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北京商务中心区建筑)

由网友(爸爸爱你)分享简介:中央电望台总部大楼(英文名:CCTV Headquarters)是北京商务中间区的1座修建,[一]雅称“大裤衩”,又被称做“央望新址”,它被美国《时代纯志》评比为二零零七年世界10大修建古迹之1。它共由位于东北侧的中央电望台总部大楼(主楼)、位于东南侧的电望文明中间(北配楼)和位于西南角的动力办事中间那3栋修建物构成,...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英文名:CCTV Headquarters)是北京商务中心区的一座建筑,[1]俗称“大裤衩”,又被称作“央视新址”,它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

中国十大最烧钱建筑 这才是黄金地标

它共由位于西南侧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主楼)、位于西北侧的电视文化中心(北配楼)以及位于东北角的能源服务中心这三栋建筑物组成,其中北配楼曾发生过火灾,已于2010年重建。

中文名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展馆位置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

总投资

约50亿元人民币

建筑面积

约55万平方米

火后竣工时间

2012年5月16日

开工时间

2004年9月21日

设计者

雷姆·库哈斯[2]

竣工时间

2009年1月

最高建筑

234米

建筑简介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原“北汽摩厂址”),紧临东三环,地处CBD核心区,占地19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最高建筑234米,工程建安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主楼(CCTV)、电视文化中心(TVCC)、服务楼及媒体公园。项目建成后,中央电视台将具备200个节目频道的播出能力。

该建筑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荷兰人雷姆库哈斯担任主建筑师,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中将建五星级酒店,CCTV大楼主要由两部分功能组成,即五星级酒店和电视文化中心。酒店设置在CCTV大楼主体内。大楼的四五层内设酒店大堂及餐厅、商店、游泳池等公共活动场所。大堂上部南北两侧为300间客房合围成的中庭,主楼顶部为酒店的风味餐厅。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名列其中。美国《私家地理》杂志最新发起“2012最受读者青睐的全球新地标”评选活动,被读者列入“全球顶级摩天大楼”前五强的有伦敦的瑞士再保大楼、纽约“New York by Gehry”公寓大楼、瑞典旋转大厦(Turning Torso)、迪拜哈里法塔以及北京的央视总部大楼。[3]

建造过程

2000年央视新台址建设工程开始进行前期工作,筹建央视新大楼。2001年3月,央视新台址建设工程开始进行立项申请工作。2001年5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提出央视新台址建设工程立项申请报告。2002年1月,国务院原则同意进行央视新台址建设工程。2002年2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央视新台址建设工程的立项。2004年9月22日上午,央视新台址建设工程开工,采用了OMA/雷姆·库哈斯和奥雷·舍人的设计方案。

央视新大楼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原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厂址),地处北京东部CBD,占地18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最高建筑234米,工程建筑安装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原预计在2009年启用,但是由于元宵节大火波及,该楼在2010年才完成与中央电视台的交接。

央视新台址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主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电视文化中心(TVCC)、服务楼、媒体公园。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CSCEC)承包包括主楼在内的“A标段”,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包“B标段”(电视文化中心)。

建筑构造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主楼的两座塔楼双向内倾斜6度,在163米以上由“L”形悬臂结构连为一体,建筑外表面的玻璃幕墙由强烈的不规则几何图案组成,造型独特、结构新颖、高新技术含量大,在国内外均属“高、难、精、尖”的特大型项目。

建造复杂

被称为“好看难建”的央视新大楼在2004年10月21日动工。除了“侧面S正面O”的奇特造型外,央视新大楼的安全也一直备受关注。国内许多专家仍认为大楼设计过于复杂,全楼先天性倾覆力巨大,抗冲击破坏力差。就此,莎瑞详细介绍了大楼设计的安全考虑。

