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鸿儒(2023最新俞鸿儒百科介绍)

由网友(烟敛寒林)分享简介:俞鸿儒,男,一九二八年六月一五日熟于江西广丰县,气体能源教野,中国科教院院士,中国科教院力教研究所研究员、专士熟导师[一]。俞鸿儒于一九四六年六月—一九四九年六月正在上海异济大教数教系原科进修;一九四九年七月—一九五三年七月,正在大连工教院机械系进修[一];一九五三年五月,从大连工教院结业后留校担负帮理传授;一九五六年七月...

俞鸿儒,男,1928年6月15日生于江西广丰县,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

Pipy下载 Pipy安卓2023最新版免费下载 九游手游官网

俞鸿儒于1946年6月—1949年6月在上海同济大学数学系本科学习;1949年7月—1953年7月,在大连工学院机械系学习[1];1953年5月,从大连工学院毕业后留校担任助理教授;1956年7月—1963年3,在中国科学院攻读流体力学副博士研究生学位[1];1978年—1986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79年—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室主任;1984年—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1991年6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

俞鸿儒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

中文名

俞鸿儒

出生地

江西广丰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出生日期

1928年6月15日

国籍

中国

性别

主要成就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经历

1928年6月15日,俞鸿儒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的一个普通商人家庭。

1933年秋,俞鸿儒进入广丰县杉江中学附属小学读书。

1939年夏,俞鸿儒进入广丰三岩中学初中部。

1943年夏,俞鸿儒初中毕业后被保送升入高中部。

1946年6月—1949年6月,俞鸿儒在上海同济大学数学系本科学习。

1949年7月—1953年7月,俞鸿儒在大连工学院机械系本科学习[1]

1949年7月7日,俞鸿儒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俞鸿儒考取了大连大学(现大连理工大学)机械系。

1953年5月,俞鸿儒从大连工学院毕业;毕业后留校担任助理教授。

1956年7月—1963年3,俞鸿儒在中国科学院攻读流体力学副博士研究生学位[1]

1958年2月,俞鸿儒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激波管研究组组长。

1963年,俞鸿儒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69年9月—1975年12月,随编制调整,俞鸿儒调入中国科学院空气动力研究中心工作。

1978年—1986年,俞鸿儒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79年—1983年,俞鸿儒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室主任。

1984年—1987年,俞鸿儒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1986年4月起,俞鸿儒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同时被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90年2月,俞鸿儒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气体动力学和气动物理联合实验室主任[1]

1991年11月,俞鸿儒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

2017年底前,俞鸿儒正式退休。

主要成就

  • 科研综述

俞鸿儒在中国首先开展激波管研究,建成高性能激波风洞和配套的瞬态测量系统;提出方案并参与实现对激波管流动和有关瞬态测量的关键难点的突破;开创了在航天器研制中广泛应用激波风洞的实践,为中国高超声速流实验开创出一条节省资金的独具特色的新途径,并促进了国内激波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利用普通激波管产生完整爆炸波的构思,已成功地用于冲击伤试验装置中;提出并采用爆轰驱动新方法建成爆轰驱动激波风洞,为提高实验气流焓值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致力于将气体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改善和革新与气体流动有关的生产工艺研究。

  • 科技奖励
时间研究项目所获奖励及等级
1986年再入飞行器气动力与气动热力学研究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激波风洞用于再入飞行器气动力学与气动物理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9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3年兵总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籍热分离器降低总温的低温风洞中国科学院发明奖一等奖
2014年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激波风洞中国力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学术论文

据2020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俞鸿儒先后发表100余篇论文。

代表论文如下

1,俞鸿儒,李仲发.圆柱形突出物诱导的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区传热实验研究[J].力学学报,1981(01):68-76+109.

2,俞鸿儒,林建民,袁生学,李仲发.含灰气体激波结构的实验观察[J].力学学报,1983(06):531-537.

3,俞鸿儒,林建民,李仲发,谷笳华.扩张激波管流动波图观察[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4(03):88-91..

4,俞鸿儒.热分离器内的流动[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4(04):1-8.

5,国相杰,李仲发,俞鸿儒.泡沫塑料中的激波在固壁上的反射[J].科学通报,1993(10):901-903.5,

7,俞鸿儒.空心活塞运动产生的激波[J].气体物理,2016,1(01):1-4.

