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多科性本科高等学校)

由网友(伴我走还是掉头走)分享简介:景德镇陶瓷大教(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简称陶大),是1以是陶瓷定名的多科性大教,是天下尾批三一所自力树立的原科艺术院校之1、九四所具备资历招送中国当局惩教金去华留教熟的低校之1,是教诲部卓著工程师教诲造就规划低校、教诲部深化立异守业教诲鼎新树模低校、文明以及游览部中国非物资文明遗产传启...

景德镇陶瓷大学(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简称陶大),是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94所具有资格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参与院校,学校被誉为“陶瓷黄埔”。学校位于景德镇,现任党委书记李良智[1]校训为“诚朴恕毅”。[2]

组图 2015经教育部批准18所学院拟更名为大学

截至2022年3月底,有湘湖校区、新厂校区及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三宝陶艺研修苑,占地面积1970亩,校舍建筑面积70.9万平方米,设有12个教学学院(部、系)及研究生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学院,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本科专业5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专任教师946人。[2]

学校肇始于1910的中国陶业学堂(校址江西鄱阳)。1912年更名为江西省立饶州陶业学校。1915年更名为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1916年在景德镇设立分校。1925年更名为江西省立窑业学校。1927年更名为江西省立陶业学校。1934年迁往江西九江,更名为江西省立九江陶瓷科职业学校。1948年升格为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立景德镇市陶瓷试验研究所(现名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1958年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在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景德镇陶瓷工人技术学校、江西工业技术学校矽酸盐专业的基础上,成立本科建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1999年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并入学校。2016年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2]

截至2022年,景德镇陶瓷大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294名[3]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列第253名[4]

中文名

景德镇陶瓷大学

外文名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简称

景陶

创办时间

1910年

校址

湘湖校区:江西省景德镇市湘湖镇湘湖村(333403) 新厂校区:江西景德镇市珠山区陶阳南路27号

硕士点

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9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

主管部门

江西省

党委书记

李良智[5]

学校官网

http://www.jci.edu.cn

硕士招生电话

0798-8494668

ABC排名

第253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7]

校训

诚朴恕毅

校歌

托起瓷国明天的太阳

院校代码

10408

知名校友

秦锡麟、何炳钦

类别

公办高校

学校类型

艺术

属性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5年)

主要奖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9年,2012年)、国家级美术最高奖金奖1项(2009年)

本科专业

59个

本科招生电话

0798-8499720、0798-8463033

全国综合排名

294名(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6]

院系设置

12个教学学院

历史发展

学校前身为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1912年,中国陶业学堂被江西省接办,更名为江西省立饶州陶业学校,学制为两年。1915年,江西省立饶州陶业学校又改名为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16年在景德镇添设一所分校,命名为江西省立乙种工业分校,专事绘瓷教学。

在1926年到1927的大革命期间,景德镇的江西省立乙种工业分校的校务陷于停顿。在波阳的甲种工业学校改为江西省立窑业学校。1927年,又改名为江西省立陶业学校。

1934年,学校由波阳迁往九江,改名为江西省立九江陶瓷职业学校。1938年夏,因日军侵占九江,学校先后迁往靖安、萍乡。1944年抗战胜利前夕,学校迁往景德镇,与抗战创办的浮梁陶瓷专科职业学校合并,称为江西省立陶瓷职业学校,校长汪璠。1947年底,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陶校“准办专科,仍附职校”,江西省立陶瓷职业学校改称为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

1953年全国大专院校进行调整时,江西省立陶瓷专科学校被撤销,其陶瓷工程专业并入华南化工学院,陶瓷艺术专业被并入江西师范学院,尚有部分教学人员也被安置到科研、生产部门。1955年5月8月,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成立。

