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理学院(常德市综合类公办院校)

由网友(難道到現在我仍沒有忘記°)分享简介:湖南文理教院(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简称文理[一]),座落于湖南省常德市,是经国度教诲部核准建立的、由湖南省国民当局主理的整日制平凡原科院校,由湖南省国民当局取常德市国民当局共修,是国度“产学交融工程使用型原科计划低校”、教诲部“天下结业熟待业典型教训低校”“天下深化...

湖南文理学院(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简称文理[1]),坐落于湖南省常德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常德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湖南省2011计划”。现任党委书记龙献忠、校长刘宇文[2]校训为“博学弘文、明理求真”。[1][3]

中部六省第二强区,常德市武陵区凭什么

截至2022年6月20日,学校占地面积20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60.88万余㎡;涵盖文、理、工、农、史、法、经、管、教、艺、医十一大学科门类;设有17个教学院、1个独立学院,67个本科专业(含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5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职工1548人。[1]

学校始于1958年创办的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原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常德师范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2003年2月,正式更名为湖南文理学院。升本前后,有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常德教育学院、常德市艺术学校、常德市城乡建设职业技术学校等大中专学校相继并入。[3]

截至2022年,湖南文理学院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411名[4]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第408名[5]

中文名

湖南文理学院

外文名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简称

湖南文理、HUAS

现任校长

刘宇文

主要院系

师范学院、文史学院、外国语学院等20个二级学院

知名校友

梅克保、蒋建国、王建华

类别

公立大学

属性

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湖南省2011计划(2015年入选) [3]

主要奖项

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截至2018年12月) [5]、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5年) [2]

本科招生电话

0736-7186057、0736-7186059

党委书记

龙献忠

校训

博学弘文、明理求真

校歌

走向未来的梦

校庆日

每年的10月18日

院校代码

10549

创办时间

1958年

校址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洞庭大道3150号

学校类型

综合

主管部门

湖南省

本科专业

57个

全国综合排名

411名(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6]

历史沿革

  • 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常德师范专科学校创建。

1984年,常德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并入常德师范专科学校。

1980年,常德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创建。

1994年,常德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常德高等专科学校

1978年,常德基础大学创建。

1987年,常德基础大学更名为常德高等专科学校。

1989年,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常德引进高教培训中心并入常德高等专科学校。

  • 常德教育学院

1971年,常德师范专科学校(原常德地区教师进修学院部分)改建常德教育学院。

  • 常德市城乡建设技术学校

1989年,常德市城乡建设技术学校创建。

  • 常德艺术学校

1978年,常德戏剧学校创建。

1994年,常德戏剧学校更名为常德艺术学校。

合并发展

  • 常德师范学院

1999年,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常德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常德师范学院。

2000年,常德师范学校并入常德师范学院。

2001年,常德市城乡建设技术学校并入常德师范学院。

2003年,常德艺术学校并入常德师范学院。

  • 湖南文理学院

2003年,常德师范学院更名为湖南文理学院。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17年11月,湖南文理学院新增为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第二批)。

2018年11月,湖南文理学院举行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

学术研究

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2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 、5个湖南省社科基地、1个省普通高校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基地、1个水产院士工作站和25个校级研究所。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环洞庭湖水产健康养殖及加工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集成与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动物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水产高效健康生产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湖南省院士工作站:湖南省水产院士工作站

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水生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基地、凿岩机械研发与产业化基地

