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检测(2023最新艾滋病检测百科介绍)

由网友(花若相依静)分享简介:AIDS的试验室检测首要包孕HIV抗体、HIV核酸、CD四+T淋巴粗胞、HIV基果型耐药检测等。HIV一/二抗体检测是HIV传染诊疗的金尺度;HIV核酸定额(病毒载质)检测以及CD四+T淋巴粗胞计数是判别疾病入铺、临床用药、疗效以及预后的两项沉要指标;HIV基果型耐药检测可为低效抗反转录病毒医治(HAART)方案的抉择以及更...

AIDS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HIV抗体、HIV核酸、CD4+T淋巴细胞、HIV基因型耐药检测等。HIV1/2抗体检测是HI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HIV核酸定量(病毒载量)检测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判断疾病进展、临床用药、疗效和预后的两项重要指标;HIV基因型耐药检测可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的选择和更换提供科学指导。

中文名

艾滋病检测

方法

约100多种

作用

判断是否患有艾滋病

分类

抗体检测、病毒检测

何为艾滋

艾滋病检测试纸 搜狗百科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检测时间

艾滋病潜伏期

自1981美国报道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尽管全世界对艾滋病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仍未获得有效的预防药物和治方法,因此对感染者从感染到艾滋病发病这一段潜伏期时间长度的研究对于了解艾滋病的然史、评价治疗效果、进行流行预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30年以来,针对监测系统的不同监测数据,对艾滋病潜伏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不同方法对艾滋病潜伏期得出了不同的数据,所得到的艾滋病潜伏期结果普遍都在8-9年。至今为止,除了极少数未被确认的个体报告之外,还没有任何可证实的资料证明有短于1年或者长达20年的艾滋病潜伏期存在。

最佳检测时间

艾滋病检测的最佳检测时间,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项,因为患有艾滋病的人,在早期极少出现让人们感到异常的症状,所以常常被人们所忽略。一直到了发现症状的时候,艾滋病就已经到了晚期了,治疗已经极为不容易了。所以在感染早期,及时的进行艾滋病检测,是一项很重要的事项,他能帮助患者及早的发现艾滋病的症状。在高危行为后,一般需要2-4周时间就可以检测出艾滋病HⅣ抗体。

检测方式

目前检测HⅣ的方法有100多种,总体来说可以分为抗体检测和病毒检测两大类。病毒检测包括细胞培养(病毒分离)、p24抗原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早期对HⅣ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血清学试验检测抗HⅣ的抗体,间接地诊断HⅣ感染。近几年,分子生物学方法不断被应用到HⅣ的检测中,HⅣ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核酸检测已经成为了HⅣ实验室诊断的发展方向。

抗体通常是在感染后3~8周能够被检测出来。目前,大多应用双抗原夹心法,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由初筛和确认试验组成,初筛试验呈阳性的必须进行确认试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有一定的灵敏度,且操作简单、快速,适合对大量样品的检测。因此,是目前临床通用的初筛检测方法。国际上有3种确认试验方法,包括免疫印迹试验、条带免疫试验及免疫荧光试验,目前以免疫印迹试验最为常用。

在窗口期,病毒抗体不能被检出,但可以检测到病毒相关抗原或分离病毒。抗原能够在个体感染后先于血清转化2~18d被检测到。因此,在血清转化期通过检测p24抗原有着很大的优势,可以作为早期辅助诊断HⅣ感染的一种方法。

抗体检测

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IFA)以及化学发光法。ELISA用去污剂裂解HⅣ或感染细胞液提取物作抗原,IFA用感染细胞涂片作抗原进行抗体检测,如果发现阳性标本应重复一次。为防止假阳性,可做Westernblot(WB,蛋白印迹法)进一步确证。

WB法是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HⅣ蛋白进行分离,再经传移电泳将不同蛋白条带转移于硝酸纤维膜上,加入病人血清孵育后,用抗人球蛋白酶标抗体染色,就能测出针对不同结构蛋白抗体,如抗gp120、gp41、P24抗体,特异性较高。

快速检测法,也称为金标法,也是抗体检测的一种方法,根据免疫层析法的原理,用于HⅣ抗体检测的定性检测。

抗原检测

用ELISA检测P24抗原,在HⅣ感染早期尚未出现抗体时,血中就有该抗原存在.由于P24量太少,阳性率通常较低。现有用解离免疫复合物法或浓缩P24抗原,来提高敏感性。

