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由网友(时间路人)分享简介:中国石油大教(华东)(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China),简称中石大、石大),是教诲部直属、教诲部以及5大动力企业散团私司、教诲部以及山东省国民当局共修的天下重心大教,是国度“单1流”“二一一工程”设置装备摆设低校,是石油石化低条理人材造就的沉要基地,黉舍位于青岛市,现任党委书忘王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简称中石大、石大),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建设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位于青岛市,现任党委书记王勇、校长郝芳[1]校训为“惟真惟实”。[2]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教育发展中心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启动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被誉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截至2022年4月,学校总占地面积5000余亩,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发展形成了“两校区一园区”(青岛唐岛湾校区、古镇口校区以及东营科教园区)的办学格局。学校设有16个教学学院(部),以及荟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9个博士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2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9个本科招生专业,11个博士后流动站,教职工1700余人。[3]

中国石油大学前身为1953年组建的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2005年1月,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3]

截至2022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65名[4]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列第77名[5]

中文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外文名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简称

中石大、石大(UPC)

现任校长

郝芳

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7个(含培育2个)

创办时间

1953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理工

属性

211工程(1997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7]、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中俄工科大学联盟(2016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综合排名

65名(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9]

党委书记

王勇[10]

专职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挪威皇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人、哈萨克斯坦国家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

校训

惟真惟实

校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歌

校庆日

10月1日

院校代码

10425

主要院系

石油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等16个教学学院(部)

校址

青岛校区: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东营校区: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一路739号、古镇口校区: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三沙路

硕士点

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

博士点

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9个博士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2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博士后流动站

科研流动站11个

QS亚洲排名

236名(2022年QS亚洲大学排名)[8]

本科专业

61个

ABC排名

第77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11]

历史沿革

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组建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隶属燃料工业部,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

1960年10月,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华东石油学院

1969年,学校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1年5月21日,华东石油学院向石油部、教育部请示,拟成立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6月22日,教育部、石油部联合发文,批准华东石油学院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建立北京研究生部,设置9个专业,当年开始招生。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由华东石油学院领导。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校舍已被各单位占用,教学设施遭到破坏。10月8日,华东石油学院向石油工业部呈请,希望在北京市昌平区另选校址。

1984年7月3日,石油工业部同意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在昌平建校。[12]

石油大学

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

1989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关于石油大学办学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正式使用“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大学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和“石油大学广州培训部”(后称为石油大学(广州))的称谓。

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行列。

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管理。

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2003年10月,教育部与四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

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

中国石油大学

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

2006年10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8年,学校首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

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包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正式签署。

2016年12月,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方常设秘书处和俄方常设秘书处同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正式成为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方成员单位。[13]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同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中国石油集团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北京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战略合作协议》。12月,学校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签署合作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科教园区协议等合作协议。

2019年5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科教园区在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举行奠基仪式。10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石大兖矿新能源学院”,郝芳担任石大兖矿新能源学院理事会理事长。[14]

2020年7月,学校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与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签署协议,共建海洋资源与信息工程高等研究院。10月,学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2021年7月,学校办学注册地调整到青岛。12月,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申报的高端油气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产业学院拟确定为首批建设的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

2022年1月,学校青岛软件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国石油大学在列。[7]5月,入选首批山东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名单。

办学条件

截止于2022年4月,学校建有研究生院,有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等16个教学学院(部),以及荟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共61个本科招生专业。[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专业名称

招生科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球物理学

理工

地质学

理工

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

理工

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

理工

资源勘查工程

理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

理工

海洋油气工程

理工

石油工程

理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安全工程

理工

化学

理工

化学工程与工艺

理工

环境工程

理工

能源化学工程

理工

应用化学

理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

理工

车辆工程

理工

工业设计

理工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理工

智能制造工程

理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

理工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理工

建筑学

理工

土木工程

理工

油气储运工程

理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理工

材料化学

理工

材料科学与工程

理工

材料物理

理工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理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

储能科学与工程

理工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理工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理工

环保设备工程

理工

能源与动力工程

理工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理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测绘工程

