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中国公立大学)

由网友(仗剑放光芒)分享简介:常州大教(Changzhou University,简称常大),是江苏省国民当局取中国石油自然气散团有限私司、中国石油化工散团有限私司及中国陆地石油散团有限私司共修的省属整日制原科院校,江苏低程度大教设置装备摆设岑岭规划设置装备摆设低校,江苏省教诲厅取常州市国民当局共修低校,是天下深化立异守业教诲鼎新树模低校以及江苏省尾批大教熟立异守业...

常州大学(Changzhou University,简称常大),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学校位于常州市,现任党委书记陈群、校长徐守坤[1]校训为“责任”。[2]

常州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截至2022年9月,学校有科教城、西太湖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000余亩,设有26个学院,同时设立继续教育学院(李公朴社会教育学院)和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独立学院)。有10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本科招生专业67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教职工2300余人。[2]

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更名为常州大学。[2]

截至2022年,常州大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158名[3]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列第203名[4]

中文名

常州大学

外文名

Changzhou University

主要院系

26个学院

所属地区

江苏省常州市

校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主管部门

江苏省

本科招生电话

0519-86334485、0519-86330566

目标定位

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

硕士招生电话

0519-86330238

ABC排名

第203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6]

本科专业

67个

校训

责任

简称

常大(CCZU)

创办时间

1978年

知名校友

张全兴、徐留平、芮新生、徐缨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理工类

属性

省属重点本科高校、省部共建大学

主要奖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2项、省级以上高等教学成果奖14项

学校代码

10292

全国综合排名

158名(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5]

党委书记

陈群

校长

徐守坤

历史沿革

常州大学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无锡分院,始建于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创办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

1978年3月19日,江苏省委决定成立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要求先依托无锡市化工局负责组建和筹办。

1978年4月17日,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正式启用印章。

1978年5月2日,由无锡市书法家、革命老干部徐静渔用繁体字书写的“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的校牌挂出。

1978年5月10日,“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成立暨开学典礼大会”在忍草庵小院举行,会标就拉在两棵银杏树之间。同月,中共无锡市委决定,成立中共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支部委员会和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领导小组,施乐尧兼任党支部书记,常焕文任副书记,洪奇、金延、郑振友为支部委员。领导小组组长为常焕文,成员有洪奇、金延、袁本俭,10月又增补徐野、李惠进为领导小组成员。院领导小组下设政保科、教育科和行政科,先后抽调教职工79人,其中专业教师由17人增加到43人。

1978年春,在无锡分院创办的同时,江苏省化工厅与常州市委书记何冰皓、副书记章化农洽商,在常州筹办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达成共识。

1978年4月28日,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正式启用印章。常州市责成化工局和人事局具体承办建立分院事宜,选派原化工学校教务主任潘祖麟负责分院的筹备工作,到南京化工学院接收93名扩招新生名单,由常州化工厂捐献一批桌椅,腾出原托儿所和一幢职工宿舍作为暂时校舍;人事局则从化工、纺工、交通、教育几个系统紧急选调了37名教职工。

1978年5月22日,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召开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的校牌挂上了常化厂大门。

1978年6月12日,常州市委任命李清为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院长,羊淇为副院长。

1978年6月20日,常州市委组织部批准成立“中共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支部委员会”,由李清任党支部书记,羊淇任副书记。

1978年9月20日,中共常州化工局党组批准中共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支部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为:李清、羊淇、朱素琴、汪振荣、华金海、蒋鉴平六位同志。

1979年5月26日,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复文无锡市革命委员会,批准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迁址郊区马山,实行省市双重领导、以省为主的领导体制,学制四年,在校生规模1200人,毕业生由江苏省统一分配。同年,无锡市马山“五七干校”的所有资产划拨给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撤销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常州分院的在校生并入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

1980年1月7日,中共江苏省委批准成立合并后的中共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委员会,任命施乐尧为党委书记、院长,徐野任副书记,洪奇、金延、李惠进任党委委员、副院长。随后,无锡市委又增派范为霖参加学校领导班子工作。

