,东荆河引江补水工程,改建或扩建部分闸站和增建部分航道整治工程。

(二)输水工程

1.总干渠 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黄河以北曾比较利用现有河道输水和新开渠道两类方案,从保证水质和全线自流两方面考虑选择新开渠道的高线方案。总干渠自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公里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港高铁、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区,终点是玉渊潭。总干渠全长1241.2公里。天津干渠自河北徐水县西黑山村北总干渠上分水向东至天津西河闸,全长142公里。总干渠渠首设计水位147.2米,终点49.5米,全线自流,主要控制点水位、流量为:控制点或渠段 设计流量(立方米/秒) 设计水位(黄海标高)(米) 渠首~方城 630(加大800) 147.2~137.8 过黄河 500 119.5~106.0 进河北 415 91.3 进北京 70 61.1 进玉渊潭 40 49.5 天津干渠 70 64.9~2.7黄河以南渠道纵坡1/25000;黄河以北1/30000~1/15000。渠道全线按不同土质,分别采用混凝土,水泥土,喷浆抹面等方式全断面衬砌,防渗减糙。渠道设计水深随设计流量由南向北递减,由渠首9.5米到北京3.5米,底宽由5.6米~7米。总干渠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问题已基本清楚。对所经膨胀土和黄土类渠段的渠坡稳定问题、饱和砂土段的震动液化问题和高地震裂度段的抗震问题、通过煤矿区的压煤及采空区塌陷问题等在设计中采取相应工程措施解决。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lO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天津干渠穿越大小河流48条,有建筑物119座。

2.穿黄河工程 总干渠在黄河流域规划的郑州桃花峪水库库区穿过黄河,穿黄工程规模大,问题复杂,投资多,是总干渠上最关键的建筑物。经多方案综合研究比较认为,渡槽和隧道倒虹两种型式技术上均可行。由于隧道方案可避免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的矛盾,盾构法施工技术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因此结合两岸渠线布置,推荐采用孤柏咀隧道方案。穿黄河隧道工程全长约7.2公里,设计输水能力500立方米/秒,采用两条内径8.5米圆形断面隧道。

(三)主要工程量和投资

土方开挖 6.0亿立方米; 石方开挖 0.6亿立方米; 土石方填筑 2.3亿立方米;混凝土1583万立方米; 衬砌水泥土 718万立方米;钢筋钢材70万吨; 永久占地 42.2万亩(含库区淹没23.5万亩) 临时占地 11万亩 中线工程控制进度的主要因素是丹江口库区移民和总干渠工程中的穿黄河工程。穿黄河工程采用盾构机开挖,工期约需六年,并需考虑工程筹建期。按1993年底价格水平估算,工程静态总投资约400亿元。

工程效益

东线工程可为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净增供水量143.3亿立方米,其中生活、工业及航运用水66.56亿m3。农业76.76亿立方米。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举措。受地理位置、调出区水资源量等条件限制,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围,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前期工作情况和国家财力状况等条件分步实施。

2014年10月13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江水进京后,北京年均受水将达1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增加50多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一期工程为北京送水10.5亿方,来水占城市生活、工业新水比例达50%以上。按照北京约2000万人口计算,人均可增加水资源量50多立方米,增幅约50%。工程通水后,不仅可提升北京城市供水保障率,还增加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减少使用本地水源地密云水库水量,并将富余来水适时回补地下水。

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江都,终点在天津。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东线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运河。目的是缓解苏、皖、鲁、冀、津等五个省、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东线一期工程共68项设计单元工程,已完工29项,与通水直接相关的主体工程可在2014年3月份基本完工,届时东线一期工程基本具备过水能力。2014年6月底以前,基本完成有关水质达标工作和通水验收工作。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3年第三季度正式通水,届时长江水将调至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山东、江苏、安徽等输水沿线地区将因此受益。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航道工程和治淮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治淮计划兴建一些有关工程规划布置的。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