理工

地理信息科学

理工

电子信息工程

理工

通信工程

理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理工

智能感知工程

理工

自动化

理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工

软件工程

理工

智能科学与技术

理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理工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理工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工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工

应用物理学

理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管理

理工

会计学

文理兼招

经济学

文理兼招

市场营销

文理兼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理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

俄语

文理兼招

英语

文理兼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

法学

文理兼招

汉语言文学

文理兼招

音乐学

文理兼招

师资力量

据学校官网显示,

截至2022年4月,现有教师17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00余人,博士生导师329人。有两院院士8人(含双聘),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3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5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5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6]

2019-2020学年,学校新增挪威皇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人,哈萨克斯坦国家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

院士

类别

姓名

备注

专职院士

沈忠厚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金声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郝芳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铁冠

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德利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德

挪威皇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SauleAidarova

哈萨克斯坦国家自然科学院院士

兼职院士

张国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汪集暘

中国科学院院士

苏义脑

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心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元喜

中国科学院院士

安德斯•林奎斯

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

骆静利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克里蒂∙格里斯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

教学名师

类别

名单

国家级教学名师

蒋有录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蒋有录、管志川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戴彩丽、范壮军、侯健、吴明铂、蒋有录、管志川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郝芳、符力耘、戴彩丽、侯健、周鹏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王志远、张凯、黄建平、王民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卢双舫、杨朝合、郭文跃、于思荣、操应长、孔瑛、杜启振、葛际江、赵东风、李玉星、徐守余、薛庆忠、魏宝君、吴明铂、戴彩丽、黄方、周鹏、田原宇、侯健、孙道峰、徐海、范壮军

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周瑶琪、刘晨光、王玉新、卢双舫、郝芳、陈国明、姚军、刘永红、田原宇、戴彩丽、孙金声、于连栋、操应长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戴彩丽、范壮军、侯健、吴明铂、王志远

山东省级教学名师

夏道宏、刘润华、杨国华、管志川、戴俊生、栾述文、卢双舫、刘永红、刘雪暖、刘衍聪、薛庆忠、孙秀丽、何利民、李自力、张立强、刘欣梅、姜翠玉、叶立国、刘宝

青岛市教学名师

李爱芬、刘欣梅、姜翠玉、张立强、步玉环、郭月琴、叶立国、石永军、孙大满、郑秋梅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带头人入选时间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蒋有录2008年
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刘润华2009年
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管志川2010年
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
团队名称带头人入选时间
油气地质与勘探创新团队查明2008年
油气田开发创新团队姚军2012年
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带头人入选时间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蒋有录2007年
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管志川2007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刘永红2008年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栾述文2008年
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刘润华2009年
过程设备课程教学团队金有海2009年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团队刘衍聪2010年
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夏道宏2010年
地质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陈世悦2011年
化学工程实践教学团队刘雪暖2012年
勘查技术与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印兴耀2012年

学科建设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化学工艺、油气储运工程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等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地球物理学等6个一级学科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全国前十名。[6]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

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化学工艺、油气储运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

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1个)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应用化学、机械电子工程、化工过程机械。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力学、物理化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博士后流动站

化学、地质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化学、地质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15]

博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环境化工、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海洋油气工程。

博士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海洋资源与信息工程、应用数学与能源数据科学、能源物理科学与技术、能源治理与法律、油气人工智能、先进科学与工程计算、能源经济管理、能源环境科学与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15]

专业学位类别

授权层次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及名称

专业领域代码及名称

博士

0852工程

085274能源与环保

硕士

0251金融

-

0252应用统计

-

0351法律

-

0453汉语国际教育

-

0551翻译

055101英语笔译

055102英语口译

055103俄语笔译

0852工程硕士

085201机械工程

085204材料工程

085206动力工程

085207电气工程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10控制工程

085211计算机技术

085212软件工程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

085215测绘工程

085216化学工程

085217地质工程

085219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5223船舶与海洋工程

085224安全工程

085229环境工程

085236工业工程

085238生物工程

1251工商管理

-

1253会计

-

1256工程管理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山东省级特色专业19个,4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山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1门、山东省级一流课程48门,山东省级精品课程70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3]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地球探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

