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县(2023最新延川县百科介绍)

由网友(北城荒、南城空)分享简介:延川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位于黄河中游陕北黄土低本东部,东隔黄河取山西省永以及县、石楼县相视,北取榆林市清涧县交界,东南取子少县邻接,西交浮图区,南靠延伸县。截至二零二二年,辖七镇一街,共有一六三个行政村、一四个社区居委会,总地盘面积一九八四平方私里,户籍总人嘴一八.六一万人。[一]二零二一年完成出产总值一一八.九七亿...

延川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位于黄河中游陕北黄土高原东部,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永和县、石楼县相望,北与榆林市清涧县接壤,西北与子长县毗邻,西接宝塔区,南靠延长县。截至2022年, 辖7镇1街,共有163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总土地面积1984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8.61万人。[1]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118.97亿元,[2]地形地貌属黄士高原丘陵沟壑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盐、砂等。[3]荣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1]

截至2021年,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所,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97个。[2]

夏代为雍州属地。1950年5月,改归绥德专区辖;1955年10月,改归延安专区辖。1958年12月,延川县并入延长县。1961年8月恢复延川县,隶属延安地区行政公署,后归属延安市。[4]旅游景点有乾坤湾景区,梁家河村,文安驿古镇等。[5]

中文名

延川县

外文名

Yanchuan County

行政区类别

国家/地区

陕西省延安市

政府驻地

大禹街道

邮政编码

717200

地理位置

陕西北部、延安东北部

车牌代码

陕J

面积

1983.87 km²

人口数量

17.01万人(2019年常住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

99.44亿元(2019年)

下辖地区

1个街道、7个镇

电话区号

0911

著名景点

乾坤湾、贾桂墓、赫连勃勃墓等

气候类型

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

行政区划代码

610622

历史沿革

延川县地图 延川县卫星地图 延川县高清航拍地图

夏代为雍州属地。

商代有鬼方部族居住。

商代后期至西周初期属翟国范围。

春秋时期由白翟族占据。

隋代,全国设州(郡)、县。开皇三年(583年),取消郡制,以州统县。废文安郡,始置延川县,县治迁建于今延川县城,隶属延州。同时将安民县改称吉万县。大业三年(607年),吉万县并入延川县。同年,改州为郡,延川县隶属延安郡。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朔方郡大豪族、鹰杨郎将梁师都举兵反隋,占据甘泉以北地区,随后自立梁国,自称皇帝,本境归梁国辖。梁国在今延川县城设立文州。梁国存在12年,文州存在不足1年。

唐代,全国设道、州、县。武德二年(619年)九月初,唐将段德操出奇制胜攻克文州,为安抚稽胡族人增置州县,改文州为基州;分出文州东南部置西和州,辖安民、修文、桑园3县;分出文州西北部置南平州,辖义门、城平2县。武德四年(612年)废南平州与义门县归基州辖。次年改为北基州。六年(623年),绥州侨设于今延川县城,次年迁往魏平县。贞观二年(628年)废西和州,修文、桑园2县并入安民县,隶属北基州。同时为避帝王李世民名讳,改安民县为安人县。贞观八年(634年)废北基州,复置延川县,与安人县并属关内道延州辖。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安人县改称弘风县。神龙元年(705年)改弘风县为延水县。

清代,全国设省、道、府、县。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清军入据延川县。延川县隶属陕西省延榆绥道延安府。

辛亥革命后,废除府和直隶州建制,全国设省、道、县。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延川县改属榆林道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废除道建制,延川县直属陕西省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陕北特别委员会在革命根据地延川县西部置赤光县。2月,在延川县东部设置延水县,同月将赤光县改称延川县,延川、延水县隶属陕北省苏维埃政府辖。5月,永坪解放,延川县苏维埃政府迁驻永坪镇;6月,延川县城解放,延水县苏维埃政府迁驻县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延水县并入延川县,县府设在延川县城,归属陕甘宁边区政府直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改归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撤销延属分区,改归陕北行政公署辖。

1950年5月,改归绥德专区辖;1955年10月,改归延安专区辖。1958年12月,延川县并入延长县。1961年8月恢复延川县,隶属延安地区行政公署,后归属延安市。

行政区划

明清区划

明代,县下设里甲。洪武年间,县内编户设文安、孝和、辛安、修德、忠安、普丰、忠义、青平、永兴九个里。里下设甲,每里十甲,每甲11户以上。崇祯三年(1630),知县罗火广 奉文将九里并为四里,即文安、孝和、辛安并为永富里,修德、忠安并为永庶里,普丰、忠义并为永宁里,青平、永兴并为永安里。

清代沿袭明制,至道光十一年(1831),仍设4里、90甲、928牌(户)。永富里辖27甲281牌,永庶里辖20甲191牌,永宁里辖20甲206牌,永安里辖23甲250牌。

民国区划

民国初,四里复为九里,名称沿用明代旧称。民国二十年(1931),改九里为三个区,以序数称之,即文安、修德、普丰里为第一区,永兴、忠安、青平里为第二区,孝和、忠义、辛安里为第三区。全县共设有36个乡,每区各辖12个乡。

苏维埃政府时期区划

1935年春,延川县下辖东、南、西、北、中5个区28个乡,区下设乡。

1936年12月,延水县将东、南、西、北、中区分别改称为东阳区、清延区、永远区、永胜区、黄河区。同时,延川县撤南区,划归延长县。

陕甘宁边区时期区划

1937年9月,延水县并入延川县,辖7区53乡。

1941年秋,调整区划,增设城市区,辖6个乡,全县计8区51乡。

1949年3月,撤清延区、东阳区。全县计有6区39乡162个行政村641个自然村。4月,各区政府改称区公所。

新中国建立后区划

1950年7月,各区名称原以区政府机关驻地命名改以序数称,永平区为一区,永胜区为二区,禹居区为三区,城市区为四区,延水区为五区,永远区为六区。不久将39个乡合并为30个乡,每区辖5个乡,各乡以驻地命名。

