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海大学主办杂志——《社会》)

由网友(清衣渡)分享简介:《社会》是由上海市教诲委员会主管,上海大教主理的天下性社会教业余期刊。[一]《社会》创刊于一九八一年;一九八八年,《社会》由单月刊改成月刊;二零零五年,《社会》由月刊改成单月刊。[二]据二零一八年九月《社会》官网显示,《社会》编委会领有三一位编委。[三]据二零一八年九月一二日中国知网显示,《社会》共出书文件六六零九篇、...

《社会》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大学主办的全国性社会学专业期刊。[1]

欢迎订阅2019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社会》创刊于1981年;1988年,《社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5年,《社会》由月刊改为双月刊。[2]

据2018年9月《社会》官网显示,《社会》编委会拥有31位编委。[3]

据2018年9月12日中国知网显示,《社会》共出版文献6609篇、总被下载1960846次、总被引39639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4.53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3.702。[2]据2018年9月1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社会》共载文1735篇、被引量19894、下载量83840,2015年影响因子为2.32。[4]

出版周期

双月刊

主办单位

上海大学

类别

社会学、统计学

外文名称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CJS)

现任主编

李友梅

邮发代号

4-364

属性

CSTPCD、CSSCI、北大核心

国内刊号

31-1123/C

编辑单位

《社会》编辑部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语言

中文

中文名称

社会

创刊时间

1981年

国际刊号

1004-8804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上大路99号

办刊历史

1981年,《社会》创刊。

1988年,《社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2005年,《社会》转型为社会学类专业学术期刊,由月刊改为双月刊。[2][5]

2014年11月,《社会》成为原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6]

办刊条件

《社会》主要有学术评论、学术争鸣、宗教社会学研究、知识社会学在中国、社会网研究等栏目。[2]

《社会》主要刊登中国国内外社会学及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论文。[1]

人员编制

据2018年9月《社会》官网显示,《社会》编委会拥有31位编委[3]、《社会》编辑部拥有3位编辑。[7]

《社会》编委会编委
姓名任职信息
边燕杰明尼苏达大学
蔡禾中山大学
冯小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
费埃德伯格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格兰诺维特斯坦福大学
关信平南开大学
洪大用中国人民大学
马广海山东大学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在烈首尔大学
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
刘世定北京大学
刘祖云中山大学
渠敬东北京大学
孙立平清华大学
沈原清华大学
矢泽修次郎成城大学
魏昂德斯坦福大学
王思斌北京大学
文军华东师范大学
肖瑛上海大学
谢宇普林斯顿大学
徐永祥华东理工大学
徐中振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应星中国政法大学
张江华上海大学
张乐天复旦大学
张文宏上海大学
张友琴厦门大学
周晓虹南京大学
周雪光斯坦福大学[3]
《社会》编辑部编辑
路英浩冯莹莹
王璐莹[7]

学术交流

2013年10月12日、13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社会》杂志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会议厅召开“2013年社会学与人口学研讨会”。会议推动了中国社会科学实证研究与分析方法的发展。[8]

办刊成果

据2018年9月12日中国知网显示,《社会》共出版文献6609篇。[2]

据2018年9月1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社会》共载文1735篇。[4]

影响因子

据2018年9月12日中国知网显示,《社会》总被下载1960846次、总被引39639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4.53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3.702。[2]

据2018年9月1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被引量19894、下载量83840;《社会》2015年影响因子为2.32。[4]

收录情况

《社会》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收录。[2]

荣誉表彰

2009年,《社会》获 “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2010年,《社会》获“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称号,并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名刊建设工程”名单

2011年,《社会》杂志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推荐奖。[9]

2015年,《社会》入选2015年中国“百强社科期刊”。[5]

2018年3月,《社会》获得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荣誉。[10]

文化传统

《社会》办刊宗旨:“更快地反映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有深刻认识和分析的学术思想和具有一定原创性的理论;与世界层面社会学学科的前沿紧密地互动;为推动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发展作贡献”。[1]

办刊特色

《社会》以“更加关注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深层次的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学学科建设的规范性和学术性,努力将社会办成中国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术性刊物”为追求;不断适应当今中国社会学发展对学术期刊的迫切要求,突出学术性、规范性和研究“真问题”为办刊特色。[1]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主编李友梅
副主编孙秀林
执行主编肖瑛
编辑部主任田青
编辑部副主任张军
注:表中为2018年9月《社会》编辑部官网显示信息[7]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