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综合类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

由网友(心悦君兮君不知°)分享简介:广西平易近族大教相思湖教院(Xiangsihu College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简称相思湖教院)是1所位于广东北宁市的使用型原科院校,进选教诲部产教互助协异育人名目试点院校、广西新修原科黉舍总体转型成长试点黉舍、广西低校“3齐育人”综合鼎新试点院校。[一]现任校少农克忠、党委书忘黄大...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Xiangsihu College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简称相思湖学院)是一所位于广西南宁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试点院校、广西新建本科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1]现任校长农克忠、党委书记黄大周[2]校训是“崇德尚学,励志敦行”[1]

2021年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有几个校区,新生在哪个校区

根据2022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768亩,建筑面积31.25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523人,下设法学院、管理学院、理工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开设42个本科专业,形成了5个学科专业群,有5个专业被评为广西一流本科专业、1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建设一体化”建设专业、5好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7门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

学院创建于2002年4月,原名为广西民族学院相思湖学院;2004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独立学院);2006年3月,教育部同意广西民族学院相思湖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根据教育部对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安排,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拟转设并更名为南宁数字科技学院。[1]

中文名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外文名

Xiangsihu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现任校长

农克忠

创办时间

2002年4月

知名校友

雷浚、文章、罗明

类别

独立学院

属性

普通本科高校

主要奖项

广西文明学校

京领排名

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第50名

党委书记

黄大周

校训

厚德博学、和而不同

简称

相思湖学院、相院

主要院系

管理学院、国贸学院、文传学院、法学学院、体育学院、外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理工学院

所属地区

中国广西

校址

广西南宁市鹏飞路北段1号(大学西路158号)

学校类型

民族

主管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邮编

530008

创新创业排名

创业时代网中国民办大学创新创业竞争力第150名[3]

历史沿革

2002年4月,学院创建,原名为广西民族学院相思湖学院;

2004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独立学院);

2005年,迁入邮电校区(现已拆迁)

2006年3月,教育部同意广西民族学院相思湖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2007年,迁入广西民族大学西校区;

2017年4月28日,举行创新发展15周年纪念大会。

办学条件

现设有管理学院、国贸学院、文传学院、法学学院、体育学院、外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理工学院、思政理论教学部等9个系部,有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学生12000多人。

截止2015年2月,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设有:英语、老挝语、缅甸语、印尼语、泰语、越南语、法学、汉语言文学(含对外汉语方向)、编辑出版学、艺术设计(含数字媒体、现代网印、服装设计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社会体育、国际经济与贸易 (越、泰、缅、老挝方向)、市场营销(越、泰、缅、老挝方向)、旅游管理(含越、泰、缅、老挝方向;酒店管理方向)、烹饪与营养学、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0个本科专业。其中:老挝语、缅甸语、印尼语、泰语、越南语、对外汉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实行在国内独具特色的本科“3+1”培养模式,即:在国内学习3年,到相关语言对象国家留学1年,使学生真正适应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环境,提升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和就业能力。

经过16年发展,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34个本科专业,逐渐形成了5个学科专业群:经济与贸易类学科专业集群(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税收学、法学)、管理类学科专业集群(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艺术类学科专业集群(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语言文学类学科专业集群(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越南语、泰国语、印度尼西亚语)、信息工程类学科专业集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工程、安全工程)。其中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建设一体化”建设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印尼语为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国际经贸类入选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首批试点专业群。

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汽车营销文化产业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税收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安全工程专业、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软件工程。

文化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汉语国际教育。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及越南语、缅甸语、泰语、老挝语等东南亚小语种。

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艺术设计(含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现代网印艺术、服装设计5个专业方向)。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法学院:设法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中国法律、法规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

2013年新增加专业:汉语国际教育[4]

2014年新增加普通民族预科班。

2017年,艺术系考察与写生,增加泰国、美国、日本、英国等路线,极大拓展了艺术视野。

2019年12月,由于发展需求,各系转为二级学院,方便发展管理。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学校有专任教师523人,兼职教师219人。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175人,研究生学历教师385人。[1]

校园设施

截止2015年2月,学院拥有多媒体教室64个、多媒体数字语言实验室14个、计算机公共实验室5个,电子阅览室3个,专业实验室1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900多万元,教学用计算机1242台;学院体育场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

馆藏资源

截止2015年2月,学院图书馆藏书80万册,另有电子图书37万册。

留学合作

通过从2007年以来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建立了成熟稳定的留学渠道:在泰国与皇家曼谷大学、清迈皇家大学、马哈沙拉坎大学、华侨崇圣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越南与越南河内大学、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外语大学、岘港大学、胡志明市国家大学所属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老挝与老挝国立大学、在缅甸与曼德勒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资助政策

1、各类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学院奖学金;

2、国家助学金;3、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及校内贷款;4、勤工俭学岗位。

办学特色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自从2002年成立伊始,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广西的地域特点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国际交流日益紧密,推出“在国内学习3年,出国学习1年”的“3+1”人才培养模式,并在2002级旅游管理专业中率先执行。经过实践,证明“3+1”人才培养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学生熟练掌握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提升了学生就业能力。2002级学生有42人出国学习,毕业后有12名学生在国外就业,有10多名学生在国内从事与东南亚国家旅游、经贸方面的工作。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的“3+1”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与追捧。 在2002级学生“3+1”人才培养模式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对有关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把“3+1”人才培养模式引入更多专业中,至2010年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一共有英语、越南语、泰语、老挝语、缅甸语、印度尼西亚语、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方向、高级涉外文秘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含报关与国际货运方向)、市场营销(含汽车营销与服务方向)、旅游管理(含酒店管理方向)、物流管理(含集装箱运输管理方向)等11个专业16个方向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独具特色的专业群。