1952年6月,第六区(永远区)分为两个区,分别称六区、七区。

1955年7月,改区名称以区政府所在地命名,一区复称永平区,二区称贾家坪区,三区称文安驿区,四区称城市区,五区称张家河区,六区称杨家圪台区,七区称稍道河区。部分乡因驻地变迁而更名,寺村乡改称古里乡,雷家崾乡改称马家原乡,张家圪崂乡改称杨家畔乡。

1956年3月,将原7区40乡调整为4区25乡。

1957年9月,永平区的贾家坪乡改为县直属乡。

1958年8月,撤区并乡,将全县25个乡合并为12个乡。9月,将12个乡改并为7个人民公社。12月,延川县并入延长县,6个人民公社划归延长县。永平公社划归子长县,次年1月改属延长县。

1961年9月,恢复延川县建制,恢复原7个人民公社,新设8个人民公社。

1964年8月设永平镇。1966年2月,永平镇并入永平公社。1971年12月,永平镇单设。1973年8月,永平镇、永平人民公社再次合并。直至1984年4月,全县设置15个公社345个生产大队974个生产队。

1984年5月,取消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建置,改为乡(镇)、行政村、村民小组建置,15个人民公社改建为15个乡。12月,张家河镇更名为延水关镇。改建后辖4镇13乡。

1998年乡镇机构改革时,将杨家圪坮、关庄、禹居、贾家坪四乡改为镇建置。

2001年12月,撤乡并镇时,撤销稍道河乡建置并入杨家圪坮镇,撤销南河乡建置并入马家河乡,撤销黑龙关乡建置并入延川镇。撤并后本县保留8镇6乡。

2011年7月,撤销冯家坪乡和高家屯乡建置并入永坪镇,撤贺家湾乡及眼岔寺乡建置并入延川镇,截至2015年,再次撤销马家河乡、土岗乡,禹居镇,截至2016年辖8镇,分别为永坪镇、贾家坪镇、关庄镇、文安驿镇、延川镇、延水关镇、杨家圪坮镇、乾坤湾镇。

区划现状

2019年,延川县下辖1个街道、7个镇[6]。延川县人民政府驻大禹街道。[7]

统计用区划代码名称
610622001000大禹街道
610622101000永坪镇
610622102000延水关镇
610622103000文安驿镇
610622104000杨家圪台镇
610622105000贾家坪镇
610622107000关庄镇
610622108000乾坤湾镇

地理环境

延川县位于黄河中游陕北黄土高原东部,距延安市80公里。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永和县、石楼县相望,北与榆林市清涧县接壤,西北与子长县毗邻,西接宝塔区,南靠延长县。地处北纬36°37′15″~37°05′55″,东径109°36′20″~110°26′44″。东西长74.25公里,南北宽51.5公里,总土地面积1983.8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延川县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白于山脉东端。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在西北部崾山梁关家圪塔峁(高家屯乡贺李家沟行政村),海拔1402.6米,最低点在东南部黄河滩(土岗乡马家河村),海拔508.5米,相对高差894.1米。自西向东海拔高度逐渐下降,地形依次为:黄土梁峁状丘陵(海拔825—1402.6米)、黄土宽梁残塬(海拔523—1202米)、薄层黄土覆盖的石质丘陵(海拔508.5—894.2米),其间镶嵌有河谷川地(海拔835—1025米)。清涧河及其支流依地势呈西北至东南向树枝状纵贯全境,主要支流有永平川河、青平川河、文安驿川河、拓家川河。黄河自北而南流经县境东界,一级支流有眼岔寺河、张家河川河、清水关河、毛坬山沟等21条。各大支流构成基本骨架,将全县地形分割成7条大川(贺家渠川、永平川、青平川、文安驿川、清涧河川、拓家川、张家河川)、6条大沟(丰柏胜沟、马家湾沟、老庄河沟、南河沟、眼岔寺沟、毛坬山沟)及2万余条支毛沟,残塬、梁、峁、沟壑地貌组合呈水平相间分布,形成沟壑纵横、河谷深切、梁峁起伏、山川相间的地貌形态。[8]

气候特征

延川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大陆气团影响,常为势力强大的蒙古高压所控制,寒冷干燥;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气候炎热,降雨集中,多雷雨;春季极地大陆气团消弱,热带暖气团增强,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秋季气温迅速降低,冷暖气团交锋,多阴雨天气。年平均气温10.6℃,年日照时数2558小时,无霜期185天,常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

水系水文

延川县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全县有2千米以上的流水沟道347条,其中一级支流21条,二级支流69条,三级支流138条,四级支流110条,四级以下支流8条。以清涧河为骨干,形成纵横交错的树枝状水系网。除黄河和清涧河外,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6条,即永平川河、贺家渠川河、马家湾沟河、青平川河、文安驿川河、拓家川河。

土壤类型

延川县土壤计有7类:黄土性土、红土、淤土、黑垆土、潮土、沼泽土、草甸土,13个亚类:黄绵土、红土、红胶土、淤土、堆垫土、普通黑垆土、锈黑垆土、黑垆土性土、潮土、湿潮土、残迹潮土、沼泽土、草甸土,26个土属,80个土种。