1958年1月18日,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江西工业技术学校的陶瓷专业210名学生、13名教师由南昌迁往景德镇,与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合并,成立江西陶瓷学校。1958年,中共景德镇市委决定创办景德镇陶瓷学院,并委派胡怀陵等同志联系筹办事宜;6月28日,江西省人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定,将刚刚合并的江西陶瓷学校改为景德镇陶瓷学院,任命中共景德镇市委书记赵渊同志兼院长;8月,国家下达陶瓷学院接受波兰、越南、罗马尼亚留学生的任务;10月20日,学校隆重召开了第一次开学典礼。

1959年4月,景德镇市建筑工程学院(1958年10月15日创办)并入陶瓷学院,成为陶瓷学院历史上唯一一届的建筑系工民建专业。1966年8月18日,陶瓷学院红卫兵大队宣告成立。1968年5月16日,景德镇陶瓷学院革命委员会成立;12月28日,撤销景德镇陶瓷学院。

1974年,景德镇市利用原陶瓷学院的部分校舍,开办了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学校。1975年8月16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国务院批准恢复景德镇陶瓷学院。1977年3月1日,学院举行了“陶瓷学院复校暨开学典礼”庆祝大会。1978年下半年,学院开始由轻工业部和江西省委双重领导(以轻工业部为主)。1984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8年,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

200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三十一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2005年11月,接受教育部组织的高校评估获得良好成绩。2009年景德镇陶瓷学院重新划分院系,同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2008-2015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的中期检查;同年,学校取消了专科层次招生。

2013年7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3月,教育部批复同意景德镇陶瓷学院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6年3月,教育部批复同意景德镇陶瓷学院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7年6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2月,入选江西省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2019年4月24日,景德镇陶瓷大学上虞陶瓷高等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上虞科创中心举行。

办学条件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2个教学学院(部、系)及研究生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学院,有59个本科专业。[2]

本科招生专业设置一览表

教学单位

专业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环境工程

材料化学

材料物理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陶瓷美术学院

雕 塑

绘画

书法学

中国画

工艺美术

陶瓷艺术设计

设计艺术学院

产品设计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动画

公共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电子科学与技术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管理与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

会计学

电子商务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

物流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应用统计学

数字媒体技术

艺术文博学院

美术学

考古学

文物保护技术

文化遗产

外国语学院

英语

日语

翻译

体育与军事教学部

体育教育

法学系

法学

知识产权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专任教师946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517人,其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省级人选4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3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1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5人,以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突出贡献人才、省中青年文化名家、省“双千计划”人选等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次。[8]

国家级教学团队:“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2]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李妙良、秦锡麟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包亦望、褚福磊、江莞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包亦望、江伟辉、刘文斌

国家级教学名师:李砚祖

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设计学)成员:宁钢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秦锡麟、李妙良、黄伯美、王锡良、周国桢、胡张福、张松茂、张邦宏、周健儿、李进、胡国林、江向平、肖任贤、王怀俊、李砚祖、黄焕义、冯青、江伟辉、宁钢、饶晓晴、肖绚、章义来、张亚林、刘文斌、吕品昌

全国优秀教师:肖绚、章义来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章义来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吕品昌、汪长安、江伟辉、江向平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宁钢、韩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秦锡麟、张松茂、李进、张育贤、王怀俊、何叔水、李菊生、杨苏明、饶晓晴 、徐亚凤、刘文斌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平、涂金水、涂志浩、宁钢、戴玉梅、张吟玲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王爱红程永安、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徐子印、张吟玲、王秋霞、涂志浩、董伟 、解强、张慧、余磁、杨青、曾军、辛婷

井冈学者:李砚祖、江莞、常启兵、刘晓玉

“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周健儿、褚福磊、江伟辉、李月明、江向平、宁钢、饶晓晴、谢志鹏、王爱红、吕金泉、涂志浩

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欧阳世彬、李林洪、张柏清、吕金泉、张亚林、占启安、李月明、罗凌虹、王爱红

