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四川省德阳市辖县级市)

由网友(经典的)分享简介:绵竹,别号晋熙,是4川省德阴市辖县级市。地处4川盆地东南部,西北靠德阴市旌阴区,西南取绵阴市安州区交界,东北取什邡隔河相视,东南取阿坝州茂县连接。截至二零二一年,总幅员面积一二四五平方私里,总人嘴五零.零万,下辖一零镇、二个街谈。绵竹已探亮矿匿四零余种。绵竹年平均气温一五℃,冬无宽暑、夏无盛暑。绵竹枯获天下成长鼎新试点...

绵竹,别名晋熙,是四川省德阳市辖县级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东南靠德阳市旌阳区,东北与绵阳市安州区接壤,西南与什邡隔河相望,西北与阿坝州茂县毗连。截至2021年,总幅员面积1245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下辖10镇、2个街道。绵竹已探明矿藏40余种。绵竹年平均气温1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绵竹荣获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十三五”多规合一试点城市等称号。[1]2021年绵竹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6.85亿元。[2]

截至2021年,绵竹共有小学学校26所,普通中学学校1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等学校1所,幼儿园43所。累计认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家、德阳市重点实验室3家、德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95个。[2]

1949年12月25日,绵竹和平解放;199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绵竹县,设立绵竹市。2021年共拥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单位23个,国家AAA级景区2处,国家AA级景区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花卉公园1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九龙镇新龙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中文名

绵竹

外文名

Mienzhu City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政府驻地

剑南镇

著名景点

九顶山国家级旅游景区、孝德年画村、九龙沿山风景区、诸葛双忠祠

火车站

绵竹站、绵竹南站

车牌代码

川F

人口

50万(2017年)[1]

所属地区

四川省德阳市

排名

2018年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排名榜第66位

市长

耿垣合

誉称

年画、名酒、生态旅游之乡

面积

1245.3平方公里

别名

晋熙

下辖地区

20个镇、1个乡

电话区号

0838

地理位置

德阳市北部

方言

西南官话-成渝片

行政代码

510683[3]

邮政区码

6180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市委书记

王宏

地方生产总值

291.8亿元(2018年)

建制沿革

广西未来 香饽饽 城市,被 中央 选为试点,未来有望成新龙头

古为蜀山氏地。

西周为蚕丛国附庸。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绵竹县,属广汉郡。

三国蜀分置阳泉县。

西晋初废阳泉入绵竹。晋太始二年改属新都郡。东晋隆安二年分置晋熙郡,领苌阳、南武都、晋熙三县。

刘宋建元年废晋熙,属南新巴郡, 梁天监元年复置晋熙郡,领南武都、苌阳,属潼州。

北周废晋熙县入阳泉。隋开皇元年废晋熙郡,阳泉改属梁州,开皇十八年,改阳泉为孝水。

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复名绵竹县,并徙治于今剑南镇,属 蜀郡。 以后虽江山易代,县名因之。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于雒县置汉州,领雒、绵竹、德阳、什邡、金堂等5县。

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置汉州德阳郡,领雒、什邡、德阳、绵竹4县,隶属西川路。

宋代始有资料可稽,是时县辖5 镇13乡。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复置汉州,领什邡、德阳、绵竹3县 。绵竹属汉州,成都路 。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灭大夏国。同年,省雒县入汉州,仍领三县 。绵竹属汉州,成都府 。

清初,仍如明制。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汉州为散州(单州),不再辖县 。绵竹属绵州 。

清雍正五年,绵竹辖10区。

道光二年,辖12乡2镇。民国24 年,实行联保制,全县划分为29个联保。

民国时,绵竹县属四川省川西道。

民国24 年(1935年),属第十三行政督察区。民国 29年,推行新县制,划分为4个行政区,辖19个镇乡。

1950年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发布101号命令,绵竹县属绵阳专区。

1950年6月,全县分为5个行政区,辖1镇24乡,同年冬,调整为7个行政区

1955年撤销区建制。

1958 年各乡相继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1984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绵竹县由 绵阳地区划归德阳市管辖。

