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建永(北京邮电大学原校长)

由网友(北城暖心少年℡)分享简介:乔修永,男,汉族,一九六二年二月熟,出熟地安徽,本籍江苏,传授,专士熟引导西席,复旦大教专士研究熟学力,理教专士教位,中共党员。曾任北京邮电大黉舍少。中文名乔修永籍贯江苏事情单元北京邮电大教出诞辰期一九六二年二月结业院校复旦大教政事面孔中共党员性别男国籍中人民族汉族出熟地安徽最低教位专士人物经历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二年,...

乔建永,男,汉族,1962年2月生,出生地安徽,祖籍江苏,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中共党员。

大咖云集 医工融合 门道 在这里

曾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中文名

乔建永

籍贯

江苏

工作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

出生日期

1962年2月

毕业院校

复旦大学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安徽

最高学位

博士

人物履历

1978年至1982年,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淮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2年至1985年,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淮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教师。

1985年至1988年,山东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8年至1989年,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数学系讲师。

1989年至1991年,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数学系副主任。

1991年至1993年,复旦大学数学系博士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教授。

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3年至1995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博士后,完成博士后研究以后,相继在法国CIEP研修。

1995年至1997年,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副院长。

1997年至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

2003年7月至2014年1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

2013年8月至2022年3月,北京邮电大学校长。[1]

任免信息

2014年1月,免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职务。

2019年5月29日,教育部研究决定:任命乔建永为北京邮电大学校长。[2]

2022年3月4日,教育部党组在北京邮电大学宣布了有关任免决定,乔建永不再担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职务。[1]

学术兼职

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孙越崎基金会委员。

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副会长。

“煤炭高等教育”编委会副主任。

“煤炭学报”编委。

第29届APCOM国际学术会议副主席。

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Zentralblatt MATH特约永久性评论员。

德国《Zentralblatt Math》评论员。

美国《Math Reviews》评论员。

在国内外一系列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上担任相关学术职务。

学术成果

乔建永教授长期从事复分析、动力系统及其应用方面的学术研究,研究成果涉及复解析动力系统,亚纯函数理论,物理和工程问题中的解析方法等多个方面。

研究成果发表在Commun. Math. Phys.,Science in China等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科技部重点科研项目多项: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复动力系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关于茹利亚集的分布与拓扑复杂性研究;

● 国家科技部“973”项目:核心数学的前沿问题。

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倡导构建研究型本科教育体系和开放式研究生教育体系,大力加强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学科平台建设。在《理论动态》,《中国高等教育》等刊物上发表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文章多篇。

多次应邀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国二十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交流访问。

部分学术论文:

(1) 重整化变换的复动力学,科学出版社,2010.8;

(2) Connectivity of Mandelbrot set for the family of renormalization transformations,Science in China2010(53);

(3) Feigenbaum Julia sets of singularities of free energy,Ergod. Th.& Dynam. Sys.doi:10.1017/S0143385709000522. Published online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4) Continuity and Hausdorff dimension of Julia set concerning Yang-Lee zeros,Acta Math. Sci.2008(3);

(5) Jordan domain and Fatou set concerning diamond-like hierarchical Potts models,Nonliearity2007(1);

(6) Julia set concerning Yang-Lee theorem,Physics Lett. A2006(355);

(7) Julia sets and complex singularities in diamond-like hierarchical Potts models,Science in China2005(3);

(8) On Fatou sets concerning Yang-Lee theory,Science in China2005(4);

(9) The connectivity numbers of Fatou components of rational mapping,Acta Math. Sinica2004(4);

(10) On Julia sets concerning phase transitions,Science in China2003(3);

(11) On connectivity of Julia sets of Yang-Lee zeros,Commun. Math. Phys.2001(222);

(12) On limiting directions of Julia sets ,Ann. Acad. Sci. Fenn. Math.2001(26);

(13) On preimages of parabolic periodic points ,Nonliearity2000(13);

(14) The uniqueness of meromorphic functions concerning small functions,Science in China2000(6);

(15) Borel directions and iterated orbits of meromorphic functions,Bull. Austral Math. Soc.2000(1);

(16) Some modern researches on deficiencies, normal families and singular directions,Ch. Sci. Bull.1999(24);

(17) Topological Complexity of Julia sets,Science in China1997(11);

(18) The buried points of rational and entire functions ,Science in China1995(12);

(19) Two problems in the value distribution theory ,Acta Math. Sinica(N),1995(4);

(20) On the iteration of entire algebroid functions ,Science in China1994(4);

(21) On the meromorphic solutions of some functional equations,Bull. Austral Math. Soc.1994(1);

(22) The stable sets for the iteration of entire functions ,Acta Math. Sinica1994(5);

(23) The Julia sets of entire functions and their derivatives,Ch. Sci. Bull.1994(3);

(24) The Julia set of the mapping zexp(z+u) ,Ch. Sci. Bull.1994(7);

(25) On the distribution of Julia sets ,Pitman Math. Ser.Vol.305,1993;

(26) The value distribution theory and the Julia sets of entire functions ,Acta Math. Sinica1993(3);

(27) The iteration of holomorphic maps on strong pseudo convex domains,Ch. Sci. Bull.1992;

(28) On the growth of the composition of linear and meromorphic functions,Bull. Austral Math. Soc.1991(2);

(29) The proof and application of M.Ozawa proposition,Ch. Sci. Bull.1988(5).[3]

荣誉奖励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被评为部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孙越崎博士后奖”;

中国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省部级青年科技奖、优秀教学成果、学术论文奖、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奖。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