1980年暑期,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招收第三届新生82人,有机、化机专业各一个班级。12月,分院党委决定成立有机化工系、化工机械系和基础课部,建立有机化工系党支部、化工机械系党支部,撤销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编入所在系党支部。同时建立了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无机、分析、物理电工、力学、仪表、外语、金工机械和制图11个教研室。到1981年上半年,分院党政和教学业务机构基本健全,拥有两系一部17个教研室186名教职工,三届学生439人,实验室8个,藏书3万余册,学术委员会和职称评定办公室也先后建立并开展工作。

1980年12月2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改名为江苏化工学院,报国务院批准,并从无锡搬迁至常州建设新校址。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在市委党校原址基础上继续扩建。

1981年6月中旬到7月底,无锡分院顺利完成搬迁,移师常州。7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江苏化工学院。 9月10日,省委批准建立中共江苏化工学院委员会,任命施乐尧为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朱永为副院长,徐爱如为副书记兼副院长,徐野为副书记,孙载坚为副院长。

1981年9月17日,“江苏化工学院成立暨开学典礼大会”隆重举行,省、市领导莅临。当天下午,吴文英副书记代表常州市委在红星剧院举行“江苏化工学院成立联欢大会”。江苏工业学院完成了草创过程,常州人民也终于圆了“大学梦”。

1984年,实行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办学机制,江苏化工学院成为早期走地方政府与国家部委联合办学新路的高校。

1992年,学校体制转归“中石化”直属,并更名“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0年复调整为以江苏省为主、与“中石化”共管的高校。

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1年,江苏省商业技工学校并入。

2002年,学校更名“江苏工业学院”。

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

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向江苏省人民政府发文《教育部关于同意江苏工业学院更名为常州大学的通知》;4月1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文通知: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并报教育部批准,决定将江苏工业学院更名为常州大学。[7]

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功签署共建常州大学协议。

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7年1月,学校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1月,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成立。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

2019年7月,学校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温州大学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高水平特色地方高校创新联盟。

2020年10月,被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1月,成为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9]

2021年9月9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大学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京举行;[10]9月28日,被确定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11]

2021年12月,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12]

2022年2月,常州大学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单位)”。[13]

2022年4月,首批入选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培育建设单位。[14]

办学条件

截至2022年7月,学校设有26个学院,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李公朴社会教育学院)和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独立学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67个,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农学、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2]

常州大学本科招生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应用化学

能源化学工程

常州大学药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药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

护理学

生物医学工程

常州大学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车辆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能源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

石油工程

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化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

消防工程

应急技术与管理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常州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筹)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工程管理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常州大学微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物联网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常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软件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

数学与应用数学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常州大学商学院、刘国钧管理学院

会计学

市场营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常州大学吴敬琏经济学院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工程

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

法学

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

社会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

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美术学

园林

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音乐学

表演

舞蹈表演

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日语

西班牙语

商务英语

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常州大学体育学院

休闲体育[15]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教职工23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20人,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达70%。拥有工程院院士6人(双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学校现有江苏省“双创人才”、“333工程”、“特聘教授”、“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220余人;省“双创团队”、“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团队10余个。[2]

高层次人才

类别

名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

谢克昌、陈勇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邓林红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邵辉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李亚利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庄小东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李永昕、丁建宁、蒋军成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丁建宁、 苏旭平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何明阳、孙小强、姚超、邓林红、苏旭平、蒋必彪、李亚利、朱卫国、姜兴茂

江苏省“双创人才”

银凤翔、徐德锋、彭剑、周宁、苏旭平、宋仁国、朱卫国、陈新、成江

江苏省“333工程”

陈群、陈智栋、何光裕 、孔泳、许娟、钟璟、蔡志强、王建浩、朱劼、沈惠平、刘雪东、裴峻峰、张锁龙、张琳、任玉荣、刘麟、庞明军、黄维秋、俞强、蒋必彪、袁宁一、翟光群、胡静、丁建宁、张跃、李忠玉、马建锋、张文艺、邢志祥、欧红香、薛银刚、陈新、何光裕、姜鸿、姜国刚、张普、邹凌

江苏省“特聘教授”

欧阳明星、王翔、刘晓骞、 张嵘、王亚飞、姜兴茂

江苏省“青蓝工程”