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周健儿、江向平、李月明、肖绚、江伟辉、胡跃辉、罗凌虹、陈云霞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宁钢、吕金泉、齐彪、张亚林、邹晓松、王爱红、曹春生、李月明、汪永清、罗凌虹、刘维良、江伟辉、江向平、冯青、汪和平、冯浩、成岳、肖绚、胡跃辉、张纯、黄勇、柳炳祥、詹嘉、章义来、洪志华、周永正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陈丽萍、黄胜、张婧婧、黄焕义、金文伟、周思中、李兴华、康修机、朱华、余孝平、陈利和、杨志民、邱婷、孙万欣、詹棠森、鄢春根、孙健、吴南星、冯景华、韩文、罗贤海、朱永红、彭永康、 罗民华、李家科、王艳香、陈云霞、陈功备、王竹梅

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宁钢、吕金泉、饶晓晴

江西省中青年文化名家:宁钢

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肖绚 、陈云霞、王艳香、张小珍、沈宗洋、常启兵、汤可宗、肖卓豪、王俊祥

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章义来、江伟辉、江向平、宁钢、吴南星、胡跃辉、冯浩、肖绚、张纯、罗凌虹、李月明、金文伟、喻佑华、黄勇、邹晓松、汪永清、柳炳祥、汤国兴、汪和平、陈云霞、朱永红、张婧婧、王爱红、胡林荣、陈丽萍、王艳香、李硕、常启兵、沈宗洋、刘敏芳、王俊祥、董伟霞、刘晓玉、邱望仁、赵兰涛、肖卓豪、张小珍、刘乐君、胡学兵、李伟

江西省教学名师:周永正、洪志华、张柏清、柳炳祥、胡鸿豪、胡跃辉、宁钢、张亚林、李月明

江西省教育系统十大师德标兵:陈俊

江西高校十大最美青年教师:陈俊

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陈俊

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宁钢

江西省文化名家:詹嘉、陈丽萍

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张甘霖、张婧婧

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沈宗洋、肖卓豪、张小珍、张茂林、张甘霖、吴军明、陈宁、王俊祥、王兴国、赵兰涛、陈超

“双千计划”人员:刘俊明、周华民、傅邱云、汪长安、闫朝一、包亦望、赖俊祚、王连军、万德田 、汪永清、肖卓豪、张甘霖

双千计划“青年项目”:陈 宁、王俊祥、张茂林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陶瓷设计与美术”学科为省“十四五”高峰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省“十四五”潜力发展学科。[2]

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科学技术史

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应用经济学、考古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哲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学、美术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专业学位硕士点: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艺术、文物与博物馆、图书情报、翻译、法律、体育[9]

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美术学

学科评估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设计学”“美术学”学科均为“B+”(全国第10位、江西第1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C+”(全国第69位、江西第2位)。[2]

硬件设施

2006年到2008年6月,学校共投入经费1亿元用于湘湖校区建设。2006年,完成主教学楼28966平方米、图书馆21064平方米、行政大楼7990平方米、学生第二食堂8541平方米、13—14栋学生公寓12320平方米等基本建设任务;2007年,完成15栋学生公寓8153平方米、游泳池600平方米的基本建设任务,同时完成了学生公寓、行政楼、主教学楼、图书馆等外围工程绿化亮化工程,使湘湖校区校舍建筑面积达到26.5万平方米。截至2008年6月,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达530865.49平方米(较2005年增加118068平方米),其中教室137588.99平方米,实验室19467平方米,学生公寓124802.6平方米,教职工宿舍79450.8平方米。

2006年,学校湘湖校区被江西省绿化委员会、省建设厅授予“江西省园林单位”荣誉称号。2008年,学校决定在湘湖校区开工建设12500㎡的艺术实验大楼和8153平方米的16栋学生公寓。实验室条件大为改善,2006年—2008年6月,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费3055万元,使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2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6100元。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1个。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及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2]

国家级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陶瓷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动画、陶瓷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雕塑、材料化学、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产品设计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陶瓷材料工程实验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广东松发陶瓷有限公司、伟业陶瓷有限公司[10]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走进陶瓷艺术殿堂---陶瓷艺术系列课程[11]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绘画、电子科学与技术、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体育教育、美术学