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全县辖2镇24 乡。

1988年至1994年,全县22个乡相继撤乡建镇

1996年10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绵竹县,设立绵竹市(县级),以原绵竹县的行政区域为绵竹市的行政区域。绵竹市由四川省直辖,德阳市代管。

2003年,全市辖24镇2乡。

2006年绵竹调整行政区划,撤销武都镇将所辖区域并入汉旺镇,撤销观鱼镇将所辖区域并入新市镇,撤销五福镇将所辖区域并入富新镇,撤销 清道镇、齐福镇将所辖区域并入孝德镇,东北镇茂泉村划归剑南镇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市辖剑南镇、 东北镇、西南镇、兴隆镇、九龙镇、 遵道镇、 汉旺镇、拱星镇、土门镇、 广济镇、金花镇、 玉泉镇、 板桥镇、 新市镇、 孝德镇、 富新镇、 齐天镇、 什地镇、 绵远镇、 天池乡、 清平乡等19个镇2个乡。

2007年开展了村级区域调整工作,合并了136个行政村,撤并后全市共有16个居民社区委员会,22个居民委员会,167个村民委员会,1915个村民小组。

2010年5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四川绵竹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

2013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3]13号)批复同意撤销清平乡,设立清平镇,镇人民政府驻清平场,辖原清平乡所属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绵竹市下辖10镇、2个街道。[4]

区划详情

2个街道:剑南街道、紫岩街道。

10个镇:九龙镇、汉旺镇、广济镇、玉泉镇、新市镇、孝德镇、富新镇、什地镇、清平镇、麓棠镇。[4]

自然环境

绵竹市位于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处东经103°54′-104°20′,北纬30°09′-31°42′之间。幅

员面积1245.3平方公里,东西宽约42公里,南北长约61公里。西北部属 龙门山地区,东南部为成都平原的一部分。市境东南靠德阳市旌阳区,东北与绵阳市安州区接壤,西南与 什邡隔河相望,西北与 阿坝州 茂县毗连。 市人民政府驻地── 剑南镇,位于市境东南部平原地区,南距成都市83公里,东南距 德阳市31 公里,西南至什邡市23公里,东北至安州区49公里,东至绵阳市74公里。

地质地貌

绵竹市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悬殊;绵竹西北部为山地,东南部为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至东南逐渐倾斜,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特点,海拔高度504米至4405米;河流纵横,切割强烈。西北部山地区,是境内诸河流的发源地。支流众多,河流向下切割深度为500-1000米,河床狭窄,河谷陡峻;山地、平原界限分明,地貌类型多样。全市大致分为山地、 平原两大部分。山地区有高、中、低山三种类型,以中山为主,幅员面积648.5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52.08%,平原区幅员面积 596.7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47.92%, 属盆西平原亚区的组成部分。

2015年2月24日8时52分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发生3.7级地震。

气候

绵竹市属 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大陆季风性气候特点显著,无霜期长,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回升不稳定,常有春、夏旱发生,盛夏多暴雨,有洪涝天气发生,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连阴雨天气出现。年平均气温15.7℃,大于等于10.0℃的积温全年为5000~5300至6500℃;大于等于10.0℃的积温天数全年为240~300天;最冷月平均气温4.0℃至10.0℃;年极端最低气温-10.0℃至-1.0℃~2.0℃;干燥度<1.00。多年平均降水量1053.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1421.4毫米,最少降水量为608.7毫米, 降水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年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1011.3小时,最多为1178.0小时,最少为802.7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85天。

水文

绵竹市河流均属 沱江水系,发源于西北部山区,流向东南平原,多属季节性河流。山区河谷陡峭,落差较大。平原比降随地势逐渐减缓。水量变化大,冬春少雨季节,水量较为稳定,夏秋多雨季节,山洪暴发,易造成灾害。主要河流有: 绵远河、 石亭江、射水河、 马尾河、 白水河、龙蟒河等。

自然灾害

2017年11月10日11时03分,在四川德阳市绵竹市(北纬31.54度,东经103.97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5]