石油工程、安全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物理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环保设备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

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物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物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钻井工程、电工电子学、油藏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山东省特色专业一览表

序号

级别

专业名称

所在单位

时间

1

国家特色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7

2

石油工程

石油工程学院

2007

3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学院

2007

4

安全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2007

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工程学院

2007

6

油气储运工程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2007

7

勘查技术与工程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8

8

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学院

2008

9

应用物理学

理学院

2008

10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2009

11

自动化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009

12

热能与动力工程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2010

13

环保设备工程

化学工程学院

2011

14

山东省特色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009

15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010

16

船舶与海洋工程

石油工程学院

2011

17

材料物理

理学院

2011

18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2012

19

计算机科学与技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2

20

环境工程

化学工程学院

2013

21

测绘工程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3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专业名称

学院

1

资源勘查工程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

勘查技术与工程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3

地质学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4

地球物理学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5

石油工程

石油工程学院

6

船舶与海洋工程

石油工程学院

7

海洋油气工程

石油工程学院

8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化工学院

9

应用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10

能源化学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

11

安全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1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工程学院

13

油气储运工程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14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1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6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7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18

能源与动力工程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1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20

环保设备工程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21

电子信息工程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22

测绘工程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23

通信工程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24

自动化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25

测控技术与仪器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2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7

软件工程

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8

应用物理学

理学院

29

工程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3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经济管理学院

31

会计学

经济管理学院

32

英语

外国语学院

山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专业名称

学院

1

环境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

2

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3

工业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

4

车辆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5

建筑学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6

材料物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

材料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

地理信息科学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9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院

10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院

11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理学院

12

经济学

经济管理学院

13

市场营销

经济管理学院

14

俄语

外国语学院

15

法学

文法学院

16

汉语言文学

文法学院

精品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国家级精品课程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钻井工程、电工电子学、油藏工程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走近石油、魔方和数学建模、身边的物理化学世界、矿物岩石世界之窗、石油工业与环境保护、体质密码与体育运动、油气地质与勘探、钻井工程、油藏工程、电工电子学、石油工业概论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油田地质实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地震勘探原理、矿物岩石学、油气地质与勘探、油田开发地质学、石油工概论、中外石油文化、钻井与压裂虚拟仿真综合实训、海洋深水钻井平台认知及关键作业程序实训、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渗流力学、石油炼制工程、化学反应工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油库设计与管理、科技创新实践、电工电子学、近代物理实验、有机化学

山东省级精品课程

沉积学、构造地质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工程流体力学、采油工程、油层物理、油田化学、渗流力学、石油工业概论、气藏工程(双语)、化工原理、石油化学、化工过程流体机械、石油炼制工程、石油化工容器与设备设计、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工程图学、机械原理与设计、工程材料、机械CAD基础、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实习、机械创新设计实践、安全工程信息化技术、机电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综合实践、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建筑施工、工程监理概论、建筑材料、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财务会计学、运筹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有机化学、大学物、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实验、数值计算方法、理论物理系列课程、普通物理学(理科)、近代物理实验、大学英语、英语精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体育、金工实习

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油田地质实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深水钻井平台认知及关键作业程序实训、钻井与压裂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化工原理、安全工程信息化技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机械CAD基础、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建筑解析与空间体验虚拟仿真实验、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工程材料、材料性能学、过程设备设计、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工程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学、创业基础与实践、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极端温度条件下的迈克尔逊干涉仪虚拟仿真实验、液晶器件制备及电光效应测量虚拟仿真综合训练、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基于虚实结合的油气钻井装备仿真实训、构造地质学、管理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工程制图(全英语)、机电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大学计算机、宏观经济学、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层物理、工程力学、高等数学、测量仪表与自动化、化工安全与环保、测井方法与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大学英语、地震参数及灾害虚拟仿真系统、油气生产安全应急仿真实训、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接虚拟仿真实验、建筑设计(6-2)

