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安徽省下辖地级市)

由网友(那些难以言说)分享简介:淮北隶属于安徽省,是天下沉要的资材型都会,也是1座新兴的古代化工业都会,北交萧县,南临亳州,东取宿州邻接,西连河南商丘,一九六零年修市,果煤而修,缘煤而兴。地处苏豫皖3省接壤,现辖相山、杜散、烈山三个区以及濉溪县,领有五个省级开垦区,截至二零二一年,总面积二七四一平方私里,常住人嘴二一八.五万人,[一]二零二一年,齐市地...

淮北隶属于安徽省,是全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也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北接萧县,南临亳州,东与宿州毗邻,西连河南商丘,1960年建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地处苏豫皖三省交界,现辖相山、杜集、烈山3个区和濉溪县,拥有5个省级开发区,截至2021年,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8.5万人,[1]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23亿元、再跨百亿元台阶,曾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2]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23亿元、再跨百亿元台阶。在中国气候区划中,淮北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2]

截至2021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7 所,普通中学 122 所,小学 279所,幼儿园 375 所。全市共有卫生机构 897 个(含村卫生室),床位 12314张,卫生技术人员 14473 人。2021年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 200 项,登记科技成果 425 项,建成双创平台 13 个。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21 家;其中新认定 69 家,同比增长 45%,增幅居全省第一。[1]

中国十大古曲中《高山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淮北独占三席;柳孜隋唐运河遗址作为中国大运河重要遗产点,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石山孜遗址、临涣古城墙、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展示着厚重文化和辉煌历史。[2]

中文名

淮北[3]

外文名

Huaibei

别名

相城、运河名城、精致淮北、皖北经济重镇、中国碳谷

地区生产总值

1223.0亿元(2021年)[4]

人均生产总值

47654元(2019年)[5]

高等学府

淮北师范大学

主要民族

汉族

邮政编码

235000

地理位置

安徽省北部、淮河北岸

火车站

淮北站、淮北北站、青龙山站

市树

银杏、国槐

市花

梅花、月季

市委书记

覃卫国[6]

行政区划代码

340600[7]

面积

2732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

户籍人口218.5万人(2021年)[4]

行政区类别

国家/地区

中国

下辖地区

相山区、烈山区、杜集区、濉溪县

政府驻地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人民路208号

电话区号

0561

著名景点

相山公园、南湖、龙脊山、临涣古镇、华家湖、双堆烈士陵园等

气候类型

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方言

中原官话-徐淮片-徐州话

车牌代码

皖F

城市排名

2017年安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第16名

历史名人

华元、蹇叔、桓谭、嵇康、刘开渠

市长

汪华东[8]

建制沿革

安徽省3个特别的市,原来都是从县分切出来的,现在名气都很大

夏禹分天下为九州,淮北市境属徐州。公元前21世纪,助禹治水

有功而成为商部落首领契的孙子,商汤十一世祖相土为进一步向东扩张,由商丘迁徙至此,作为别都,此后山即为相山、城即为相城。商汤伐桀,灭夏建商,商沿夏制,相城仍属徐州所辖。周武王伐纣更商分封诸侯,以纣王兄微子启代殷,立国号宋,相属宋。公元前588年至前576年期间,宋共公瑕为避水患,曾将国都由睢阳(今商丘)迁至相城。战国时期,齐、楚、魏灭宋,相归楚国。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在相城和临涣镇分设相县、铚县,同属泗水郡,相城为郡治所在地。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改泗水郡为沛郡,郡治仍在相城。元狩六年(前117年),在今杜集区石台镇梧桐村闸闸河西设梧县,属沛郡。地节元年(前69年),梧县改属彭城郡,后改属楚国。王莽篡汉后,尽易天下郡县名,改相县为吾符亭,沛郡改为吾符郡,梧县为吾治。东汉建武二十年(44年)改沛郡为沛国,国都仍在相城。梧县先后改属楚国、彭城郡国。

三国时,相城属魏,相县和铚县先后属魏陪都谯郡(今亳州谯城区)西晋属谯国(今亳州谯城区),归豫州。梧县仍属彭城郡国。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沛国,建都相县。东晋皇室南渡,相县先后归赵、前燕,归属屡有更易。梧县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的彭城郡。太元八年(384年),梧县未再恢复。南北朝时,相县先后归属宋、北魏、北齐,属徐州沛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相县,为相城乡。

梁普通六年(525年)置临涣郡,治所在今临涣集。梁大通元年(527年)梁伐魏,攻克竹邑城。梁将陈庆元从铚县率兵数千人追击魏军至洛阳。北魏永安二年(529年)6月北魏军数千人夜袭临涣郡,城内梁军无备,死伤惨重,仓皇出逃。此地复为北魏所辖。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析临涣郡置白掸县、涣北县,治所分别在今魏集乡和宋庙乡境内。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废临涣郡,新置临涣县;废涣北县,复置竹邑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竹邑县废,并入符离县。开皇九年(589年)符离县属彭城郡。大业元年(605年)春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夫百余万人,开掘通济渠。渠经今铁佛、百善、四铺3个区,过境长42.8公里,渠面宽40米,堤上广植柳树。是年废白掸县,并入临涣县。本地分属彭城郡萧县、符离县、蕲县和谯郡临涣县。

唐初,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符离县、蕲县和亳州之临涣县。武德四年(621年)析符离县置诸阳县。贞观元年(627年)废诸阳县复入符离县。元和四年(809年)以徐州之符离县、蕲县、泗州之虹县置宿州。元和九年(814年)析亳州之临涣县属宿州。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相地渐趋衰落,成为边远闲塞之地相城孜。唐咸通十年(869年)4月,庞勋率桂林戍卒起义军与唐军7万战于柳孜镇。义军败,转战临涣、亳州一带,庞勋战死。