自然资源

延川县过境客流水年均1.189亿立方米,其中清涧河1.052亿立方米,永平川河984万立方米,拓家川河385万立方米。地表自产水年均径流量7509万立方米。潜层地下水年均排泄量3684万立方米。地表水控制能力50%保证率为992.2万立方米,75%保证率为753.5万立方米,其中河道水控制能力50%保证率为533.4万立方米,75%保证率434.5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1490万立方米,80年代控制能力50%保证率为106.4万立方米,75%保证率110.5万立方米;通过渠道、抽水工程供农田用水,总能力50%保证率1098.6万立方米,75%保证率858.7万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总量17519千瓦,其中清涧河12202千瓦,可开发利用量4900千瓦,年发电量4292万度。80年代开发利用量仅有125千瓦,占理论蕴藏总量0.7%,占可开发利用量2.6%。

2018年,延川县水资源总量为0.8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427立方米;全年总降水量497.8毫米,年末水库出水0.00108亿立方米;全年用水量0.1525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81.42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8年末,延川县耕地面积46.2万亩,基本农田面积21.28万亩。全年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共计36.7269公顷。供地49宗,面积156.8818公顷。共开展集体土地征收项目17宗,征收土地总面积142公顷;共挂牌出让国有土地4宗,面积16公顷;计划拆旧3000亩,建设用地净增地面积达到2200亩。

植物资源

林木

延川县用材林树种有:槐树、刺槐、臭椿、黑榆、侧柏、旱柳、杜梨树、毛白杨、小叶杨、白皮松、银杏、水杉、松柏、刺柏、龙柏、合欢、火炬、水曲柳、樱桃、容仙树。

灌木

延川县灌木主要有:柠条、紫穗槐、红皮柳(俗名梧柳)、白刺花(俗名狼牙刺)、沙荆(土名酸刺、马茹子)、栾树(俗称栾梢)、互叶醉鱼草(俗称白寄梢)、木贼麻黄、沙柳、灌木铁线连、准噶栒子、毛叶欧李、胡枝子、截叶铁扫帚、本氏木兰(俗称油葫芦)、苦马豆(俗称猪尿泡)、纯齿冬青、红花锦鸡儿、南蛇藤、疣点卫茅、柳叶鼠李、柽柳(俗称山川柳)、河朔荛花(俗称羊艳子)、探春花、牛皮消、荆条、枸杞(根皮入药)、黑果枸杞、青杞(俗称红葵)、格针、黑格兰梢、老格羝梢、木珠子梢、榆梢、灰毛梢、木茹子、蛇莓子(又称勺勺梢,根入药)、茹格针、向阳叶梢、马扫钱、山顶子、杠柳(俗称羊脑梢,根皮称北五加皮)、脆柴柴、野榆柴、土骨芦氏、皂柳(又称红心柳)、石麻黄、白生柳、酸则溜梢、龙柏子梢、老哇爪、青杆榆、杭子梢、山榆、柠条金鸡儿、山楂等。

牧草

延川县组成草场群落的植被约有74科276种,其中木本科40种、禾本科34种、豆科33种、蔷薇科14种、草料科5种、其它杂类草150种。分布广、数量多的牧草为4种,饲养价值高的牧草有5种。

药材

延川县共有中草药65科177种,其中植物类150种,年产量150吨,蕴藏量1.5万吨。名贵药材有杜仲、黄柏、白牡丹。产量较大的品种有甘草、槐米、远志、柴胡、酸枣仁、茵陈、蒲公英等70余种。主要有:甘草、黄芪、远志、柴胡、五加皮、茵陈、地骨皮、车前子、茜草、土贝母、大力籽、冬花、败酱草、蒲公英、苍耳子、知母、百合、桃仁、杏仁、芮仁、大青叶、白头翁、地肤子、大黄、白桑皮、马兜铃、桑寄生、麻黄、地丁、赤小豆、败毒草、老虎刺、苦马豆、野豌豆、苦参、刺槐、槐米、绿豆、赤豆、豇豆、苜蓿、蜕脱草、老草、亚麻、椿白皮、急性子、李仁、香椿皮、大枣、酸枣仁、野西瓜苗、臭麻苔、葫萝卜、小茴香、连翘、打碗花、二丑、烟草、地瓜藤、甜瓜蒂、地锦、南瓜籽、透骨草、蓖麻籽、猫眼草、青蒿、艾叶、铁杆蒿、苦菜、野菊花、葵花、籽蒿、沙棘果、油蒿、芦根、白茅根、芨芨草、赖草、猫尾草、陈含米、糠米老、麦芽、葱白、狗尾草、大蒜、浮小麦、星星草、玉米须、韭菜籽、薤白、洋葱、野葱、委陵菜、龙牙草、杜梨、樱桃、杜仲、瓦松、芥子、花子、垂柳、莱菔子、独行菜、沙柳、见肿消、葡萄、灰菜、三棵针、定咳草、虎尾草、翠雀草、唐松草、琉璃草、蛇莓子、猪毛菜、扁蓄、火麻仁、榆白皮、胡桃、白杨树皮、柳枝、侧柏叶、松节、问荆、马勃、地黄、玉米黑粉、粟奴、麦奴、百草霜、银耳、木耳、青箱子、钱线连、丹皮、黄柏、棉花根、王不留、掐不齐。