合作交流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批准终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合作举办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合作举办油藏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据2022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60多家地方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实质合作交流关系。聘请了百余名著名专家、知名人士为我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学校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中央昆士兰大学(Central Queensland University)、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卧龙岗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西澳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国际工商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泛美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Pan America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怀俄明大学(University of Wyoming)、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密苏里科技大学(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西俄勒冈大学(Western Oregon University)、硅谷大学(Silicon Valley University)、斯基德莫尔学院(Skidmore College)、科罗拉多矿业学院(Colorado School of Mines),英国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赫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法国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校(ENSTA-Bretagne)、雷恩高等商学院(ESC RENNES School of Business)、波城大学(Université de Pau et des Pays de l'Adour)、南锡高等商学院(ICN Business School)、格勒诺布尔综合理工学院(Engineering Schools of the French Polytech Grenoble)、蒙彼利埃综合理工大学(Engineering Schools of the French Polytech Montpellier)、马赛综合理工学院(Engineering Schools of the French Polytech Marseille)、尼斯-索菲亚综合理工学院(Engineering Schools of the French Polytech Nice-Sophia)、法国国立奥尔良综合理工学院(Engineering Schools of the French Polytech Orleans),新西兰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阿塞拜疆国立石油大学(Azerbaijan State Oil Academy),阿联酋大学(United Arab Emirates University)、阿布扎比石油学院(Petroleum Institute at Abu Dhabi),阿曼苏丹卡布斯大学(Sultan Qaboos University),伊朗阿米尔卡比尔理工大学(Amirkabir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谢里夫理工大学(Sharif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哈萨克斯坦哈英科技大学(Kazakh-British Technical University)、里海工艺与工程大学(Esenov Caspian Stat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阿特劳石油天然气大学(Atyrau University of Oil and Gas),蒙古国行政管理学院(Mongolian Administrative Academy),韩国朝鲜大学(Chosun University)、江原大学(Kangwon National University)、亚洲大学(Ajou University)、全州大学(Jeonju University)、启明大学(Keimyung University)、嘉泉大学(Gachon University),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Kim Il-sung University)、金策工业综合大学(Kim Chae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台湾大叶大学(Da-Yeh University),沙特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科技城(King Abdulaziz Ci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威特科学研究院(Kuwait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蒙古国科学院(Mongolian Academy of Sciences),法国思图迪高等商业艺术学校联盟(Studialis)、美国华人石油协会(Chinese American Petroleum Association)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社会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

学术研究

据2022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34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6]

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

带头人或负责人

名称或研究方向

入选年度

查明

油气地质与勘探

2008

姚军

油气田开发

2012

教育部创新团队

带头人或负责人

名称或研究方向

入选年度

刘晨光

重质油高效转化的绿色化学与工程

2007

孙宝江

海洋油气井钻完井理论与工程

2010

姚军

复杂油藏开发和提高采收率的理论与技术

2012

科研平台
平台类别平台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

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联合实验室

海洋能源联合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

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分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室

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深水油气开发装备及井筒安全测试研发实验室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分室

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高压水射流研究室

国家能源研发中心分室

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分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室

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与表面工程实验室

省部级科研平台
平台类别平台名称

平台类别

平台名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油田化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油气储运安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泡沫流体高效开采油气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海洋油气装备焊接与表面处理工程实验室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

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石油化工过程安全保障技术科技研发平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实验室

材料电子理论研究室和材料界面实验室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山东省提高油气采收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油田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油田含油污水处理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物理法采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校园节能监测及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地球物理测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高碳能源低碳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深地钻井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深水油气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无石棉摩擦材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山东省高压水射流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山东省海洋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油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

企业类科研平台
平台名称依托学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研究室

测井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室

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室

物探重点实验室

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

高压水射流钻井研究室

催化重点实验室

重质油加工重点实验室

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

水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室

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油气运聚机理研究室

HSE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室

油藏描述重点实验室-

储层非均质表征方法研究室

油气地下储库工程重点实验室-

储气库钻采工程研究室

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生烃动力学研究室

油气储运重点实验室-

重气输送与液化天然气技术研究室

地面工程试验基地-

高效分离技术研究室

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深水井筒工作液与水合物控制研究室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基础理论研究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研究中心