五代时,隶属与唐代略同。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宿州升为防御。开宝元年(968年)为保静军节度,属淮南路。宋天圣十年(1032年)柳孜镇天王院修砖塔1座,高80尺,临涣县令、县尉、主簿,柳孜镇巡检、盐酒税等人主修。时柳孜镇有大小庙宇99座。熙宁五年(1072年),分属淮南东路。元丰五年(1082年)徐州分属京东西路。本地分属淮南东路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京东西路徐州之萧县。南宋时,长江淮河以北沦为金地,本地分属南京路宿州防御之符离、临涣、蕲县,山东西路徐州武宁军之萧县。宋绍兴十年(1140年)8月宋将杨存中引兵500骑夜袭柳孜镇,遭金兵伏击,大败,退至泗水一带。金人占据宿州。金天兴元年(1232年)元兵3000骑猛攻临涣城,县令张若愚率全城民众死守。后因城内粮尽和外无援兵城破,张若愚自杀。临涣城被元兵洗劫一空。

元初,本地分属河南行省归德府徐州之萧县,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至元二年(1265年)撤符离、临涣、蕲县,并入宿州,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和宿州领辖。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本地分属中都临濠府宿州和徐州之萧县。洪武七年(1374年),中都临濠府改称凤阳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徐州直隶京师。本地分属凤阳府之宿州和南京徐州之萧县。

清顺治二年(1645年),置江南省布政使司,本地分属江南省徐州之萧县和凤阳府之宿州。顺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省分设左右布政使司,本地分属左布政使司凤阳府之宿州和徐州之萧县。康熙六年(1667年)改设江苏省、安徽省。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直隶徐州为徐州府,本地分属江苏省徐州府之萧县和安徽省凤阳府之宿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府州建制,本地分属安徽省宿县和江苏省萧县。民国三年(1914年)置道,本地分属安徽省淮泗道之宿县和江苏省徐海道之萧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本地复归安徽省之宿县和江苏省之萧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成立行政督察区,本地分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后改第四区)之宿县和江苏省铜山行政督察区之萧县。

1949年6月,本地分属华东局皖北行政公署宿县和萧县。1950年7月,析宿县西部置濉溪县,以濉溪而得名,属宿县专区管辖。1958年5月,淮北煤矿筹备处成立。1960年4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以蚌埠专区的濉溪县和萧县部分地区组建濉溪市,市名借用濉溪县县名。市人民委员会与濉溪县人民委员会合署办公,同时将萧县杜集、高岳、朔里公社全部和永堌公社、闸河以西4个大队、吴庄公社闸河以西7个大队划归濉溪市管辖。1961年1月13日,濉溪市正式成立,将濉溪县北端的方顶大队和渠沟大队划归濉溪市管辖;6月17日,成立濉溪市郊区,辖相山、杜集、高岳3个公社。1963年12月16日,宿东办事处成立,辖宿县专区宿县东部部分区域,所辖区域划归濉溪市管辖。1964年4月27日,市郊区撤销。1965年,濉溪县的任圩公社和烈山公社之二郎庙、杨庄、洪庄、烈山、黄桥、吴山口大队划归濉溪市管辖。1971年1月,恢复市郊区,同时成立相山区。1971年4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濉溪市更名为淮北市。1976年,将萧县郭庄公社的官庄、任庄、任土楼、李洼、孙庄6个大队90个生产队划归淮北市管辖。1977年2月22日,宿县地区所辖濉溪县划归淮北市管辖。1980年3月29日,设立杜集区、烈山区。1984年3月27日,郊区撤销,将其所属相山、蔬菜、任圩3个乡划归相山区;烈山乡和新增设的青龙山镇划归烈山区;杜集乡和原矿务局代管的高岳、朔里、毛庄、窦庄、北山、牛眠、坡里、钱

楼、孟庄9个乡划归杜集区。时濉溪县辖9个区、4个镇、65个乡,遂形成市辖三区一县的区划格局。1985年7月15日,淮北市撤销宿东办事处,所辖区域划归宿县地区宿州市管辖。2012年12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撤销濉溪县四铺乡,设立四铺镇,面积、人口和隶属关系不变。四铺镇成为淮北市第18个建制镇,标志着淮北市乡的历史结束。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淮北市下辖3个区、1个县。[9]

区划详情

3个区:杜集区、相山区、烈山区。

1个县:濉溪县。[9]

辖区

行政区划详情
区划面积(平方公里)常驻人口(万人)邮政编码政府驻地
相山区134.940.76235000相山西街道
烈山区33837235025杨庄街道
杜集区23834.1234047高岳街道
濉溪县1987.5111235100濉溪镇
参考资料

自然环境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的北部,东经116°24′~ 117°03′、北纬33°16′~34°10′。地处苏、豫、皖3省交界处,[10]北接萧县,“飞地”段园镇与江苏徐州市的铜山区接壤;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毗邻,西连涡阳和河南永城市。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108公里,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其中,濉溪县面积1987.5平方公里,市区行政区域面积753.5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相山区人民路208号。

地形地貌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15~40米之间,坡降为万分之十一。境内有相山(海拔342.8米)、老龙脊(海拔362.9米)及一些小山丘,其余为冲积平原,面积达235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5%。平川广野是淮北市地貌的主要特征,以寒武和奥陶系地层形成的山丘,分两列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濉、龙、岱、闸、沱、浍诸河贯穿而过,采煤塌陷而成的矿山湖点缀着市区。

气候

淮北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

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

春季(3至5月)温暖,平均气温为14.7℃,平均降水量为160.7毫米,天气多变,多吹东南风或东风,有利于春播和越冬作物生长。

夏季(6至9月)炎热多雨,多吹东南风或东风,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日照充足。夏季平均气温为26.5℃,最高气温达41.1℃。降水量历年平均475.3毫米,超过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为喜温作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秋季(9至11月)凉爽,降温快,日差大,多吹东北风。季平均气温为15.6℃,降水量为168.1毫米,有利于秋季作物成熟。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寒冷干燥,雨雪皆少,偏北风。季平均气温为1.7℃,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为-3.7℃,最低气温达-21.3℃。季平均降水量为50.7毫米,占全年5.8%,有利于越冬作物安全过冬。

