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023最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百科介绍)

由网友(拾 间 妄 言)分享简介:中国科教院南京地舆取湖泊研究所(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研究所建立于一九四零年八月,是天下独一以湖泊-流域体系为首要研究对于象的国立综合研究机构。现任带领所少弛甘雨。[一][二]据二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研究所成立于1940年8月,是全国唯一以湖泊-流域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立综合研究机构。现任领导所长张甘霖[1][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据2022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269人,博士后18人;在职职工中科技人员201人,管理人员30人,支撑人员27人,包括研究员51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83人。现有国家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院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及候选者10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3人。[1]

研究所以湖泊科学和流域地理学为特色学科,瞄准湖泊-流域学科国际前沿,针对我国湖泊-流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围绕湖泊生态系统演化、湖泊环境治理、流域地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学科方向,聚焦湖泊-流域科学基础理论、核心技术、系统治理和综合管理等科学问题,开展自然和人文要素驱动下湖泊-流域系统格局、过程、机理与调控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1]

中文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简称

南京地理所、NIGLAS

主管部门

中国科学院

博士后流动站

1个

硕士点

7个(2个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

外文名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成立时间

1940年

研究所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73号

博士点

6个(2个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

现任所长

沈吉

历史沿革

1937年,国民党国立中央研究院开始筹建地理研究所,并聘请李四光先生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地理研究所筹备处主任,后因战乱及经费问题未果。

1940年8月,由中英庚款董事会会长朱家骅提议创建中国地理所,所址设在四川重庆北碚,黄国璋任所长,所内设:自然地理组、人生地理组、大地测量组、海学组,全所职工40余人。

1947年,中国地理研究所改隶属国民党教育部,所长由林超接任,同时研究所由四川重庆北碚迁至南京。

1949年,南京解放由南京市军管会文教部接管,当时所内职工仅剩9人。

1950年,移交中国科学院并成立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筹备处,由竺可桢、黄秉维任筹备处正副主任。

195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正式成立,由黄秉维任所长。所内设地理组、大地测量组、地图组。

1957年,大地测量组独立成立测量制图研究室,1958年迁往武汉组建中国科学院武汉测量制图研究所。

1958年,国务院决定地理所迁往北京,南京留下部分同志组建南京地理研究所,当时留下的同志主要搞湖泊学,因此成立了湖泊研究室和地理室,由施成熙教授兼湖泊室主任,由任美锷任所长,周立三任副所长。

1970年7月,中科院研究所体制调整时将该所下放江苏省、归原省科技局领导,改名为“江苏省地理研究所”。

1979年6月,经科学院研究拟同意中科院与省双重领导,以中科院为主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

1980年元月1日,该所正式重归院建制。

1988年,该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沿用至今。

科研条件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243人。其中科技人员209人、科技支撑人员24人,包括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43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3人,博士生导师34名,硕士生导师37名;全所进入创新岗位233人。共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新增1人)。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贺斌、江和龙、孔繁翔、刘元波、罗潋葱、秦伯强、沈吉、于革、张奇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秦伯强、沈吉、吴庆龙、张运林

设施设备

  • 科研设备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拥有3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100余台/套,包括建立的一个所级公共技术分析测试中心,该中心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及中国计量认证CMA资质认可,依据质量体系ISO17025的标准要求运行的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级公共技术分析测试中心主要从事水、土壤沉积物、植物样品的检测分析,包括放射性、有机、无机、物理性质等各方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级公共技术分析测试中心仪器概览
放射分析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物分析物理分析
高纯锗伽玛谱仪三位荧光仪高效液相色谱凝胶成像系统激光粒度分析仪
液体闪烁及发光计数仪离子色谱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遗传分析系统孔径和比表面
光释光测年仪连续流动分析仪气相色谱仪GPC凝胶净化系统透射电子显微镜
连续漂流分析仪LC-MS多色分析和高速分选流式分析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液态水同位素分析仪元素分析仪扫描电镜
同位素质谱仪总有机碳分析仪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全自动固体测汞仪
HPLC-原子荧光
设备资料来源:
  • 馆藏资源

据2016年1月研究所图书馆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馆藏图书约11万多册,其中中西文图书4万多册,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湖泊科学、全球变化、环境科学等各个方面;方志古籍4262种,共44300册(其中含各省的山志、水志、名胜志等各类专志),主要以明、清两朝为主,其中善本书有近百种以上,孤本书有十几种;期刊合订本1万多册;各种地形图63000多幅;航卫片77000多张;还订有中文期刊180种,外文原版期刊34种。

科研部门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设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湖泊生态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和湖泊野外观测与数据中心(含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抚仙湖高原深水湖泊研究站和湖泊-流域数据集成与模拟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就

2010年,该研究所共有在研项目140项(包括新增项目37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1项、承担课题10项(新增4项),主持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1项,主持国家基础工作专项1项;国家水污染治理专项项目1项,课题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7项(新增24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2项,重点项目4项(新增2项)、面上项目50项(新增1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项(新增8项);承担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2项、重要方向项目15项(新增4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10项(新增5项),承担重大仪器研制项目1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1项(新增1项)。共发表论文356篇,其中SCI论文116篇、CSCD论文240篇;申请发明专利16项,获得授权专利19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2项。

