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土耳其总统)

由网友(╰’ 以后、拿命爱自己)分享简介:雷杰普·塔伊普·埃我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一九五四年二月二六日-),出熟于伊斯坦布我,结业于马我马推大教经贸教院,现任土耳其总统、公理取成长党首脑,是土耳其第1位经由过程直选体式格局前后担负总理、总统职务的政事人物。他是1位伊斯兰主义者、新奥斯曼主义及平易近族守旧主义者,对于内弹压库我德起义,对于外猛烈阻挡以...

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1954年2月26日-),出生于伊斯坦布尔,毕业于马尔马拉大学经贸学院,现任土耳其总统、正义与发展党领袖,是土耳其第一位通过直选方式先后担任总理、总统职务的政治人物。

土耳其总统指责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 支持政变者

他是一位伊斯兰主义者、新奥斯曼主义及民族保守主义者,对内镇压库尔德起义,对外激烈反对以色列,谋求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导者,并试图恢复奥斯曼帝国。他曾连任3届土耳其总理,在他的带领下,土耳其创造了经济奇迹,人均收入翻了三倍。

中文名

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

外文名

Recep Tayyip Erdogan

别名

埃尔多安

职务

土耳其总统
正义与发展党主席

出生日期

1954年2月26日

信仰

伊斯兰教

出生地

伊斯坦布尔

毕业院校

土耳其马尔马拉大学经贸学院

国籍

土耳其

民族

土耳其族

职业

政治家

主要成就

土耳其人均收入翻了三倍

从政履历

在土耳其马尔马拉大学经贸大学读书时,埃尔多安加入主张政教合一的土耳其繁荣党。

1994年3月当选伊斯坦布尔市市长。

1998年1月,繁荣党被土耳其宪法法院取缔,埃尔多安就和其他成员一起转入土耳其美德党,并任伊斯坦布尔党部主席。

1998年4月,他被土耳其国家安全法院以“发表煽动宗教仇恨言论”为由,判处了10个月监禁,5年内不许从政。

2001年8月,美德党也被宪法法院取缔。埃尔多安与美德党主张革新的少壮派共同创建正义与发展党并任主席。

2002年11月,正义与发展党赢得议会选举,随即着手修改宪法条款,推翻了限制埃尔多安从政的判决。正义与发展党副主席阿卜杜拉·居尔出任总理。其后国会对相应宪法条款进行修改,从而恢复了埃尔多安的从政资格。

2003年3月9日,埃尔多安参加补选并当选议员,11日,原总理阿卜杜拉·居尔辞职,之后总统阿赫迈特·内吉代特·塞泽尔任命埃尔多安为总理并授权组阁。[1]

2007年7月22日土耳其举行大国民议会选举,正义与发展党胜利,埃尔多安成功连任,第二次担任总理。[2]

2007年10月21日,土耳其全民公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将议会选举总统制改为全民直选;总统任期2014年起由7年降至5年,可以连任一届。埃尔多安计划参选首届民选总统。[3]

2012年4月8至11日,埃尔多安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这是土耳其总理27年来首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4]

2014年8月10日,埃尔多安在土耳其首次总统直选中,以51.79%的得票率远超另两名候选人,当选土耳其第12届总统。

2017年5月21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重新当选执政党正义与发展党(正发党)主席。[5]

2018年6月24日,土耳其现任总统埃尔多安在总统选举中获胜。[6]

2018年7月4日,土耳其最高选举委员会公布总统和议会选举正式计票结果,现任总统埃尔多安以52.59%的得票率获得连任。土耳其总统府发言人卡林4日表示,土耳其将于7月9日举行总统就职仪式。[7]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9年6月15日在杜尚别会见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8]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土耳其共和国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于2019年7月2日访华。[9][10]

人物经历

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 (Recep Tayyip Erdogan) ,现任土耳其总统。反对派称他为“土耳其第一狂人”。1954年2月26日生于伊斯坦布尔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家庭,儿时家境贫寒。在一个盛产美男子的国度,他的长相顶多算周正,但他从小就有着过人的抱负,并在多个领域“全面发展”:学习方面,他毕业于土耳其马尔马拉大学商学院;体育方面,年轻时他曾是个职业足球运动员,一直以加入国家队为目标;政治领域,他在15岁时就加入了支持政教合一的土耳其繁荣党青年预备队。