水文

地表水

降水形成坡面径流,汇集进入沟渠、河道或人工村塘、塌陷洼地

,形成地表水。市境内偏旱年和干旱年由于降水量减少,河道径流量大为减少,体现出境内河流均为雨源型河流,其资源枯丰完全依赖于降水补给的多寡。

地下水

淮北市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由第四系潜水和裂隙岩溶承压水构成,共分为相山、青龙山至王场和符离集3个水系。据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队勘探结果,辖区内地下水开采模数累计为4.16~5.04万吨/小时,其中第四系浅层地下水开采模数为15~25万吨/年·平方公里,市区北部偏大,浅层水资源为2.6~3.4万吨/小时。浅层水主要来源于降水沿裸露基岩山区和基岩浅埋区上复松散层,以及平原区陆面入渗蓄存和向下越层补给形成的。这部分水资源属面上分布,难以集中开采,其水质主要受土壤和地表水质影响。岩溶承压水开采模数为1.56~1.64万吨/小时,它是全市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水源,由寒武、奥陶系石灰岩出露组成的萧相背斜和闸河向斜共同组成淮北深层承压水含水构造体系。深层承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靠萧相背斜裸露基岩接受降水入渗,以及第四系潜水的影响。这部分水的功能主要是全市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开采量大。

自然资源

淮北市河道节制闸14座,蓄水总库容479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610万立方米。全市现有大沟140余条,长1539公里,中沟2190条,长3615公里,大、中沟上建有涵闸251处,蓄水总库容25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780万立方米。淮北市有山丘区中型水库—化(华)家湖水库,库容133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3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3座,总库容151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27.6万立方米。东北山丘区较大的塘坝有4处,库容19.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6.3万立方米。但是山丘区水库、塘坝位于岩溶发育地带,渗漏较为严重,偏旱—干旱年份,基本干枯见底。

淮北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34亿立方米, 可利用总量为4.0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1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18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4.14亿立方米、岩溶裂隙水1.04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3.71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量398立方米/年。2012年,淮北地下水资源量3.9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少27.1%。水资源总量5.4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少35.2%。人均水资源量约250立方米(不包含中深层孔隙水和岩溶水的静储量)。

土地资源

淮北市土地总面积27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5988公顷,

林地面积23266.67公顷,水域面积10000公顷,养殖水面8333公顷,荒沙、荒漠1466.67公顷。再生土地资源优势独特。综合复垦治理后的采煤塌陷区土地已成为该市独特的资源优势,自1958年以来,全市累计塌陷土地24万亩,截止2003年,全市复垦利用塌陷土地11.9万亩。

淮北市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原生植被已不存在,人工植被主要是农作物和各种树木。淮北地区土壤类型主要有潮土和砂礓黑土两大类。潮土类主要分布在黄泛平原地区,面积约为108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1.1%;砂礓黑土是淮北地区的古老耕作土壤,分布面积最大,约为144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4.8%。此外,境内石灰岩残丘地带有面积较小的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和棕壤分布。

矿产资源

淮北矿产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已发现矿产56种,矿产地488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0处,中型矿产地13处,小型矿点455处。在查明储量的16种矿产中,煤、铁、铜、金、水泥用灰岩、高岭土储量分别居全省第2、4、6、2、6、1位。其中,煤炭资源最具优势,远景储量350亿吨,工业储量80亿吨。淮北矿区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分布广泛、矿床规模较大、综合效益凸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煤炭和精煤生产基地。

植物资源

淮北植物主要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只有现存的少数石灰岩残丘上分布有次生林,主要森林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全市有野生植物800多种,其中乔木118种,灌木177种,竹类9种,藤木148种,植物类药材有571种。多数野生植物分布在相山、蔡里、龙脊山、北山等山区,如银杏、杨柳、紫穗槐、罗布麻 、黑三棱、菟丝子、盖草、半夏、芦苇、香蒲、白茅、眼子菜、菹草、白萍、黑藻、柴胡、玄胡、狼毒、酸枣、百合、枸杞、银花、甘草、车前草、盖母草、薄荷、小蓟、野菊花等。

动物资源

淮北市野生动物区系古北界华北区,陆栖脊椎野生动物种类贫乏。有野生动物100余种,其中兽类有20余种,优势种为草兔、北方刺猬、尖嘴老鼠、大仓鼠、小伏翼、地老鼠、貉、黄鼬、狗獾、猪獾、豹猫等。鸟类有50多种,优势种为猫头鹰、鹰、白鹭、麻雀、山雀、斑鸠、家燕、斑鸠嘴鸭、绿翅鸭、白骨顶、赤颈鸭、苍鹭、白尾雁、白尾鹞、杜鹃、啄木鸟、太平鸟、灰喜鹊、大嘴乌鸦、鹞子等。两栖爬行类有20余种,优势种为青蛙、花背蟾蜍、泥蛇、黑斑蛙、蝎子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的有6种,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0余种。

人口

人口

2021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218.5 万人,比上年减少2532人,其中城镇人口 124.3 万人,乡村人口 94.2 万人;常住人口197.4万人,比上年增加 0.4 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6.90%,比上年提高0.9 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78%,比上年提高0.62个百分点。[4]

民族

淮北市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数非常小。建市之初,全市有回族、满族、侗族、蒙古族、畲族、苗族6个少数民族,人口394人,占总人口的0.5%。其中回族372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32个,未识别民族7个。人口3079人,其中回族2419人。截至2012年底,淮北市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34个少数民族,人口4723人,其中回族3524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

政治

职务姓名
市委书记覃卫国[6]
市委副书记李明、朱浩东、王启荣、操隆山[11][3]、杨宏星[3] 、汪华东[12]
市委秘书长张力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市长汪华东[8]
副市长章银发、陈英(女)、梁龙义、黄韡[13]、姚珂[14][15]
秘书长徐涛