野菜

延川县境内有可食性野菜50多种,其中常食野菜有洋洋芋、得溜、蒲公英(俗称格奴)、猫爪草(俗称母狗头,其根俗称甜根根)、野韭菜(俗称野韭儿)、百里香(俗称泽茉)、苦菜、甜苦菜、小蒜、苜蓿、地肤苗(即扫帚苗,俗称独梢)、刺槐花、楸树花、拧条花、山丹丹花、茵陈苗(俗称黄蒿芽)、榆钱、野蘑菇、枣树木耳、地椒等20多种。若遇灾荒年,野碗豆花(俗称紫蔓蔓花)、车前(俗称猪耳朵草)、马齿苋(俗称肥娃娃草)、西饭米、沙蓬苗、绵蓬苗、杠柳叶(俗称羊脑梢叶)、枸杞叶、燕儿菜、苦子蔓叶、藜(俗称灰条)、花椒叶、刺槐叶、椿树叶、地锦叶(俗称地柳叶)等十多种均可充饥。此外,儿童喜食的还有葶苈(俗称蔓蔓)、朗盼盼、桑瓜瓜、阳节节、文冠果(亦称木瓜)、野豌豆、左角角、马奶头、蛇莓子、木梨梨果、龙葵果(俗称野茄子)、茹茹等十多种野菜野果。

花卉

延川县野生品种花卉有麻核桃、喇叭花、兰花花、酒壶花、熟地花、大红花、向日花、豌豆花、打碗花、白牡丹花、桑瓜瓜花、西米、野芝麻花、含羞草、粉豆豆、山丹花。

动物资源

野兽类

有豹、狐狸、黄鼬、青鼬、狗獾、野猪、野羊、野兔、鼢鼠、黄鼠、松鼠、花鼠、兔鼠子、豹猫。

野禽类

有金雕、黄甲子、雀鹰、鸢、标标、乌鸦、鸦、喜鹊、岩鸽、雉、石鸡、猫头鹰、鹭鸶、麻雀、家燕、金腰燕、啄木鸟、杜鹃、黄岗、大雁、翠鸟、麻野雀、鹌鹑、山雀、野鸭、鸳鸯、田公鸡、慈鸟、火焰宝、老脑雀、铜铃雀、戴胜、黄莺、斑鸠。

鱼虫类

有鲤鱼、带鱼(俗称七码布鱼)、钻沙、白条、鲇鱼、黄桑鱼、泥鳅、甲鱼等。

益虫有七星瓢虫、赤眼蜂、黑带食虫蝇、短翅细腹食蚜蝇、梯斑黑食蚜蝇、蚯蚓、壁虎、蜘蛛。

矿产资源

石油

延川县有石油,古书早有记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载“高奴有洧水可燃。”县境内石油地质储量预测在1800万吨以上,探明储量775.7万吨。主要分布于永平镇和青平川、拓家川,分布范围400平方千米左右。生油层和储集层属上三叠统延长组,即长(2)、长(6)含油层,以长(2)为主。

煤炭

延川县含煤地层属上三叠纪瓦窑堡煤系。地层岩性以深灰色沙质石岩、浅蓝色细砂岩、深灰色页岩为主,夹数层薄煤层。县境煤炭探明储量3308.2万吨,煤厚一般在0.7米左右,埋藏深度30—35米,分布在水平镇和高家屯、关庄、冯家坪、贾家坪乡,分布范围22.8平方千米。杨家圪台乡和土岗乡的滩则村亦有煤层出露(不可采层),未作勘测,贮存条件、储量及煤质不详。

延川县煤炭属4号肥煤。全县已开采的有4个煤炭小区;永平西北煤区,从贺家崖到白家河,南至王家屯,煤层厚为5公寸,南北长10千米,东西宽5千米,煤层薄,煤质较好,燃火点低、耐火差;永平镇东南煤区,东起张家沟门,西至大桥,北至永平山,南至庙巷,南北长1千米,东西宽1.5—2千米,煤层厚约60厘米,煤质好,燃点高,耐火性强;永平佘家塌一带煤区,煤质差,煤层厚40厘米以下;关庄乡杨家坪一带煤区,煤质差,燃点高,热量大,煤区面积小。

石英沙

延川县分布于延水关镇延水关村大沙沟和小沙沟,沙色为白色。石英沙含二氧化硅92%左右,可作玻璃原料。

延川县境黄河沿岸大量分布,延水关镇延水关村大沙沟和小沙沟储量甚大,剥土10余厘米即见沙体。沙色分白、黄、黑3种,质地好,颗粒细,杂质小,平均厚6米左右,最厚处达8米,储量集中,易于开采。清涧河川道及关庄乡一带亦有分布,经洗滤方可用作建筑材料,未开采。

石灰石

遍及延川县境,主要分布在永平镇和高家屯、冯家坪、贾家坪、贺家湾、关庄乡一带及黄河沿岸的部分地区。呈灰白色或淡棕红色,质地坚硬,洁白细腻,杂质多,难以燃烧熟化。覆土层较厚,可采量小,仅利用极少部分。储量150万吨。

青石

延川县关一带黄河岸储量可观。是水泥原料。

砂岩

延川县境河谷、沟底均有出露,为本地建筑石窑的主要用料。拓家川村所采石板,呈蓝色,光滑如镜,闻名县内外。砂岩分布广,储量甚大。

陶土

延川县永平镇有小型矿床。其料可烧制陶器。曾踏勘,未详查。

粘土

延川县分布较广,储量甚大。是制作砖、瓦原料。

铁矿

延川县高家屯乡王家屯村有储量,矿层薄,品位低。1958年和1970年曾两次开采,属贫铁矿。

小盐

产于延川县境内河滩,俗称滩盐,质地洁白,当地人用来腌制白菜、萝卜。

人口

截至2019年末,延川县户籍人口18.76万人,下降0.5%。按城乡分:城镇人口6.87万人,下降1.3%;农村人口11.89万人,下降0.1%。按性别分:男性9.83万人,下降0.4%;女性8.93万人,下降0.7%。按年龄分:0-17岁4.25万人,下降0.9%;18-34岁5.23万人,下降4.9%;35-59岁6.30万人,增长1.3%;60岁及以上2.98万人,增长4.6%。全年户籍人口出生率10.6‰,死亡率4.5‰,自然增长率6.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7.01万人,下降0.8%。其中,城镇人口12.21万人,增长0.1%。年平均常住人口17.08万人,下降0.5%。常住人口出生率10.1‰,死亡率6.0‰,自然增长率4.1‰,城镇化率71.8%,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

