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病房(2023最新安宁病房百科介绍)

由网友(梦醉梦不归)分享简介:平和平静疗护对于疾病末终期病人特设病房,夸大平和平静疗护,实行「4齐赐顾帮衬」(齐人、齐野、齐程、齐队赐顾帮衬),以是是身、心、灵完备赐顾帮衬;没有只体贴病人,也体贴赐顾帮衬家眷;没有只赐顾帮衬病人来临末,也帮忙家眷渡过哀痛;且联合医师、照顾护士师、社工、志工、宗西席等相干职员配合赐顾帮衬病人及家眷。中文名平和平静病房针对于对于象病人及家眷功效赐顾帮衬、征询、教诲疗护模式...

安宁疗护对疾病终末期病人特设病房,强调安宁疗护,实施「四全照顾」(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照顾),所以是身、心、灵完整照顾;不只关心病人,也关心照顾家属;不只照顾病人到临终,也帮助家属度过悲伤;且结合医师、护理师、社工、志工、宗教师等相关人员共同照顾病人及家属。

中文名

安宁病房

针对对象

病人及家属

功能

照顾、咨询、教育

疗护模式

疗护照会小组、病房、家居疗护

疗护病房功能

一盏小小的灯,静静熄灭 豆子人生的最后14天

应该包括:1.照顾服务中心,2.教育示范中心,3.资讯谘询中心。简言之,就是一个推广中心,或是我称之为「基地」。可以服务病人及家属,可以对医护人员及学生做安宁疗护训练,也可以对一般民众进行生死学教育。可以当作联络与卫教、谘询及服务的基地。坦白说,各大医院的安宁病房成立之后即成为该院之「观光区」(若收门票就可以弥补亏损了)。对安宁疗护团队而言,这是服务病人与家属的地方;对医院主管而言,则是宣扬「尊重生命」理念的地方。

居家疗护功能

安宁疗护强调「四全照顾」(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照顾),所以是身、心、灵完整照顾;不只关心病人,也关心照顾家属;不只照顾病人到临终,也帮助家属度过悲伤;且结合医师、护理师、社工、志工、宗教师等相关人员共同照顾病人及家属。所以安宁居家疗护,一来尊重病人自主权:病人在自己的家里是主人,医护人员如同访客去探视病人;再者满足人性的需求:因为生活最舒适最习惯的地方还是自己的家,因此安宁居家疗护更显重要,如此才能达成持续照顾。安宁疗护的基本目标是尽可能达到被照顾的病人所想要的生活方式,因此当病人想在家中度过余生时,我们就必须提供安宁居家疗护的服务。

持续照顾

一般住院病人出院有两种情况:MBD(病情稳定或康复可以出院)及AAD(Against Advice Discharge违抗医嘱出院)。但是癌症末期病人可能有另一种出院方式:病危出院DDT(Discharge Due to Terminal),也就是俗话说「留一口气回家」。基于「尊重生命」的观念以及「尊重病人自主权」的做法,癌症末期病人应该没有所谓「违抗医嘱出院」的情况。

当病情稳定时,病人可以MBD回家,继续接受安宁居家疗护的照顾服务。当病情恶化严重时,遵照病人在家往生的意愿,则可以DDT回家,接受安宁居家疗护的临终照顾。若病人及家属都能接受在医院死亡,则留在病房内做临终照顾。对后二者而言,濒死卫教与死亡准备(dying prepare)是很重要的。我们制作了濒死症状的卫教单张,也及时协助家属做好死亡准备与后事安排,如此才可避免病人在临终前受到心肺复苏术等不必要且增加病人痛苦的措施。

病人死亡後,家属之悲伤辅导仍是持续进行的。安宁居家疗护团队会针对过度悲伤的家属定期追踪,包括寄问候卡、电话访谈、家庭访视等方式,直到家属恢复正常生活为止。虽然全民健保尚未给付「悲伤辅导」的工作,但是为达成全家照顾与全程照顾,我们仍然提供这项服务。

安宁疗护模式

国内现阶段仅有安宁疗护照会小组、安宁病房(急性病房)及安宁居家疗护三种方式。一个完整的安宁疗护模式应该还要包括:安养中心或护理之家(nursing home)、日间照顾中心(day care center)、慢性病房(chronic care)及照会谘询中心等。国内的安宁病房原属於急性病房,慈济医院心莲病房於八十七年初申请改列为特殊病房,已获卫生署公文同意,将来应可较符合安宁疗护之客观需求。

设立全省安宁疗护转介网络及地区安宁疗护中心则是须要继续努力的目标。

全方位照顾

安宁疗护须要多科技整合治疗(如中西医合作),目标是症状控制及增进生活品质,所以不是某一专科医师就可以解决病人的所有问题,若有疑问或非专长事项则应该会诊其他专科医师。我们叫做:为病人「不择手段」,只要是对病人有益而且经过病人同意的任何方式,我们都应该想办法而且尊重其决定。

病人心路历程

癌症末期病人及家属多半经历了复杂的求医及治疗过程,也有很多的心理困扰,须要花时间去关心了解,我们只要倾听而不要批判或下定论,我们能做的只有陪伴他们走过这段艰辛的日子。不要批评中医、草药、偏方或西医,不要怪罪病人及家属以前的错误决定与行为,因为已经是既成事实,多言无益,应该做的是:面对现实,好好把握与珍惜所剩无几的相聚时光。

持续学习

安宁疗护团队的成员应该承认自我的极限,全方位追求新知,只要是对病人有益的方法都是我们学习的目标。不自我设限,医师可以学习护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其他人员可以学习医学、肿瘤学、沟通学等,如此才能把功能发挥到极限,为病人及家属做最大的服务。我们都只是凡人,都有软弱的时刻,所以应该互相支持,共同成长。(本文作者为花莲慈济医院家庭医学科医师)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