陈海群、曹剑瑜、何光裕、孔泳、许娟、钟璟、任杰、王车礼、赵希岳、刘麟、庞明军、黄维秋、蒋必彪、李锦春、李坤、陈智栋、方必军、王标兵、姜彦、薛荣、王明新、邢志祥、朱平华、刘建国、陈树越、成江、何光裕、李正义、吴大雨、薛冰、张琳、姜鸿、姜国刚、张普、季小立、管志杰、邹凌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

李永昕、姚超、宋国强、王建浩、沈惠平、任玉荣、陆怡、刘麟、黄维秋、孙运兰、周宁、张跃、李忠玉、王明新、薛银刚、朱平华

江苏省教学名师

孙小强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陈群、姚超、裴峻峰、张跃、李忠玉

资料来源:[16] 注:名单不全

团队建设

团队类别

团队名称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过程装备先进设计教学团队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化工设计教学团队

资料来源:[17] 注:名单不全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拥有省优势学科2个、省“十四五”重点学科8个,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3‰,材料科学、工程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5‰。[2]

常州大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一级学科

学院

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院

光伏功能材料与器件

光伏材料制备热力学、动力学研究

储能材料

安全科学与工程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石油化工过程安全

石油化工工艺与装备安全

重大事故防控与应急

新能源与新材料安全[18]

常州大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一级学科

学院

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院

材料物理与化学

光电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纳米功能材料

压电和铁电陶瓷纤维及复合材料

新型碳材料

材料学★

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和功能化技术

新型聚合物的合成及结构性能研究

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

金属材料强韧化理论与技术

新型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

生物材料研究

光电信息材料

材料加工工程

金属材料表面工程

高性能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研究

生物材料应用研究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

光伏材料与器件

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

新型光伏材料与器件

储能材料与器件

工程硕士

材料学院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工程

化学◎

材料学院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活性自由基聚合

聚合物的大分子设计与结构性能关系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石化学院、食品学院

无机化学

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纳米功能材料的研究

分析化学

电化学分析

色谱分离技术

环境分析技术

有机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

有机分析化学

应用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表面化学

分子组装

计算机模拟方法及应用

化学工程与技术◎

石化学院、食品学院

化学工程

传质与新型分离技术

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工程研究

化学工艺★◆

精细石油化工产品开发

化工过程分析与设计

食品安全

应用化学

电池及电池材料的研究

精细化学品

表面处理技术及工艺

工业催化

功能催化材料及应用研究

催化反应工艺

制药学院

生物化工

生物催化

生物分离工程

生物反应工程

环境生物技术

制药工程

制药分离工程

有机药物合成方法及新工艺研究

新药合成工艺研究

工程硕士

石化学院、食品学院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新型催化技术及催化反应工艺

精细石油化工工艺

新型分离技术

生物质的工业转化技术

制药学院

制药工程(专业学位)

化学制药

天然药物

安全科学与工程◎

环境学院

安全科学与工程

化工安全理论与技术

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

安全仿真技术

消防技术

设备安全可靠性

安全生产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

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农业环境保护

环境微生物技术及应用

重金属污染机理与治理

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监测与评价

环境工程

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及应用

环境健康与风险评估

环境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

土壤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及资源化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

工程硕士

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环境生物技术及应用

环境健康与风险评估

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监测与评价

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及资源化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石油学院

油气井工程★

油气井工程力学

油气井信号与检测技术

油气井流体力学与工程

油气井钻井与测井工程

油气田开发工程★

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

采油工程理论与技术

提高采收率与采油化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

非常规油气能源开采理论与技术

油气储运工程★

油气管输技术

非常规天然气集输及净化技术

油气回收及其污染控制

油气田地面工程

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

工程硕士

石油学院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

油气井工程

油气田开发工程

油气管输技术

油气集输及气体净化技术

油品回收及其污染控制

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石油学院

热能工程★

锅炉及换热设备技术

空调与制冷工程

能源工程及管理

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工业过程节能减排技术

机械学院

化工过程机械★◆

流体工程技术及应用

过程装备的结构可靠性与完整性

过程机械先进制造与控制

机械工程◎

机械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微纳米制造技术

激光加工技术

表面光整加工技术

模具表面改性处理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刀具涂层技术

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微纳器件设计制造基础及系统集成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自动化