政治

书记:张永祥

副书记:宋满红

常委:王军、高汉武、吴慧婷(女)、武军、李钢、刘树清、党晓明、呼凤强

县人大

主任:高明星

副主任:白焕毅、刘俊祥、刘伟生、钟志兰

县政府

县长:宋满红

常务副县长:高汉武

副县长:吴慧婷、白小平、张修谦、张域

县政协

主席:张振宏

副主席:王东娥(女)

(截至2019年06月)

经济

2019年,延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1亿元,增长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3%,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5.72亿元,增长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2%,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3.91亿元,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5%,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9.87:66.09:24.0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5.82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7.20亿元,占GDP比重为27.4%。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延川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9.8%。从项目个数看: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7个,同比下降43.3%;5000万元以下项目44个,下降72.7%。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下降77.1%,民间投资下降72.2%。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下降92.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下降40.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下降83.9%。从性质看:新建项目下降73.9%,扩建项目下降88.8%,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下降84.6%。

财税收支

2019年,延川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49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3%。其中税收收入16610万元,下降37.7%;非税收收入9887万元,增长18.6%。税收收入中,增值税6837万元,下降47.8%;企业所得税3369万元,下降43.9%;个人所得税543万元,下降59.6%;资源税1474万元,下降36.0%;城市维护建设税812万元,下降36.7%。非税收入中,专项收入2892万元,增长29.1%;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73万元,下降91.6%。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6150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其中,财政八项支出160748万元,增长7.1%。全年民生支出完成217934万元,同比增长2.7%,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83.3%,较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2019年,延川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31元,同比增长8.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15元,增长7.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2元,增长9.7%。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3.03,比上年同期下降0.06。

第一产业

2019年,延川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14.34亿元,增长5.9%;林业产值0.32亿元,增长18.1%;畜牧业产值1.54亿元,下降4.7%;渔业产值0.02亿元,下降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0亿元,增长3.2%。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0.20亿元,增长5.1%。全县共有家庭农场38个,增长18.8%。创建市级示范社3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共有农业示范园区12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10个。全年获批市级农业现代园区2家、国家“绿色”认证农产品2个。

种植业

2019年,延川县粮食种植面积16.40万亩,增长1.4%;总产量3.04万吨,增长6.0%;完成产值6749万元,增长22.8%。油料种植面积1.18万亩,增长9.8%;产量0.13万吨,增长0.9%;完成产值1210万元,下降12.8%。全年新建和改造设施大棚500亩,累计发展大棚7716座、拱棚4764座,蔬菜种植面积1.83万亩,增长7.4%;产量5.59万吨,增长9.7%;完成产值38215万元,增长1.5%。

林业

2019年,延川县累计完成营造林2.52万亩,其中,公路两侧及重点区域绿化0.25万亩,天保公益林0.4万亩,三北工程重点防护林建设项目1.4万亩,山水林田湖0.47万亩。指导全县绿化工程造林达1万亩以上;补植补造2.1万亩。向554名护林员发放补助369.93万元;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766.03万元,受益贫困群众3663户11197人。水果种植面积38.95万亩,增长0.7%;产量18.40万吨,增长9.8%;完成产值96173万元,增长2.2%。全年新建果园2万亩,改造老果园1万亩,全县累计发展苹果22.16万亩,增长9.9%;产量13.13万吨,增长25.4%;完成产值72150万元,增长1.3%。红枣种植面积15.35万亩,下降10.2%;产量3.19万吨,下降24.4%;完成产值11506万元,下降36.6%。

畜牧业

2018年,延川县完成畜牧业产值1.37亿元,增长2.9%。年内出栏生猪14050头,增长1.8%;出栏牛1012头,增长1.2%;出栏羊33610只,下降1.4%;出栏家禽12.50万羽,增长4.3%;牛奶产量210吨,下降7.1%;羊毛产量30吨,增长7.1%;禽蛋产量1510吨,增长0.7%。

第二产业

工业

2019年,延川县工业实现增加值64.65亿元,增长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2.81亿元,同比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52.14亿元,同比下降3.5%。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0.28亿元,下降19.3%;重工业产值151.86亿元,下降3.4%。从行业看,煤炭开采完成产值1.88亿元,下降43.8%;石油开采完成产值1.33亿元,增长9.4%;天然气开采完成产值4.63亿元,增长207.2%;水果加工完成产值0.28亿元,下降19.3%;原油加工完成产值131.45亿元,下降3.5%;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完成产值0.09亿元,下降39.0%;专用化学产品制造完成产值0.28亿元,下降56.4%;水泥制品制造完成产值0.30亿元,下降73.4%;农业机械设备制造完成产值0.40亿元,下降51.3%;电气设备制造完成产值0.03亿元,下降88.3%;电力生产完成产值5.57亿元,增长7.7%;热力生产完成产值0.21亿元,下降13.3%;天然气生产完成产值5.69亿元,下降1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原油产量4.60万吨,下降9.8%;天然气液化量16.79万吨,下降6.2%;煤炭产量23.60万吨,下降43.8%;原油加工量322.47万吨,增长6.3%。

