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由网友(匆匆那年)分享简介:王锡锌(一九六八年-),男,出熟于安徽省泾县[一],北大法教专士,现任北大法教院传授、专士熟导师,北京大学——耶鲁法令取政策鼎新结合研究中间主任、北大公家介入研究取撑持中间主任、北大法制成长研究院履行院少、《中外法教》主编、教诲部人文社科重心研究基地北大宪法取行政法研究中间主任,中国农业银行内部监事。[...

王锡锌(1968年-),男,出生于安徽省泾县[1],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耶鲁法律与政策改革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治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外法学》主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银行外部监事。[2]

兼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执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3]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4]研究领域为中国行政法、法律和行政过程分析、政务公开和公众参与、政府治理等。[3]

中文名

王锡锌

出生地

安徽泾县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法学院

职务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耶鲁法律与政策改革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治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2]、中国农业银行外部监事

出生日期

1968年[1]

国籍

中国

性别

职称

教授

人物经历

王锡锌

1990年7月,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学学士学位。

1996年7月,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

1998年4月-1999年1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

1999年2月-1999年4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UCLA法学院访问研究;

1999年7月,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2001年9-12月,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05年6月,耶鲁大学“中国—耶鲁高级领导能力项目”证书;

工作经历

曾就职于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法制办;曾任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挂职)。

1990-1991,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法制办;

1991-1993,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助教;

1994-1998,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讲师;

1999年7月起,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国行政立法研究组”和《行政程序法》(专家建议稿)起草小组成员;

1998年4月-1999年4月,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1999年7月起,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1年8月起,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2001年9月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2002年2月起,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

2003年8月起,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客座研究员

2005年5月起,北京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2007年5月起,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9月至2018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201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教授[5]

201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5]

2015年4月-2017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6][7]

2017年起,北京大学法治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1]

2017年起,核心期刊《中外法学》主编[8]

2019年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

2021年11月起,任中国农业银行外部监事。

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耶鲁法律与政策改革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治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外法学》主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银行外部监事,兼任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中央部委法律顾问,北京市、上海市等地方政府专家咨询委员;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

研究方向

中国宪法和行政法、比较行政法、法律和行政过程分析、行政程序、地方政府治理、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以及互联网和数据治理、中国土地法律制度领域的法律与政策改革。[3]

荣誉记录

2011年12月 ,关于公众参与的研究著作获得第二届(2011年度)“中国软科学奖”[9]

2010年,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2010年,获第一届“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0]

2010年,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2010年,获第一届“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1]

2009年,获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年度责任公民”殊荣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社会任职

2015年-2017,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担任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挂职)

2015-2016,世界银行法律与发展项目专家组成员[5]

2014年起,中国行政执法研究会副会长[12]

2013年起,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13]

2010年起,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4]

2006年起,北大-耶鲁法律与政策改革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15]

2005年5月起,北京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6]

2002年2月起,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16]

2001年-2010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17]

著作作品

1、《网络法治蓝皮书2018》,(Chapter Contributo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18年版

2、China's Governance Puzzle: Enabling Transparency and Participation in a Single-Party Stat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2017. Feb, Contributor

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条例专家解读与法律适用》(编著 第一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6月版;

4、《公众参与和中国新公共运动的兴起》(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北京,2008年10月[18]

5、《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北京,2008年10月[19]

6、《行政程序法理念与制度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北京,2007年1月;

7、《公众参与和行政过程:一个理念和制度分析的框架》,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北京,2007年2月;

8、《四国行政法》(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

9、《法治政府的建构》(参编),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2004年版

10、《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编),湖南音像出版社:湖南,2002年版

11、《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与应松年教授等合著,国家九五重点课题;

12、《走向法治政府》,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课题参与人及撰稿人。[16]

论文

1、再论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精神,《法商研究》,1995年第2期;

2、行政程序立法思路探析,《行政法学研究》,1995年第2期;

3、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定位,《政法论坛》,1995年第3期;

4、行政法性质的反思与概念的重构,《中外法学》1995年第3期(与陈端洪合作,第一作者);

5、市场经济与行政程序法制度,《法商研究》,1995年第5期;

6、行政法理论基础再探讨,《中国法学》,1996年第4期(与沈岿合作,第一作者);

7、试析行政处罚法的立法精神,《法商研究》1996第6期;

8、传统行政法控权理念及其现代意义,《中外法学》1999年第1期(与沈岿合作,第二作者);

9、论法律程序的内在价值,《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3期;

10、行政程序法与现代法治国家(与罗豪才教授合写,第二作者),《行政法论丛》,2000年第3卷

11、行政程序理性原则论要,《法商研究》,2000年第4期;