整体构架

据设计师介绍,央视大楼的结构是由许多个不规则的菱形渔网状金属脚手架构成的。这些脚手架构成的菱形看似大小不一,没有规律,但实际上却经过精密计算。作为大楼主体架构,这些钢网格暴露在建筑最外面,而不是像大多数建筑那样深藏其中。奥雷舍人说,这样压力基本都能沿着系统传递下去,并找到导入地面的最佳路径。从外观上看,大楼有一部分钢网结构(包括拐角等压力较大部位)比较密集,它们也是整体设计思想的一部分。

由于大楼的不规则设计造成楼体各部分的受力有很大差异,这些菱形块就成为了调节受力的工具。受力大的部位,将用较多的网纹构成很多小块菱形以分解受力;受力小的部位就刚好相反,用较少的网纹构成大块的菱形。

塔楼连接

塔楼连接部分的结构借鉴了桥梁建筑技术,不同的是,如果把那部分看作“桥”,它将是一座大得出奇、非常笨重的桥。这个桥的某些部分有整整11层楼高,桥上还包括一段伸出75米的悬臂,前端没有任何支撑。

北京建筑行业对建造这个设计方案并无现成的规范可用,于是,北京市政府组织13位结构专家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在设计竞赛两年后,央视新总部大楼获准开工建设。接下来,专家组做了一个3层楼高的复制品用来研究。它被放在一个能模拟地震的液压平台上,上面安装了数百个传感器,用来监控“塔楼”上1万多条钢梁的位移,并测量在不同情况下哪个部位承受的压力最大。

外围设计

央视新大楼外面由大面积玻璃窗与菱形钢网格结合而成,大楼外面采用特种玻璃,其表面被烧制成灰色瓷釉,能更有效遮蔽日晒,适应北京的空气质量环境。实际上,在空气污染很严重的日子里,这种玻璃就像融化在空气中似的,人们只能看到大楼的网状结构,彷佛闪电被凝固在空中。

设计师

雷姆库哈斯1944年生于鹿特丹,幼年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来移居阿姆斯特丹,曾经做过记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库哈斯曾在伦敦建筑联合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建筑。

1975年,他与艾利娅.曾格荷里斯、扎哈.哈迪德一道,在伦敦创立了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简称为OMA),进行全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荷兰大都会建筑事物所(OMA)首席设计师,哈佛大学教授。

198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包括库哈斯在内的“解构建筑七人展”。

1995年,库哈斯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年度回顾展的主题,展览的题目是“雷姆.库哈斯和公共建筑空间”。2000年5月,库哈斯被授予第25届普里策建筑奖。

火后复建

2010年8月10日,央视电视文化中心工程(北配楼)拆卸复建施工正式启动,该工程总承包单位北京城建集团上午在施工现场举行金属幕墙和网架拆卸启动仪式。这标志着2009年2月9日央视大火一年多后,被烧的央视新址北配楼终于正式进入拆卸复建阶段。

专家论证

主体建筑和设备完好

为确保安全拆卸,北京城建集团与专家、业主、设计、监理共同对复建方案进行了多次论证,反复细化完善,并进行了试验性拆卸,为大面积拆卸提供了依据。经过专家组的多次科学论证认为,文化中心工程主体建筑和里面的设备是完好的,未受大火影响。挂幕墙的金属网架整体基本完好,钢筋混凝土结构没有受到损伤,承载屋顶的桁架也没有发生明显变形,但个别部位需要修补。此次启动的央视电视文化中心工程施工工作,将分为清理拆卸与复建两个阶段展开,楼体外围所有过火的地方都需要拆卸。

施工难点

避免拆卸影响楼主体

金属幕墙和网架拆卸将是整个清理拆卸施工阶段难度最大的项目和关键节点。为避免拆卸工作影响楼体建筑的主体结构,整个拆卸过程将采用金刚锯等一流的高科技和环保手段,不会对楼体造成任何损害。拆卸工程完成后,央视电视文化中心工程外墙将重新进行装修、复建,但仍将保持原设计风格。