人大领导

职务姓名
主任方宗泽
副主任张保成、金文、张香娥、赵德志[16]
秘书长赵德荣[17]

政协领导

职务姓名
政协主席钱界殊
政协副主席张力、朱先明、刘添才、孙兴学、李公峰、董哲、胡守斌
政协秘书长张红玉[18]

经济

2021年,全年全市实现 GDP1223.0 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86.3 亿元,同比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 514.3 亿元,同比下降 2.5%;第三产业增加值622.4亿元,同比增长 7.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1:42.0:50.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0.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0.2 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0.7%,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六升二降”。其中交通和通信类上涨5.2%,衣着类上涨0.9%,居住类上涨 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 2.8%,医疗保健类上涨0.8%,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 1.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4%。

2021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 3.8 万个,8245 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67%。年末新增私营企业7127户,新增注册资金 288 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3.2 万户,新增个体从业人员 5.5 万人。年末全市实有个体工商户15.5万户,个体从业人员 36.4 万人;实有私营企业4.8 万家,注册资金2427亿元。[4]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145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1.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13 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151 万吨,其中小麦101.1 万吨,增长1.2%,玉米 42.1 万吨,增长 2.2%,豆类7.7 万吨,下降5.9%;小麦单产 496.6 公斤,玉米单产 332.7 公斤。油料产量7365.3吨,增长44.3%;水果产量 31.7 万吨,下降6.5%;蔬菜产量42.2万吨,增长 3.8%。全市营造林 3.3 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353亩,完成森林长廊示范段建设 10.1 公里,折合面积300 亩。义务植树368万株。湿地面积 5545.82 公顷。全年出栏肉猪97.2 万头,增长48.9%;出栏牛 2.9 万头,增长 21.9%;出栏羊29.8 万只,下降7.3%;出栏家禽 1059.2 万只,下降5.5%;肉类总产量10.7万吨,增长 30.9%;禽蛋产量 3.8 万吨,下降10.5%。水产品产量2.6 万吨,增长 2.3%。年末全市生猪存栏61.4 万头、牛存栏3.1万头、羊存栏 16.2 万只、家禽存栏394 万只。[4]

第二产业

2021年,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99 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4%;全市36个工业行业中有1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8.6%,医药制造业增长 52.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11.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 5.3%。非煤工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8.4%,比上年降低 3.1 个百分点。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 36.8%,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8.8%,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 26.8%,比上年提高 2.2 个百分点。全年“五群”和“十链”产业产值分别增长 3.7%和 7.9%。

2021年,在重点统计的 11 种工业产品中,产品产量“5 升6降”。其中,发电量 213.9 亿千瓦时,增长3.6%;小麦粉114.2万吨,下降 7.5%;服装 1215.2 万件,下降48.7%;焦炭405.3万吨,增长 1.4%;白酒 24516 千升,增长0.4%。原煤产量3551.4万吨,下降 6%;洗精煤产量 1343.6 万吨,增长2.4%;饲料89万吨,增长 30.1%;纱 4.1 万吨,下降1.7%;日用玻璃制品4.8万吨,下降 3.8%;水泥 673.1 万吨,下降6.6%。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00.8 亿元,同比增长 13.3%;实现利润总额 132.8 亿元,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 95.3%,比上年同期增长1.1 个百分点。

2021年,年末全市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1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88 亿元,增长16.5%;竣工产值25.3亿元,增长 32.1%。[4]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7%;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 11.2%;项目投资同比增长8.6%。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 7.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4.4%。从工业投资看,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 0.7%。其中,采矿业投资同比增长30.9%;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同比下降26.2%;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1.6%。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5%,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16.2%,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1.2%,其中住宅投资同比增长 18.5%。商品房销售面积280.7 万平方米,增长11.7%,其中住宅销售建筑面积 266.8 万平方米,增长9%;房屋施工面积 1413.5 万平方米,增长 15.2%;房屋竣工面积62.0 万平方米,下降 22.7%。

2021年,全年全市开工总投资 5000 万元以上市级重点项目145个,其中,5000 万元-1 亿元项目 23 个,1 亿元-3 亿元项目60个,3亿元-5 亿元项目 17 个,5 亿元以上项目45 个。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 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23.0 亿元,增长1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98.3 亿元,增长14.5%。按消费类型统计,实现商品零售 485.1 亿元,增长10.9%;餐饮收入36.2亿元,增长 54.9%。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值看,全市汽车类商品零售额 43.9 亿元,增长10.4%;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 19.8 亿元,增长 15.3%;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16.5亿元,增长 3.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5.6亿元,增长 12.2%;烟酒类商品零售额5.4 亿元,增长2.5%;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 4.7 亿元,增长 7.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 4.7 亿元,增长 0.4%;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4.4亿元,增长 11.2%;饮料类商品零售额2.3 亿元,增长8.9%。全市纳入统计的 16 家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 5.0 亿元,下降0.5%。

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21年,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 115.7 亿元,比上年增长65.8%。其中出口 104.5 亿元,增长 69.9%;进口11.2 亿元,增长35.3%。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 6 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4825万美元,增长 10%。

2021年,全市有相山风景区、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四季榴园、南湖风景区、双堆集烈士陵园、临涣文昌宫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及乾隆湖风景区 18 处 A 级景区,其中4A 级景区3 处,3A级景区 13 处,2A 级景区 2 处;拥有口子国际大酒店及凌云宾馆等星级宾馆 3 家,其中五星级 1 家,3 星级2 家;旅行社33家;省级旅游农家乐 18 家;旅游商品定点企业13 家;旅游从业人员 4500 多人。成功举办石榴文化旅游节、段园葡萄采摘节等节庆活动。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21年,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8 亿元,增长10.8%。其中,税收收入 65.2 亿元,增长 14%;非税收入23.6 亿元,增长2.9%。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95.8 亿元,增长6.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4.9 亿元,下降 1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3亿元,增长 7.8%;卫生健康支出21.2 亿元,增长3%;农林水事务支出 19.7 亿元,增长 8.4%;教育支出36.6 亿元,增长3.6%;节能环保支出 4.1 亿元,增长 0.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9亿元,增长 4.4%。