人才培养

学院共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培养了12800名急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其中11800多人获得学士学位,获学位率为92%以上;有3200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有100多名学生获得区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有20个班集体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班级称号。近七年来,有270名同学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扬州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法国马赛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在奔赴祖国各地和社会各行各业的毕业生中,亦涌现出了一批年轻有为、成果显著、富有潜力的校友。

学院荣誉

学院先后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试点院校、广西新建本科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广西第二批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南宁市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广西高校2008-2011年度后勤工作先进院校、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与龙舟运动优秀院校、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2014年“创青春”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2014全国全民建设操舞大赛总决赛推广领导奖等奖项和称号。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各类比赛奖项200多项,其中学生制作的课件获得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三等奖;学生参加2014年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总决赛并获得全国特等奖;参加第六届(2015)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全国现场总决赛获得一等奖;参加2014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获二等奖,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越南语口语大赛三等奖,第六届广西翻译大赛一等奖,微电影作品《Knowledge makes life》入围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暨第十六届原创影片大赛剧情片单元,是广西仅有的两部作品之一;播音专业学生获得第十六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三等奖,是广西高校参加此项比赛获得的最高奖项。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学生作品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佳作奖;在2010年、2011年、2012、2013年中国-东盟形象大使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了4个冠军、1个亚军和10多个单项奖的好成绩。学院龙舟队在各项国际比赛中获得了4个团体总分第一名、1个团体总分第二名、9个单项冠军、9个单项亚军的佳绩;学院啦啦操队荣获2010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暨全国啦啦操冠军赛爵士舞蹈四级组第一名及大学花球舞蹈五级组第一名、“2012年‘全民健身操等级规定动作’轻器械健身操三级项目(普通院校组)”一等奖、“轻器械健身操四级项目”特等奖以及“轻器械健身操四级项目(普通院校组)”第一名等优异成绩。

2006年11月12日,学院夺得首届中国全明星啦啦操队锦标赛三等奖。

2007年1月21日,学院谭志锋老师荣获首届艺坛新星艺术盛典暨欧美文化节巡演广西区选拔赛书画摄影类冠军。

2007年5月19日,学院龙舟队夺得“金龙杯”第四届港城中越(民间)龙舟邀请赛第一名。

2007年5月20日,学院龙舟队获得第四届中国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普通组500米标准龙舟直道竞速比赛冠军。

2007年6月5日,学院谭志锋老师被授予“当代中国美术优秀艺术家”称号。

2008年1月,学院谭志锋老师的作品入选《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全国美术、书法、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摄影展。

2010年10月10日,学院学生杨涵杰、方莹分别摘取了“2010中国-东盟礼仪形象大使”男生组和女生组冠军,林伟雄荣获“最佳才艺奖”、樊乐获“最佳微笑奖”,同时,学院还获得“最佳组织奖”称号。

2011年11月,艺术系数字媒体专业,获得教育部举办《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1个全国三等奖,突破国家级艺术大赛零突破,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1年,学院09物流管理一班等班级在各班辅导员和班长的带领下荣获广西区年度先进班级体荣誉称号;

2019年11月16日,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专业,获得教育部举办《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3个全国三等奖,六个优秀奖的历史好成绩,颁奖典礼在北京政协大礼堂举行。

学校在创业时代网所发布的“2019年中国民办大学创业竞争力300强”中,位居第150名。[3]

院系设置

党群工作部

学院办公室

学生工作部

教学科研部

后勤管理部

财务部

资产管理部

图书馆

对外交流部

团委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校长农克忠
党委书记黄大周
副校长唐丽娜、马现诚、卢俊华

资料来源:2022年5月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官网[2]

所获荣誉

学校在京领新国际所发布的“2019年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300强”中,位居第50名。[5]

校园文化

崇德尚学 、 励志敦行

校徽

校徽外形呈圆形,象征着我院谋求发展进步,不断追求圆满,全体师生团结一致、开创未来的进取精神。

校徽内部核心标志由篆体“相思湖”三字结合变化而成。标志的右上部为“相”字,整个标志代表着“思”字,标志的上半部则为“湖”字。篆体构成的标志诠释了大学特有的文化和精神,更体现了学院根植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又与时代接轨、实行开放办学的办学思想,也引发了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归属之感。

篆体下面是学院的创建年份2002,校徽的外圆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的中英文校名。

校风

教学相长,见贤思齐。

释义:教学相长,语出《礼记-学记》,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体现了师生共同进步的校园氛围。见贤思齐,语出《论语》,意为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体现出校园进取向上的理念。同时,将学院名称“相思”嵌入其中。

教风

“乐教善成”。

释义:乐于奉献、成人成己。

学风

勤学敏思。

释义:“勤学”源于《东观汉记·桓荣传》:“荣少勤学,讲论不怠。”勤学,就是勤奋学习,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敏思,就是敏锐的思考,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的学习,如果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毫无收获。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