在埃尔多安出生前两年,土耳其就加入了北约;在他5岁的时候,土耳其表达了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兴趣,当时,欧共体只有区区六个会员国。可以说,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埃尔多安见证了土耳其这个国家“脱亚入欧”的艰辛历程。

1963年,土耳其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签订了结盟协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成员、欧洲委员会首任主席沃尔特-霍尔斯坦称颂此项协定是对“土耳其是欧洲一部分”的明确承认。可悲的是,那似乎成了土耳其与欧洲关系最近的一刻,半个世纪过去了,霍尔斯坦的同党后辈默克尔明确表态,不支持土耳其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

国内政治也一样,在土耳其,政党出现得快,消失得更快,形形色色的政治联盟组建了,又反目成仇,军队时不时还会出面将出格的政府赶下台。几十年的政治生涯里,这些挫折埃尔多安全都经历过。

1994年,40岁的埃尔多安当选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市的市长。当时土耳其刚刚经历了长达15年同库尔德分裂势力的战争,内战导致3万多人死亡。上任后,埃尔多安把一个拥挤喧嚣的第三世界大城市治理得整洁、干净,甚至一度解决了腐败问题,他当市长期间,伊斯坦布尔经济繁荣,治安良好,外国游客纷至沓来。但一场巨大的挫折也正在等待着他。

虔信宗教

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价埃尔多安:他表面上是个世俗派,骨子里是个伊斯兰保守派。他总是西装革履,也主张妇女在公共场合不要蒙面纱,但他的妻子不论什么时候都会用头巾严严实实地裹住自己的头发。在反对派眼中,埃尔多安是一个狂热的宗教主义者。他不抽烟、不喝酒,每个星期五到清真寺做祷告。国父凯末尔规定土耳其是个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要土耳其人抛弃阿拉伯文,改用拉丁文;取消一夫多妻制,让男子剃掉胡须,让妇女摘下头巾,甚至规定,妇女在政府机关及学校佩戴头巾为非法。然而,这一规矩遭到埃尔多安夫人和女儿的挑战。她们佩戴传统的头巾出现在各种公开场合。外人或许很难理解一条小小的头巾竟然会成为土耳其政治斗争的焦点,但很多土耳其人的确把头巾看作是“保守”和“世俗”的分水岭,更担忧这背后有西方女权势力的入侵。

1998年,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引用了一首古诗:“宣礼塔是我们的剑,穹顶是我们的头盔,清真寺是我们的兵营,信徒们是我们的士兵,”这首诗因为隐含原教旨主义的极端思想,一直被主导世俗化的土耳其军方认定为“禁诗”。刚讲完这几句,就有几位秘密警察冲出来拉住埃尔多安,在被拖走前,他大呼:“这首诗还没颂完!”

随后,埃尔多安因“反世俗罪”被判处4个月监禁,剥夺政治权利5年,他所在的政党也被取缔。但在这段时间里,他率领相对温和的旧党派同僚创建了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该党成立不久就在2002年的议会选举中获胜,随后对相应宪法条款进行修改,恢复了埃尔多安的从政资格。2003年3月9日,埃参加地方议会补选并当选议员,同月11日,原总理,正义和发展党副主席阿卜杜拉·居尔辞职,艾哈迈德·内杰代特·塞泽尔总统任命埃为总理并授权组阁。遭遇牢狱之灾5年后,埃尔多安终于成功的迈上了政治生涯的顶峰。

经济奇迹

埃尔多安能够卷土重来,是因为土耳其在1999年和2001年连续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接近40%,100万土耳其里拉只能兑换1美元,成为全球最不值钱的货币之一,银行利率一度高达1000%,但依然无法阻止大量资本外逃。无奈之下。土耳其只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条件苛刻的110亿美元紧急援助方案,同意推动私有化改革,政府也开始了紧缩政策。军队干政的情况才有所收敛。

上台之后,埃尔多安和他的正义与发展党一直牢牢把持着土耳其的政权。对此,卡内基基金会的土耳其专家亨利·巴尔基评价说:“大多数人看自己的钱包投票。”埃尔多安任总理后,不仅成功地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8%左右,还让土耳其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3%,速度超过俄罗斯、巴西和韩国。从2003到2011年,人均产值从2500美元增加到10522美元。