2021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94.9 亿元,比年初增加 122.8 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97.5亿元,比年初增加 103.1 亿元,增长10.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1419.6 亿元,比年初增加141.1 亿元,增长11%。金融存贷比 79.1%,比上年提高2.6 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保费总收入 43.0 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 15.4 亿元,下降 0.5%;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27.6亿元,增长 10.1%。全年赔付支出16.9 亿元,增长32.9%,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 10.2 亿元,增长17.2%;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 6.7 亿元,增长 66.9%。

2021年,全市 4 家证券机构证券账户(沪深合计)数量18.1万户,证券代理交易额 2002.1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和4.7%。43 家企业在省区域四板市场挂牌。[4]


文化

2007年,淮北市境内的隋唐古运河柳孜码头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预备名单内。

淮北文物列表
国际级柳孜隋唐大运河码头遗址临涣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石山孜遗址
临涣古城墙遗址古城汉墓-
省级宋疃青龙寺相山秘霞洞石刻徐集徐氏祠堂
赵集二级扬水站旧址濉溪老街古建筑群口子酒古窖池及中西式建筑群
共姬墓汉阚遗址及水牛墓化家湖遗址
显通寺小李庄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戏曲艺术

淮北梆子戏

淮北梆子戏,原名沙河调或沙河梆子。当地人俗称“高梆”。

淮北梆子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与河南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莱芜梆子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淮北绑子戏源于河南豫剧豫东沙河调。主要流行在皖北、豫东和苏北的一些地区。鼎盛时几乎县县都有专业剧团。成立较早而影响较大的剧团,主要有抗战时期的翻身剧团、拂晓剧团等。由于豫东与淮北毗邻,长期的艺术交流,使豫东沙河调逐渐吸收了淮北民歌和民间小调的有益成份而演变成今天的淮北梆子戏。淮北梆子戏的唱腔具有高昂、粗犷、奔放、感染力强的特点,有二百多种曲牌。演唱分大本腔与二本腔(二本腔即假嗓),在伴奏乐器上除弦乐和鼓板之外,另加枣木梆相击作声,藉以增强声调之节奏。在艺术表演程式上受京剧的影响较大,但仍具有地区特色。淮北市梆剧团,淮北市的厂矿、郊区、农村剧团在演出剧目时绝大多数是演唱淮北梆子戏。

泗州戏

泗州戏原称“拉魂腔”,源于苏北鲁南地区,传入淮北,已有二百多

年的历史。建国前基本上是由民间小班社在农村演出。这种班社多以家族、家庭成员、师承关系为核心组成。建国后才逐步进入城市登上舞台。泗洲戏的唱腔具有加快、爽朗、委婉的特色。在农村中流传有这样的歌谣:“拉魂腔,拉魂腔,不怕你不来,就怕我不唱。”由于它的唱腔优美动人,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深受淮北地区人民的喜爱。又因为泗洲戏的老一辈艺人多数生长在泗县一带,所以这一剧种在语言运用上又具有泗县一带语言粗犷、幽默的特色。  泗洲戏的剧目:传统大戏约有80多出;传统小戏和折子戏约有60个左右。除此,还有二百个“篇子”。优秀的生活小戏如《拾棉花》、《走娘家》、《借水瓢》、《钓水鸡》、《野姑娘》等,都是根据这些“篇子”整理改编出来的。建国以来,除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现代剧目,如《结婚之前》、《两面红旗》、《摔猪盆》等外,还整理改编了一批受到群众欢迎的传统剧目,如《三蜷寒桥》、《杨八姐救兄》、《拾棉花》、《走娘家》、《打千棒》等;这也是有代表性的剧目。

淮北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是在安徽淮北地区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它因发源于淮北地区,表演时男角上场背花鼓,乐队伴奏时也以“花鼓”为主乐,因此叫淮北花鼓戏。2007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淮北花鼓戏和淮北大鼓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淮北琴书

淮北琴书是地方曲艺的大曲种之一,它源远流长,积累丰富

,旋律优美,板式繁丽,而且曲腔对文学载力强。既能说唱传奇大书,又能咏唱抒怀寄情的曲段。它是以说唱为主的曲艺形式,流行为苏西、豫东、皖北、鲁西南一带。

淮北琴书的音乐曲牌有《大八板》、《小五板》、《垛子板》、《慢板》、《快板》、《喜调子》、《哀调子》等曲牌。琴书开场前,先合奏一段曲牌《大八板》,群众称为“打闹台”,艺人称“拉拉场”(把观众吸引过来听书),优美、动听、欢快的音乐把观众吸引过来以后,即开始演唱小段,然后“开正本”(唱大部书)。淮北琴书在演唱小段之前,还有一段和观众交流的语言和唱段,以表现艺人谦虚和蔼的态度。

淮北琴书演出流传曲目多以人文戏为主,地方群众称其为“鞋筐子戏”。由于琴书历史悠久,加上老艺人不断创新,在演唱中也逐步出现了一些武戏。淮北琴书的曲牌《八大板》曲调鲜明,高低起伏,变化无穷,特别是坠胡伴奏,充分显示出它的特点。

民俗作品

剪纸

淮北地区的剪纸艺术,融合了南方的纤巧秀逸,北方的浑厚苍劲。

泥 人

“泥人”是北方流传的一种民间彩塑。淮北地区也有一些捏泥人为业的艺人,每逢过年过节,在庙会和集市上,挑个挑子或者推着小车,摆放着自己捏的泥人到处叫卖。这些泥人作品,有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也有小说戏曲中的角色,有表现劳动人民现实生活中瞬间的形象,有正面人物,还有反面人物。艺人在泥塑中运用绘画技巧,使作品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较强的观赏性。