2017年11月,南水北调东线,长江水出扬州一路北上,润苏北、济胶东,年度调水工作启动。南水北调东线治污10余年,水质达标率从3%到100%。

输水工程

包括输水河道工程、泵站枢纽工程、穿黄河工程。

1.输水河道。引水口有淮河入长江水道口三江营和京杭运河入长江口六圩两处。输水河道工程从长江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1150公里,其中黄河以南651公里,穿黄河段9公里,黄河以北490公里。分干线总长740公里,其中黄河以南665公里。输水河道90%利用现有河道。

2.泵站枢纽。东线的地形以黄河为脊背向南北倾斜,引水口比黄河处地面低40余米。从长江调水到黄河南岸需设13个梯级抽水泵站,总扬程65米,穿过黄河可自流到天津。黄河以南除南四湖内上、下级湖之间设一个梯级,其余各河段上设三个梯级。黄河以南输水干线上设泵站30处;主干线上13处,分干线上17处,设计抽水能力累计共10200立方米/秒,装机容量101.77万千瓦,其中可利用现有泵站7处,设计抽水能力1100立方米/秒,装机容量11.05万千瓦。一期工程仍设13个梯级,泵站23处,装机容量45.37万千瓦。黄河以北各蓄水洼淀进出口设5处抽水泵站,设计抽水能力共326立方米/秒,装机容量1.46万千瓦。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泵站的特点是扬程低(多在2~6米)、流量大(单机流量一般为15~40立方米/秒)、运行时间长(黄河以南泵站约5000小时/年),部分泵站兼有排涝任务,要求泵站运转灵活、效率高。

3.穿黄河工程。选定在山东东平县与东阿县之间黄河底下打隧洞方案。通过多年地质勘探和穿黄勘探试验洞开挖,查明了河底基岩构造和岩溶发育情况,并成功解决了河底隧洞堵漏开挖的施工难题。穿黄工程从东平湖出湖闸至位临运河进口全长8.67公里,其中穿黄河工程的倒虹隧洞段长634米,平洞段在黄河河底下70米深处,为两条洞径9.3米的隧洞。第一期工程先开挖一条。

蓄水工程

东线工程沿线黄河以南有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湖泊,略加整修加固,总计调节库容达75.7亿立方米,不需新增蓄水工程。黄河以北现有天津市北大港水库可继续使用,天津市团泊洼和河北的千顷洼需扩建,并新建河北大浪淀、浪洼,黄河以北五处平总调节啊范德萨库容14.9亿立方米。

供电工程

黄河以南有泵站30处,新增装机容量88.77万kW,多年平均用电量38.2亿kW·h,最大年用电量57.5亿kW·h。第一期工程有泵站23处,新增装机34.32万kW,年平均用电量19亿kW·h。

中线工程

1959年《长江流域利用规划要点报告》中,提出南水北调总的布局是从长江上、中、下游分别调水。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远景从长江干流调水。1958年9月,水电部在批准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步设计任手动阀手动阀务书时,明确了引汉灌溉唐白河流域和引汉济黄济淮的任务。

1968年丹江口水库下闸蓄水,1973年建成清泉沟引丹灌区渠首(输水能力100立方米/秒),1974年建成引汉总干渠陶岔渠首(设计引水流量500立方米/秒,后期可达1000立方米/秒),同时兴建了闸后8公里长总干渠。

1978年10月,水电部以急件发文《关于加强南水北调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抓紧进行南水北调的规划修改补充工作上报。各有关单位进一步开展了南水北调规划工作。

1980年,水利部组织有关省市、部委、科研部门及大专院校的领导、专家、教授对中线工程水源区及渠首到北京的线路进行了全面查勘。查勘前后,长江委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引汉工程规划要点报告》和补充报告。制订了中线工程规划科研计划,由水利部在1981年正式下达。之后,按照该计划长江委和地矿部分别开展了黄河南、北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科院地理所进行了江、淮、黄、海丰枯遭遇分析。

1983年,国家计委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列为国家“六五”前期工作重点项目。长江委与各省市协作,1987年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规划报告》,重点研究了丹江口水库初期规模引水方案。水利部组织审查,按计划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审查后,长江委按会议要求作补充研究,于1988年正式上报,并向部主管领导作了汇报,但第二阶段审查未进行。1990年10月,水利部发文要求“抓紧完成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完建工程及调水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和设计任务书工作”。