自然资源

绵竹市水资源总量为17亿立方米,可利用总量9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发利用量1.13亿立方米,符合供水要求,全市水电可开发量6.5万千瓦,已建成小水站31座,装机4.4万千瓦。 都江堰人民渠、红岩渠穿越全境,绵远河官宋硼埝枢纽拦河取水,全市有小(一)、(二)型水库21座,干、支、斗渠1263条,长1373.4km,蓄、引、提形成网络;全市建成各类堤防82.44km,其中标准堤防60.44km,兴利减灾,可开发河滩地1.68万亩。

生物资源

绵竹市植被属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龙门山小区。因地势气候影响,植物垂直性带谱明显。植物呈散点、带状分布:中、低山针阔叶林带,多为山地黄壤及 山地黄棕壤,多为次生性植被。主要由樟科、山矾科、山茶科、山毛榉科、木兰科等常绿树种组成;中山硬阔叶、暗针叶林带,植被主要有 硬叶常绿阔叶林和暗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灌木林带,植被多为针叶混交林,建群树种有 冷杉、云杉、高山柏。高山灌从草甸带,海拔3000—4405米。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为建群种。另有适应其气候和环境的高山柏、香柏、 杜鹃、杨柳等植物,均已矮化为灌木丛。珍稀植物有: 珙桐、水杉、银杏、连香树等。

矿产资源

绵竹市主要矿藏有 磷矿、 铝土矿、 硫铁矿、煤及天然气等。石灰石是绵竹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绵竹西北山区,矿石品位高,可采储量在2亿吨以上。磷矿, 主要分布于西北山区,储量17376万吨,矿石品位均在25%以上,是磷化工业的主要原料。铝土矿,主要分布于西北山区,储量994.12万吨,地质储量为468.76万吨。硫铁矿,主要分布于清平、天池等山区乡镇。储量1439.54 万吨以上。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总储量3179万吨,其中天池煤矿1401万吨。天然气,深层气储量约500亿立方米,浅层气10亿立方米。

人口

2018年,绵竹户籍人口499535人,其中男性人口248278人,女性人口251257万人,性别比为1:1.012。本年出生人口3694人,死亡人口3227人。年末总户数254508户。我市年末常住人口46.02万人,城镇化率50.88%,比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姓名
市委书记王宏
市委副书记耿垣合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市长耿垣合
副市长陈军、曾贵明、古广华、谭琦、曾锐、杜艮、李强、曾学武

参考资料来源:绵竹市人民政府网[6][7]

经济

概述

2018年,绵竹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0.5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0.1亿元,增长10.0%。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0.7:51.6:37.7。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3593元,比上年增长8.1%。按2018年12月31日汇率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折合9249美元。

2018年,绵竹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3.6亿元,同比增长20.7%。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6.5亿元,同比增23.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0亿元,同比增长17.4%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44.0%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44万元,同比增长10.0%。 财政总支出完成40.8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4.0亿元,同比增长21.6%;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6.8亿元,同比增长31.5%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44万元,同比增长10.0%。  

2018年,绵竹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2.5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7%。民营经济占66.0%。

2018年末, 绵竹市私营企业4268户,注册资本2037964.2万元,新增729户,新增注册资本金176986.9万元。个体工商户25580户,从业人员32390人,出资额177837.8万元,新增3288户,新增从业人员4528人,新增出资额28610.6万元。

第一产业

2018年,绵竹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53.3亿元,同比增长3.7%。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为33.0亿元,可比价增长3.9%。

2018年,绵竹市粮食总产量27.6万吨,比上年下降0.9%,仍是历史高产年,连续6年保持在27万吨以上。经济作物普遍增产,总产量42.1万吨,增长2.1%,其中蔬菜增长1.8%、瓜果增长8.1%、中草药材增长13.0%。畜牧业总体稳定,2018年,我市生猪出栏50.7万头,增长0.8%,肉类总产量4.7万吨,增长2.3%;小家禽畜(兔)出栏589.9万只,下降1.0%。

截止2018年末, 绵竹市有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规模户686户;年出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219户;年出栏2000只以上肉鸡养殖户206户。