智能机械与机器人

机械CAD/CAE

虚拟机构设计及虚拟装备

摩擦学设计

车辆工程

车辆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

02工程及专用车辆技术

工程硕士

石油学院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

燃烧洁净技术

热能利用与节能技术

高效换热设备

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技术

冷热电三联工技术

机械学院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 ★

化工过程机械及粉体工程

换热器及换热技术研究

过程装备结构可靠性与完整性

分离工程及分离机械

化工机械故障诊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学院、数理学院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并行计算与软件工程

数据库与数据挖掘

软件中间件技术及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

模式识别技术及应用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工业信息化技术及应用

软件工程◎

信息学院、数理学院

软件工程

面向领域的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

面向服务的计算与工程

嵌入式软件技术与应用

软件项目管理与测试

网络安全与行为分析

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

物理学

信息学院、数理学院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薄膜物理和器件

光子晶体与负折射材料

低维材料及其微纳器件

有机光电材料

液晶物理与应用

管理科学与工程◎

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石化工程管理

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

企业跨国经营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战略管理

工程硕士

商学院

项目管理(专业学位)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石油石化项目安全管理

油气项目资源管理

项目信息工程管理

艺术硕士

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学位)

平面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

公共艺术

备注:◎表示已获得一级学科点;●省级优势学科;★省级重点学科;◆部级重点学科[18]

  • 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

材料学学科、化学工艺学科、化工过程机械学科、油气储运工程学科

部级重点学科

应用化学(精细化工)学科、油气储运工程学科

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 :“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 博硕点

截止至2014年,学校共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工程领域和1个艺术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

学科类别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代码、名称二级学科代码、名称
博士08 工 学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光伏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制造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硕士07 理学0703化学070301无机化学
070302分析化学
070303有机化学
070304物理化学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702物理学070205凝聚态物理
08 工学0802机械工程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4车辆工程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2材料学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0805Z3光伏材料与器件
99J2光电信息材料
0805Z1生物材料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2热能工程
080706化工过程机械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2Z1智能感知与互联技术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1化学工程
081702化学工艺
081703生物化工
081704应用化学
081705工业催化
0817Z1制药工程
0820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01油气井工程
082002油气田开发工程
082003油气储运工程
0820Z1油气工程安全技术
0820Z2油气工程节能技术与新能源利用
99J1数字化油气工程与控制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1环境工程
083002环境科学
0830Z1土木环境工程
0835软件工程083500软件工程
0837安全科学与工程083700安全科学与工程
99J3食品安全
0852工程硕士085204材料工程
085216化学工程
085229环境工程
085206动力工程
085219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12 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Z1信息管理与智能计算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规划教材9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2]

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安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制药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会计学、金属材料工程、软件工程、能源化学工程、休闲体育、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社会工作、能源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环境设计[19]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油气储运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工程、法学、美术学[20]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常州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环境工程;

省级精品课程:

省级精品课程汇总表
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油气储运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
安全技术及工程有机化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建设

专业名称

级别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制药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油气储运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安全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环境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土木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能源化学工程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国家级一流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线上一流课程

过程流体机械

高光藩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危化品运输管理与应急处置虚拟仿真项目

陆华良

线下一流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

朱正伟

线下一流课程

化学物质热危险性分析与评价

欧红香、单雪影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中西文化交流

孔文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学

邹国享、李锦春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流体流动与传热

马江权

质量工程

级别

名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现代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石油钻采与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多西他赛原料药生产仿真实习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甲醇合成与精制3D仿真实习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常州大学-中国石化集团华东石油局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规划教材9部;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

国家级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

完成人

获奖名称

石油石化安全人才五元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邵辉、陈群、李定龙、马江权、李伟明、何明阳、葛秀坤、徐淑玲、王凯全、周刚、赵庆贤、邢志祥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跟进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逻辑生成•系统耦合•模式创新

浦玉忠,徐守坤,薛健飞,张宏如,赵斌,李忠玉,李萍,温波,闫海波,周晓东,李伟明,张菊香,秦义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政府主导、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区域高职教育常州模式的创新实践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学生成绩