湖南省社科基地
湖南省农村居民社会化发展研究基地湖南省环洞庭湖区域发展研究基地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基地
湖南普通高等学校产学研示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校级研究所一栏表
序号研究所名称负责人所属单位研究方向
1大数据区域服务研究所郭国强协同创新中心 (数字洞庭)大数据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2智能控制与决策系统研究所李建奇协同创新中心 (数字洞庭)智能交通研究、湖区城市环境智能监控与预警技术研究等
3高分遥感应用研究所潘梅森协同创新中心 (数字洞庭)基于高分遥感的多种应用研究
4湖区经济模型研究所向绪言协同创新中心 (数字洞庭)统计分析与计算
5现代数字化智能装备设计与制造研究所罗佑新协同创新中心 (数字洞庭)数字化设计理论与应用、现代优化设计理论与应用等
6GIS开发与应用研究所陈端吕协同创新中心 (数字洞庭)区域生态环境大数据集成、应用及专业软件二次开发
7非遗传承与艺术品牌研究所吴修林协同创新中心 (人文洞庭)湖区“非遗”活态传承与民族演艺产业品牌创新
8现代教育与教育转型研究所李宝斌协同创新中心 (人文洞庭)湖区现代教育体系创新与深度转型发展
9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所夏子科协同创新中心 (人文洞庭)洞庭湖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据库创建、湖区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
10抗战精神与文化传播研究所陈致远协同创新中心 (人文洞庭)洞庭湖区抗战精神与文化传播
11文艺创作与评论研究所张文刚协同创新中心 (人文洞庭)洞庭湖区文艺创作与评论研究所
12刘禹锡研究所曾祥永协同创新中心 (人文洞庭)刘禹锡相关研究
13专业转型与创新教育研究所聂 钠协同创新中心 (人文洞庭)专业转型发展路径、创新教育模式
14区域生态与环境研究所彭保发协同创新中心 (安全洞庭)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生态系统修复与补偿、灾害监测与分析、水土气环境演变与监测
15气候变化与海绵城市研究所熊建新协同创新中心 (安全洞庭)区域气候变化模拟与防控、应对气候变化的海绵城市建设与创新
16洞庭湖生态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所贾先文协同创新中心 (绿色洞庭)洞庭湖生态农业与农村发展
17新能源新材料研究所陈远道协同创新中心(绿色洞庭)材料设计与分子模拟、有机光伏、仿生材料、高性能锂离子电池
18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所郭杰荣协同创新中心(绿色洞庭)光信息处理与测量、光电检测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等
19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民居安全研究所杨立军协同创新中心 (绿色洞庭)湖区民居现状评估、民居总体震害预测、民居抗震方案及推广
20智慧旅游与现代酒店管理研究所吴云超协同创新中心 (绿色洞庭)现代酒店经营与管理、智慧旅游、在线旅游
21区域特色旅游设计与开发研究所王亚力协同创新中心 (绿色洞庭)区域特色旅游产品设计与旅游资源开发
22区域经济与金融统计研究所苏 静协同创新中心 (绿色洞庭)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效益评价、发展模式与发展机制、风险预警与防控研究
23湖区文化对外译介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所李 钢协同创新中心 (公共平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外宣推介到英语世界
24环洞庭湖资源环境法治研究所刘潇潇协同创新中心 (公共平台)水资源法律治理、农地法律治理、湿地生态法律治理
25生态经济研究所肖小勇协同创新中心 (公共平台)洞庭湖生态经济发展研究
26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李红革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7常德历史文化研究所周星林文史学院常德历史文化研究、古籍整理与研究、常德诗墙文化研究、文明养成教育研究
28丁玲研究所李云安文史学院丁玲文学研究
29湘西北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所张新红文史学院湘西北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30媒介文化产业研究所肖明清文史学院媒介文化产业研究
31地方语言学研究所高欢文史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32世界经济研究所祁 飞经管学院国际贸易
33共享经济研究所聂会平经管学院共享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模式、知识管理、协同营销研究
34商业模式研究所郭毅夫经管学院孵化器商业模式研究、武陵山区包容性商业模式研究、常德健康产业商业模式研究
35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陈 勇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
36典籍英译及海外汉学研究所李海军外国语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海外汉学
37视觉文化与人文艺术教育研究所梁光焰美术学院视觉文化、人文艺术教育、艺术教育
38文化创意教育与实践研究所郭 娓美术学院文化创意教育、文化创意能力培养文化创意实践