面 人

捏面人是淮北民间工艺之一。捏面人所用的原料是江米面,也就是糯米面。不过它是先和普通的面粉加水揉制成,然后又加上糖和麻油再煮、再揉。揉到面软硬适度,塑而不变形为止。之后分门别类地调颜色。 面人多取材于古典民间戏剧人物。捏面人者工具不多,但很特别。剪刀、牛骨签、小梳子之类的工具是不能少的。艺人们手拿工具,在各种颜色的面团上挥动,一团粉红的面脸上,就添上了眼睛、鼻子、嘴、耳朵、头发,甚至还有牙齿、头饰。身上的衣服,也配备齐全,还有因姿态而造成的衣褶。脚上有鞋,手有手指,手里舞刀弄剑,更劲道十足,一点也没有“面人”的感觉。

糖 人

制作糖人是淮北民间的一种手工艺,制作者多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颜料或色素使之呈红色或绿色。使用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是勺形和铲形的。

糖人是以蔗糖和麦芽糖做成的各种造型,有人物、动物、花草等。据说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的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画,时称戏剧糖果,后来也被称作稠糖葫芦、吹糖麻婆子、打秋千稠饴、糖宜娘、糖官人、糖宝塔、糖龟儿等。

按照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吹糖人是把糖料吹制成各种造型。制作时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麦秸杆挑上一点糖稀,再对这麦秸杆吹气,糖稀随即像气球一样鼓起,再通过捏、转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种造型。最后用竹签挑下,冷却后成型。吹糖人以动物造型居多,体态丰满,常见的是以十二生肖为内容。吹出的糖人质地很薄,易碎。 画糖人就是在石板上用糖浆画。石板多用光滑冰凉的大理石,用时在上面涂一层防粘的油。糖稀熬好后,用小勺舀起,在石板上浇出线条,组成图案。待造型完成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稍侯凝结便可以插上草把出售了。 塑糖人,即用模具塑造。塑出的糖人有罗汉、财神、寿星、狮子、宝塔等。

糖人不易保存,过去甜品短缺时,在把玩过后会吃掉糖人。

草 编

淮北民间草编工艺较为流行。草编是利用各种柔韧的草本植物为

原料加工编制而成的工艺品,其原料生长地域广泛,而且易得易作。

在淮北地区,民间草编织工艺按料的不同可分为麦秸草编、玉米皮编、蒲草编、琅琊草编、马拌草编、三棱草编、稻草编、麻编等等。其中以麦秸草编、玉米皮编、蒲草编最为普遍。按编织物的用途分类,属于用器类的有篓、筐、盒、盘、箱、茶垫、坐垫、筷笼、饭包、菜筛、锅盖、扇子、花盆套、纸篓、信插、茶杯套、草玩具等等;属于衣着一类的有草帽(有礼帽、童帽、斗笠、太阳帽、麻帽种种)、草鞋(有传统的冬季穿用的 “蒲窝”,也有各式拖鞋与凉鞋)、蓑衣、玉米皮凉衫等等,家具一类的有草屏风等;建筑及室内装饰类有 草地毯、灯伞、墙壁装饰纸、草墙纸等等。

饮食文化

口子窖

口子窖酒的故乡濉溪口子镇有着2700年酿酒历史。河流交汇的地方叫做“口子”,古时此地位于两河交汇处的冲积平原,逐渐发展形成濉溪口子镇,因地制宜盛产美酒,口子酒因此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宋侯血盟会诸侯,所饮之酒就是当时的口子酒。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子曾周游路过濉溪,写下《宋人沽酒》。

民国37年底,濉溪解放。1949年5月18日,人民政政府赎买了多家私人酿酒作坊,创立了“国营濉溪人民酒厂”,历经六十余载,发展成为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憨子油茶

王憨子原名王新从,油茶是濉溪小吃中的滋补精品。在街头的饮食摊子上,摆把大壶,外用棉布包着用作保温,壶内有做好的油茶。食用时,加醋、酱油、麻油。

留香阁毛笔

淮北留香阁毛笔厂生产的毛笔,选料精良,制作柔适度,有200多个品种,属宣笔,远销港、澳、日本、泰国等地。

濉溪酱包瓜

首创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生产历史。濉溪酱包瓜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风味别具一格。选用当地产的优质包瓜为原料。生产企业为中国安徽元昌斋酱品厂。

丁家壮馍

丁家壮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圆形,直径约35厘米,厚约3厘米。镆色金黄,外酥里香,食之有筋头。

临涣烧饼

“临涣烧饼”是一种没有淡旺季之分、大众化的传统食品。关于临

涣烧饼的来历,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一个温柔善良的村姑,嫁入铚城集市上的一户手艺人家。按照当时的封建礼俗,女子是不能上桌用餐的,所以村姑常常是一日三餐只能吃些剩饭残羹。丈夫也是个厚道人,十分疼爱自己的妻子,看着妻子每天吃些剩饭残羹,心中十分不忍。后来,丈夫在用餐时趁父亲不注意,偷偷把大馍放在袖口中,带给妻子吃。待丈夫把大馍交给妻子时,大馍已是又冷又硬了,两人一起点燃一堆火,把切成片的馒头在火上面烤热。慢慢地村姑发现,加上一些佐料后,烤热的馒头会更好吃。为了家庭生计,村姑便和丈夫在街头支起一个炉子,卖起了“烧饼”,街上的人品尝了这种烧饼,人人拍手叫好,夫妻俩的生意也红火起来。“烧饼”不仅是一种名吃,它还见证了当时社会的封建习俗及夫恩妻贤的一种美德。

大庄葡萄

大庄葡萄栽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产地位于淮北市段园镇,产品远销合肥、徐州、上海、北京、山东等地。

交通

淮北市地处三省要害,交通十分便利,是安徽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2021年,全年公路客运量 404 万人,旅客周转量4.6 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 1.0 亿吨,货运周转量 193.2 亿吨公里。年末全市公路里程 5305.1 公里(包括村道)。其中高速公路89 公里,国道256公里,省道 298.1 公里,县道 695.6 公里,乡道1088.6公里,村道 2877.8 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37.3 万辆,比上年增长 6%,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 33.8 万辆,增长6.1%。[4]