建筑业

2019年,延川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3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占第二产业比重为1.7%。拥有资质建筑业企业12家,增长20.0%。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金额3.91亿元,增长62.9%;完成总产值2.96亿元,增长51.0%;期末从业人员984人,增长81.5%,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66人,增长91.4%;房屋施工面积20780平方米,下降51.7%。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9年,延川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1亿元,同比增长8.8%。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3.69亿元,增长11.7%。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45亿元,增长11.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5亿元,增长5.3%,城镇消费快于农村消费。从消费形态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65亿元,增长7.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34亿元,增长10.0%;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18亿元,下降31.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4亿元,增长12.3%。

邮电通信

2019年,延川县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534.70万元,同比增长4.2%。其中,快递业务量全年累计完成417260件,同比增长77.6%;业务收入完成118.94万元,同比增长100.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83.7个百分点。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收入9835.55万元,同比下降5.7%。年末,宽带接入用户3.4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4.94万户,其4G用户达10.34万户。

旅游业

2019年,延川县共接待旅游客675.79万人次,增长46.0%;实现综合收入28.02亿元,增长13.0%。年末,全县有4A级景区1个(乾坤湾景区),3A级景区1个(路遥故居)。在第九届陕西金秋旅游节上,延川县选送的“乾坤湾云雾”和“文安驿风情”被评为2019年陕西“最美秋色风景区”称号并授牌。11月,被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命名为第三批“陕西省旅游示范县”。全年共接游客投诉21起,经依法调处均以解决,满意率达100%。

金融业

截至2019年末,延川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43亿元,同比下降4.3%,比上年同期回升了0.4个百分点;较上月增加2.04亿元,增幅3.6%;较年初减少2.68亿元,降幅4.3%。其中,个人存款余额46.61亿元,同比下降4.5%;单位存款余额12.83亿元,同比下降26.7%。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35.88亿元,同比增长0.1%,比上年同期回落了5.4个百分点;较上月减少1.99亿元,降幅1.4%;较年初增加0.08亿元,增幅0.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9.06亿元,同比增长6.5%;中长期贷款余额42.65亿元,同比下降12.5%;票据融资4.17元,同比增长22.8%。

保险业

截至2019年末,延川县拥有保险机构10家。其中,财产险机构7家,人身险机构3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0598.45万元,同比增长14.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409.26万元,同比下降13.4%;人身险保费收入6189.19万元,增长47.6%。各项赔付支出2200.36万元,增长21.4%。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929万元,增长28.1%;人身险赔款支出271.36万元,下降11.2%。

交通运输

截至2019年末,延川县公路通车里程1847.6千米,其中,有过境高速公路一条52千米(延延高速);国道2条,在延川县境内102千米;省道3条,在延川县境内182.4千米;县道2条19.3千米;乡道9条171.6千米;村道1320.3千米。全县163个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畅通率达100%,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达100%。榆蓝高速绥德至延川段、子长至延安高速延川段、马家河至苏亚河三级道路、苏亚河至乾坤湾北大门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北山大桥通车。全年共完成公路危险路段整治13处,公路危险路段的整治率达到100%。对全县1511.2千米农村公路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0.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5.7%。

运输

2019年,延川县客运周转量36万人次,同比增长28.6%;货运周转量74500万吨千米,增长2.8%。年末全县民用汽车保有量21230辆,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451辆,新注册私人汽车431辆。年末共有客运公司2家,营运客车94辆。共有公共汽车公司3家,其中,公共汽车12辆,出租车70辆。

社会事业

截至2019年末,延川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家。全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2次,培训人员300人。申报市级以上项目5项,立项3项,争取项目资金90万元。全年完成专利申请3件,专利授权19件,发明专利申请3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末,延川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0所。其中,幼儿园30所(普惠性28所),普通小学14所,职业中学1所,普通中学5所。共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25552名。其中,在园幼儿6951名,普通小学10679名,职业中学154名,普通中学5510名(高级中学2258名)。全系统共有教职工2385人。其中,幼儿教师900人,普通小学教职工734人,职业中学教职工69人,普通中学教职工452人(高级中学230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0%,小学毕业升学率为100%。全年资助家庭贫困学生7956人次,资助金额506.72万元;向1448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078.76万元。招录特岗教师90名,培训各级教师986人次。全年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力度,累计投资1378万元。

文化产业

截至2019年末,延川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剧场、电影院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5.79万册,接待读者3万余人次,图书累计借阅量达1.5万册。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1.0%,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6.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6.0%。全年举办剪纸、书画免费培训1期,举办手工艺培训4期,累计培训人次达500余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19年末,延川县有体育场馆1个,运动场(含体育场、小运动场、田径场房)95个。全县小型全民健身中心1个,人均健身场地面积0.8平方米。全年共举办各类大型体育活动5场。在延安市第七届运动会上延川县共参加三个项目,荣获7块金牌、7块银牌、12块铜牌。

卫生事业

截至2019年末,延川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9个,其中医院3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13个,村卫生室16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个。至年末,执业及助理医师287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667张,其中,医院床位数350张,妇幼保健院床位数20张,卫生院床位数297张。全年投资卫生基层设施共计1548万元,引进医疗设备1100万元。“流动医院”启动3年来,累计服务群众157980余人次,一般诊疗67730余人次,在村卫生室集中收治3186人次。