采油工程软件与信息中心

环境工程研究开发中心

沥青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研究中心

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中心

重质油利用研究中心

其他科研平台
平台类别平台名称

山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

生物工程与技术

盆地分析与油气储层地质

海洋油气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

复杂储层测井新技术

新能源材料物理与化学

非常规油气开发装备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中心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山东省能源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石油机械工程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环海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海洋地质勘探导航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市非常规能源开发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市随钻仪器及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海洋石油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焊接与表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虚拟现实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工程实验室

青岛市海洋油气测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油气装备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油气渗流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化工过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能源催化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海洋灾害预防检测信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青岛市过程建模与控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预测地球科学研究国际科研合作基地

青岛能源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能源及环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市深层地球物理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青岛市能源装备腐蚀控制国际合作基地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

油气井工程超临界流体重点实验室

重质油碳质化高附加值利用重点实验室

油气太赫兹波谱与光电检测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

劣质重油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海洋油气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致密(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深地资源勘查理论与技术

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2020年,学校2项成果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目获2020年度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奖,10个项目(人选)获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4项成果获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发明专利获第三届山东省专利奖,5项目获2019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获批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牵头项目,2项目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资助。

2021年,学校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通过验收,4项目获2020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其中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7项目获202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包括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三等奖2项。

国家级科研获奖(部分)

项目名称

获得奖项

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叠前地震直接反演技术及基础软件工业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胜利油区复杂断块油田稳产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中国南海西部海域复杂构造安全快速钻井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延长油区千万吨大油田持续上产稳产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提高轻油收率的深度延迟焦化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及高效注水开发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深层/低渗油藏多尺度自生长冻胶分散体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应用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高性能核磁共振弛豫分析仪的研发及应用推广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

深层稠油油藏热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水平井注驱采一体化体积压裂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深水天然气水合物钻采安全控制关键技术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

断裂结构精细刻画与油气输导有效性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难开采稠油油藏注氮气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老油田高效水驱优化决策与调控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烟气碳捕集、输送与封存利用全流程地面技术开发与应用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边云协同的油气物联网智能决策关键技术及应用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维环保型多孔炭的可控制备及功能化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

微细双梯形缝防砂筛管及其精密等离子加工与工业化应用技术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

含油气盆地不整合结构控烃理论及实践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化学驱渗流理论与开发技术及其在高含水油田的工业化应用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非常规油气藏多尺度渗流理论与方法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面向能源行业的智能服务软件关键技术及应用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页岩油富集条件、资源潜力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深部调驱为中心的改善水驱技术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微细复合型腔割缝筛管的加工与应用技术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研究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非导电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技术研究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资源

  • 图书馆藏

截至2021年底,馆藏纸质图书330.5万册,纸质期刊1103种,报纸60种;订购中外文数据库98个,电子书204万册,电子期刊2.2万种,学位论文1012万篇。[17]

  • 学术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设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社,负责编辑出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栏目有石油地质与勘查工程、石油钻采工程、石油机械工程和石油化学工程等。学报连续被评为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在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选中被评为百种重点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和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栏目有:石油与能源、经济与管理、山东黄蓝战略、政治与法律、历史与哲学、语言与文学、文化与传播、高等教育等,学报连续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学报,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组织的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石油与能源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18]

文化传统

校徽

2008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徽确定。校徽以学校的标志性雕塑“创造太阳”的抽象体为核心元素,外环弧形上方为英文标准字校名,下方为学校的建校年份“1953”及中文标准字校名。