第二产业

2018年,绵竹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45.9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1家(不含东汽,下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4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利润总额72.7亿元,同比增长52.9%;利税总额 108.8亿元,同比增长41.7%  

2018年,绵竹市食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8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利润总额20.4亿元,同比增长15.1%。磷化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1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利润总额43.3亿元,同比增长86.1%。机械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4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利润总额3.1亿元,同比增长11.3%。建材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利润总额1.6亿元,同比增长48.9%。  

截止2018年,绵竹市共有总专包建筑企业24家。建筑工程项目36个,建筑总面积114.3万平方米,节能建筑面积95.2万平方米,节能建筑比例为83.3%,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5亿元,同比增长8.3%。

第三产业

2018年,绵竹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2亿元,同口径增长12.8%。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1亿元,同比增长72.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6.8亿元,同比下降3.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8.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9.3亿元,同比增长44.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4.3%。  

截止2018年,绵竹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6.2%;商品房销售额为21.3亿元,同比增长167.8%。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4亿元,同比增长206.2%。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7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2.8%,其中:新开工面积完成11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4倍;商品房竣工面积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8.8%。

截止2018年,绵竹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4.3亿元,同比增长12.6%。 全年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7.7亿元,同比增长12.6%,占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4%;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6亿元,同比增长12.7%,占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6%。 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7.0亿元,同比增长27.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1.0亿元,同比增长10.2%;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8亿元,同比增长9.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5亿元,同比增长3.0%。

截止2018年,绵竹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9.4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出口额28.1亿元,下降0.2%,进口额1.3亿元,增长361.3%。

截止2018年,绵竹市实现旅游收入72.3亿元,同比增长44.5%,接待国内外游客706万人次,同比增长34.1%。

截止2018年,绵竹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34.6亿元,比年初增加25.4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住户存款196.4亿元,比年初增加13.5亿元,同比增长7.4%。贷款余额127.4亿元,比年初增加3.3亿元,同比增长2.7 %。城乡居民人均住户存款余额达到4.3万元。

文化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全县有大小年画作坊300多家,年画专业人员达1000余人,年产年画1200万多份,产品除运销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绵竹年画的题材涉猎了以下几个方面:辟邪迎祥,民风民俗,生活生产,花鸟虫鱼,演义人物,神话传说和戏曲故事等。绵竹年画与其他地区著名年画在色彩上也大有区别,且以手绘见长,从而区别于其他以套印为主的年画品种。

戏剧

绵竹作为一座历史古城,清代初年这里的戏剧活动便很繁盛,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绵竹县令陆箕永在一首《竹枝词》里就曾写道:“山村社戏赛神幢,铁板檀槽柘人梆;一派秦声浑不断,有时低去说吹腔”。乾隆年间, 罗江籍进士李调元在《新搜神记》中也写到“绵竹东岳庙有沙弥素有能戏之名,忽一日窃其师千钱,逃入班中学戏”的事。绵竹的戏剧活动已经十分活跃,与戏曲同作为民间艺术品种的绵竹年画,也同戏曲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至迟在清代乾隆年间,就有《西厢记》等戏剧年画问世。[8]

交通

绵竹距德阳33公里,距成都59公里,距绵阳26公里,位于成都一小时经济圈内。成都至青川的S105省道贯穿全境,成绵高速复线在境内共设有3个高速路出入口;随着成(都)兰(州)铁路、绵茂公路、成都第三绕城高速的建成通车,绵竹将成为成都平原进入川西藏区和西北地区最安全、最便捷的黄金通道。

2017年,绵竹市公路总里程为149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公里,一级公路75.968公里,二级公路92.161公里,三级公路188.965公里,四级公路1075.779公里,等外路32.499公里。全市共有营业性车辆3150辆,其中:客运减少运营车辆89辆,现共有客运车辆190辆(不含出租车150辆);货运淘汰了230辆,现共有货运车辆共计2960辆。[9]

截至2018年,绵竹市公路总里程为1521.69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6公里,一级公路78.999公里,二级公路99.567公里,三级公路217.744公里,四级公路1040.537公里,等外路48.844公里。