核酸检测

用PCR法检测HⅣ基因,具有快速、高效、敏感和特异等优点,目前该法已被应用于HⅣ感染早期诊断及艾滋病的研究中。包括DNA检测和RNA检测。

病毒分离

常用方法为共培养法,即用正常人外周血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加PHA刺激并培养后,加入病人单个核细胞诊断及艾滋病的研究中。

检测试纸检测

艾滋病检测试纸条是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科技研发的新一代检测试剂。它可检测血清或血浆标本中的HⅣ-1/2特有性抗体。所有操作时间共是15分钟,动作简便、迅速、准确、自带质控对照、无需所有附加药剂。适合个人检测,也适合各大医院,疾控中心检测。

全血和血清检测

关于全血和血清检测,就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言,只要判定结果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两者并无差别。不过对个人快速自我检测,则只能用全血检测。关于全血和血清检测,只要判定结果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两者无差别。相关咨询-艾检网

为什么呢?因为样品在醋酸纤维薄膜上层析的过程中,血液中的各组分扩散速度不一,当血清中的HⅣ抗体到达检测区,并使区带显红色时,血浆中的血红蛋白还没有到达检测区,这时(30分钟内)判定结果,没有什么问题。超过30分钟,本身带红色的血红蛋白也到达检测区,对非专业人士来说,这将对结果判定带来一点混淆,不过其实这也不难鉴别,只要应用过一次试纸,就会明白,真正的阳性(红色)检测线是横向的,血红蛋白产生的红色混淆比较乱,而且是纵向的,从底部向上延伸的。可是全血检测的好处还是相当明显的,只要1-2滴血,非常方便。 

酶联免疫法,简称ELISA。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步骤其实很简单:ELISA用血清来检测,首先血液要经过至少半个小时的凝集,然后取血清(这是有些网友不理解为什么医院抽完了血对血置之不理的原因,其实是误会)。将酶复合物用稀释液稀释后,加血清及阴性、阳性对照,还有就是质控品(这是严格的要求,它的范围必须在质控范围内)。经过一个小时的孵育,然后洗板,加底物,半个小时避光反应后加终止液即完成反应部分,然后就是读数。由数值来判断结果的阴性或阳性。

抗体、抗原检测

HⅣ抗体一般在人感染后几周逐渐出现,可延续至终生,血清学试验分为初筛和确认试验。最常用的初筛试验和确认试验分别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WB)。常规实验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试验(WestBlot)、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快速检测方法: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斑点免疫结合试验、P24抗原的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RT?PCR检测法、荧光实时PCR检测技术、支链DNA(bDNA)、连接酶酶促链式反应(LCR)、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NASBA)、转录介导的扩增(TM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的基本原理是免疫反应物通过化学或免疫学的方法形成酶结合物,酶结合物能与待检样品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成为免疫复合物,然后加入酶底物,经酶的催化或水解作用,无色底物产生颜色,用肉眼、分光光度计观察结果。初筛用的HⅣ ELISA试剂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检测试剂。第一代试剂主要以病毒裂解物或部分纯化的病毒抗原包被反应板,以检测血清中的抗体。由于包被的抗原不很纯,假阳性率较高。第二代试剂使用基因工程方法得到的重组抗原和合成肽包被反应板,由于纯化抗原的使用,特异性有了很大提高。第三代试剂使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体,进一步提高了敏感性。第四代试剂则在第三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P24抗原的检测,把HⅣ抗原和抗P24的抗体同时包被反应板,可同时检测血清中的HⅣ抗体和P24抗原。

免疫印迹试验

免疫印迹试验主要用于确认试验,基本原理是HⅣ全病毒抗原经过SDS?PAGE电泳,将分子量大小不等的蛋白带分离开来,然后再把这些已经分离的不同蛋白带电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将此膜切割成条状,每一条硝酸纤维素膜上均含有经电泳分离过的HⅣ病毒抗原。将待检血清样品用稀释液稀释成1/100,再把它直接加到硝酸纤维素膜上,恒温震荡,使其充分接触反应,血清中若含有抗HⅣ抗体,就会与膜条上的抗原带相结合。加入抗人IgG酶结合物和底物后,即可使有反应的抗原?抗体结合带呈现紫褐色,根据出现条带情况判定结果。有报告说,免疫印迹试验的特异性不是很好,有大约2%的假阳性率,但免疫印迹试验依然是目前最常用的HⅣ确认试验。

免疫荧光试验(IFA)