核心元素“创造太阳”:雕塑的圆球象征太阳,周围的短管道比喻太阳辐射出的万丈光芒,长管道是油气集输管线。人物象征着开发能源、从事高等教育的园丁,她高高举着的是一本厚厚的书,象征着书山有路勤为径,指引万千石大学子在科学的殿堂上勇于攀登。从正面看这个人,她的衣服有个飘带,有两层寓意:一是象征着海上的波浪,二是象征着一层一层的地层,指现今我们的采油是从海上和陆地两个方面进行。雕塑的底座是非常逼真的海上钻井平台的样子。整个雕塑还意味着运用知识能源开发物质能源,创造出一个新的太阳。雕塑的设计思路主要源于老校长杨光华先生倡议,其核心内容是集中展示中国石油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价值理念,即以石油开采和利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石油石化人才培养为己任,以科技知识为国家奉献能源为使命的深刻内涵。雕塑的设计者为前广州雕塑院的院长、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先生。

校徽字体:校名中文标准字“中国石油大学”为著名书画家范曾手写体。英文标准字“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是Arial字体。

校徽色彩:标准色为深蓝色(C100 M75 Y10 K30),是中国石油大学的标准色,代表深厚、稳重、宁静与智慧,寓意中国石油大学浓厚的文化底蕴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并与“惟真惟实”的校训、“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相吻合,蓝色还象征着大海,代表着能源发展的广阔前景。

校训

惟真惟实

2008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正式确定校训为:惟真惟实。字体为刘炳森手书集成。

惟真,是指尊重客观规律,真理至上的意思。它既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又是一种不唯书、不唯上,探求事物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惟实,是指求实、求是之意。做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务实、扎实、踏实的作风,做人必须具备诚实、朴实、正直、耿直的良好品质。

“惟真惟实”是中国石油大学的办学理念和追求的集中体现。近六十年来,中国石油大学的数任校领导曾在不同场合,先后提出过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和精髓都与“惟真惟实”是一致的。“惟真惟实”所蕴含的追求真理,全面发展的理念和精神,正是中国石油大学所一直坚持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惟真惟实”既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学校精神的浓缩升华,也是与石油工业光荣传统一脉相承的集体体现。它内蕴着自强不息、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的精神,体现着独有的时代气息。这一精神植根于中国石油大学的深厚文化底蕴中,便形成了以它为核心的,囊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文化传统的石大精神。

“惟真惟实”既体现出一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又体现了中国石油大学“以德育人”的人本观念,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体,既有习承传统之本意,又兼具开拓进取之精神。

校风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1986年在学院的第六次党代会上,把学院的校风概括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把学风概括为“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石大精神的核心内容,体现出探求真理、献身真理的科学精神。石大人走过的历史证明,他们正是秉承并弘扬了这一精神和理念。不论客观条件多么艰苦、困难,石大人从未放弃追求真理这一信念,他们孜孜以求,将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将追求真理与献身祖国的石油事业完美的统一起来,既为祖国石油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又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石大学子中传承延续,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不畏艰苦、顽强奋斗的品质和作风。对于中国石油大学而言,艰苦奋斗意味着,全体石大人要积极倡导它所蕴涵的奋发向上的积极态度、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百折不挠的旺盛斗志,以攀登科技高峰,加强科技攻关,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毕生力量。五十年来,“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的学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石大学子,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艰苦奋斗的内涵,真正将艰苦奋斗的精神落实到实处,使他们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紧密地结合起来。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石油大学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困苦,走过曲折坎坷,不断取得辉煌成就,靠的就是这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校歌

《北京石油学院学生之歌》

作词:平原

作曲:瞿希贤

东方升起了太阳,

放射出万道霞光。

祖国的青年学生,

头脑清醒,

体魄强健,

热情充沛,

勇敢地冲向科学堡垒,

科学堡垒。

亲爱的祖国亲爱的党,

请让我们把自己的心愿来献上,

我们要用双手建设出无数石油基地,

我们要使工业的血液流向四面八方。

2008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正式确定《北京石油学院学生之歌》作为校歌。经音乐公司配器处理,由我校艺术系学生演唱,在济南录制完成。

《北京石油学院学生之歌》诞生于1956年初,由著名女作曲家瞿希贤作曲,北京石油学院海燕诗社学生集体作词。当时党中央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北京石油学院的青年学生群情激昂,写下这样的豪迈战歌。现已有56年的历史。