截至2018年,绵竹市有公路营业性车辆2540辆,其中:客运车辆178辆、货运车辆2362辆;有城市客运车辆234辆,其中:城市公交84辆、出租车150辆。

公路

公路主要有 成绵高速公路复线途径 新市、孝德、齐天、什地四镇, 成都第三绕城高速,省道:S105线(成都到 青川)纵贯全境,途径新市,孝德,东北,富新,绵远五镇。县道101线亦称为德阿公路,绵竹段称为绵茂路。

铁路

绵竹有 德天铁路、广木铁路和3条 地方铁路专线,通过德天铁路至德阳与 宝成铁路连接,可与全国各地相通。 成兰铁路预计2019年正式通车。[10]

航空

绵竹市南距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100余km,全程高速公路直达,约1小时车程。

社会

截至2018年,绵竹市共有小学学校24所,普通中学校13所 ,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等学校1所,幼儿园41所。普通小学在校生数19574人,毕业生数2765人,教职工人数1355人,专任教师1430人 ;普通中学在校生数12308人 ,毕业生数4513人 ;普通中学教职工合计数1630人 ,其中,专任教师1116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1859人,毕业生数616人,教职工数110人,其中专任教师95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79人,专任教师11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17453人,专任教师52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数10870人。

四川省绵竹中学绵竹南轩中学绵竹实验学校
绵竹市川大科技园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绵竹市紫岩小学绵竹市雅居乐南轩小学
绵竹市紫岩雨润中学绵竹市侨爱道行中学绵竹市天河小学

科技创新

截至2018年,绵竹市发明专利拥有量197件,同比增长15.2%。高新技术产值实现110.2亿元,同比增长10.0%,研究与开发(R&D)经费实现7.2亿元,同比增长15.9%;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5312.8万元,同比增长16.8%。

文化体育

截至2018年,绵竹市成功申报省级代表性项目1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全年完成作品版权登记531件。全年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共计1812场,社区电影200场。 市文化馆组织到镇乡、进村(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开展惠民演出158场(含川剧);举办公益性文艺培训12班次 。图书馆接待读者8万余人次;市博物馆接待参观群众8万余人次,举办和爱之援协办的“讲好绵竹故事,让爱相伴成长”——“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公益活动;诸葛双忠祠接待旅游参观9万余人次,关帝庙接待旅游参观3万余人次,年画博物馆接待参观群众8万余人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18年,绵竹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7个,其中医院17个,社区服务中心(站)6个,卫生院25个,村卫生室157个,诊所105个,妇幼保健院 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 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4259张。卫生技术人员3359人,同比增长7.7%,其中执业医师1346人。

邮政电信

截至2018年,绵竹市电信行业营业收入38376万元,固定电话用户90130户,移动电话用户共493970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70301户。

城乡建设

2017年,绵竹市实施城市景观提升项目98个,完成道路改造工程30个,改造市人民医院职工宿舍、代家巷棚户区746户。总投资约360万元,新建生态休闲广场8个。城区餐饮单位油烟净化装置安装率达100%。截止2017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513.8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6.7%。全市人均绿地达12.25平方米;完成城东新区LED节能灯改造3480盏,确保城市亮灯率达100%。[9]

环境保护

2017年,绵竹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5天,优良天数增加20.1%,优良率为75.3%,同比上升12.7%;AQI指数为71,首要污染物PM10,2017年空气质量级别为良。2017年绵远河隆兴(红岩寺)断面、马射交汇处和新市开发区总排口3个点位地表水Ⅲ水质标准达标率分别为54.5%、36.4%和36.4%。 2017年区域环境噪声值为57.2分贝。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国、省控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率100%。[9]

节能减排

2017年,绵竹市单位GDP能耗本年度下降9.5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1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2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其中工业用电量1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9%。

2017年,绵竹市财政政策综合示范项目7个、大气污染防治项目34个、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12个。2017年,绵竹市污染物二氧化硫减排141.07吨,氮氧化物减排0.92吨。