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环境工程、自动化、工商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雕塑、产品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美术学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物理、化学、陶瓷艺术、电类基础[12]

  • 建设成果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2019年,学校获得江西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6项,其中重点课题5项;6个项目获得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12]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三创合一、艺工商融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精品教材:无机材料测试技术[13]

  • 学生成绩

2018-2019学年,学校共立项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3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0项,省级项目60项,项目经费总额达142.4万元;2020年“互联网+”大赛,取得省赛2银1铜的成绩。[12]

截至2020年10月,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8项及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先后与美、英、法、日、韩等国家或地区30多所高校及国际陶艺家协会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讲学、互派学生修学访问、联合培养艺术人才;学校代表国家先后在法国卢浮宫、英国剑桥大学、希腊亚洲博物馆、法国大皇宫、纽约联合国总部等重要场所举办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主办陶瓷工程、陶瓷艺术、陶瓷文化、陶瓷教育类国际研讨会(论坛)20余场次;1958年,学校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先后培养了来自各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余名留学生,其中,“JCI-WVU国际陶瓷艺术家工作室”项目被美国国务院出版的《中美关系200年》列为“中美民间交往的典范和新高潮”。

科研创作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建有1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个国家级科研服务平台及31个省部级科研服务平台;拥有国家陶瓷质量检测中心、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设有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2个高端学术平台。

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国家级科研服务平台: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陶瓷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级科研服务平台: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全国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陶瓷膜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材料)、广东省建筑卫生陶瓷研究院、教育部“绿色陶瓷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技术陶瓷)、江西省先进陶瓷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江西省陶瓷企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江西省陶瓷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协同创新中心、“陶瓷材料绿色生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西陶瓷产业经济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中国陶瓷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陶瓷产品设计”协同创新中心、古陶瓷研究中心、江西省陶瓷设计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陶瓷文物遗存保护暨御窑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陶瓷文明史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业功能陶瓷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陶瓷材料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西省能量存储与转换陶瓷材料工程实验室、陶瓷产业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14]

研创成果

科学研究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国家自然、社科、艺术基金等项目500余项,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标志性成果,制定、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30余项;300余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其中,环境友好型陶瓷透水砖项目打破中国国外技术垄断,在江西、广东、山东、广西等产瓷区推广应用;学校教师课题组《用于水处理的高性能陶瓷膜》项目获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江西省唯一),《基于序列信息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类型预测》项目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一览表

获奖时间

成果名称

奖励名称

获奖人

级别

成果详情

2015

康雍乾景德镇官窑瓷器设计艺术研究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宁 钢

省部级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

2015

中国陶艺批评学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张甘霖

省部级

河北美术出版社2013年10月

2015

中国陶艺现代性面孔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余 勇

省部级

江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12月

2015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的战略思维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郭杰忠

省部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4年第8期

2015

景德镇陶瓷人文景观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詹 嘉

省部级

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2015

新兴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黄 弘

省部级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2015

昭陵博物馆藏唐代墓志纹饰研究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徐志华

省部级

艺术百家2013年第4期

2015

工业旅游: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熊花

省部级

内部论坛2014年第26期

资料来源:[15]

艺术创作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中国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中国古代陶瓷陶瓷文献影印辑刊》等一批国家重大文化研究与出版工程项目,《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研究(1949-2019)》获批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全国共27项);学校先后为伊丽莎白、丘吉尔、杜鲁门等中国国外政要设计制作礼品瓷,承担完成了“7501”毛主席用瓷、人民大会堂用瓷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北京APEC会议等国礼瓷、特制瓷设计制作任务,300余件作品被中国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200余件作品在全国美展等重大评比中获奖。

艺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9.37万册,生均98.04册;馆藏电子期刊223324册;学位论文3768188册,音视频54771小时,电子图书1032575册。[12]

  • 学术刊物

《中国陶瓷》设有“先进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及“艺术陶瓷”四大栏目;历获:“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江西省优秀期刊”等荣誉。[16]

