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鹰(人物)

由网友(阎王是我爹)分享简介:肖鹰(一九六二年-),4川威遥人。专士研究熟结业于北大,现任清华大教哲教系传授、专士熟导师。肖鹰一九九八年至二零零零年正在北大中文系作专士后研究事情。二零零零年四月调进清华大教。后应邀正在德国波仇大教汉教系作客座传授,教学中国美教以及文教,二零一零年做为拜候教者拜候剑桥大教。其首要研究范畴是美教, 文明攻讦。做为问题...

肖鹰(1962年-),四川威远人。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鹰1998年至2000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4月调入清华大学。后应邀在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做客座教授,讲授中国美学和文学,2010年作为访问学者访问剑桥大学。其主要研究领域是美学, 文化批评。作为课题组常务副组长,参与主持了国家社科“八五”重点规划课题《当代审美文化研究》承担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课题《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哲学问题》和北京市社科“十五”规划项目《20世纪文艺美学前沿问题研究》,他的著作有《中国美学史•明代卷》《美学与艺术欣赏》《真实与无限》等。[1]

中文名

肖鹰

代表作品

中西艺术导论、真实与无限:中国当代文学的哲学阐释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出生日期

1962年

教学职称

教授

担任职务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

人物介绍

肖鹰 投身 地狱 的批评者

1998年7月至2000年4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著名文学批评家谢冕先生。

2000年4月起,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任教,其中在2001年10月-至2002年3月,应邀在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做客座教授,讲授中国美学和文学。

开课情况

(1)本科生课程:美学与艺术欣赏、大众文化评说、艺术史导论;

(2)研究生课程:艺术美学、中外文艺理论经典著作、艺术文化学、艺术评论专题、现代文化与现代艺术、大众文化批评、美学与现代性。

学术论文

1.《泛审美意识和伪审美精神》,哲学研究,1995年第7期

2.《存在与艺术――自我的现代命运》,哲学研究,1996年第6期

3.《当代审美文化的反美学本质》,中国青年研究,1996年第1期

4.《论当代审美文化的表演仪式化》,文艺研究,1996年第3期

5.《列奥塔美学评述》,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6.《作为当代形象的今日先锋》,求是学刊,1996年第4期

7.《论当代中国自我的批判性重建》,浙江学刊,1996年第1期

8.《无限的渴望:诗人之死》,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9.《论宗白华美学精神》,汕头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10.《审美文化:历史与现实》,浙江学刊,1997年第5期

11.《传统中国美学的当代文化意义》,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12.《从美到自我:现代西方美学导论》,外国美学(丛刊),第13辑,商务印书馆,1997年

13.《封闭的游戏》,今日先锋(丛刊),第5辑,三联书店,1997年

14.《后美学与审美现代性批判》,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15.《诗与哲学:从柏拉图到歌德》,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16.《论中国艺术的哲学精神》,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17.《<阿姐鼓>与90年代文化》,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18.《为宇宙的艺术――西方艺术精神的哲学阐释》,文艺研究,1998第2 期

19.《中西艺术本体的哲学阐释》,学术月刊,1998年第5期

20.《现代历史中的美学》,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21.《90年代中国小说的历史化叙事》,浙江学刊,1999年第1期

22.《从再现到存在――西方现代创造性艺术观的哲学阐释》,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23.《当前中国诗歌缺少什么》,文艺报(理论版),1999年12月14日

24.《90年代中国文学――全球化与自我认同》,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

25.《论新时期文学的现代主义转化》,文艺研究,2000年第5期

26.《心外无物与天地意识――王阳明美学一解》,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27.《走向世界的朦胧――新诗潮再解读》,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28.《后先锋时代的文化空间:90年代中国文化透视》,文学前沿,2000年第2期

29.《西方现代中的古典》,浙江学刊,2000年第4期

30.《王阳明的良知本体论》,浙江学刊,2000年第5期

31.《意统情志的王阳明美学》,文史哲,2000年第6期

32.《论美学的现代发生》,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33.《与天地为一的审美精神》,哲学研究,2001年第2期

34.《美学与流行文化》,文艺研究,2001年第5期

35.《中国音乐美学的背反原则:乐与非乐》,中国音乐学,2001年第1期

36.《文道同一的阳明美学》,学术月刊,2001年第4期

37.《现实主义:从欧洲到中国》,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38.《20世纪中国文学的美学冲突》,浙江学刊,2001年第1期

主要著作

1.《形象与生存――审美时代的文化理论》,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

2.《真实与无限》,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版

3.《体验与历史——走进艺术之境》,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

学术成果

1.在“85”期间,作为课题组副组长,参与主持国家“85”规划重点课题《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作为执行主编主持编写课题终期成果:《当代审美文化书系》(5册,作家出版社1996);

2. 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教委“95”规划课题《当代审美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2000年4月通过鉴定。

3.独立承担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课题《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哲学问题》。2000年4月通过鉴定。