1991年11月长江委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规划报告(1990年9月修订)》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了中线工程以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为主,兼顾农业及其他用水,不再要求通航,供水范围应包括天津市,并推荐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的调水方案。水利部对上述两个报告组织了审查,原则同意,也指出下阶段工作中需要补充研究的问题。

1992年底,长江委提出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水利部和国际咨询公司分别组织对重大问题如可调水量、调蓄措施、总干渠、穿黄工程、投资估算等专题是大方方法评审后,倒萨纷纷水利部于1994年初审查通过了可研报告,同意加高丹江口水利枢纽,年均调水147亿立方米的调水方案。此方案也得到国家计委和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及湖北五省市赞同。稍后于1995年国家环保局也正式批准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995年,国务院决定对东、中、西三条线由水利部组织论证、国家计委组织审查。论证审查工作持续到1998年3月,主要结论为: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都是必要的,以中、东、西为实施顺序是妥当的,中线工程以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总干渠设计引水的萨芬流量63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800立方米/秒、调水145亿立方米为最佳比选方案。

1994年水利部审查通过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方撒》,在《审查意见》中指出:“下阶段应抓紧进行必要的补充工作,编制总干渠总体设计和丹江口水库续建等单项工程初步设计分别报审”。根据这一要求,长江委和总干渠沿线有关省市开展了初步设计工作。

勘测工作:已完成初设阶段全线的外业工作,渠线带状地形测图,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地质勘察报告已组织专家审查验收,地质勘察、测量成果已提交设计使用。

水文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外业调查、观测、测量及内业分析计算工作,汉江水资源评价及丹江口加高库区回水水面线复核,陶岔渠首的施工设计洪水、总干渠交叉河流设计洪水,穿黄工程设计洪水及施工期洪水等分析计算均已完成,初设水文专题报告已通过专家审查验收。

科研工作:针对中线工程中的重点、难点技术问题,如丹江口高坝加高新老砼结合试验,穿黄隧洞结构试验等。根据设计要求开展了大量的设计科研和特殊科研。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得以在设计中应用。

规划设计工作: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总体布置》。总体布置确定了总干渠渠道线路、总干渠分段流量规模及分水口门流量规模、建筑物工程总布置、总干渠沿线特征水位及水头分配、总干渠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等。同时还完成了渠道工程设计及大部分单项建筑物的初步设计,尚未组织审查验收和汇总。丹江口枢纽加高初步设计已在1994年前完成待审。穿黄工程也已完成不同方案的初步设计工作。主要向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四省市供水;重点向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供水。

开工建设:2010年3月26日中国现代最大人工运河——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引江济汉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在湖北境内工程已全面启动,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朝着‘南北双赢’的目标迈出关键的一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在开工仪式上说,“尽早发挥其工程效益,对推进汉江中下游综合治理开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的源头。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和湖北省西北部交界处,在亚洲第一大淡水湖,丹江口水库东岸,汤、禹、杏三山之间。是辣椒的盛产地。被中外水利专家们誉为“天下第一渠首”的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

河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2011年4月6日透露,委托该省建设管理的天津干线工程已完成建设任务的90%,并于年底前全部完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天津干线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中线移民

南水北调中线大坝加高于2013年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后实现南水北调通水。移民搬迁安置任务计划于2012年完成,需动迁安置移民总人口约33万人,其中湖北省18万人,河南省15万人。从2010年3月底开始,湖北省进行丹江口库区大规模移民搬迁,其中完成外迁安置移民7.38万人,启动后靠安置移民11万人。丹江口湖北库区开始大规模移民搬迁,涉及湖北省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等,这是继1958年兴建丹江口大坝后的第二次移民。

淅川移民是因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形成的丹江口水库淹没土地后,在上级的动员下被移出原住地的部分淅川人民。淅川县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修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移民而构成了一段淅川移民史。其中,1958年初期工程淅川移民达20.5万人;2009年至2011年淅川移民达16.2万人,移民强度超过三峡工程移民。