《陶瓷学报》是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主办陶瓷类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刊发陶瓷材料科技类论文,兼及陶瓷机械、陶瓷窑炉及陶瓷艺术类学术论文;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美国乌尼希期刊指南(网络版)、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等收录,获得2004年江西省优秀期刊和重点期刊。[17]

《中国陶瓷工业》是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景德镇陶瓷大学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专门登载有关传统陶瓷、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微晶玻璃、耐火材料、无机涂层、复合陶瓷材料、人工晶体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报告、综合评述;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刊,已被权威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和“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列为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18]

文化传统

  • 校徽

1、整个图标设计采用圆形,基本轮廓由2个同心圆构成。

2、圆环上部分是中文“景德镇陶瓷大学”,下半部分是英文“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3、主体为“陶”字的小篆体,并采用了印章的形式,主体中的1910为学校前身中国陶业学堂的建校时间。

  • 校训

诚朴恕毅

2008年50周年校庆时,学校通过面向校内外征集、研究确立“崇德尚学、陶冶成器”为校训。2012年,学校工作人员在校史研究过程中,发现出版于1930年的《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校刊》记载了江西省立陶业学校的校训为“诚朴恕毅”。2015年3月29日召开的第八届教代会暨第九届工代会第一次会议上,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恢复‘诚朴恕毅’校训的建议”。

“诚”,出自《易·乾》:“修辞其诚,所以居业也”;《礼乐记》:“著诚去伪,礼之经也”。意为真诚、真实。

“朴”出自屈原《九章》(怀沙):“朴为积兮,莫知余之所有”。注“修直为材,壮大为朴”;《史记》(屈原传):朴作朴,引申为大。意为质朴,成大材。

“恕”,出自《论语》:“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意为宽容,推己及人。

“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左传》:“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意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坚毅果敢。

  • 校旗

学校领导

职务姓名
名誉校长秦锡麟
党委书记李良智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吕品昌
党委副书记胡林荣
党委委员、副校长吴本荣、王海波、冯浩、陈云霞、吕金泉、黄勇、胡银娇

资料来源:2022年5月景德镇陶瓷大学官网[19]

历任领导

职务姓名任职时间
中国陶业学堂堂长徐凤钧1910-1911
江西省立饶洲陶业学校校长张浩1912-1915
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校长1915-1918
江西省立乙种工业分校校务主任汤有光1916-1922
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校长邹如圭1918-1925
江西省立窑业学校校长张浩1925-1926
江西省立景德镇陶业学校委员长章继南1926
江西省立景德镇陶业学校委员长舒信伟1926
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校长邹俊章1927-1931
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校长
邹如圭1931
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校长张浩1932-1935
江西省立九江陶瓷科职业学校校长1935
江西省立九江陶瓷科职业学校校长舒信伟1935-1944
江西省立九江陶瓷科职业学校校长汪璠1944-1945
江西省立陶瓷科职业学校校长1945-1948
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校长1948-1951
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校长梁志永1951-1952
江西景德镇窑业学校校长田志玉1953-1954
院长赵渊1958—1962
党委副书记朱炳煌1958—1962
副院长张士华1958—1960
副院长王玉斌1958—1964
副院长胡怀陵