12、对正当法律程序需求、学说与革命的一种分析,《法商研究》,2001年第3期;

13、行政过程中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研究,《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

14、行政事实行为再认识,《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3卷;

15、行政行为无效理论与相对人抵抗权问题研究,《法学》,2001年第10期;

16、自由裁量与行政正义,《中外法学》2002年第1期;

17、WTO与中国行政法制度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中国法学》,2002年第1期;

18、正当程序与“最低限度的公正”,《法学评论》,2002年第2期;

19、行政程序立法的中国语境,《法学》,2002年第9期;

20、大众、专家与知识的运用——行政规章制定过程的一个分形框架,《中国社会科学》,(与章永乐合作,第一作者)2003年第3期;

21、规则、合意与治理,《法商研究》,2003年第5期;

22、波兰的宪法法院与违宪审查制度,《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3卷;

23、中国的行政程序立法:语境、问题与方案,《中国法学》2003年第6卷;

24、中国行政执法困境的个案解读,《法学研究》,2005年第3期;

25、中国行政程序立法:主义和问题,《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6、行政程序法与现代法治国家,《行政法论丛》第3卷(与罗豪才教授合作),法律出版社;

27、程序正义之基本要求解释,《行政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

28、公共决策中的公众、专家和政府,《中外法学》,2006年第4期;

29、公共决策中的专家、技术理性及其限度,《法商研究》,2007年第1期;

30、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的评估,《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1期;

31、我国公共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的悖论及其克服——以美国《联邦咨询委员会法》为借鉴,《法商研究》,2007年第2期

32、英美传统行政法“合法性解释模式”的困境与出路——兼论对中国行政法的启示,《法商研究》,2008年第3期

33、利益组织化、公众参与和个体权利保障,《东方法学》,2008年第4期

34、行政管制的精细化和人性化,《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35、规则、合意与治理——行政过程中ADR适用的可能性与妥当性研究,《法商研究》,2008年第5期

36、行政程序法理念与制度:发展、现状及评估——兼评《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正式颁行,《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37、依法行政的合法化逻辑及其现实情境,《中国法学》,2008年第5期

38、公众参与:参与式民主的理论想象及制度实践,《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6期

39、公众参与和中国法治变革的动力模式,《法学家》,2008年第6期

40、参与失衡与管制俘获的解决:分散利益组织化,《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41、行政法上的正当期待保护原则述论,《东方法学》,2009年第1期

42、当代行政的“民主赤字”及其克服,《法商研究》,2009年第1期

43、行政决策正当性要素的个案解读——以北京市机动车“尾号限行”政策为个案的分析,《行政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

44、行政正当性需求的回归——中国新行政法概念的提出、逻辑与制度框架,《清华法学》,2009年第2期

45、政府信息公开语境中的“国家秘密”探讨,《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3期

46、行政自由裁量权控制的四个模型——兼论中国行政自由裁量权控制模式的选择,《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第十卷第2辑

47、如果强拆一如既往,中国“新”在何处,《人民论坛》,2010年第S1期

48、我国行政决策模式之转型——从管理主义模式到参与式治理模式(与章永乐合写,第一作者),《法商研究》,2010年第5期

49、拆迁变法:变迁、变法与社会参与,《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9期;

50、我国行政决策模式之转型——从管理主义模式到参与式治理模式(与章永乐合写),《法商研究》 2010年 05期;

51、选举法修正案:走向平等与法治的新起点,《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2010第2期;

52、迈向“公开主导下的保密”,《经济参考报》理论版(2010年3月2日);

53、拆迁变法正在加速,《商周刊》 2010年 01期;

54、规章清理“运动化”背后 人民论坛,2010年 13期;

55、规章清理“运动化”背后,《人民论坛》,2010年第19期

56、依法行政是行政合法化的充分条件吗,《法学杂志》,2011年第S1期

57、房屋征收中强制搬迁的制度与实践问题,《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58、行政法治的逻辑及其当代命题,《法学论坛》2011年第2期;

59、信息公开的制度实践及其外部环境——以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环境为视角的观察,《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60、政府改革:从管理主义模式到参与式治理,《中国改革》2011年第4期;

61、信息公开的制度实践及其外部环境——以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环境为视角的观察,《南开学报》2011年第2期

62、房屋征收中强制搬迁的制度与实践问题,《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63、参与式治理与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活化——“一体多元”与国家微观民主的建设,《法学杂志》2012年第6期

64、以信息公开作为治理改革的最佳支点,《中国法律评论》2015年第2期

65、地方治理的“在地化”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国法律评论》2016年第1期

66、基础性权力与国家“纵向治理结构”的优化(与胡萧力合写),《政治与法律》2016年第3期[16]