来自沙特和阿联酋等富裕阿拉伯国家的投资源源而来,土耳其的企业也和伊朗、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做起了生意。可以说,土耳其就是中国在中东的翻版。它的制造业、建筑业快速发展,土耳其建筑公司还成了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2007年7月17日,土耳其议会大选前夕,他再出狂言:“如果我们不能独立组建政府,我将从此退出江湖,再不过问政治。”23日,选举结果揭晓,他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大胜,在550个席位的大国民议会中获得340席,稳居议会第一大党地位,并将继续单独组阁。

内政外交

埃尔多安在政治领域的改革更为大胆。军方干政在土耳其历史上屡见不鲜,过去40多年里,军方曾经四次政变,推翻民选政府。埃尔多安执政后,却对给予军方太多权力的法律进行了修改,引起军方的不满,他还依靠强大的民意,数次大规模清洗军队高级将领 。

未来除了继续推进改革,在外交上,埃尔多安手中还有两张路线图,它们分别指向美国与欧洲。一张是伊拉克问题路线图。埃尔多安认为,美国应该尽快拿出一份从伊拉克撤军的时间表,并表示不排除土耳其军队“越界清剿”伊拉克境内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的可能。而且,对于美国所谓“驻军伊拉克是防范伊朗”的说法,埃尔多安也不以为然。他相信伊朗发展核能是出于和平目的。他认为:“一把刀子,要是在凶手手里,就会杀人。要是在医生手里,就会救人。”

而另一张路线图指向的则是欧盟。这张图,从上世纪末他当伊斯坦布尔市市长时就开始成形。伊斯坦布尔是亚欧两大洲的联结点,兼具东西方血缘,但有99%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究竟是该走向西方还是东方?埃尔多安的回答是:走向西方,加入欧盟。但欧盟内部对于土耳其入盟分歧严重,阻力颇大。在埃尔多安看来,罗马是欧洲之父,伊斯坦布尔是欧洲之母。欧洲人却无法像接纳自己的母亲一样接纳土耳其,原因就在于西方浓重的“宗教情结”。

“欧盟到底是一个一视同仁的文明的联盟,还是一个基督教的俱乐部?如果是前者,那么土耳其愿意参加;如果是后者,那么就别再浪费双方的时间了。”埃尔多安2006年在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失望。虽然为了满足欧盟提出的入盟条件,土耳其一直在进行改革,但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方面,埃尔多安表示,让步是有限度的。

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懂得抓住时机,埃尔多安就是如此。2011年,他先后走访了埃及、突尼斯以及利比亚,然后又在联合国大会上大出风头,奥巴马亲热地赞美埃尔多安在中东地区显示出了“伟大的领导能力”。美国总统并不是一直这样称赞埃尔多安的。2003年,埃尔多安坚决拒绝美国越境对伊拉克展开军事行动;他对境内的库尔德人进行了强硬的镇压,同伊朗的态度暧昧不明;作为北约中的军事强国,土耳其在埃及、利比亚和突尼斯问题上常常不顾北约和美国单独行动;最重要的是,埃尔多安对以色列态度强硬,而这一点,尽管让美国非常不满意,却让他赢得了众多阿拉伯国家的尊敬。

当穆巴拉克下台后,埃尔多安访问埃及时,迎接他的场面仿佛是歌迷在等待一位摇滚巨星——数千平民高呼他的名字,举着印有他头像的大幅海报。在他走下舷梯的一刻,许多人失声痛哭,摄影记者的闪光灯将黑夜照得如白昼一般。走进专车的刹那,埃尔多安挥手向人群致意,埃及人大声喊道:“你是个真正的穆斯林,不是懦夫!”

2010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出资在伊斯兰国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题目是:谁是你们最尊敬的伊斯兰国家领导人。结果埃尔多安以绝对优势当选。在埃及、突尼斯等国的年轻人走上街头开始游行前,他们在Facebook上留言说,希望本国也能诞生埃尔多安这样的领导人。

2016年6月27日,埃尔多安就土方去年11月击落俄方苏-24战机事件向俄总统普京致道歉信。[11]

2019年7月2日,埃尔多安访华。

2019年12月26日,埃尔多安宣布对受到国际公认的“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提供军事援助,将向利比亚派遣军队。埃尔多安表示,将于2020年1月8日至9日土耳其议会恢复工作之际,立即提出向利比亚派遣军队的法案。[12]