2017年,绵竹市对辖区内342家“散乱污”企业开展了专项整治,关停取缔35家,停产整治281家(其中实施强制断电113家),规范整顿26家。完成94家排污单位双随机“派发”任务;对建设项目开展监管70次;2017年下达现场整改意见书250份,关闭“散、乱、污”企业29家,停产整治企业50家。开展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335家,其中纳入临时备案134家,补评190家,关闭11家,清理整顿工作完成率达到90.4%。[9]

基础设施

绵竹境内建有绵竹至德阳快速通道,有德天铁路(德阳-天池)和三条地方铁路专线与宝成铁路连接。[3]

绵竹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截至2008年,绵竹境内公路总里程已达1466公里,建成了绵竹至成都快速通道,有德天铁路、广木铁路和3条地方铁路专线, 通过德天铁路至德阳与宝成铁路连接,可与全国各地相通。

人民生活

2017年,绵竹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07元,增长9.2%,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2437元,比2016年增长8.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159元,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55元,比2016年增长9.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279元,增长7.5%。[9]

社会保障

截至2018年,绵竹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224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9115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2916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7460人。参加职工失业保险人数41284人,全年为3821人发放失业保险金3409.8万元。参加职工工伤保险人数44843人;参加职工生育保险人数55237人。

截至2018年,绵竹市共纳入城乡低保14821户,24442人,共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6232.4万元,其中:城市低保5558户,8614人,共计支出城市低保资金2995万元;农村低保9263户,15828人,共计支出农村低保资金3237.4万元。全年共计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24539人次,共计支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38.0万元,其中:资助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3711人,支出资金483.8万元,参保率达到100%。实施住院救助828人次,支出资金254.2万元。救助地震孤儿3名,发放救助金5.1万元。

旅游

概述

绵竹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七届“绵竹年画节”、九届“ 四川绵竹梨花节”

和“绵竹赏果节”、首届“柚花节”。有银杏沟、楠木沟、玄郎沟自然风光。中国三大名酒 “ 茅五剑”之一的 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的发掘,被评为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九顶山是“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生态走廊”的主体部分,被省政府纳入“岷山山系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九顶山所在的龙门山系被国土资源部首批命名为 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有:九龙山乡村旅游景区和中国绵竹年画村景区。

湿地沟

九龙镇湿地沟位于九龙沿山地区的悦音台广场到无隐寺山区峡谷间,长3000米,融地质灾害治理、河床治理、建造坝体、生态护坡、观光栈道、休闲厅、拦水坝、亲水平台、绿道等为一体,成为游人休闲、登山、健身的又一好去处。

剑南老街

剑南老街位于绵竹市老城区,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剑南春酒坊遗址”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益老号”酒坊为依托,按明清风格重建的历史文化旅游街区。[11]

清平旅游小镇

清平旅游小镇是四川省新农村综合体示范镇乡,地处绵竹市西北部山区,幅员面积302平方公里,是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九顶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九顶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植被繁茂,分布着以珙桐、杜鹃、水杉、大熊猫、金丝猴等为代表的各类野生动植物2400余种,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区内年平均气温15℃。

严仙观

严仙观,又名君平庄,在绵竹城北约6公里处,今汉旺镇武都村。现存观宇系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重建,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 758年)又扩建增修。山门正中上方有“严仙观”三字,左边墙上书“君平庄”,右墙上写“武都山”。

九顶山

九顶山位于岷山山系龙门山脉中部,最高海拔高达4989米,属龙门山脉群峰中最高点,地处茂县境内的石鼓乡、 南新镇之间,与绵竹清平接壤,距成都市120公里,是一处以自然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和以国际地史、野生动植物科学研究为中心的 川西地区新兴旅游胜地。

麓棠温泉度假区

麓棠温泉度假区位于绵竹市土门镇,距市区10公里,拥有迄今成都平原区域唯一的自流碳酸型医疗热矿泉水。现建有自驾车营地、温泉度假别墅、温泉会馆、户外娱乐亲水设施、会议中心、健身登山道等。

中国玫瑰谷

中国玫瑰谷位于绵竹土门镇,背靠九顶山脉,距离市区10余公里。区域内保存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已建成万亩有机玫瑰园,香氛园、扦穗园等展厅,并开发玫瑰系列产品100余种,2018年将建成月季博览园。