2011年,该研究所共有在研项目155项(包括新增项目45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3项(新增2项)、承担课题9项(新增3项),主持国家基础工作专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水污染治理专项项目1项,课题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3项(新增34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1项,重点项目6项(新增2项,含联合基金1项)、面上项目50项(新增1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6项(新增17项);承担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课题3项、重要方向项目12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11项(新增8项),承担重大仪器研制项目1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1项。共发表论文315篇,其中SCI论文131篇(含一区和二区论文27篇),EI文章32篇,出版专著11部;申请专利36项,获得授权专利18项,其中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32项。

2012年,该研究所共有在研项目172项(包括新增项目97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项、承担课题6项,主持国家水污染治理专项项目1项,课题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1项(新增38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2项(新增1项),重点项目6项(新增2项,含联合基金1项)、面上项目61项(新增2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项(新增12项);承担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12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6项(新增1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3项(新增2项)。共发表论文318篇,其中SCI论文160篇,含一区和二区高影响因子论文37篇。申请和获得授权专利52件,其中发明专利34件;新登记软件著作权9件。

2013年,该所共有在研项目398项(包括新增项目130项)。其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4项(新增1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承担课题5项,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1项(新增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52项(新增20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新增1项);主持院重点部署项目1项(新增1项);承担重点国际合作项目9项(新增3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3项。共发表论文330篇,其中,SCI论文185篇;TOPSCI论文27篇,出版专著5部;申请和授权专利75项,软件著作权9项。“太湖水环境的演化过程与驱动机制”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泊底泥污染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该研究所共有在研项目251项(包括新增项目67项)。其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4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承担课题5项,主持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1项(新增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新增3项)、面上项目57项(新增14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院重点部署项目1项;承担重点国际合作项目6项。发表论文324篇,其中,SCI论文113篇;TOPSCI论文51篇,出版专著4部;申请和授权专利90项,其中发明专利55件,软件著作权16项。

学术期刊

  • 《湖泊科学》

《湖泊科学》创刊于1989年,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联合主办,主要报道湖泊(含水库)及其流域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载与湖泊科学有关的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综合管理的理论性或应用性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

《湖泊科学》 2006起改为双月刊,每 1、3、5、7、9、11月6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湖泊科学》已经被中国所有数据库(机构)列为核心期刊,并被数10家国际专业数据库收录。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5年9月公布的2014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湖泊科学》综合评价总分排名水文学、海洋科学类第一;其中,影响因子为0.937(水文学、海洋科学类第一),总被引频次达2034 次(水文学、海洋科学类第一);如果按照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统计数据,《湖泊科学》2014年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分别为1.191 和2714 次 。

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截至2014年底,该所设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2个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以及一个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

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

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

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

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培养点:工程硕士(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

教学建设

自1982年到2013年10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累计培养研究生近600余名(其中培养博士300多名)。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共有在学研究生182人(其中硕士生73人、博士生109人)、在站博士后16人。

2013年,该所研究生孙小祥、戴雪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4年,该所胡竹君博士获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该所2011级博士研究生朱梦圆同学、2012级博士生马明明同学获得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学金。

2015年,该所2013级博士研究生刘笑菡同学获得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学金;该所2013届博士曹艳敏荣获江苏省2014年度优秀博士论文奖;该所2012级博士研究生马明明同学、2013级博士研究生高金龙同学等二人荣获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该所赵雁捷硕士获国际湖沼学会PEG2015会议“优秀报告奖”。

文化传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徽中间的一串大写英文“NIGLAS”表示该所的英文简称,下方数字“1940”表示该研究所的建立时间;内圆中的上、下半圆中图形表示该所的主要研究对象“湖泊-流域系统”。

所风

团结、奉献、务实、创新

组织领导

所长:沈吉

党委书记、副所长:谷孝鸿

副所长:段学军

历任领导

行政领导党组织领导
时期姓名职务任职时间时期姓名职务任职时间
中国地理研究所1940~1949黄国璋所长1940~1945.9
——
李承三所长(代)1945.9~1947
林超所长1947~1948
罗开富所长(代)1948~1949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筹备处
1950~1953
竺可桢主任1950~1953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1953~1958
黄秉维所长1953.6~1958.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1959~1962任美锷所长(兼)1959.7­~19621958~1960戚果夫负责人(主持工作)1958.9-1960.初
周立三副所长1959.7­~19621960~1970封行副书记(主持工作)1960.初~1970
1962~1964周立三副所长(主持工作)1962~1964
1964~1973周立三所长1964.3~1973.5
1970~1973于导明书记1970.1-1971
1973~1978蒋宗鲁革委会主任1973.5~1978.31973~1980蒋宗鲁书记1973.5-1979.4
1978~1984周立三所长1978.3~1984.3
1984~1987周立三名誉所长1984.3~1987.31984~1987范云崎副书记(主持工作)1984~1987
屠清瑛副所长(代理所长工作)1984.3~1987.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1987~1992
周立三名誉所长1987~19921987~1993范云崎副书记(主持工作)1987~1990
屠清瑛所长1987~1992
范云崎书记1990~1993
1992~1996周立三名誉所长1992~1996——
虞孝感副所长(主持工作)1992~19941993~1998范云崎书记1993~1998.6
虞孝感所长1994~1996
1996~2000周立三名誉所长1996~1998.5
虞孝感所长1996~2000.111998~2000李世杰副书记(主持工作)1998.6~2000.11
2000~2004秦伯强副所长(主持工作)2000.11~2004.122000~2004李世杰书记2000.11~2005.1
2004~2008杨桂山所长2004.12~2008.122004~2009吴明其副书记(主持工作)2005.1~2009.4
2008~2014杨桂山所长2008.12~2014.22009~2014沈吉书记2009.4~2014.2
参考资料: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