劳动就业

2019年,延川县新增城镇就业762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安置33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7%以内;就业培训521人,创业培训218人。扶贫公益性岗位共安置贫困劳动力840人,其中,农村特设公益性岗位安置832人,城镇公益性岗位8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末,延川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5800人,参保率达99%;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091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15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4488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52461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2027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9027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7980人。

社会福利

2019年,延川县共有15918人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9891.33万元。全年共清退不符合低保对象2198户5858人,新增符合条件对象405户1083人,建档立卡低保对象占比从55.52%下降到31.25%,低保覆盖率从9.49下降到6.27。年末共有特困人员562人,发放资金485.02万元;全年共下拨临时救助金280万元;向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4912人发放资金548.71万元;为延川中学和延川县二中两个“春蕾班”、60名学生发放救助金12万元,12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2.4万元。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09人次。

脱贫攻坚

2019年,延川县123户376人贫困人口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由上年的1.06%降至0.78%,顺利通过脱贫攻坚省级评估验收,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实施危房改造23户。贫困人口住院报销7769人次4914.73万元。累计向4602人兑现各类教育资助金338.51万元。

环境保护

2019年,延川县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3天。全县绿化覆盖率达3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41个百分点;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82.94%,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51%,比上年同期提高0.12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3.53%,比上年同期下降0.3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3%,比上年同期下降0.59个百分点;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7.2%,比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17.2%,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

2019年,延川县共发生各类事故17起(其中道路交通14起、农业机械1起、危险化学品1起、其他行业1起),死亡15人,受伤8人,直接经济损失121.6万元;连续6年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

平安建设

2018年,延川县办理涉黑涉恶行政案件67起,行政拘留55人,罚款45人。

历史文化

延川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国现代民间艺术之乡,文化底蕴深厚,陕北唯一的文状元李郃、清代女诗人李娓娓都出在延川,近代以路遥为代表的延川作家群享誉中国文坛;剪纸、布堆画、大秧歌、说书、道情等民间艺术独具特色,涌现出了民间艺术大师高凤莲、冯山云等文艺人才。

延川说说书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古老民间曲艺。以前说书艺人几乎都是盲人,他们走村串户,怀抱三弦或琵琶,腿上绑着甩板,一个人边弹、边唱、边说,听众可多可少。说书是说唱艺术,唱占了很大比例,艺人们常说:“说是骨头唱是肉”。内容包括远古神话、历史传奇、百姓故事、新闻、奇闻趣谈等,说书人都能说得活灵活现,对那些邪、恶、丑予以嘲笑和鞭挞,对真、善、美大加赞扬与歌颂。说书场所人少时设在窑洞里的炕上或地上,人多时设在院子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非残疾人的加入,说书形式也由一人说唱变为两人对唱,增加了二胡、板胡等乐器。

延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延川镇,东有黄河大桥与山西省相通,西南距延安市政府所在地84千米。延川县建于隋开皇三年,已1400多年,其剪纸艺术兴起更早,是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以妇女为主体的民间艺术,源起于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与民族图腾文化、生殖崇拜息息相关。境内人文鼻祖伏羲曾长期生存活动,创立太极八卦图,故黄河文化积淀浓厚,剪纸体裁、题材丰富,体裁主要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灯花和礼花等,题材有神仙佛像、吉祥吉庆、农事耕作、节令习俗、人物、故事、飞禽走兽、纺线织布、风景花卉、生殖繁育等,具有造型简练纯朴、粗犷浑厚、热情奔放之特点。堪称北方农耕社会生活的缩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观园。

延川民歌是陕北民歌重要组成部分,在延川俗称“山曲”或“酸曲”,具有北方民歌艺术特性。人们喜、怒、哀、乐皆可用民歌形式来表达,已成为日常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可分为“信天游”、“小调”、“酒曲”、“对花调”等,其中以“信天游”和“小调”流行为主。信天游多为情歌,其代表作品有《走西口》《挂红灯》《五哥放羊》《船曲》等。小调以“数量多、题材广”在延川民歌中占据重要地位。小调歌词多以五言七言,一般都押韵,在内容上,以叙事展开,反映社会生活中喜怒哀乐,平民色彩强烈,艺术性比其他民歌更具特色。

秧歌在延川久传不衰。它的起源与古代祭祀、戍边军旅庆功形式和农民欢庆丰收“手舞足蹈”有关,是占代田园民歌的变式。劳动人民在稼穑小憩,眼看禾苗茁壮成长,油然生情,于是载歌载舞,祈求丰收,称为颂歌。后经流传演变谓之“秧歌”。延川曾是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杂居地区,使其秧歌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其内容主要是表达人们欢乐心情,互相安慰,互相祝愿的情感。感情纯朴、真诚,形式犷悍而不乏艺术性,朴实而赋有幽默感。真实的感情、优美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构成了延川秧歌的基本特征。

转九曲是本县传统的民间活动,一般在正月13—15日进行。九曲扎在平整广阔的场地上,以便于群众集散。农村用高粱秆、木棍,城市用钢管扎成曲折通道。扎好的每个柱头上都安上灯,农村一般用自萝卜挖空做成灯具,加油点燃;城市用彩灯泡,夜晚开灯,远望像一座灯火城。九曲中央竖一大柱(俗称老杆),柱上挂有各式灯笼,旁饰小灯,称“灯山”。俗传转九曲可使人消灾避难、事随人愿,更有胜者认为转黑灯(不开灯)、摘曲灯可使生育如愿。九曲外设两道彩门,秧歌队由唢呐开道,伞头领队,有秩序地进入,其他群众自行排队随后进入。