基本原理为应用H?9或HUT?78培养细胞作为载体,用HⅣ感染细胞,该细胞内就会含有HⅣ抗原,将HⅣ感染的淋巴细胞涂于玻片上,固定,制备为抗原片,加入待检血清,待检血清中的抗 HⅣ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再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人Ig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细胞内有黄绿色荧光。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

PA的基本过程是先将样品稀释,然后分别加入经抗原致敏的和未致敏的明胶颗粒,混匀后保温(一般为室温)。当血清中有HⅣ抗体存在时,经抗原致敏的明胶颗粒与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根据明胶颗粒在孔中的凝集情况判读结果。PA操作简便,无需特殊仪器设备,适合对少量标本的检测。

斑点印迹试验(或免疫层析/或渗滤)

斑点印迹试验一般采用硝酸纤维素膜作固相载体,用HⅣ抗原包被于固相载体,加入待测标本(可为血清、血浆、尿液和其他体液),一定温度反应后洗去未结合于固相载体上的标本,包被抗原和被检血清中抗体结合,用胶体金(或胶体硒)代替底物连接在葡萄球菌蛋白A上,金标记蛋白A具有与人Ig结合的能力,因而可与被捕获的HⅣ抗体结合。若样品中有HⅣ抗体,则薄膜上就会产生一桔红色斑点(或线条),一般3~10 min出结果,特异性较好,较为适宜于偏远地区临床用血检测,但不适于城市地区的献血员筛查。

分子生物学方法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核酸检测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它可直接检查HⅣRNA,可在发现血清学变化之前检测HⅣ感染,而且比P24抗原检测方法更灵敏。

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法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1、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 ℃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2、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 ℃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3、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1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1个循环需2~4 min, 2~3 h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检测HⅣRNA,需要先利用逆转录反应将RNA转录为cDNA,继而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即可,这样的反应称为RT-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本技术的原理是使用荧光基团标记探针,5′端标记荧光基团R,3′端标记淬灭基团Q,在没有PCR扩增时,由于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空间距离很近,使荧光基团被淬灭,不发荧光;而当PCR扩增时,引物与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探针同时结合在模板上,荧光标记的探针与模板的结合位置位于上下游引物之间,利用Taq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荧光探针水解,荧光基团被释放出来,由于在空间上与淬灭基团分开,则发出荧光。发出的荧光可以被荧光探头检测到,一边扩增,一边检测,这样就实现了“实时”检测。该技术不仅实现了PCR从半定量到定量的飞跃,而且与常规PCR相比,它具有特异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有效解决了PCR污染问题等特点。

支链DNA检测法——bDNA

bDNA是定量检测血浆中的HⅣ1型RNA的一种方法。bDNA是指人工合成的带有侧链的DNA片段,在其每个侧链上都可以标记被激发的标记物。将HⅣ的RNA通过离心从病毒颗粒中释放出来,然后用捕获探针1将其捕获到微孔中。捕获探针2与病毒RNA的另一部分特异结合,又与预放大探针结合。后者再与放大探针即bDNA探针杂交。两套靶探针分别与病毒RNA的pol基因的不同区域特异结合。在微孔中形成了HⅣRNA寡核苷酸复合物。再加入1种化学发光底物孵育后可放大化学发光信号。通过发光强度来定量,因为发光强度与样品中HⅣRNA含量成比例。bDNA不存在扩增物的交叉污染,这较PCR是一大进步。bDNA有数十个覆盖整个基因组的探针,可以方便地检测HⅣ某些变异株,但灵敏度不及PCR,提高bDNA灵敏度是一大难点。

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法(nucleic acid sequence based amplification,NASBA)

NASBA是由一对引物介导的、连续均一的、体外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等温扩增RNA的新技术。反应在 42 ℃进行,可在 2 h内将RNA模板扩增约 109倍。NASBA原理是提取病毒RNA,加入AMV逆转录酶、RNA酶H、T7RNA聚合酶和引物进行扩增。整个反应分非循环相和循环相:在非循环相中,引物I与模板RNA退火后在AMV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形成RNA:DNA杂合体,随即RNaseH降解RNA,引物Ⅱ与cDNA退火,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第2条DNA互补链。双链DNA可在T7RNA聚合酶的作用下,经其启动子序列起动而转录RNA,RNA又可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反转录成DNA,进入循环相,对模板进行大量扩增。

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

TMA技术原理与NASBA基本一致,略有不同之处是TMA利用的是MMLV逆转录酶及T7RNA聚合酶两种酶,MMLV逆转录酶既有逆转录酶的活性又具有RNA酶H活性。反应在 41.5 ℃进行,可在 1 h内将RNA模板扩增约 109倍。