截至2022年7月,学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2017年捧得“优胜杯”;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5项,银奖3项,铜奖7项,实现金奖“四连冠”,2020年捧得“优胜杯”;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11项。[2]

科学研究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拥有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孵化器1个。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4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48个、产学研基地515个、校企联盟436个。[2]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质高效炼制及高质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光伏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精细石油化工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绿色过程装备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等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21]

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特种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重防腐涂料与涂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兽用抗寄生虫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能源与过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热载体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工业自动化热工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油气井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超特大型热载体炉高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大型重载齿轮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有机废弃物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金融自动终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石油化工过程关键设备数字孪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等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7月,“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全国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省部级和行业科研成果奖项98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303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17项;被SCI、EI、CPCI、CSSCI等收录学术论文34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000余件。[2]

“十一五”以来(2006年~2010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5项,一次被江苏省政府评为“十一五”获重大科技成果奖励成绩显著高校,三次被评为“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同时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优秀合作单位”。

科研获奖

项目名称

负责人

获奖类别

特种表面冲击强化抗应力腐蚀与疲劳技术及应用

孔德军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名单

课题名称

负责人

项目类别

所在学科

我国就业量质协调发展的动态监测与保障体系研究

张宏如

重大项目

管理学

社会学

应用经济学

新时代环境公平理念及其空间建构方略研究

樊宏法

重点项目

马列·科社

防范和化解“颜色革命”风险研究

李昊远

一般项目

马列·科社

中国共产党领导财政工作的历史经验研究(1921—2021)

杨大春

一般项目

党史·党建

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韧性的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

代智慧

一般项目

理论经济

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测度、成因及对策研究

姚惠泽

一般项目

理论经济

双重禁令倒逼我国林业产业链优化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管志杰

一般项目

应用经济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地方税与转移支付的协同效应研究

李俊英

一般项目

应用经济

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测度和实现路径研究

钟昌宝

一般项目

统计学

政策执行理论视域下地方环保执法的驱动机制研究

李明

一般项目

政治学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实施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阮丽娟

一般项目

法学

新就业形态的风险研判与系统治理研究

张宏如

重点项目

社会学

“终结艾滋病”的多重困境与社会应对研究

姚星亮

一般项目

社会学

积极社会政策视角下困境儿童福利治理机制的转型研究

刘玉兰

一般项目

社会学

冷战视野下波兰人民共和国文化政策研究

陈淑君

一般项目

世界历史

19世纪以来美国华盛顿传记研究

周凌枫

一般项目

外国文学

我国全民健身智慧服务机制创新及效果评价研究

吴明华

一般项目

体育学

长三角区域文体康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及辐射带动效应研究

郭建强

一般项目

体育学

我国运动健康指导门诊建设与治理研究

徐勤儿

一般项目

体育学

社会网络与知识网络对中小企业创新的交互赋能机制研究

高照军

一般项目

管理学

准公共产品视角下网络平台企业的治理机制研究

刘建刚

一般项目

管理学

要素流动视域下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扭曲效应及治理研究

佟金萍

一般项目

管理学

市域社会的城乡逻辑及其治理选择研究

吴伟

青年项目

哲学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全球分工地位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

梁经伟

青年项目

统计学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健康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

陈丽

青年项目

人口学

民国时期的尺牍出版与传播研究

王风丽

青年项目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新生代员工职业使命感塑造研究

赵莉

青年项目

管理学

我国“第二方阵”高校的发展困境与破解策略研究

徐高明

教育学规划

-

中国农本观念中的南方稻歌

王琳

后期资助

艺术学

构建校地共建共享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研究

刘晓华

思政专项

-

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历史经验研究

葛彦东

成果文库[22]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图书馆有武进科教城校区、西太湖校区二个校区图书馆,馆舍面积40000多平方米,中外文纸质图书176多万册,阅览座位2800余个,电子数据库60多个,中外文电子图书168多万册;是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成员馆,是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常州地区中心馆。[23]