39中外合作办学文化比较研究所曾健坤国际学院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
40纳米生物靶向检测与治疗研究所黄 勇化学化工学院生物纳米材料制备、生物传感、纳米载药、肿瘤成像与治疗等
41纳米技术研究所刘少友化学化工学院超晶格纳米材料及应用、微介孔纳米材料及应用、热电纳米材料及应用、光电纳米材料及应用、绿色催化
42高分子应用研究所肖安国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设计与合成、特种涂料、功能高分子膜材等
43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研究所杨基峰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监测技术、污染控制、污染效应与人体健康
44光电信息与光电子材料技术研究所龙永福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光电信息处理与光电子材料
45新材料计算与器件仿真研究所李长生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新型材料计算与器件仿真
46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所贺 志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量子信息处理
47互联网+大数据信息系统融合研究所彭光含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智能交通系统与智能控制
48无人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王文虎电气与工程学院四旋翼无人飞行机的设计与应用
49系统工程研究所朱明旱电气与工程学院复杂系统理论与应用
50建筑电气节能与控制研究所李建英电气与工程学院建筑电气节能
51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谭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图像处理、深度学习、模式识别、智能算法
52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所娄小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安全、量子通信
53嵌入式系统研究所丁德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红外技术及应用、嵌入式软硬件技术开发
54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所丁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软件及硬件
55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覃永晖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工程项目实践
56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研究所孟阳君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理论及其应用
57动力系统与微分方程研究所刘炳文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动力系统与微分方程
58多重线性分析研究所周惊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多重线性代数
59中学数学教育研究所周启元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中学数学教育
60动物健康养殖研究所王京仁生命与环境科学 学院动物生态养殖、疾病防控
61细胞与分子生物研究所张运生生命与环境科学 学院细胞与分子研究
62功效植物产业研究所王 云生命与环境科学 学院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驯化、规范化高产栽培
63环洞庭湖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研究所刘良国生命与环境科学 学院环洞庭湖生物资源与保育
64农产品精深加工与检测研究所王伯华生命与环境科学 学院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食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检测
65水产健康养殖研究所王文彬生命与环境科学 学院水产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控
66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杨品红生命与环境科学 学院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面源污染等
67中国大学语文史研究佘丹清科研院大学语文教学、教材、名家等研究
68数字化教学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所熊佳慧科研院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技术集成、平台应用等
69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所胡芳毅国际交流处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科研国际化、管理国际化、中外教育比较研究
70抗肿瘤药用植物研究所李 峰督评中心植物活性成分的抗肿瘤机理研究与应用开发
71知识产权研究所王翀法学院知识产权

