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土(中国工程院院士,湿地生态学家)

由网友(乳痴完美)分享简介:刘兴土(一九三六年九月一零日⑵零二一年五月六日),出熟于马去西亚马6甲,福修省永秋县人,结业于西南师范大教,干地熟态教博野,中共党员。刘兴土持久从事中国干地熟态取西南区域农业研究,为中国干地掩护取研究做出伟大孝敬。曾任中国科教院少秋地舆研究所所少,前任中国科教院西南地舆取农业熟态研究所研究员、专士熟导师、教术委员会主...

刘兴土(1936年9月10日-2021年5月6日),出生于马来西亚马六甲,福建省永春县人,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湿地生态学专家,中共党员。

疫情三年,我们失去了100多位院士

刘兴土长期从事中国湿地生态与东北区域农业研究,为中国湿地保护与研究作出巨大贡献。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所长,后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湿地环境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5月6日在长春逝世,享年85岁。

中文名

刘兴土

出生地

马来西亚马六甲

国籍

中国

性别

毕业院校

东北师范大学

出生日期

1936年9月10日

逝世日期

2021年5月6日

职业

湿地生态学家

民族

汉族

人物生平

1936年09月10日,刘兴土出生于马来西亚马六甲,籍贯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

1952年04月至1954年06月,担任华东军区司令部气象干部学校教师。

1954年10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4年07月至1955年08月,担任北京气象专科学校(长春气象学校)教师。

1955年09月至1959年07月,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

1959年09月至1965年12月,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室主任。

1966年01月至1972年05月,担任四平师范学院农学系系主任。

1972年06月至1986年08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室主任。

1986年09月至1994年1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1]

1994年11月至2002年0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2002年0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2]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3]

2021年5月6日在长春逝世,享年85岁。[4]

主要作品

1983年《三江平原沼泽》(第2作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3年《东北军事气候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87年《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第十章“沼泽和海洋的保护” (第1作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1年《三江平原沼泽辐射平衡与小气候基本特征》(第1作者)发表在《中国地理科学》;

China is wetlands agro-ecological engineeri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993.

期刊论文

不同干扰程度下黄河三角洲植被群落有机碳分布特征 2018年 -刘兴土-《水土保持学报》

冷季不同植物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程实例分析简 2018年 -刘兴土-《湖泊科学》

基于SET技术的兴凯湖沼泽湿地表层沉积过程研究简 2017年 -刘兴土-《湿地科学》

水盐梯度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简 2017年 -刘兴土-《中国环境科学》

双台河口四种类型湿地土壤中的碳、氮含量垂直分布特征简 2017年 -刘兴土-《湿地科学》[5]

主要成就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担任职务

项目来源

1972年至1990年

中国沼泽研究,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项目

1983年至1985年

三江平原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合理开发研究,负责人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1986年至1990年

三江平原沼泽地综合开发试验示范,负责人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1991年至1995年

松嫩—三江平原农业结构、功能与水土调控技术研究,负责人

国家攻关项目

1998年至1999年

吉林省西部生态建设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负责人

吉林省攻关项目

东北地区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与可持续增粮战略研究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专题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农业气候资源评价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专题

鄱阳湖湿地保护规划

江西省政府项目

吉林省西部退化湿地修复与合理利用模式研究

吉林省科技厅项目

大庆市湿地保护规划及退化湿地修复工程

国家林业局和大庆市林业局项目

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田水土调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研究

科技部课题

获奖情况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7年

三江平原农业自然资源复查及合理开发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0年

中国沼泽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1年

三江平原沼泽综合开发试验示范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5年

三江平原区域综合治理研究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

三江平原区域综合治理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4年

东北商品粮基地可持续发展综合技术平台构建与示范

吉林省科学技术奖

2004年

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田治理和区域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与示范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4年

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

吉林省

1986年

吉林省劳动模范

吉林省政府

1988年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国家人事部

1989年

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

1991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8年

首批省管优秀专家

吉林省委、省政府

200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第五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奖


人物争议

中国青年报在2009年初接到读者来信,反映有6位教授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涉嫌“抄袭剽窃等学术道德问题”。经该报了解,6位教授多是在本领域做出了一定贡献,在中国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他们联名投诉的对象是2007年底当选工程院院士的刘兴土先生。 6位联名举报人中,69岁的孙广友教授是年龄最小的一位,他与刘兴土长期在同一地理所工作,是该所退休回聘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广友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了泥炭纹泥构造和青藏高原苔原,获得过“竺可祯野外科学工作奖”,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科学工作者”。