1958—1968

1981—1983

学院领导小组组员1976—1980
顾问1984—1990.5
副院长卢福池1958—1960
党委书记张希鲁1959—1962
副院长方综1961—1962
副院长贺福1961—1962
党委副书记胡世基1963—1968
副院长张克宇1963—1964
1968年革命委员会主任侯宗林
1968年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赵明楷
1968年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曾元生
1968年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刘三水
学院领导小组组员1976—1980
学院领导小组组长陈克光1976—1980
学院领导小组副组长史宇谦1976—1980
学院领导小组组员孙本礼
1976—1980
党委书记楚予民1981—1983
副院长王文选1981—1983
顾问1984—1986
副院长杨物华1981—1983
党委副书记1984.2—1990.6
纪委书记1990.6—1994.8
不担任领导职务1994.9--1996.7
党委副书记张风行1981—1983
副院长黄球古1984—1986
党委书记1987—1995.1
副院长陆文遂1984—1986
院长1987—1995.1
副院长颜惠崇1984—1986
副院长林云万1987—1995.1
副院长曾祥通1987—1990.5
党委副书记1990.6—1997.12
副院长江正锡1990.6—1997.12
党委副书记徐勇1994.8—1996.12
副院长周健儿1994.8—2006.1
党委副书记(兼)1998.6—2012.7
院长2006.2—2012.7
副院长肖任贤
1994.8—2007.4
党委书记2007.4—2011.4
党委书记、院长秦锡麟1995.3—2005.12
名誉院长2006.1—
党委副书记饶俊南1996.12—2013.6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春娥(女)1997.12—2012.7
副院长郭建晖1997.12—2006.1
副院长江伟辉2006.2—2014.3
党委副书记2014.3—2016.5(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6.5-2017.8
院长2014.3—2016.5(景德镇陶瓷学院)
校长2016.5—2017.8
党委书记2017.8—2020.4
副院长蔡付斌
2006.2—2011.2
副院长左和平2008.6—2014.10
副院长陈雨前2008.6—2014.3
副院长吴隽2009.9—2016.5(景德镇陶瓷学院)
副院长2016.5—2016.10
副院长刘小丽(女)2009.9—2016.5(景德镇陶瓷学院)
副院长2016.5—2016.12
党委书记郭杰忠2014.10—2016.5(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6.5—2017.1
副校长李良智2017.1—2020.6
副院长宁钢
2014.9—2016.5(景德镇陶瓷学院
副校长2016.5—2017.9
校长2017.9—2020.9
副院长占启安2015.12—2016.5(景德镇陶瓷学院)
副校长2016.5—2020.12
党委书记梅仕灿2020.4—2022.1
纪委书记叶观荣2012.7—2016.5(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6.5—2022.4

资料来源:2022年5月景德镇陶瓷大学官网[20]

杰出校友

胡献雅:(1902—1996),字正民,江西省南昌人,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教授。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西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等职务。

万昊(1915.3—):江西都昌人,是中国新印象派油画的开派人物。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

施于人(1928年-1995年):男,原名施文林。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教授、硕士生导师。

周国桢:男,1932年8月出生,湖南省安仁县人,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1992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育贤:艺名“风友”。195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雕塑专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刘远长:男,1939年7月出生于江西吉安。1959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雕塑专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唐自强:男,1940年1月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戴荣华:男,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李菊生: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冯林:男,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咨询委员会组织成员。

裴足喜:男,1940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余江县,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熊钢如:男,1941年2月生,江西丰城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任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改造副总设计,并参与宝麟尊设计制作。

任瑞华:男,艺名“仕博”,1941年生,江西南昌人。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家》艺术总监等。

徐庆庚:1941年生,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本科,江西省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秦锡麟:男,1942年5月生,江西南昌人。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为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名誉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李林洪:笔名牧石,江西丰城人,生于1942年8月。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

朱乐耕:1952年生于景德镇,198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何炳钦:男,1955年9月生,江西婺源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198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

方李莉:女,江西人,1956年生于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学科带头人,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吕品田:1959年3月19日生于江西上饶,祖籍江西丰城。198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设计专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艺美术与民间美术研究室主任。

黄焕义:1960年11月生于江西省抚州,汉族,198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吕品昌:1978年9月考入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常务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建设部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邓箭今:1961年出生于广东,1986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

鲍杰军:1962年生,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欧瑞特集团董事长,景德镇陶瓷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读博士。

戴雨享:1965年11月生于江西景德镇,戴荣华之子。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学校荣誉

2021年11月,入选第二届江西省文明校园候选公示名单。[21]

2022年4月,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1班团支部被授予“2022年度江西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称号。[22]

获得排名

2022年4月,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景德镇陶瓷大学以总分138.5位列第294名。[6]

2022年5月,景德镇陶瓷大学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253名。[7]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