废物利用

建筑垃圾将分类处理

央视文化中心工程建筑面积103648平方米,建筑檐高159.68米。工程由主楼和裙房组成,主楼为酒店,裙房由录音棚、剧场、数码影院、展示厅等功能区组成。拆除后的建筑垃圾也将再次进行分类处理,废物再利用。

重建竣工

2012年5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址主楼竣工验收仪式举行。

央视新台址位于朝阳区中央商务区(CBD)核心地带,主楼高234米,由裙楼、两个塔楼和悬臂结构组成。为了保证伦敦奥运赛事的直播和新闻报道,央视体育频道成为率先入驻新址的频道。

玻璃地板

央视新址主楼,专门为游客准备了一部从地下1层直达37层的电梯,游客可以直接进入到央视新址的内部游览参观。在央视新址主楼的37层,有3块专门为游客体验而设的透明玻璃底板,坚硬和承压能力可安全容纳十来个成年人。

顺利验收

央视新址主楼整体耗资50亿元,高234米,地上52层,地下4层,能抗8级地震。2012年6月,央视新址主楼顺利完成竣工验收,将正式启动搬迁工作。

大事纪要

2000年,央视新台址建设工程开始进行的前期工作,开始筹建央视新大楼。

2001年3月,央视新台址建设工程开始进行立项申请工作。

2001年5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正式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提出央视新台址建设工程立项申请报告。

2002年1月,国务院原则同意进行央视新台址建设工程。

2002年2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央视新台址建设工程立项。

2004年9月22日上午,央视新台址建设工程启动,采用了OMA/雷姆·库哈斯和奥雷·舍人的设计方案。

施工阶段

2005年4月28日,央视新址工程隆重开工。

2005年7月30日,央视新址工程1266根桩基施工完成。

2005年8月21日,12万立方米超厚大体积承台基础筏板施工揭幕。

2005年12月30日,自10月13日起进行的百日大会战告捷承台基础筏板提前20天施工完成。

2006年2月13日,钢结构首吊成功工程全面进入钢结构施工阶段。

2006年8月8日,共136000平方米的超大地下室施工完成央视新址全面冲出地平线。

2007年7月17日,央视新址主塔楼Ⅱ钢结构施工到顶达194米标高。

2007年8月1日,央视新址悬臂钢结构施工相继启动。

2007年10月14日,两栋双向内倾斜塔楼钢结构主体施工完成。

2007年12月8日悬臂第一阶段七点成功合龙较计划提前一周

2007年12月12日剩余3点合龙成功

2007年12月26日央视新楼悬臂合龙成功

获得荣誉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名列其中。美国《私家地理》杂志最新发起“2012最受读者青睐的全球新地标”评选活动,被读者列入“全球顶级摩天大楼”前五强的有伦敦的瑞士再保大楼、纽约“New York by Gehry”公寓大楼、瑞典旋转大厦(Turning Torso)、迪拜哈里法塔以及北京的央视总部大楼。

2013年11月7日,世界高层建筑学会“2013年度高层建筑奖”评选在美国芝加哥揭晓。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获得最高奖——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

获奖理由

对于央视大楼的此次获奖,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评委指出,央视大楼是一个不寻常的摩天楼类型。不同于传统的高楼只能在高空中两维飙升比拼高度和特色,央视大楼的“环线”在空中伸出一个75米长的悬臂,形成一个真正三维空间的体验。

央视大楼从痴迷于高度竞赛、自成一统的过往的摩天大楼模式中杀将出来,形成现代的追求雕塑感和空间感、成为城市天际线一部分的高层建筑。其令人惊叹的形式强大而又充满张力,仿佛几股力量朝各方拉伸,预示着大楼所容纳的多元功能,以及这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独特的建筑设计与北京的传统建筑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但绝对不会被同质化以及归类。

首次清洗

2015年4月10日,央视新址大楼(俗称“大裤衩”)进行建成以来的首次外立面清洗(洗澡),清洗费用50万元人民币,需要耗时40天。

4月21日,第一次清洗后不料却遇上了十三年来最大沙尘暴。央视"大裤衩"又开始了清洗工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