科研成果

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南方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研究(湖南及周边地区),主持完成国家基金科研项目4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0多项,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湖南省教学成果奖多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400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等60多项。

2000年至2005年,该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6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863、973项目各1项;承担教育部重点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1项、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项目20项,参与科技部重大项目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省社科成果奖6项,获得专利9项,公开发表论文2851篇,出版专著108部,编写教材48部,其中226篇论文被《SCI》、《EI》、《ISTP》、《CSSCI》、新华文摘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复印。

2000-2006年获得部省级奖科研成果一览表
成果名称奖励名称获奖等级授奖部门
生物型柑桔长效保鲜剂-贮鲜灵的研制及保鲜
防病机理研究
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论文:悄然勃兴的休闲文学湖南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
著作:现代排球教学研究湖南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四等奖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
著作:中国旅游地理湖南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四等奖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
湖南省扁豆种质资源及湘扁豆1号、2号的选育与推广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湖南省人民政府
著作:《中国常德诗墙诗词系列丛书》湖南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
著作:《高级英语写作》湖南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湖南省社科评成果审委员会
论文“城市文化、城市化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湖南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
三山岛矿区涌水预测与疏堵技术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山东省人民政府
滨海矿床防治水与采矿技术研究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黄金协会
工程结构元件非线性振动与分岔的理论研究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湖南省人民政府
中国电影电视艺术现状及发展研究湖南省社科成果奖四等奖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
经济伦理道德建设研究湖南省社科成果奖四等奖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
获得部分发明专利一览表
2000年——2003年授权专利
专利名称发明人专利类型法律状态
防窃电单相感应式电度表吴为龙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授权
玻璃钢专用涂料的制作方法周诗彪发明专利已经授权
保鲜方便米粉的生产方法杨明毅发明专利已经授权
发芽糙米的一体化生产设备杨明毅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授权
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制作方法(1)周诗彪发明专利已经授权
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制作方法(2)周诗彪发明专利已经授权
水利全自动扬水机陈召国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授权
手指微型笔辛斌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授权
V型管式反应器装置周诗彪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授权
2003年——2005年授权专利
多功能隧道式糙米发芽装置杨明毅发明专利已受理
基于醋酸乙烯酯高黏度乳胶研制方法周诗彪发明专利已受理
一种冰浴匀浆机王智实用新型专利已受理
农药对捕食性天敌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快速监测方法——压电石英阻抗分析法王智发明专利已受理
激光式数字转数计示教仪邱德润实用新型专利已受理
德国小蠊诱杀毒饵张健华发明专利已受理
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对反舰导弹毁伤效应的计算方法杜云峰发明专利已受理
新型纺织纤维水分测试仪王建君实用新型专利已受理
一种测量纺织纤维水分的方法王建君发明专利已受理
珍珠饮品原料及其制备方法杨品红发明专利已受理

上表参考资料来源于

学术交流

2004年学校获准招收外国留学生,截至2019年1月,学校先后与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是湖南省第一批获得教育部批准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的地方院校之一。

办学条件

据2020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16个教学院,开办64个本科专业。

院系

专业

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文史与法学学院

法学、电子商务与法律、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历史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教育)、商务英语、日语

数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应用统计学、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化学、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

计算机与电气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含国际教育)、农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含国际教育)、环境科学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工程

艺术学院

音乐学、舞蹈编导、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

国际学院

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创新创业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1556人,其中,专任教师1172人,教授133人、博士421人,正高比11.35%、博士比35.9%,正高比、博士比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拥有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人选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120余人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和科研团队8个,拥有国家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7]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特色和教改试点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普通高等学校产学研示范基地、3个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特色专业一览表
序号专业名称所在单位级别批准时间
1汉语言文学文史学院国家级2009年
2地理科学资旅学院国家级2008年
3音乐学音乐学院省级2008年
4生物科学生科学院省级2008年
5农学生科学院省级2009年
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学院省级2009年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
生物学基础实验室电气信息基础实验室
国家级精品课程
文艺鉴赏学(魏饴)
省级精品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刘潇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齐恒)
量子力学(蔡新华)音乐欣赏(吴修林)
大学语文(佘丹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周双娥)
大学英语(陈勇)自动控制理论(潘湘高)
人文地理学(董明辉)材料力学(吴晓)
生物学基础实验(王文龙)动物生产学(李淑红)
植物学(彭友林)
  • 教学成果

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7项。

湖南文理学院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获奖时间授奖单位获奖等级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5教育部二等奖
2004省教育厅一等奖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2002省教育厅一等奖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6省教育厅一等奖
四导结合,构建大学生和谐发展新机制2006省教育厅一等奖
地方高校生物基础“531”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2006省教育厅一等奖
大学素质教育“文艺鉴赏学”课程的构建与实践2000省教育厅二等奖
写作教学流派的创建2000省教育厅二等奖
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实践,深化经济地理教学改革2000省教育厅三等奖
新时期高师中文专业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对接研究2004省教育厅三等奖
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06省教育厅三等奖
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09省教育厅三等奖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教师的学习策略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009省教育厅三等奖
音乐学专业特色培育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09省教育厅三等奖
构建植物学实践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2009省教育厅三等奖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三维一体”教学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009省教育厅三等奖
提高中学校长培训质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9省教育厅三等奖
“知识、阅读、表达”三位一体的大学语文教学探索与实践2010省教育厅二等奖
电气信息基础实验“一四三”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010省教育厅三等奖
地方高校法学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学生实务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0省教育厅三等奖
构建“一、三、三”实践教学新体系,实践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2010省教育厅三等奖
地方院校“学研结合”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0省教育厅三等奖
建立“1+2”培养模式实施多层面驱动体—面向工程实践的大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2010省教育厅三等奖
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为抓手,全面构建学用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3省教育厅一等奖
经管类程序性知识能力转化的探索与实践2013省教育厅三等奖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2013省教育厅三等奖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视域下的新建本科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13省教育厅三等奖