2020年1月5日,埃尔多安表示,已经开始逐步向利比亚派兵。

2020年1月11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应邀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通电话,就利比亚局势进行磋商。两国领导人在8日伊斯坦布尔会谈期间达成的相关协议基础上,继续就利比亚局势交换意见。双方表示,愿全面推进利比亚冲突政治解决进程。[13]

2020年1月14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要求利比亚武装力量“国民军”停火。埃尔多安在议会会议上说,如果利比亚“国民军”继续向利首都的黎波里和目前控制的黎波里的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军队发动进攻,土耳其将毫不犹豫地给予“国民军”领导人哈夫塔尔“应得的教训”。[14]

2020年1月19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启程前往柏林参加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行前他在伊斯坦布尔机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外交努力是实现利比亚和平的关键,批评国际社会没有对利比亚东部武装“国民军”对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的攻击,作出必要的反应。

2020年2月3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抵达乌克兰基辅进行访问。[15]

2020年2月14日,在伊斯兰堡举行的巴基斯坦—土耳其商业和投资论坛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表示,“应向土耳其企业家更好地解释中巴经济走廊(CPEC)”,并称该国“准备着手这一工作”。[16]

健康状况

土耳其时间2022年2月5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其社交账号上确认,在出现轻微新冠肺炎症状后,其与夫人的新冠检测结果呈阳性,并确认感染的是奥密克戎毒株。[17]

2022年2月10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医生托帕尔奥卢表示,埃尔多安的核酸检测结果已经转阴。[18]

热点事件

经过

2009年1月29日,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和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因加沙问题发生激烈争辩,埃尔多安更因愤怒中途退场。

正在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29日上演“惊人一幕”。出席关于加沙冲突讨论会的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为了抗议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对加沙动武的辩护、台下爆发的掌声以及讨论会主持人有失公允的做法,愤然退场,在台上台下人们震惊而愕然的目光注视下离开主席台。加沙冲突又起,而战火已跨越数千里,烧到了阿尔卑斯山深处的小镇上,这场火药味十足的讨论会成了巴以困局颇为耐人寻味的一个缩影。

讨论会被安排在29日的傍晚,主讲嘉宾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穆萨、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和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主持人是《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伊格内修斯。潘基文首先发言,他讲到发生在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呼吁以色列解除对加沙的封锁,号召阿拉伯国家在解决巴以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接着是穆萨和埃尔多安,他们对巴勒斯坦民众表示同情,呼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巴以问题。

这次发言是当天埃尔多安在达沃斯的第二次亮相。当天上午,他在一场讨论会上提醒美国新政府慎用“恐怖主义”标签,用新思路来解决中东问题。他的这个发言被媒体解读为对哈马斯的支持。也许是对埃尔多安的表态早已不满,轮到佩雷斯发言时,这位85岁的中东老牌政治家显得很激动,他声音陡升8度,几乎是怒吼着为以色列对加沙动武做辩护。他说,以色列的动武实非不得已的举动,因为以色列孩子的生命安全一直受到哈马斯火箭弹的威胁。他颤抖着拿出一张纸,是以色列儿童写给他的信,信中诉说了内心的恐惧。

他还说,以色列不要战争,而是通过战争保障自身安全,和平地生活。巴勒斯坦人要怪也只能怪哈马斯引来了这场战争。说到动情处,佩雷斯说他怀念阿拉法特,因为阿拉法特是寻求和平的。他还赞扬了穆巴拉克对哈马斯组织的遏制,同时用手指向坐在他右边的埃尔多安,说他是哈马斯的后台和支持者。佩雷斯的演讲用了25分钟,结束时台下传出了颇为热烈的掌声。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埃尔多安满脸通红,他强烈要求正在宣布讨论会结束的主持人给他“一分钟的发言机会”。

这时,他的措辞颇为严厉,指责以色列杀害巴勒斯坦人,犯下了严重罪行。在他发言的过程中,主持人伊格内修斯不断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停下来,这时埃尔多安说了一句“我想我不会再回到达沃斯来了,因为你们根本不让我讲话!”随即起身,不顾穆萨的劝阻离开。一个小时后,埃尔多安和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将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会上,埃尔多安解释了他发怒的原因。他说,主持人有失公允,潘基文、穆萨和他的发言都历时10分钟左右,而主持人却给了佩雷斯25分钟。