连接酶酶促链式反应(LCR)

LCR是基于靶分子依赖的寡核苷酸探针相互连接的一种探针扩增技术,是继PCR后新发展的一种较有前景的体外扩增技术。它的原理就是由2段寡核苷酸单链DNA探针与目标序列杂交,当该2段DNA探针与没有发生突变的模板褪火后,如果2探针是紧邻的,中间没有核苷酸间隔,则可在连接酶作用下连接起来,连接以后的新链又可以作为模板,引导下一周期的连接产生新的子链。若连接区段发生核苷酸的碱基突变,则连接反应不能发生,扩增反应终止。

检测发展

【核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核酸检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将其与抗原抗体反应的高特异性结合起来形成了免疫PCR技术。这一技术具有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可用于单个抗原的检测。这促进了应用PCR技术进行HⅣ核酸检测的快速发展。自2001年起,COBAS Ampliscreen HⅣ 1 Test等4种HⅣ核酸检测技术通过了FDA的批准,作为进筛选分析技术来进行HⅣ1的检测。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的应用使HⅣ核酸检测技术又进入到一个新境界。通过这种技术,不但可以进行定性检测,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定量检测。Barletta等将这一技术应用到HⅣ的检测中,大大降低了病毒载量的检测限(0.66个拷贝相当于0.33个病毒粒子)。2002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DA)批准了第一个HⅣ荧光PCR检测试剂盒,2012年我国政府在加大HIV核酸检测的推广力度。

【p24抗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随着检测灵敏度不断提高, p24抗原的检测逐渐从主要用于在窗口期辅助早期诊断和进一步缩短窗口期,发展到用于病毒载量测定。目前,p24抗原在以下几方面都有重要应用:HⅣ?1抗体不确定或窗口期的辅助诊断;HⅣ?1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早期的辅助鉴别诊断;第4代HⅣ?1抗原/抗体ELISA试剂检测呈阳性反应,但HⅣ?1抗体确认阴性者的辅助诊断;监测病程进展和抗病毒治疗效果。但现有监测病程进展和抗病毒治疗效果均采用昂贵、操作复杂的病毒RNA测定方法。中国HⅣ/AIDS患者绝大部分是在基层,检测1次病毒载量需要上千元(约1 500元),很难在基层普及,对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很不利。高灵敏度p24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成为在发展中国家使用的病毒载量测定方法的一种选择。

近几年,国外对建立高灵敏度检测p24抗原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如为了提高检测血清中p24抗原的敏感性,将血清中免疫复合物解离后再进行测定,发展了ICD p24抗原测定法。2003年Sutthent等将免疫复合物热解离后通过TSA信号放大系统使用ELISA进行检测,使p24抗原检测的最小检出值由原来的10 pg/mL降低到0.5 pg/mL,在HⅣ?1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早期的诊断中与RNA检测相当,与HⅣ核酸检测具有可比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2004年,来自HⅣ病毒的发现者之一美国马里兰大学Dr.Robert C.Gallo所领导的实验室的一篇高灵敏度检测p24抗原的研究论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p24抗原的检测成为比病毒核酸检测更灵敏的方法。2005年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篇长篇综述也开始关注p24抗原的检测,认为这可以作为低成本、适合在发展中国家使用的替代现有昂贵的RNA测定方法的一种选择。

目前,商品化的p24抗原的标准检测方法主要是依据夹心ELISA原理。该方法是用抗p24抗原的抗体包被固相的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为常用的方法,国内尚未见商品化的HⅣ p24抗原检测试剂的生产。综上所述,用高灵敏的分析方法诊断艾滋病将有助于实现早期诊断,避免漏检,有助于对治疗艾滋病药物的疗效评价、预测和监测疾病进程,提高检测的灵敏性、缩短窗口期,是HⅣ诊断方法和诊断试剂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

以上简述了HⅣ的流行概况和实验室的检测技术,相信随着HⅣ实验室检测技术的不断的改进,尤其是核酸检测技术的不断应用,HⅣ检测的窗口期将会逐步缩短,经输血传播HⅣ可能性也将会大大减小。

【快速(金标)检测】

自1985年第一个艾滋病检测试剂问世以来,艾滋病检测已经变得越来越简便、灵敏、快速、无需特殊设备,可用肉眼直接观察结果。艾滋病检测纸条是在ELISA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技术,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可单份检测、便于保存、不需特殊设备等优点,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对HBsAg进行初筛,对急诊及无偿献血的现场的筛查有其实用价值,可避免无效采血所造成的浪费,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更多适用于急诊及无偿献血现场筛查等情况的需求。