8,俞鸿儒.大幅度延长激波风洞试验时间[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5,45(09):6-11.

9,张仕忠,李贤,李进平,陈宏,俞鸿儒.用热流探针测量激波速度[J].实验流体力学,2014,28(05):86-91.

10,俞鸿儒.探索发展激波风洞爆轰驱动技术[J].力学学报,2011,43(06):978-983.

11,李斌,李进平,俞鸿儒,陈宏.冲压发动机尾喷管实验新方法[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28(06):621-625.

12,李进平,冯珩,姜宗林,俞鸿儒.爆轰驱动激波管缝合激波马赫数计算[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8(03):291-296.

13,俞鸿儒,李斌,陈宏.克服“高超声障”的途径[J].力学进展,2007(03):472-476.

14,邢小月,陈宏,林建民,俞鸿儒.超声速反向混合实验及其压力温度测量[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3(03):31-35.
15,俞鸿儒.适用于裂解制造乙烯的气体动力学加热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03):253-260.

16,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for duplicating hypersonic flight conditions for ground testing,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17

17,A gasdynamic gun driven by gaseous detonation,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2016

18,A chemical shock tube driven by detonation,Shock Wave,2012

19,Athermal insulation method for a piezoelectric transduce,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7
20,Advances in detonation driving techniques for a shock tube/tunnel, Shock Waves,2006[1]

  • 科研项目
起止时间研究项目项目级别备注
2009.6—2012.12增大冲压发动机推力的新途径部委级主持
2013.12—2014.12脉冲风洞试验用热流传感器标定及长时间热流传感器研制研究所(学校)参与
2014.1—2015.12爆轰驱动高温燃气发生与发动机喷流及尾焰特性试验平台部委级参与
2015.1—2018.12高热流环境下溢流液膜热防护方法研究国家级参与[1]
  • 学术交流

1979年10月,俞鸿儒应西德学术交流协会(DAAD)邀请在亚琛工业大学激波实验室工作3个月。

1988年9月到12月,俞鸿儒作为西德马普学会向中国科学院提名邀请的科学家,在亚琛激波实验室参加高超声速、高焓流动专题研究。

1989年9月—10月,俞鸿儒作为外国专家应邀出席1989年日本全国激波现象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应邀访问宇宙科学研究所、东北、东京、千叶、东京农工、名古屋、京都、大阪和九洲等大学并作学术报告。

2011-08-15,俞鸿儒参与中国力学大会“发展高超吸气推进技术有关几个问题的探究”[1]

  • 授权专利
时间专利项目作者排名专利号
2001年反向射流混合加热裂解装置及生产乙烯的方法第 1 作者ZL.01145130.0
2013年一种激波风洞爆轰双驱动方法和装置第 5 作者ZL2011102325911
2013年一种具有消波结构的激波风洞真空罐装置第 4 作者ZL2011102478866
2015年一种电阻测温量热计及其测量方法第 3 作者103308205B[1]

人才培养

  • 招生专业

俞鸿儒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流体力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

  • 优秀导师

1990年,俞鸿儒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

荣誉表彰

1991年11月,俞鸿儒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社会任职

时间兼任职务
1981年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分委员会委员
1987年9月国防科工委空气动力学专业组成员
1994年中国力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激波与激波管专业组组长
1994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际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
北京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理事、副理事长
中国航空学会理事
中国宇航学会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压力专业委员会委员
华东工学院兼职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国防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国防科工委计量测试中心顾问
重庆大学名誉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名誉教授
《空气动力学学报》常务编委、副主编和顾问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编委会顾问
《航空学报》编委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人物评价

俞鸿儒院士是位享誉世界的气体动力学家,中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他为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他始终关注中国航天事业,在解决航空航天关键技术难题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他为长征2号戊(CZ-2E)的研制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待工作和事业始终不改初心、脚踏实地、淡泊名利,勇于探索新途径;他随和、亲切,气度从容、非常淡定,对学生和下属极少有愠色,总是循循善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志会评)

俞鸿儒培养了多位硕士和博士,成为学术精英和国家栋梁,多年来热心培养人才,并大力支持这些单位的力学学科建设,推动了中国高校的力学教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志会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