他还表示,佩雷斯是位长者,对此他给予了应有的尊重,但并不认为达沃斯会场应该出现用手指着对方的教训人姿态。事后,有关方面都在此事上做起了文章。土耳其媒体在第一时间宣布说,讨论会结束后5分钟,佩雷斯即给埃尔多安打去电话,向他道歉。而第二天,以色列官方发言人对土方说法予以了否定,称两者只进行了友好交谈,佩雷斯没有道过歉。哈马斯则发表声明,对埃尔多安的“勇敢之举”表达了“欢呼和致敬”。

评价

通过这件事,以色列可能会觉得老总统捍卫了国家利益,令人敬佩;阿拉伯世界可能会多出一个英难人物,从而增强了土耳其在中东问题上的发言权和砝码;世界经济论坛也许会吸取教训,避免再出现类似的场景。这个颇为戏剧性的事件最直接地把巴以问题的困局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巴以因土地问题结怨六十多年,期间爆发多场战争和冲突,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中东问题成为永远的热点和解不开的死结。巴以矛盾依然故我,战争并没有带来和平。巴以现状充分说明那种各说各的理、冤冤相报、试图通过武力解决问题的思路必须得到改变,巴以问题需要新思维,任何有远见的政治家都应为此做出努力。

对于这位政治人物的举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为之欢呼,并高度赞扬其“勇敢的站出来”的壮举。哈马斯的发言人巴尔胡姆说,埃尔多安“捍卫了那些在加沙被罪恶的犹太复国运动分子戕害的受害者”,“我们认为他的离席而去是对犹太复国运动者所进行的大屠杀的受害者的支持”。

土耳其曾是以色列在中东为数不多的盟友,但是埃尔多安却猛烈批评了以色列对加沙城发起的为期22天的军事行动,这次的军事行动导致13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因会场的表现,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周五回国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数千民众聚集在机场欢迎他的归来。当埃尔多安到达伊斯坦布尔阿塔图尔克机场时,民众们高举土耳其和巴勒斯坦旗帜高呼,“土耳其为你自豪。”而土耳其发行量最大的《土耳其自由报》当天头版标题是“达沃斯精神不复存在了。” 周四晚上,在达沃斯论坛上出现意外一幕。瑞士当地时间18:30时,在讨论关于加沙的中东和平的分论坛上,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与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激烈争论后愤然离场。而该论坛的主题恰恰是,如何防止中东和平进程的再次恶化。埃尔多安之所以离开,是因为作为主持人的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大卫,没有允许他回应佩雷斯总统关于加沙冲突的观点。 随后埃尔多安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施瓦布就坐在他旁边。埃尔多安抱怨说,佩雷斯在论坛上讲了25分钟,比他讲的时间多一倍,是会议议程允许的开场演讲时间的5倍。当埃尔多安说话超时时,大卫会拍他的肩膀,提醒他结束。

卡拉巴赫

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于2009年12月表示,安卡拉在结束卡拉巴赫冲突前不会通过该文件。2010年4月,萨尔基相签署暂停文件批准过程。萨尔基相表示,土耳其不准备继续已开始的进程。该文件在土耳其议会同样处于"冷冻"状态。

击落俄战机

主词条:11·24俄罗斯战机被击落事件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表示:被击落的俄罗斯战机是苏-24战机,称俄罗斯战机不理会多次警告。

2015年11月24日,土耳其F-16战机在叙利亚击落俄罗斯苏-24轰炸机,此后两国关系开始经历危机。[19]

28日,普京签署制裁土耳其的总统令,对土实行禁止部分货物进口、暂停土公民入境等一系列制裁。[20]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就土击落俄战机一事致信俄总统普京,并表示道歉。[21]

埃尔多安在信中说:“我想说对不起。我们对俄遇难飞行员家人的伤痛感同身受,我们把他们当作土耳其的家人。我们愿意采取各种措施减轻他们的伤痛和损失。”[11]

埃尔多安还表示,俄罗斯是土耳其的朋友和战略伙伴,土耳其从来没有想过要蓄意击落俄方飞机。[11]土方愿意尽一切所能恢复两国关系,并希望双方就处理地区危机和打击恐怖主义进行合作。[11]

总统救人

据外媒报道,能言善道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25日运用他的谈话技巧,拯救了一名要从伊斯坦堡博斯普鲁斯大桥跳下自杀的人。