学校荣誉

2003年湖南文理学院被授予“湖南省文明高校”,2004年被授予“湖南省文明单位”,2004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科研管理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和湖南省普法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2004年、2005年三次获得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该校还被列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院工会被省教育工会和省工会分别授予“省模范教职工之家”、“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院团委被团中央授予“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22年4月,湖南文理学院以总分113.0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411位。[6]

学科建设

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十三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有校级重点学科4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2个。

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6个):文艺学、应用化学、动物学、机械工程、产业经济学、作物遗传育种学

校级重点学科(4个):英语语言文学、无线电物理、光学、音乐学

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2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法学理论、高等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应用数学、人文地理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结构工程、企业管理、美术学

文化传统

  • 校徽

校徽为圆形徽标,白底红字,学校的中英文名称环绕后羿射日雕塑图案;中文为沈鹏题写。

精神文化

  • 校训

博学弘文、明理求真

释义:博学,就是要该校师生博学多才。国际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要培养一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终身学习,自主学习,才会终身受益。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培养自主学习和学习的方法就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弘文,就是弘扬人文精神,一种道德文化,精神世界的陶冶。读书得先会做人。“德才兼备的人是精品,有德无才的人是次品,无德无才的人是废品,无德有才的人是毒品。”培养出无德有才的人对社会的危害更大,这就要求该校师生更加重视德的教育。

明理,就是明白人世五理,修炼德性。大学生是文明的使者,文明的先锋,抓文明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也在此。

求真,要求该校师生确定自己的个人理想,确定自己的目标,追求真理。

  • 校歌
走向未来的梦词:石煌远 曲:杨歌阳走向未来的梦,是一叶小小的红枫,轻轻飘落,也会温暖故乡的寒冬;走向未来的梦,是一粒小小的火种一旦燎原,就会照亮万里苍穹。遥想那德山古韵,神往那E海雄风。又见那鱼翔浅底,再现那鹰击长空!走向未来的梦,是博学弘文的梦;走向未来的梦,是明理求真的梦;走向未来的梦,是博学弘文的梦;走向未来的梦,是一曲神圣的东方红。走向未来的梦,是一串涩涩的汗滴,悄悄洒下,也会滋润故乡的花容;走向未来的梦,是一眼冲动的泉涌,几经跌宕,就会闯入大潮之中;脚踏着白马湖畔,奔涌着生命庄重,翻滚着青春色彩,演绎着春夏秋冬。走向未来的梦,是时代使命的梦;走向未来的梦,是永不言败的梦;走向未来的梦,是时代使命的梦;走向未来的梦,是一股激荡的中国风。走向未来的梦,是时代使命的梦;走向未来的梦,是永不言败的梦;走向未来的梦,是时代使命的梦走向未来的梦,是一股激荡的中国风。

  • 校风

尚善尚知尚行、爱国爱校爱人

现任领导

职务名录
党委书记龙献忠
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宇文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龚卫明
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红革、刘春晖、戴军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湖南省监委驻湖南文理学院监察委员郭文超
副校长肖小勇
党委委员、副校长兼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晏昱
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郭杰荣

资料来源:2022年5月湖南文理学院官网[2]

知名校友

梅克保: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

王建华:湖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