《北京石油学院学生之歌》充分表现了学校发轫初期的历史,表现了我校学子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抒发了石大学子为祖国而战、为石油而战的豪迈气概。歌词充满了阳刚之气,自豪之情,奉献之美,充分表达了历届石大学子的强烈责任感和不懈追求。旋律朝气蓬勃,富有激情,进行曲的速度,特别能激发青年学生的热情、激情、豪情。

《北京石油学院学生之歌》求实稳健,厚重不轻飘,激情豪迈不媚俗,在今天仍有蓬勃的生命力。歌中唱出的追求、理想、心愿,仍然是今天莘莘学子的追求、理想和心愿。务实,是中国石油大学办学风格的写照,也是中国石油大学人才培养的特色。中国石油大学有这样一首激情澎湃的校歌,呼唤激情,激荡豪情,提升热情,伴随着学生勤奋学习,健康成长;伴随着教职工努力工作,敬业奉献;伴随着学校发展进步,创造辉煌。

学校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王勇

党委副书记、校长

郝芳

党委副书记

刘华东、万云波

副校长

李兆敏、张玲玲、操应长、周鹏、戴彩丽[10]

历任领导

校名

职务

姓名

任期

北京石油学院

党总支书记

贾皞

1953-195

党委书记

贾皞

1955-1956

闫子元

1963-1970

刘长亮

1963-1970

院长

闫子元

1954-1963

代院长

贾皞

1964-1970

华东石油学院

党委书记

赵炎

1980-1984

华泽澎

1984-1988

院长

焦万海

1978-1980

杨光华

1980-1988

石油大学

校本部校长

杨光华

1988-1992

张一伟

1992-2005

华东党委书记

华泽澎

1988-1992

李秀生

1992-1998

郑其绪

1998-2005

华东校长

杨光华

1988-1989

华泽澎

1989-1992

李秀生

1992-1998

仝兆岐

1998-2005

北京党委书记

张一伟

1988-1992

华泽澎

1992-1994

李云鹏

1994-1998

李秀生

1998-2005

北京校长

张一伟

1989-1994

张嗣伟

1994-1998

李云鹏

1998-1999

罗维东

1999-2002

李秀生

2002-200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党委书记

郑其绪

2005-2008

刘珂

2008-2018

校长

山红红

2005-2017[19]

知名校友

学术界

1953年建校以来,走出了何国钟、沙国河、汪燮卿、杨启业、王德民、时铭显、郑颖人、王铁冠、袁士义、高德利等25位两院院士。

党政界

吴仪、俞泽猷、王彦、朱家甄、张轰、杨兴富、尹克升、蒋金楚、李毅中、孙晓群、纪明波、吴耀文、卫留成、马富才、周原、孙崇仁、刘玉祥、匡兴华、许立全、李国梁、周海成、陈新发。

工商界

石秦岭、黄鸣、罗慧来、唐万新、吴建发、谷玉洪、邱武、李建齐、于顺科、刘洪亮、郭希田、郭玉成、陈怀荣、宋国然、陈炳骞、牟书令、刘海燕、曹云石、蒋龙生、郑虎、周吉平、肖国庆、曹耀峰、张喜文、王宜林、杨华、王志刚、袁光宇、吴孟飞、王永健、苟三权、王家祥、朱平、张瑞生、宋力航、蔺爱国、石林、黄立功、凌霄、孙龙德、孙波、王治卿、吴恩来、周勇、张召平、薄启亮、钱建华、张国珍、李丕龙、雷典武、王仲林、徐文荣、汪东进、赵平起、李飞龙、桑运超、田军、梁永智、孙焕泉、蒋庆哲、张来斌、山红红、仝兴华、罗维东、李阳、苏永地、秦文贵、王启民。

校区地址

青岛唐岛湾校区: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古镇口校区: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三沙路

东营科教园区: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一路739号

荣誉记录

2022年2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公示名单。

2022年5月,入选首批山东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名单。

获得排名

时间榜单排名排名
2022年5月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77名[11]
2022年4月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第65名[9]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