第一次移民:1959年至1978年,受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影响,淹没淅川县城1座,大型集镇(李官桥镇)1个,一般集镇(区所在地:埠口、三官殿、宋湾、滔河、马蹬)5个,小集镇(下寺、双河镇、关防滩、下集、龙城、凌楼、党子口、泉店)8个,20.2万人被迫移民。对于移民问题,当时中央的政策是当地政府自己解决。南阳政府从1959年4月开始将22342名移民送往青藏高原三个贫困县,当地干部对待移民凶残,完不成劳动任务的移民会遭打,不给饭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数千移民死亡。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下,移民决定回迁河南淅川,但青壮年劳动力被强迫扣留,其他老弱病残的移民依靠沿路乞讨离开了青海。1961年,丹江口大坝蓄水,库区124米以下的居民需全部迁走,淅川有2万6千多移民。1964年,淅川有6万8千多移民迁往湖北荆门和钟祥,其中4.9万人被安置在钟祥柴湖镇,柴湖原本是一片沼泽之地,条件恶劣,无人居住。柴湖地下水中的铁、锰及细菌总数严重超标,搬迁到这里的居民食道癌发病率极高。移民开垦的土地,经常被当地人霸占,移民与当地人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移民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种种恶劣环境下,有7900多名移民回迁淅川,但他们却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房屋,成为游民,处境相当困难。

第二次移民:2005年9月26日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开工,大坝从162米加高至176.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淅川县增加淹没面积143.9平方公里,占库区总淹没面积302.5平方公里的47.6%,淹没涉及11个乡镇、185个行政村、1312个组,共有16.2万淅川人从2009年8月到2011年陆续搬离自己的家园。按政府的安排,这次移民全部被安排在河南省内,移民的房屋由政府统一建设。

中线移民涉及湖北和河南两省。

★ 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库大坝破土动工。

★ 1959年1月,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确定上集为新县县城城址,1970年底前县城居民陆续迁至新城。

★ 1966年3月2日至4月5日,淅川县首批外迁移民14868人搬迁完毕,分别安置在原湖北省钟祥县大柴湖区和原荆门县。

★ 1967年11月18日,丹江口水库落闸蓄水。月底,淅川县马镫镇以下被水淹没。

★ 1969年5月4日至23日,鄂、豫两省在武汉举行丹江口水库移民联席会议,提出了“远迁不如近迁,近迁不如就地后靠自安”的办法。自此,淅川移民不再跨省安置。

★ 1970年7月29日,丹江口大坝浇筑至162米高程,第一期工程基本完成。

★ 1971年5月,河南省博物馆、长江委考古队河南分队与淅川县考古队联合发掘宋湾下王岗古文化遗址,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文物。

★ 1971年11月,河南省南阳市淅川旧县城全部被库水淹没。

★ 1972年10月2日,丹江口---淅川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始施工,1973年10月23日,丹江口水电站向淅川供电。

★ 1985年10月2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丹江口水库,并作出了“库区发展旅游也很有前途”和“要发展山区优势”等重要指示。

★ 1992年6月21日至23日,由国家原计委、水利部、长江委和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市组成的南水北调中线考察组对丹江口水利枢纽进行考察。

★ 1996年10月31日,时任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在时任河南省省长马忠臣等领导的陪同下,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的水量、水质情况。

★ 1997年1月25日,长江委,省市移民办、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将淅川县滔河乡姬家营、老人仓村和淅川县老城镇狮子岗村作为外迁试点村,总迁人数3620人。

★2009年8月16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从16日开始陆续从调水源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迁出,这标志着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移民正式开始搬迁。

★2012年9月18日,在郧县柳陂镇的卧龙岗移民安置点,湖北省举行了简短仪式。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宣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移民搬迁任务圆满完成。”此前,河南省已宣布搬迁结束。至此,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全部结束。

2013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是最早通水的工程项目,届时实现“长江水”补给京津地区。如果说东线工程的主要压力在于治污,那么中线工程的主要难题在于移民。

