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垣史博物馆(2023最新明城垣史博物馆百科介绍)

由网友(背着书包闯天下)分享简介:南京亮乡垣史专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是市级网络、铺示以及研究南京乡墙的博题性汗青类专物馆,隶属南京市文明广电新闻出书局(文物局)。一九九七年六月二零日,南京市亮乡垣史专物馆核准建立,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四日邪式开馆,馆址设于解搁门八号。专物馆位于南京乡墙台乡段,所统领的地界规模约为六私里,此中包孕解搁门至承平门段乡墙...

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是市级收集、展示和研究南京城墙的专题性历史类博物馆,隶属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局)。

你眼中的南京是什么样子的呢

1997年6月20日,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批准成立,1998年5月24日正式开馆,馆址设于解放门8号。博物馆位于南京城墙台城段,所管辖的地界范围约为6公里,其中包括解放门至太平门段城墙、解放门至玄武门段城墙、神策门瓮城以及南京古城墙纪念园。与南京市城墙管理处共同承担南京城墙维修保护的任务,并各有侧重。

博物馆馆址位于风景秀丽的南京城墙台城段。该博物馆是一座集中收藏、展示和研究南京城墙的专题性历史类博物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山、水、城、林融于一体的自然景色,构成了明城垣史博物馆鲜明的特色。

中文名称

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

类别

历史类博物馆

开放时间

全天

外文名称

Nanjing History Museum of the Ming City Wall

地点

南京城墙台城段

馆藏精品

等明代铭文城砖

发展历史

1998年5月24日,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与南京市城墙管理处共同承担南京城墙维修保护的任务,并各有侧重。博物馆馆址位于风景秀丽的南京城墙台城段。该博物馆是一座集中收藏、展示和研究南京城墙的专题性历史类博物馆。博物馆在展示南京古都特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同南京市明城墙管理处共同承担着明城墙维修保护的任务。[1]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山、水、城、林融于一体的自然景色,构成了明城垣史博物馆鲜明的特色。

馆藏文物

明城垣史博物馆十分注重对藏品的征集,经常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宣传保护城垣遗迹遗物的有关法规和知识,并注重对尚存的十余公里明城垣的修复、保护、管理和利用。

明城垣史博物馆重点收藏明代铭文城砖及众多相关的文物资料和文献资料,标本城砖达600多种,其中还有明代宫廷专用的“金砖”。南京城墙砖文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博物馆还收藏有明故宫的基础木桩和古代战争中使用的垒石等文物。

馆内设有《南京城墙》基本陈列,系统地介绍了南京城墙的历史沿革、建造特点以及它在中国和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观众们常常对陈列中的几件藏品抱有特别浓厚的兴趣:最有趣的一件要算一根粗大弯曲的老树根,它是在1994年维修太平门段城墙时偶然被发现的。由于树根年复一年紧贴着城砖,并深入墙体夹缝中顽强地生长,树皮上竟然也清晰地拓出了城砖铭文“甲首金田”等字样,这让人不得不为之惊叹。另一件珍贵的藏品是一块刻有“洪武元年”的城砖,它为人们考证南京城墙建造史提供了确切的证据。同时,它也隐藏着一个难解之谜:明初避讳,凡文书中遇“元”字,皆以“原”、“宣”代替,而为什么这块城砖会赫然出现在朝阳门上呢?现在仍不得而知。还有一个展品就是砖土笑面小人头像。它是1957年在拆城工地上被发现的,当时有一块刻有“怀宁县”字样的城砖被跌断,其间出现了这个似笑非笑、神情古怪的人头像,它夹在城砖中究竟包含了什么意义呢?这似乎又是一个难解之谜。在实践中,博物馆专业人员不断加强研究,深入挖掘南京城墙丰富的文化底蕴,努力使博物馆的业务建设达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

建筑布局

该馆筹建于1996年7月,馆内设有7个陈列厅及接待厅,展出城垣全貌模型、城砖实物、砖铭拓片以及城墙墙体结构等。

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坐落在解放门8号、南京明城墙原址——台城段城墙。这里东接紫金山,北揽玄武湖,风景十分明丽。

明代南京城垣是世界第一大城,它多为顺山而建,留存至今的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登高望远、俯瞰南京新貌的最佳去处,明城垣中博物馆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组织观众,让人们在接受历史、文物知识薰陶的同时,感受南京的巨大变迁和当代生活的美好,更加珍惜南京古老的文化遗存,更加热爱今天的新南京。

场馆特色

关于南京明城墙的长度,明代以来说法不一。在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拆城后的历次“现状”调查中,各种数据也多有出入,没有一个相对科学、统一的认识。

为此,2005年11月28日,省市文物局和省测绘局携手采用高科技测绘手段摸底明城墙,2006年1月28日测绘工作完成。

一组令人震撼的数据终于出炉了,南京明城墙总长度为35267米,合35.267公里;其中地面遗存部分25.091公里,遗址部分为10.176公里。

明城墙被分成三大类

据悉,根据目前南京城墙的现状,大致将其分为三大类。基本完好类:原城墙保留约三分之一以上,即水平面以上不低于5米。

遗迹类:原城墙保留不足三分之一,即水平面以上,5米以下。

遗址类:原城墙水平面上没有任何遗存物。

省测绘局有关人士称,确定上述分类办法是为了加大南京明城墙的保护范围,这一划分有三大依据和意义。

首先,统计数据的概念应该更新。1988年,南京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标志着有必要从“概念”上对原有认识范围予以扩大和调整。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1958年,在统计城墙“现状”数据中,使用了“保留”、“拆完”、“城砖拆完,条石保留”和“部分拆除、部分保留”四种概念。

1983年,在对城墙“现状”调查中,使用了“完整长度”、“半损坏长度”和“缺口长度”三种概念。

1988年,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再使用这样的“概念”去统计数据,显然不利于今后南京城墙的科学保护。

其次,城墙本身也在发生变化,城墙经过大规模抢修和某些地段的环境整治,使原先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有必要进行重新确定。自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南京对明城墙的许多地段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和整治,对一些景观地带的城墙遗迹利用明代城砖进行了标志性修复,与原先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后、需要重新确认特殊地段城墙的属性。过去对城墙的各种数据统计,主要是以城墙城砖与条石的存毁多少来确定其属性。但明代南京城墙有多种砌筑方式,其中“包山墙”,因外包城砖被部分或全部拆除,而仅存芯墙就当成完全被拆毁,这与南京城墙构造的特殊性相违背。

现在看来,这样的山体或芯墙,只要当年筑城时曾被充分利用过,且能看出城墙的形态和走势,就应看成是当年城墙的遗址部分。更何况,地面城砖无存并不代表地下基础也无存。

科研文化

该馆把科研放在重要的工作日程上,力争成为明城垣史乃至中国和世界城市建设史研究的中心。馆中的历史陈列及反映当代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和艺术成就的其他临时展览,成了向国内外游客特别是中小学生传播、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文物旅游活动中心,也是一处有关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知识的教育中心。

教育意义

博物馆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接待能力的同时,还积极筹备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经过多年的建设,明城垣史博物馆已经成为展示南京古都特色的“第一窗口、第一形象和第一场馆”。2001年,明城垣史博物馆被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明城垣史博物馆和城墙管理处积极发挥管理和维修职能,每年承担多处地段的城墙维修抢险工程,年收运城砖量达40多万块。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南京城墙这一历史文化瑰宝将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的各项工作也将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