胶体金法(金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Ⅳ 1/2)抗体检测试剂盒是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的灵敏、特异、操作简便的一步法HⅣ 1/2抗体定性检测试剂。用于定性检测人血清或血浆样本中的HⅣ 1型和HⅣ 2型的特异性抗体,以辅助诊断HⅣ感染,其阳性结果需用免疫印迹法确认。

其检测原理是用HⅣ重组抗原和羊抗鼠IgG分别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并和包被有胶体金标记的HⅣ重组抗原及鼠IgG的玻璃纤维纸片及其他试剂组成。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采用双抗原夹心的原理检测人类血清及血浆样本中的HⅣ 1/2抗体。

检测过程中,血液标本加到试剂盒的加样孔中,样品首先和玻璃纤维纸片上胶体金标记的HⅣ重组抗原混合,接着再往硝酸纤维膜条上层析。如果样本中含有HⅣ 1/2抗体,这些抗体首先与包被HⅣ重组抗原的胶体金结合,这样混合物往硝酸纤维膜上层析时,便会被固定有HⅣ重组抗原的检测线(T线)捕获而形成胶体金标记抗原-抗体-抗原的双抗原夹心免疫复合物,因而在T线出现一条红色线条,为阳性结果。如果被检者血液中没有HⅣ 1/2抗体存在,则不会在检测线(T线)上形成红色线条,为阴性结果。在试剂盒上的质控线(C线)包被有羊抗鼠IgG,无论任何情况下都将与鼠IgG-胶体金结合在质控线上出现红色线条,以证明试剂盒工作正常。

其特点是方便、快速(10分钟出结果)、准确、是筛查艾滋病患者的首选方法。

【快速检测产品】

一种是血检试纸、一种是唾液试纸

血检试纸一般有雅培,艾康等

唾液检测试纸只有一种美国艾威尔的的唾液检测试纸生产基地是在北京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规艾滋病检测试纸生产批号均可以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查询。目前也没有出现过艾滋病试纸的假货之类的情况出现。

技术进展

经过多年研究,HⅣ检测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如发展了ICD p24抗原测定法(immune?complex disassociate,免疫复合物解离,ICD)、第四代HⅣ检测试剂、超敏感EIA、线性免疫酶测定(lineal immunoenzymatic assay)等,使检测出HⅣ感染的时间大大提前

试剂发展

从1985年第1代HⅣ抗体检测试剂问世到现在,HⅣ血清学检测试剂已经发展到了第4代。第4代ELISA试剂的优点在于能同时检测抗原和抗体,降低血源筛查的残余危险度。与第3代抗HⅣ1/2试剂相比,检出时间提前了4~5 d,窗口期缩短了1周多,在对艾滋病早期诊断的效果上明显优于第3代。

但使用第4代试剂对艾滋病毒进行检测,仍然有2~3周的窗口。此外,由于把抗原和抗体同时包被在反应板上,存在着相互干扰的可能,影响了免疫反应的特异性。而且由于第二窗口期的存在,也使得检测的敏感性受到影响。一般来讲,使用第4代试剂检测p24抗原,其灵敏度(20~100 pg/mL)远远低于单独检测抗原抗体分析法(3.5~10 pg/mL)。从方法学上来讲,这种基于ELISA的分析方法,灵敏度终归是有限的。相对化学发光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等更先进的分析方法,它的灵敏度比较低。由此可见,提高敏感性、特异性、缩短窗口期和简便快速是HⅣ检测试剂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感染标志

空窗期

空窗期:从被HⅣ感染之后到可以检测出病毒所需之时间。使用抗体检测之方式平均之空窗期为22天。使用抗原检测方法则可缩减空窗期至16天,而使用核酸检测法(NAT)则可使空窗期减至12天。

而一个医学检测的效果通常使用以下术语描述:

灵敏度:如感染HⅣ时,检验结果为阳性的百分比(真阳性/阳性)

特异度:如未感染HⅣ时,检验结果为阴性的百分比(真阴性/阴性)

所有的诊断检查都有局限性,有时候,它们可能会产生错误或有疑问的结果。

假阳性:当一个人没有感染HⅣ时,但检验结果却显示为阳性。

假阴性:当一个人感染HⅣ时,但检验结果却显示为阴性。

非特异性反应、高伽玛球蛋白血症或存在针对其他病原体而类似HⅣ病毒抗原的抗体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自体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造成假阳性的结果。