公路

截至2013年,淮北有6条国道、省道以及京福、连霍、南登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离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公里,

水路

淮北至连云港港口240公里,是安徽省距深水港口最近的城市。淮北南坪港位于濉溪县南坪镇东,浍河航道右岸,淮北南坪港预测年吞吐量为80万吨,码头建设3个泊位500吨级散货泊位。

铁路

符夹、青阜两条铁路贯通境内。符夹线北连陇海,南接津浦,有直快列车直达上海。青阜线则经阜阳、淮南直通省府合肥,远达皖南重镇芜湖。萧淮客运联络线正在建设中。

线路站点
符夹铁路淮北站、宋町站、青龙山站、濉溪站、岱河站
萧淮客运联络线萧县北站、淮北北站、淮北站
青阜铁路百善站、海孜站、临涣站

市内

  • 公交

淮北公交

截至2016年1月,淮北共有公交线路25条,全部为刷卡

现代公交。普通车单一票价1元、刷卡0.7元;空调车单一票价2元、刷卡1.4元。

  • 公共自行车

公共自行车已经在淮北市区普及使用,截止2015年4月,全市共有自行车站点211个(市区173个,濉溪县38个),投放公共自行车7100辆,累计为市民办卡10万余张,日均使用量达5万余次。

社会

2021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陶铝新材料入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库,智能化竖井钻井装备获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战新产业产值增长 36.8%,稳居全省前列;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 200 项,登记科技成果 425 项,建成双创平台13 个。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21 家;其中新认定69 家,同比增长45%,增幅居全省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8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 23.6%。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6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2 项、三等奖6项。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 215 项,增长70%,完成技术交易额71.5亿元。全年专利授权量为 4534 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588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 1655 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4件。全年全市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123 家企业52类110种1412 个批次产品和商品;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9 万台(件、组);年末全市共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 个。

2021年,全市有气象台站 2 个,开展96121 电话天气自动答询的台站 1 个;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2 个;防雹、增雨累计收益面积 2000 平方公里,增雨量10000 万立方米。全市有天气预报服务网站 1 个,卫星云图接收站2 个。全年降水量1294.4毫米,年平均气温 16.1 摄氏度,无霜期364 天。[4]

教育事业

2021年,年末全市普通高等院校中,淮北师范大学、淮北理工学院和淮北市职业技术学院,共有当年招生12624 人,在校学生41484 人,当年毕业学生 9701 人。全市共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7 所,其中普通中专学校 7 所;当年招生8150 人,在校学生 19477 人,当年毕业学生 5251 人。普通中学122 所,当年招生 38407 人,在校学生 115636 人。其中高中21 所,当年招生13086 人,在校学生 39161 人;初中101 所,当年招生25321人,在校学生 76475 人。小学 279 所,当年招生29467人,在校学生 171529 人;幼儿园 375 所,入园儿童27409 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 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 100.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8%。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普通高校)共有教职工26884 人,其中专任教师22955人。全市普通高中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22.4 平方米,普通初中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 18.8 平方米,小学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 5.7 平方米,中职生均占有校舍建筑面积26.8 平方米。[4]

高等院校
淮北师范大学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筹)淮北艺术职业学院(筹)
淮北技师学院淮北煤电技师学院-
主要中学
淮北市第一中学淮北市第十二中学濉溪中学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濉溪二中
孙疃中学临涣中学-
淮北市第二中学淮北市第四中学淮北市第五中学
淮北市第六中学淮北市第七中学淮北市第八中学
淮北市第九中学淮北市第十中学淮北市第十一中学
淮北市西园中学淮北市海宫学校淮北市梅苑学校
淮北市古饶中学淮北市开渠中学-
淮北市龙华中学(民办)淮北市天一中学(民办)国泰中学(民办)
同仁中学(民办)惠民中学(民办)淮海中学(民办)
银安中学(民办)树人中学(民办)华龙中学(民办)
淮北少林武术学校(民办)--
主要中等职业院校
淮北市工业学校濉溪县职教中心(国家级示范)安徽省淮北卫生学校
淮北市职业技术学校淮北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淮北师范学校
淮北艺术学校(筹)--

文卫体育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级档案馆 6 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5个,专业档案馆 1 个,馆藏档案资料126.2 万卷、62.6 万件、资料3.8 万册,库馆总建筑面积 3.1 万平方米。全年全市报纸出版发行 1589.2 万份,销售收入 1005.2 万元;出版物发行单位161家,销售总额 3.2 亿元。年末全市有广播电视台2 座,中波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台 4 座,有线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户数分别13.9万户和 7.0 万户,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 99.78%。全市共有 13 家数字影院,83 块影幕。全市有文艺表演团体 51 家(其中国有艺术院团2 家),国有博物馆8 家,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各 5 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家,歌舞娱乐场所 53 家,网吧 76 家,电子游戏场所8 家。全年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 2 场,群众性文化活动3620 次,专业文艺团体演出 139 场,各类表演团体送文化下乡365 场,创作剧(节)目 28 个。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 897 个(含村卫生室),床位12314张,卫生技术人员 14473 人。其中医院76 个,床位9228张,卫生技术人员 8621 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3038 人;乡镇及街道卫生院 28 个,床位 1440 张,卫生技术人员1575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 803 人;妇幼保健院(所、站)5 所,床位739张,卫生技术人员 594 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05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 所,卫生技术人员155 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 99 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33 个,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85 人;村卫生室 354 所,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454 人。

2021年,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松懈,累计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373.8 万剂次,全程接种率达 98.48%,防输入防风险成果持续巩固。

2021年,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 70 次,其中1000 人以上活动5次,参加活动总人数 30 万人次。组织开展安徽省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广场舞三级业余联赛淮北市选拔赛、第五届“盛大杯”淮海经济区青少年足球精英赛、淮北市中老年人(广场舞、体育舞蹈、健身球、柔力球)网络交流赛、水上飞人中国杯中国动力冲浪板挑战赛暨首届乾隆湖水上嘉年华活动等大型群体活动。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金牌28 枚、银牌37枚、铜牌 29 枚。[4]