学术期刊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与工业技术类学术刊物,是江苏省一级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期刊;于2020年首次被列为俄罗斯《文摘杂志》(AJ)来源期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和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的来源期刊,2017年与美国《艾博思科数据库(网络版)》签订了合作出版协议,并且已在海外发行;同时,是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超星等数据库及在线出版平台的来源期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2016年12月,获“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2016年12月,“材料科学与工程”栏目获江苏科技期刊“金马奖”十佳品牌栏目;2017年12月,获精品科技期刊项目;2018年10月,获2018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19年6月,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第一批“学术期刊融合出版能力提升计划项目”A类项目资助。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设有《政治•法学研究》《经济•管理学研究》《文史哲研究》《艺术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栏目;该刊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优秀学报、江苏省一级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数据库或出版平台列为来源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7月,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爱尔兰梅努斯大学、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美国新泽西城市大学举办电子信息工程、制药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等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1项,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项,省国际实验室建设项目2项。学校通过高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是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有4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在校学习。与玻利瓦尔大学共建我国在委内瑞拉的首家孔子学院,承办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孔子课堂。成立跨文化研究院、泰国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以色列文化研究中心等智库平台。[2]

校园文化

常州大学的校徽以简洁的“龙”形为主体,形象、简洁、易识,富含中国文化底蕴及常州历史特征。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城是拥有2500多年历史古城常州的别名。标志中的“龙” 富有动感同时又是英文字母“C”、“Z”、“U”的组合,独具创意、令人耳目一新。古文化的图腾与英文字母相互融合,寓意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有机融合。校标以红色为主色调,红色象征着热烈、喜庆与新鲜的活力。

校训

责任:“责任”蕴含敬业、务实、勤奋之意,这是常州大学的风格;“责任”蕴含讲求可行性、可靠性、有效性、可持续性之意,这是工程科学和工程实践特具的属性,因而也是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具备并且应在育人过程中着力培育的品格;“责任”蕴含既对自我负责、又对他人负责、更对社会负责之意和既对历史负责、又对现在负责、更对将来负责之意,这是现代社会栋梁之才的必备品德。

以“责任”为校训,表明师生员工要这样要求自己:既要有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又要有志存高远的创新精神;既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又要对社会和时代负责;用高度的责任心做人、做事、学习和生活。

知名校友

知名校友
戴厚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4]
徐留平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陆东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小平镇江市委常委 新区党工委书记
高亚梓靖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乐勇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正明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蒋志宪无锡化工设计院院长、高级工程师,无锡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顾建新复旦大学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志良姜堰市政府副市长
唐道伦淮安市交通局局长、党委书记
曹雨平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资料整理自常州大学校友会网站

学校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陈群
校长、党委副书记徐守坤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
副校长、党委常委陆锦冲、黄海燕、徐树法、徐守坤、陈海群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邱正祥
党委常委、总会计师陆华良
党委常委闫海波、杨琳[1][25]

历任领导

校名姓名职务名称
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施乐尧党委书记兼院长
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徐野党委副书记
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金延副院长
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洪奇副院长
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李惠进副院长
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李清院长
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羊淇副院长
江苏化工学院朱家果院长
江苏化工学院李祥行党委书记
江苏化工学院施乐尧党委副书记
江苏化工学院徐爱如副院长
江苏化工学院朱永副院长
江苏化工学院孙载坚副院长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高锡祺院长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张国忠党委书记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高广达副院长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杨银芳副院长
江苏工业学院林西平院长
江苏工业学院王雪峰党委书记
江苏工业学院王正洪副院长
江苏工业学院路建美副院长
江苏工业学院左健民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江苏工业学院陈志刚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江苏工业学院张桂华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常州大学王凯全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常州大学史国栋党委书记
常州大学孙小强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常州大学芮国强副校长
常州大学浦玉忠党委书记
常州大学王卫星副校长
常州大学程纯党委书记
常州大学蒋必彪副校长
常州大学陈奎庆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常州大学丁建宁副校长
常州大学苏旭平副校长
常州大学蒋军成党委副书记、校长
常州大学邱正祥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
常州大学张宏如副校长[26]

学校荣誉

2022年4月,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27]

2022年4月28日,常州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荣获2022年“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称号。[28]

学校排名

2022年4月,常州大学以总分200.9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158位。[5]

2022年5月,常州大学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203名。[6]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