实际上,6位联名举报人中,有5位同在东北地理所工作,现均已退休。其中,80多岁高龄的黄锡畴先生是中国著名自然地理学家,第一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得主。而75岁的裘善文研究员,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研究等领域有较深造诣,取得过包括国家八五科技进步奖在内的诸多奖项,是国务院特殊津贴领取者。

除东北地理所的老同事之外,另一位举报者,是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著名草原生态学专家——李建东先生。

本人回应

中国青年报记者对刘兴土院士进行了采访。采访报道如下:

虽然事务缠身,但当记者提出要向他本人了解情况时,刘院士还是欣然应允。2月4日(注:2009年),在东北地理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马福安的陪同下,刘院士在单位接待了记者,就相关举报作出回应。

首先,刘兴土院士强调,被举报的4本书都属于他主编或编著的书,并非他自己“著”的书,而且投诉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由其他作者执笔撰写的。

“如果落款‘著’,书中应基本上是自己的成果,起码要以自己的成果为主。而‘编’书,可应用各方面材料按章节系统地编,可以自己写,也可以找别人写。作为编或编著的书,引用其他专业的研究成果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不可能所有专业都由你一个人搞,一本书可能牵涉好多专业,引用是不可避免的。”刘院士告诉记者,他迄今共出了18部书,其中主编8部,参编10部。

刘院士认为,对于“编或编著”的书,在引用前人成果时,如果是文字部分,只要列出参考文献和页码,便不构成抄袭;如果是表格和数字,要在引用处注明资料出处。

“《松嫩平原退化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一书第一章,引用李建东教授部分表格时,在表下方没有注明出处,不符合出版要求,是错误的。”刘院士坦言。

“这部分内容由易某执笔撰写,他在章后列出了参考文献,同时在该节文字叙述中也曾提到郑慧莹、李建东,自以为已经说明清楚,向主编交稿时便没有说明这些情况。”刘先生解释,该章共有6节,他本人写了两节,第二作者马学慧写了3节,因易某只写了1节,故易某署名该章第三作者。

“该书没有对外销售,在赠送出去20多本后,李建东教授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立即请执笔人向其道歉,并把其余470多本书补贴了标注。我们还计划把已赠出的书也追回来补贴标注。”刘兴土先生翻开他手中的书,让记者看上面补贴的标注。

“虽然我不是执笔人,但作为主编,我负有疏忽之责。事后,我曾给李建东教授所在高校的党委书记打电话说,如果李教授有时间,我亲自去拜访一下,表示一下歉意,但这位书记一直没有给我回话。

就《三江平原自然环境变化与生态保育》引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治理规划水文地质报告》一事,刘先生回复,书中确实引用了该报告的,因该报告共307页,未出版,故按要求在书中加了脚注。

刘院士告诉记者,该书对其他专业成果的引用,主要集中在前两章。两章中,对未正式出版的内部报告,加了脚注;对已出版的书或文章,列入了章后参考文献表。

“这是符合出版要求的,出版社审稿时也未提出过不符合要求的意见,并不存在侵权问题。”刘先生说。

谈到夏玉梅与颜秋兰的内部报告被剽窃的投诉,刘院士表示,书中这部分内容由马学慧执笔,马学慧参加了该课题的野外调查、勘探、采样及报告的编写工作,同为课题组成员,报告作者名单中包括马学慧。“因该报告为课题组的集体成果,按照我所关于资料共享的规章制度,课题组成员是可以引用的。”刘先生说。

至于“黄锡畴著名的沼泽发育多模式理论被剽窃”问题,刘院士解释,其书《东北湿地》“沼泽发育模式”部分,主要参考的是马学慧、牛××编著的中国地理丛书《中国的沼泽》,“因为该书对沼泽发育模式写得比较详细”。

他补充说:“另外,马学慧关于发育模式的有关论述,发表于1982年6月出版的《地理科学》2卷2期,而黄锡畴先生的文章稍晚,发表于同年9月出版的《地理科学》2卷3期。由于这两篇文章写得都很简单,所以《东北湿地》主要参考了《中国的沼泽》,并在分析中增加了许多实例,且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中国的沼泽》。”

提到“在集体著作《三江平原沼泽》前言中加上"最后,由刘兴土同志统稿"字样”一事,刘兴土显得一肚子委屈。他说:“该书是分章分部分写的,先分章统稿,后由我进行统稿,做文字修改和图表编排等。最后,根据出版社责编的意见,我又进行了一次修改。我确实做了统稿工作,在书稿最终送交出版社前,沼泽室也有部分同志看到了这个前言,因此不能说我是"背着集体私自加上的"。”

“就举报人所投诉的各种问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都曾做过调查,我也就此递交过完整的说明材料。我认为工程院最后的结论是实事求是的。”刘兴土院士说。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