祥符寺

祥符寺有千年的历史,始建于隋唐,得名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

云悟寺

云悟寺建于紫岩山之主峰,海拔1500米,因其高峰插天,云雾常绕,因而以云雾寺名之。

双忠祠

诸葛双忠祠,是四川省重要的蜀汉遗迹之一,在 汶川地震中破坏严重,江苏江阴市重修。绵竹双忠祠的塑像是祖孙三代,前殿祀诸葛瞻父子,启圣殿祀 诸葛亮。绵竹双忠祠展示了诸葛亮祖孙三代忠贞无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

年画村

年画村,位于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距市区5公里,规划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450亩。距离成都、绵阳八十公里左右。是国家AAAA级景区。[12]

森林公园

云湖森林公园,距四川省绵竹市区20公里,占地10320亩,为省级森林公园。森林中,有近2000种珍贵林木和20余种珍稀动物。

遗址公园

汉旺地震遗址公园总面积为1.72平方公里,包括遗址保护区(东汽厂区、东汽家属区、汉旺老城区)、纪念区(绵竹市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纪念馆、纪念广场)、科普区(科普馆)等区域。纪念馆、科普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通过图片、文字、实物、音像、视频等方式,展陈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过程,以及防灾减灾知识。

著名人物

张浚,字德远,号紫岩, 汉州绵竹人。南宋宰相、抗金派领袖、民族英雄。

张栻,即 张南轩,字敬夫,又名乐斋,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 城南书院创办者,丞相张浚之子,幼从师 胡宏。后执掌长沙城南书院、 岳麓书院多年,和 朱熹、 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官至右文殿修撰,葬湖南 宁乡 官山,谥号“宣”,配享 孔庙。著有《 南轩集》。

刘宇亮,字季龙,号蓬玄。绵竹(今属四川德阳市)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屡迁吏部右侍郎。崇祯十年(1637)八月,擢礼部尚书,与傅冠、薛国观同入阁。

杨锐,字叔峤,四川绵竹人, 戊戌六君子之一。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

王干青,又名王世祯,号 王翼,化名潜夫,绵竹 五福镇人。四川临解放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成都 十二桥。

骆是愚,四川绵竹人。历任中共 洪毅县委副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副处长。建国后,历任 中央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秘书长,中共兰州市委书记处书记,甘肃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四川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

能海(1886—1966)俗姓龚,名学光,字辑熙。是民国时代在汉地弘传密教的代表人物,佛教协会副会长,市政协委员,1966年, 能海法师在五台山 碧山寺圆寂,享年81岁,遗骨塔建于善财洞侧宝塔山麓。

赵利群,四川绵竹县人,早期优秀共产党员。

李进,著名唱作音乐人、主持人、影视导演、“听觉LOGO”理论创立人、北京宝丽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中国名人经纪网》、《光头李进名人婚庆门户网》创始人,曾任教师、记者、主持人等工作。

袁庭栋,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著作有《张献忠传论》、《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合作)、《中国古代战争》、《古代职官漫话》、《巴蜀文化图典》(合作)、《天府的记忆》等。

荣誉

中国名酒之乡中国四大年画之乡中国四大磷矿基地小重庆西部百强县
四川十强县玉妃故里四川省扩权强县抗震救灾典范城市省辖市县级市
成都“后花园”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文明城市四川卫生城市四川省省级工业园区
经济省直管成都平原卫星城市东方伊甸园天下七十二洞天福地四川唯一全域规划县级市城市央企荣誉城市凤凰媒体中华十大名城小成都
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东方伊甸园四川唯一全域规划县级市城市国家重点扶持城市凤凰媒体中华十大名城 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3]
2018年度四川省重大农村改革任务推进示范县(市)

城市排名

2017年12月14日,绵竹市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18年10月,绵竹市入选“2018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37名。[14]

2018年12月,绵竹入选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排名榜第66位。[15]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6月,绵竹入选“2021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排第94名。[16]

友好城市

河南 义马市 成都 金堂县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