风景名胜

乾坤湾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黄土高原陕北山谷是华夏民族的摇篮。延川县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黄土高原腹地,是远古先民生息繁衍的中心区域之一。黄河这条流淌了160万年的母亲河,在她流经延川县土岗乡大程村、小程村和伏义河村一带时,形成了一个s型大转弯,形成了一个神秘的造型,留下了一个古老的神话,相传远古村,太昊伏羲氏在这里“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黄河流经延川县境68公里,鬼斧神工、浑然天成5个巨型大湾,漩涡湾、延水湾、伏寺湾、乾坤湾、清水湾,蜿蜒曲折,景象奇特。特别是320度的S型大转湾——乾坤湾,气势雄宏,内涵深邃,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湾”。2005年,68公里的黄河秦晋峡谷延川段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86平方公里。沿百里峡谷漂流而下,可观赏女娲峰、伏母寨、忘海神龟、八卦石、龟背石、巨牛石等离奇怪石和摩崖古寨、摩崖石刻等奇特美景,可充分领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恢宏气势。延川黄河峡谷漂流被中国营销协会等七部门评为“中国最佳漂流胜地”,以乾坤湾为代表的秦晋峡谷被《中国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

“鲁艺”学校旧址“鲁艺”,于1938年4月10日在延安成立。1940年后校名全称为“鲁迅艺术文学院”。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扩大,许多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团体,先后从北平、天津、上海等地来到延安。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急需培养大批的文艺人才,于是0中央决定创办“鲁艺”。负责学院领导工作的是“院务委员会”,由沙可夫、周扬、艾思奇、朱光、李伯钊、徐以新、吕骥、张庚等组成。

据《延川县志》记载,这里以前因建有一座白塔而得名“白浮图寺”。赫连勃勃,407年至425年,率数十万精兵强将争雄天下,夺取长安,建都统万城,定国号大夏,为东晋十六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史料记载,白浮图寺也有墓地七冢,至明代仅存二冢,俩土丘状如烽火台,若逢云落雾起,黛色环绕,风光明媚,明清时为延川八景之一,时称“又峰横黛”。

地方特产

红枣是延川古老的经济林之一,有悠久的枣树栽培历史。清道光十一年(延川县志)载:"红枣各地多有,不如东乡。沿黄河一带百里成林,肉厚核小,与灵宝枣符,成装贩运,赐以美食。"延川红枣以个大、肉厚、核小、皮薄、味佳、色好、含糖高著称,1982年朝鲜主席金日成访华时品尝延川狗头枣后,赞不绝口,并为朝鲜引种300余株。

著名人物

李郃

字之玄,延川县人,生卒年月不详。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科状元及第。《前定录》载本科状元为李郃。清代徐松著《登科记考》卷二十二卷载“大和元年,进士三十三人:李郃状元。知贡举(主持进士考试之大臣):礼部侍郎崔郾。”据《唐会要》《册府元龟》等记述,李郃名列进士榜首后,于次年在诏举“贤良方正”时应举,被任为河南府参军。时参加诸科对策者百余人,有一位叫刘蕡的考生,陈述臣官专横,将危宗社,其言词激烈考官不敢录取。李郃仗义执言,说:“刘蕡下第,我辈登科,实厚颜矣!”乃上疏争辩,并要把自己所受官职让于刘蕡。此事虽未成功却受到士林的称道。李郃本人仕途不顺,因得罪权势更大的官宦,无人敢重用他。后官至贺州刺史,余事不详。

路遥(1949—1992年)

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原名王维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清涧石嘴驿乡王家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过继给延川县郭家沟村其伯父抚养。1973年9月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就读,1976年8月毕业后调入《陕西文艺》编辑部任小说、散文组编辑,后任《延河》小说组副组长。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省作协从事专业创作。1985年4月选任省作协副主席。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起初在县文化馆油印小报《革命文化》发表习作说《人生》(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分别被译为英文、俄文、法文。1983年出版中篇小说集《当代纪事》,1985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姐姐的爱情》《路遥小说选》。历时6年,呕心沥血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路遥文集》(五卷本)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他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荣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荣获1983年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他亲自把《人生》改编为电影剧本,于1984年摄制上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影片荣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91年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85年3月5日,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优秀文学创作表彰大会,对他表彰并奖励两级工资。1987年省政府授予他“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12月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荣誉称号;同年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荣誉称号。1992年8月上旬,因劳累过度病倒在延安,回西安救治,终因肝硬化腹水引起肝功能衰竭,于1992年11月17日晨8点20分在西京医院逝世,年仅43岁。

李娓娓

字心兰,女诗人,约生于清道光年间。李宗沆幼女,成年后嫁于本县三台村(瓦村河)举人曹鹤龄之子曹震方。心兰聪慧过人,知书达理,工于诗文,与兄弟姑嫂,时有唱和。其诗作清丽风雅,雄厚刚健,颇有唐诗风骨。夫君曹震方为廪生,亦有文才。夫妇感情甚笃,拈毫横笛,吟诗弄墨,家庭美满。结婚十余年后丈夫病故,二子皆幼,家境凄凉。同治六年(1867)战乱,心兰携子逃难于西安,以笔墨为生,备受艰辛。光绪二十四年(1898)秋,总督、奉天将军赵尔巽前往新疆赴任,途径西安拜见姨母李娓娓,给予接济。后二子先她而逝,悲不自胜,抑郁而终。遗有诗稿《咏月轩吟草》《幽香馆存稿》《绿窗词草》3辑。1986年,县政协文史委员会整理编辑《李娓娓诗词专辑》铅印面世。

荣誉称号

2018年11月,延川县入选2018全国“幸福百县榜”[9]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政府宣布,延安市延川县退出贫困县序列[10]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