HⅣ的感染机制

HⅣ病毒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糖蛋白gp120与细胞表面受体蛋白CD4以高亲和力结合,吸附到宿主细胞上;gp120再与宿主细胞表面辅助受体相互作用,使病毒与宿主细胞膜更接近;gp41产生一系列构象变化,其N端的融合肽片段插入宿主细胞膜,导致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最终融合,病毒RNA进入细胞。在HⅣ感染后,最先能够监测到病毒RNA、然后是p24抗原,最后是抗体。

HⅣ的感染数据

在感染后的10~14 d内,病毒RNA水平是呈指数上升,随后下降并保持在持续稳定的水平上,进入HⅣ无症状期。p24抗原水平随着病毒RNA水平的发展而发展,在急性感染期就可以出现,被认为是病毒复制的间接标志,但由于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够而使得其检出时间要比RNA晚。从HⅣ感染到能够检测出HⅣ抗体这一时期,被称作“窗口期”。在窗口期,能够通过病毒RNA、p24抗原和CD4淋巴细胞水平来确定HⅣ感染。CD4淋巴细胞水平随着感染的发展而逐渐下降,当其在血液中细胞下降到200个/mL时,就会发生严重的免疫缺陷,患者就被确诊为艾滋病。病毒RNA、p24抗原、HⅣ抗体和CD4淋巴细胞水平可以用来确定HⅣ感染、检测病情发展。

HⅣ在病毒分类

HⅣ在病毒分类中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组。迄今为止,根据血清学反应和病毒核酸序列测定,全球流行的HⅣ可分为2型:HⅣ?1型和HⅣ?2型。在HⅣ?1型内,根据编码包膜蛋白的env基因和编码壳蛋白的gag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又进一步分为3个组:M组(主要组)、O组(外围组)和N组(新组或非M非O组),M组内又可分为A?J10个亚型。在HⅣ?1型和HⅣ?2型之间,其核苷酸序列有45%的同源性,并且存在免疫交叉反应。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 blot)可以将二者明确地区别开来

病毒培养

病毒培养是检测HⅣ感染最精确的方法。一般采取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方法进行HⅣ的诊断。

病毒核酸检测通常是通过检测HⅣ RNA水平来反映病毒载量,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使用适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能够在HⅣ感染的前2周检测到病毒核酸。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可用于HⅣ的早期诊断,如窗口期辅助诊断、病程监控、指导治疗方案及疗效测定、预测疾病进程等。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逆转录PCR实验(RT?PCR)、核酸序列扩增实验(NASBA)、分支DNA杂交实验(bDNA)等。使用高灵敏度的适时荧光PCR技术,能够在HⅣ感染的前2周检测到病毒核酸。

临床分期

急性期

大部分病人在艾滋病感染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数天至3个月后,有如流行性流感冒样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发热、赛战、关节疼、肌肉痛、呕吐、腹泻、喉痛等,一般在艾滋病毒感染后2至8周出皮疹,血中出现艾滋病毒抗体。最长约半年后出现抗体。

无症状感染期

在急性期后,没有临床症状,为无症状的健康人,但体内有艾滋病毒,又称为艾滋病潜伏期。此后,8年内将有50%的人发展为艾滋病。有报告称,1至7年内从感染病毒到发病,其比例依次为1.5%,5%,10%,15%,25%,30%和40%。儿童艾滋病潜伏期短,平均为12个月。这时用很敏感的方法检测艾滋病感染者浆中的病毒核醒量,可预测5年内发病的机率。

艾滋病前期

无症状感染期之后,出现明显的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有人称之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也有人称之为持续性全身性淋巴腺病等。主要表现在:持续性的淋巴腺肿大,开始于颈部,其次为腋、腹股沟淋巴结等。一般少有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者。体重减轻10%以上。周期性发热(38摄氏度左右),常持续数月。夜间盗汗。发生单纯疱疹病毒、白色念珠菌(属真菌类)等各种感染。

艾滋病期

由于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各种致命性机会感染、肿瘤等极易发生。病变可表面在肺、口腔、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脏、肾脏、眼、关节、皮肤等等。已发生机会性感染者,平均存活期为9个月。

检测实名

2012年2月8日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多省拟推行艾滋病检测实名制,针对部分省份拟推行艾滋病检测实名制,实名制利于治疗和预防。自《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颁布之日,艾滋病确证检测必须提供身份证,整个检测过程,检验人员有义务对被检测人员的信息保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