中线工程的重要内容就是对丹江口水库的大坝进行加高,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要从157米提高到170米。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需要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移民34.5万人。

工程进展

2012年4月6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在北京及工程沿线同时举行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倒计时揭牌仪式。累计完成投资1417亿元,约占在建工程总投资2189亿元的三分之二。征地搬迁完成42.3万人,其中丹江口库区移民完成33万人;东线治污规划426个项目已全部完成,水质持续好转;中线丹江口库区水质总体良好。建委会明确的建设目标,东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12月通水,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0月通水。

2014年2月22日,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工程两条隧洞开始充水试验。本次充水试验对穿黄工程隧洞结构的安全性能、衬砌受力和防渗、排水情况及混凝土质量等在充水状态下进行检验。穿黄工程是通过并排的两条隧洞把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北岸,隧洞工程从水下40米处横穿黄河,单洞长达3450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于2014年6月开展全线充水试验。

2014年5月25日,南水北调东干渠工程一衬全线贯通,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地下输水环线打通。

东干渠工程沿北五环、东五环建输水隧洞,起点与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工程关西庄泵站北侧分水口相接,终点建亦庄调节池与南干渠工程相接,全线长44.7公里,承担着为北京东北部及东部提供水源的任务。

东干渠工程的实施,使得北京城市供水格局中的“一条环路”得以实现,从而实现南水北调,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等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联合调度,保证主要水厂具备双水源。

南水北调来水为北京中心城和新城20座自来水厂提供水源,供水范围可达6000平方公里,成为北京的主力水源。

2014年10月2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久会通水运行。江水进京后,北京城市供水保证率将由75%提高至95%以上,南水北调来水占城市生活、工业新水比例将超过50%,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将得到显著提升。

2014年12月10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不久会正式通水。江水会从丹江口水库河南淅川县陶岔渠首出发,沿豫西南一路向北,跨过沙河、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经过各类渡槽、倒虹吸、隧洞等建筑物2000余座,蜿蜒自流1200多公里后最终抵达北京。[10]

2014年12月12日,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以上,“双封闭”渠道设计确保沿途水质安全。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

2014年12月25日,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北京段于12月27日正式通水;长江水到达南水北调北京段终点团城湖明渠,逐渐覆盖除延庆外的北京区域。[11]

2016年10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5—2016年度调水结束。调水年度从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年调水量38.3亿立方米,接近首个调水年度的两倍。水质各项指标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指标。[12]

截至2017年6月9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达100亿立方米。[13]

西线工程

将通天河(长江上游)、雅砻江(长江支流)、大渡河用隧道方式调入黄河(西北地区),即从长江上游将水调入黄河。该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地质的构造复杂,地震烈度大,且要修建200米左右的高坝和长达100公里以上的隧洞,工程技术复杂,耗资巨大,现仍处于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

积极意义

2012年9月16日至17日,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工程建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优化产业结构,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振国内GDP。

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纪念邮票

国家邮政局于2003年9月26日发行《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纪念》纪念邮票(小型张)1枚。这是中国第一套反映南水北调工程的纪念邮票,反映了国家重视这项工程的开展 ,该纪念邮票在湖北丹江口市和河南淅川县同时举行首发仪式。

社会质疑

2014年10月14日,针对有媒体报道南水北调工程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高俊才回应说。南水北调工程最初规划设计以城镇供水为主,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从南水北调中线来说,丹江口水库的水质是比较好的,也发现一些支流存在水污染问题,但不影响大局。[14]

2015年1月14日,2015年南水北调工作会议在河南南阳召开,安排部署2015年南水北调工作。在媒体通气会上,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对境外一些媒体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抹黑作出了回应。鄂竟平强调“一些境外的媒体,话说的让人真的不好理解,英国有家媒体,大致意思说‘南水北调是祸国殃民的,引的都是脏水,比如中线,想把水引到东北工业基地,还没到天津就不能用了’。我们从来就没有过‘把水引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方案,有些境外媒体说这些话的时候,连事情都搞不清楚,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居心。”[1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