邮电通信

2021年,全年邮政行业完成业务总量7.4 亿元,较上年增长35.5%;实现业务收入 6.1 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快递业务量达到 4317.7 万件,比上年增长 55.1%;快递业务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长 33.2%。年末全市邮政营业网点56 个,机要通信网点 2 个,村邮站 602 个,信箱(筒)58 处;全市共有快递企业18 家,其中邮政速递物流公司(EMS)1 家,民营快递企业17家,快递网点 349 个,各类车辆1089 辆,从业人员3000人。[4]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738 元,比上年增加2611元,增长 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88 元,比上年增加3260元,增长9.0%。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376元,增长9.8%。其中食品烟酒支出 7441 元,增长12.2%;衣着支出1835元,增长 2.8%;居住支出 3526 元,下降17.5%;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 2688 元,增长 7.7%;交通通讯支出3428 元,增长92.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 2241 元,增长3.2%;医疗保健支出1408元,下降 1.3%。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4 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家用汽车 38.5 辆,电冰箱96.6 台,洗衣机103.4台,热水器 101.1 台,空调 170.4 台,彩色电视机107.4台,计算机48.8台,移动电话263.4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4元,比上年增加 1286 元,增长8.5%。全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4105 元,增长 21.5%。其中食品烟酒支出4728元,增长32.4%;衣着支出 1161 元,增长33.6%;居住支出3047元,增长 14.3%;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100 元,增长49.0%;交通通讯支出 1305 元,下降 2.3%;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618元,增长34.8%;医疗保健支出 738 元,下降32.4%。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49.2 平方米。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6.7辆,电冰箱 100.7 台,洗衣机 105.2 台,热水器88.7台,空调121.9 台,彩色电视机 109.1 台,计算机4.6 台,移动电话292.5部。

2021年,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5.9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7.3 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4.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26.9 万人,增加9814 人。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2616 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4.3 万人,增加5620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8.9 万人,增加2.9 万人。

2021年,全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1.6 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 3.5 万人。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金 274.8 万元。年末各类收养性单位52 家,床位8191张,收养各类人员 2167 人。建立各种社区服务机构198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 164 个,网点 1820 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2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 1418 万元。

2021年,加速城市更新行动,实施 77 个老旧小区改造,实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零突破”。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建成区内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项目风险评估。推动棚户区改造与老旧小区整治、公共设施完善相结合,实施棚改项目6 个,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项目 3918 套,基本建成率全省第9。

2021年,全年培训残疾人 780 人次,28 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再就业。投入 1109 万元,帮扶救助 14363 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和1951名贫困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为残疾人免费配发辅助器具 1661 件;969 人次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4]

城市建设

2021年,淮-宿-蚌和淮-阜城际铁路、淮徐快速通道、临涣船闸、孙疃码头加快建设。徐淮阜高速公路即将开工。淮北-商丘高铁联络线纳入省“十四五”规划。加快城乡饮用水源地及地表水厂项目进度。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建成区内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项目风险评估。全年新增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 22.1 公顷,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21.5 公顷;全市公园17个,公园面积 1088.1 公顷,绿道长度227.5 公里。[4]

环境保护

2021年,全市 PM10 平均浓度降至 72.6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1微克/立方米,完成省控目标。建污水管网1.6 公里。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286 天,优良率 78.4%;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声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划标准,昼间年平均值53.8 分贝;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100%。年末全市拥有环境空气监测点 37 个。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 平均浓度分别为 7、23、72.6、41.1 微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 8 小时滑动平均第 90 百分位数为152 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日均值第 95 百分位数为 1 毫克/立方米。[4]

安全生产

2021年,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1 起,死亡37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增加 7 起,上升29.2%,死亡人数增加13人,上升 54.2%,发生 3 人以上较大事故2 起。其中,金属与非金属行业共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1 起,死亡1 人;工矿商贸共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 19 起,死亡22 人(建筑行业发生事故 10 起,死亡 13 人;轻工行业发生事故1 起,死亡1人;建材行业发生事故 5 起,死亡 5 人;工商贸其它行业发生事故3起,死亡 3 人);其他事故 2 起,死亡2 人;道路交通共发生死亡事故 9 起,死亡 12 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5起,下降 35.7%,死亡人数减少 2 人,下降14.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 0.03 人,上升50%。[4]

旅游

淮北景点
人文景观相山公园、龙脊山、临涣古镇、淮北市博物馆、南山汉文化博物馆、刘开渠纪念馆、泰山寺居士林、李氏宗祠、中国石榴博物馆、淮北矿业矿史展览馆、隋唐运河古镇、友谊巷

自然景观四季榴园旅游景区、南湖、乾隆湖、濉河公园、时代公园、恒谭公园、惠泽公园、东湖湿地公园、淮北动物园、淮河生态公园、南山

历史遗址双堆集烈士陵园、隋唐大运河遗址、柳孜运河遗址、宋运河码头遗址

现代建筑淮北市科技馆、淮北市文化宫

荣誉

淮北所获荣誉
全国节约用水先进城市(1990)全国工会基层工作先进市(1992)
全国三大土地复垦示范区(1996)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水平(1996)
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第二批试点地区(1997)全国卫生先进城市(1999)
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先进协调组织(1999)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城市(2002)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2)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2003)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05)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5)
国家园林城市(2006)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2009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2009)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城市2010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0)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0)
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2011)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2011)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2012)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16)
全国文明城市(2017)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获评为五线城市[19]
2020年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20]

2018年7月,安徽省环保厅发布2018年上半年安徽16市空气质量排名,淮北以空气质量综合指数6.12位居第15位[21]

2018年8月,2017年安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公布,淮北市综合竞争力为-5.0分,排名第16位。[22]

相关事件

201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2017年淮北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0372元,同比名义增长率25.1%。[23]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