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明(中国科学院院士)

由网友(再不下课我掀桌)分享简介:杨教亮(一九六二年一零月一一日-),熟于浙江省德清县,结业于美国添州大教圣巴巴推分校,物理化教野,中国科教院院士,南边科技大教代办署理副校少、南边科技大教理教院院少、讲席传授,持久从事气相取外貌化教反映机理以及能源教研究。[一][二]杨教亮于一九八二年从浙江师范教院物理系结业;一九八六年得到中国科教院大连化教物理研究所硕士教...

杨学明(1962年10月11日-),生于浙江省德清县,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讲席教授,长期从事气相与表面化学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研究。[1][2]

人民网

杨学明于1982年从浙江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198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1991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哲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5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终身职研究员;2001年至2015年担任大连中国科学院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0年获得陈嘉庚科学奖; ;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至201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2015年至2018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2017年担任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讲席教授。2022年8月21日,凭借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而获2022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中文名

杨学明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62年10月11日

出生地

浙江省德清县下舍镇群益村

性别

主要荣誉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陈嘉庚科学奖
布罗依达奖
洪堡研究奖
全国创新争先奖[3]

主要成就

2022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3]
中国科学院院士[3]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人物经历

曾在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任终身职研究员。现任《中国化学物理》主编、美国化学会物理化学杂志(JPC)高级编辑

1962年10月11日, 杨学明出生于浙江省德清县下舍镇群益村。

1982年7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物理系。

1986年1月,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

199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91-1995年期间,他分别在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以及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5年—2001年,担任中国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终身职研究员(2000年晋升)。

2001年—201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4年,入选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201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2013年,入选国家首批万人计划。)

2015年—201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

2017年—2018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

2017年11月,任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讲席教授。

2018年5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主任(兼)。

2021年9月,任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兼理学院院长,讲席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基元化学反应的微观机理的研究,包括化学反应过渡态、共振态动力学机理以及化学反应过程的非绝热动力学;分子光化学动力学机理的研究,特别是大气化学以及星际化学中相关分子光化学过程的探索;复杂体系动力学的研究,如燃烧化学以及气相化学沉积过程的动力学机理等;表面化学反应动力学以及表面光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主要是催化反应以及光催化过程特别是光催化制氢过程中的微观机理。

主要成就

杨学明自行设计研制和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仪器, 并利用这些先进科学仪器在化学反应动力学领域取得了系列性的重要研究成果,他在化学反应量子过渡态以及共振态的系列性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杨学明利用新发展的表面科学仪器开展了在单分子水平上表面光解水分子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成果,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光催化分子动力学模型。杨学明一直高度重视发展先进光源技术,他领导的团队成功研制了中国首个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国际独特且领先的实验科学究平台。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5月南方科技大学网站显示,杨学明先后发表包括12篇《科学(Science)》、1篇《自然(Nature)》等在内的340多篇研究论文。

承担项目

根据2021年5月南方科技大学网站显示,杨学明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中心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等20余项科技项目。[1]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5月南方科技大学网站显示,杨学明的研究成果两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先后获得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年、2014年)。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07年

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8年

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结构和动力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4]

2013年

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4年

态—态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4]

荣誉记录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2001年

亚洲成就奖

海外华人物理协会

2001年

Broida奖

国际自由基会议

2006年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Fellow)

美国物理学会

2007年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学成就奖

中国科学院

2008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8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

2008年

杰出青年基础研究奖

周光召基金会

2008年

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09年

长江学者成就奖

2010年

陈嘉庚科学奖(化学科学奖)

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

2010年

辽宁省领军人才称号

2010年8月

中国侨界贡献奖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201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1年

德国洪堡研究奖

2012年

辽宁省劳动模范

2016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7年5月

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

2018年4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华全国总工会

2020年12月

首届中国化学会会士

中国化学会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布罗依达奖

2022年8月

2022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未来科学大奖[3]

社会任职

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5]

中国化学物理杂志主编

中国化学会CCS Chemistry副主编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