67、时空变幻,坚守前行,《中外法学》,2018年第1期

68、网络交易监管的管辖权配置研究,《东方法学》,2018年第1期

69、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十年:迈向治理导向的公开,《中国行政管理》,2018第5期

70、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应坚持三原则,《中国党政领导干部论坛》,2018年第3期

71、论个人信息保护中的人格保护与经济激励机制(与蔡培如合 写,第二作者),《比较法研究》,2020年第1期

72、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开的障碍及克服,《法学》,2020年第3期

73、大家谈:新时代检察基础理论的重点问题(与吴宏耀等合写),《中国检察官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74、个人信息国家保护义务及展开,《中国法学》,2021年第1期

75、论失信约束制度的法治约束(与黄智杰合写,第一作者),《中国法律评论》,2021年第1期

其它期刊论文及报刊评论

1. 美国的违宪审查制(上),《新疆人大(汉文)》,2003年第12期

2. 美国的违宪审查制(下),《新疆人大(汉文)》,2004年第1期

3. 中国行政程序立法:主义和问题,《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 听证会何以频繁遭遇公共信任危机,《党政干部文摘》,2008年第3期

5. 从国家动员到公共体参与,《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20期

6. 道路通向收费站,《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21期

7. 官员财产公开要试验更要决断,《新京报》,2009年2月21日

8. 公车改革在程序上迷失了方向,《瞭望东方周刊》,2009年第31期

9. 拆迁变法正在加速,《商周刊》,2010年第1期

10. 将行政程序法治进行到底,《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5月17日

11. 选举法修正案:走向平等与法治的新起点,《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2010第2期

12. 迈向“公开主导下的保密”,《经济参考报》理论版,2010年3月2日

13. 强制治疗:规范警方的权力,《法制日报》,2011年7月12日

14. 司法强拆:挑战还是机遇?,《中国审判》,2011年第8期

15. 文化的法治与法治的文化,《光明日报》2011年11月3日

16. 政府改革:从管理主义模式到参与式治理,《中国改革》,2011年第4期

17. 听证会要坚守民主底线,《法制日报》,2011年7月20日

18. 参与式治理:“微观民主”与“大国治理”,《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12月8日

19. “参与式治理”构建“一体多元”社会,《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12月19日

20. 通过参与式治理促进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活化,《法制日报》,2012年2月1日

21.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调查与建议,《北京日报》,2012年3月5日

22. “微观民主”的实践价值,《浙江人大》,2012年5月5日

23. 行政决策中的专家、大众与政府——以价格听证会程序为个案的分析,《东方行政论坛》,2012年第二辑

24. 建立司法人员职业化制度,《湖北日报》,2014年2月5日

25. 以信息化促公开求公正,《中国审判》,2015年第12期

26. 辩证看待政府权力放与管,《简政放权改革与法治政府建设——第六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论文集》,2015年7月19日

27. 放与管的逻辑,《学习时报》理论版,2015年8月31日第4版

28. 有些权力清单在玩数字游戏,《领导文萃》,2015年第23期

29. 迈向“治理型法治”,《凤凰周刊》,2016年第1期

30. 网络平台监管管辖需制度革新,《检察风云》,2018年第6期

31. 计价公开透明保障业主知情权,《法制日报》,2019年2月27日

32. 数据治理立法不能忽视法治原则,《经济参考报》,2019年7月24日

33. 行政诉讼中保障诉权与控制滥诉的平衡,《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5日[3]

英文论文

1、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Reforms in China‘s Rule of Law Context, in Columbia Journal of Asian Law, Volume 12, No.2(1998);

2、Rule of Law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Procedure in China, in Asia Perspectives, Vol.2,December 1999(Washington,DC);

3、Rule of Rules:An Inquiry into Administrative Rules, in Rule of Law from Asian Perspectives, published in Washington DC:1999;

4、Public Participation in Regulatory Process, in China Legal Science(Englishversion)2002.

5、Some Key Issues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Law Reforms in the WTO Context, in China Legal Science(English Edition),2003;

6、The State Compensation Law:Issues and Reforms, in George Washington Law Review, winter, 2003.

作为法制日报特约评论员,王锡锌教授还在《法制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听证会要坚守民主底线”等十余篇法治评论文章。[7]

图书

作品时间作品名称作者名称出版社备注作品图
2007年2月公众参与和行政过程王锡锌
本书从法律和行政相结合的角度,考察了行政法的模式变迁,分析了现代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意义,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完善中国公众参与..

2007年2月行政程序法理念与制度研究王锡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8年10月1日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王锡锌中国法制出版社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