据报道,结束25日的祷告之后,埃尔多安的车队原本要横跨这座连接欧洲与亚洲的大桥,遇到这名要从桥上跳下寻死的男子。新闻画面显示,埃尔多安的保镖将这名看起来30出头、正在哭泣的男子带到埃尔多安车旁,两人隔着车窗讲了一段话之后,这名男子亲吻埃尔多安的手。

土耳其官方通讯社报道称,随后男子被护送到安全的地方。

据悉,这名男子将他的车丢弃在桥上,并爬过桥边的栏杆,警方原本已经花了将近两小时劝他不要做傻事。

走私石油

挪威《阶级斗争报》于2015年12月22日报道了一份秘密报告。该报告由咨询机构Rystad Energy受挪威外交部委托制定,内称“伊斯兰国”控制的地区的石油从叙利亚和伊拉克运至土耳其后以倾销价出售。埃尔多安及其亲属参与走私石油。极端分子“每年赚取大约20亿美元,使用这些资金在全世界雇用武装分子,并为他们提供武器装备”。[22]

进兵伊拉克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27日重申,不会从伊拉克北部撤出增派的军队。埃尔多安当天在伊斯坦布尔出席活动时表示,派往伊拉克北部地区的土耳其军队旨在为执行训练任务的本国军队“提供保护”,因而将继续驻留。伊拉克政府表示,土方此举没有获得伊方同意,是侵犯伊拉克主权的“敌对行为”,土方必须立即无条件撤军。伊拉克总理阿巴迪11日指示伊外交部,就土耳其军队滞留伊拉克一事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正式抗议文书。阿拉伯国家联盟24日在开罗举行外长会议,敦促土耳其立即无条件撤出入境伊拉克的军队。[23]

吞并叙利亚

埃尔多安一直有“恢复奥斯曼帝国的野心”,他曾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称为“新时代的苏丹”。在近年来的中东动荡中,土耳其加入打击利比亚,并且派兵进入伊拉克及叙利亚。埃尔多安一直梦想将叙利亚和伊拉克这些奥斯曼帝国曾统治的领土重新纳入新奥斯曼帝国。因此,需要借用恐怖分子或者各种机会彻底推翻这些国家的政权。[24]

埃尔多安是反对巴沙尔的叛军的最坚定支持者之一。[25]埃尔多安允许战士和武器通过边境安全通道从土耳其进入叙利亚。[25]

巴沙尔还在讲话中把埃尔多安说成是“暴徒”和“法西斯主义者”。[25]

应对军事政变

主词条:7·15土耳其军事政变事件

土耳其总理耶尔德勒姆当地时间2016年7月15日晚称,土武装部队部分军官于当天企图发动军事政变。埃尔多安已返回伊斯坦布尔。

埃尔多安指责流亡美国的神职人员费图拉·居伦领导的“居伦运动”主导此次政变。土耳其政府一直指责“居伦运动”企图推翻土耳其现政权。[26]

熊抱事件

2017年12月24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一场活动现场遭遇疯狂粉丝熊抱。一名男子趁埃尔多安上台与观众打招呼时冲向埃尔多安,试图紧紧抱住他,令其措手不及。[27]

开除行长

2019年7月6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开除了土耳其国央行行长。面对经济经济衰退、里拉汇率波动以及高通胀,土耳其央行与政府之间的政策分歧加深,该国央行行长已于当地时间周六被免职。

质问马克龙

2019年11月7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对马克龙的专访。马克龙以土耳其和美国为例,认定北约内部缺乏协调合作,“正在经历脑死亡”。

2019年11月29日,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在电视转播讲话中说:“我现在告诉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而且我将在北约这么说,首先去检查一下你是不是脑死亡了。”埃尔多安质问:“要不要把土耳其赶出北约,是你说了算吗?你有这个权力做决定吗?”按照这名64岁土耳其总统的说法,41岁的马克龙“太嫩”。

2019年11月29日,法国外交部召见土耳其大使,就土耳其总统作出“不可接受”言论,要求土方“给个说法”。法国外交部说,埃尔多安的言论“不可接受”。

路透社援引马克龙一名顾问的话报道:“这不是表达看法,是侮辱。”[28]

人物评价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说:“土耳其人民对埃尔多安作为国家元首进行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土耳其民众对埃尔多安在国家进行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以及确定的发展战略方向给予真诚的支持。”

托卡耶夫表示 “在埃尔多安的英明领导和远见政策下,土耳其继续稳定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在区域和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升。”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