4. 作为负责人承担北京市社科“十五”规划项目《20世纪文艺美学前沿问题研究》,已完成,等待鉴定。

5.2012年在各大学巡回演讲,内容为《红楼梦》的美学意蕴。

人物争议

2014年8月19日上午,清华大学教授肖鹰撰写的《“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一文在媒体刊发,随即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被直指为“倒韩檄文”。有人认为肖鹰的文章切中要害,也有人质疑他纯属个人炒作,更有学者指其文风颇似“大字报”式的批斗。

清华大学教授肖鹰撰写《“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后称,写这篇文章出于一个文化学者的责任心,“希望评论者先读懂我的文章”。肖鹰此前还曾“炮轰”郭敬明、冯小刚及一些文学界人士。[2]

批评郭敬明

2009年10月,著名文学批评家肖鹰评说韩寒和郭敬明时说,“我不承认他(郭敬明)是个作家,他就是无灵魂的贩卖文字的写手。有的批评家说郭敬明的语言很好,这种所谓‘很好’,就是一种言不及物、不古不今、不文不白的仿冷艳风格的无病呻吟。郭敬明的无病呻吟还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文字’,它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婉约文学也无关,是看日本动漫长大的某些‘80后’写手的商文套话。初读起来有画面感,像日本富士山背阴处的雪景,‘看上去很美’,但却如破碎的幻灯片一样,没有内容,不能卒读,更不能回味。这是一种‘用酸梅汤作咯血文字’的商业写作游戏。”并且评价《幻城》“读前面1/5的部分,你还可以期待该书作者是一个有才华的文学少年,但是,进入2/5后,你就看到一种简单机械的语言复制,内容和情感都没有真正的发展。文学是应该有灵魂的,但是,郭敬明的作品让我感到,他根本不知灵魂为何物。当然,他很聪明,很懂得商业式的写作和运作,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3]

批评春晚

肖鹰在某报纸发表了题为《春晚导演莫学“苏紫紫”》的评论文章,其中点名对兔年春晚语言类节目总导演马东提出质疑。春晚导演马东专门开通博客发表文章《真人版“专家指导”———答清华大学美学教授肖鹰老师》,进行“回击”,措辞激烈。

再批春晚

2014年2月,冯氏春晚继被质疑“为华谊输送利益”之后,再遭肖鹰质疑“暴敛红利”。肖鹰发布公开信,指责冯小刚利用春晚牟取私利,把马年春晚办成了“史上最烂文化烂尾楼”,并提出相关部门必须问责。

肖鹰在公开信中表示,自己在春晚开演前就注意到晚会的一些非正常现象,“登上马年春晚的一些演员与总导演冯小刚颇有渊源,所演节目亦缺少新材,这怎能让公众不吐槽其‘私人订制’?”[4]

批评赵本山

肖鹰曾多次批评赵本山的作品日益低俗化,并指责他并没有尽到二人转传承人的职责。赵本山曾回应称,二人转就像猪大肠,并且自己并不在意二人转传承人的头衔。

与崔永元

2014年11月7日,“凤凰博报”微博转发了肖鹰的专访,肖鹰接受专访时称:“应该说赵本山十多年来,尤其是扩张刘老根大舞台的演艺以来,就是表演低俗化,做市场的奴隶。”10日,崔永元转发该微博,对肖鹰的观点进行反驳:“说本山二人转低俗的,估计是没看过乡间野生的二人转,其实本山在二人转从低俗向通俗的方向发展上可是费了不少心血。直到今天,二人转也比不上芭蕾那么高雅,但不能因为它比不上芭蕾,就永远不肯定它尝试改变和进步的努力!”

11日,肖鹰转发崔永元的微博,并称其“已经残废到不造谣就不能证明自己脑子组织的生命体征的地步了”,“转基因你搞不懂,二人转你不懂搞,凡是需要普高智商的事,你都玩不转呢!”崔永元于12日回击:“拜托你能否不谈智商?你自己丢人就罢了,还丢清华的脸。好奇地问一句:你讲肖鹰美学有学生听吗?你的学生何时发现的你是脑残?”

13日下午,肖鹰再转崔永元的微博,并称:“知道您有病,还是原央视有病的主持人……我就是在清华一个听课学生都没有,也是清华货真价实的12年教授,您在中国传媒大学混了两年(?)连一个教师证都没有混到,我跟您谈有多少学生听课,不是健康人欺侮智障人吗?”崔永元回击:“没有你我真不知道清华有多宽容,已藏污纳垢12年。当你‘有病’‘智障人’脱口拉出的时候,早把自己攻击二人转庸俗的观点置之腚后了。事实证明,论低俗,二人转远不是清华肖鹰的对手!”[5]

批评电影

在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看来,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是提高人的生活品味和文化趣味的,它不是迎合,更不是降低。频繁的粗口非常不可取,更不利于文化的提升。尤其是中国电影在没有实行分级制的前提下,电影当中的粗口、暴力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是电影工作人员不能规避的社会文化责任。

  肖鹰认为,当前电影文化上有持续粗卑化的发展趋势,“戾气太重”,频繁爆粗口本身就是一种戾气。电影人物中的语言应该适合社会文化的健康趣味、品味。[6]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