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2010年冯小刚执导的电影)

由网友(假装不帅)分享简介:《唐山东大学地动》是由冯小刚执导,思芜担负编剧,徐帆、弛静始、李朝等主演的灾祸影戏,于二零一零年七月一二日正在中国大陆上映 。[一]该片讲述了一九七六年七月二七昼夜,唐山地域发作七.八级弱烈地动,1对于龙凤胎方登(弛子枫、弛静始 饰)、方达(弛野骏、李朝 饰)果唐山东大学地动而转变的运气的小说。[一]二零一一年,得到喷鼻港影戏金像惩...

《唐山大地震》是由冯小刚执导,思芜担任编剧,徐帆张静初李晨等主演的灾难电影,于2010年7月1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1]

电影 唐山大地震 在台首映 2

该片讲述了1976年7月27日夜,唐山地区爆发7.8级强烈地震,一对龙凤胎方登(张子枫张静初 饰)、方达(张家骏李晨 饰)因唐山大地震而改变的命运的故事。[1]

2011年,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奖提名、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提名、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电影奖;2022年1月5日,获得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部优秀电影作品奖。[2]

中文名

唐山大地震

外文名

AFTERSHOCK

其它译名

余震

类型

剧情

发行公司

华谊兄弟、中影、Golden Village Pictures、Scorpio East

制片地区

中国内地

色彩

彩色

导演

冯小刚

制作人

胡晓峰、姚建国、赵海城

监制

熊国祥、张大军、吕惠均

制作成本

$25,000,000/estimated

票房

6.3亿元[3]

主演

徐帆、张静初、李晨、陈道明、陆毅、陈瑾

片长

139分钟

上映时间

2010年7月22日(中国内地)

出品公司

唐山广播电视、中影、华谊兄弟

出品时间

2010年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imdb编码

tt1393746

编剧

苏小卫

制片人

姚建国、赵海城、胡晓峰、王中磊

出品人

郭彦洪、韩三平、王中军

拍摄日期

2009年7月1日

主要奖项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部优秀电影作品

剧情简介

1976年,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方大强经常出门在外,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姐弟俩都特别高兴。7月的一个傍晚,方大强回到了自己的家,在小区外的马路上,方大强和元妮躲在卡车上亲热,突然——地震了。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震后,元妮独自抚养着儿子,选择坚强地活下去,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直到32年后的汶川大地震,他们的生命轨迹才重新走到一起。

演职员表

职员表

角色介绍

影视原声

类别名称演唱者其它
宣传曲《23秒32年》尚雯婕作曲:李健,作词:梁芒,编曲:谭伊哲,制作人:李健
片尾插曲《心经》王菲 

上映发行

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
中国台湾 Taiwan2010年8月21日中国香港 Hong Kong2010年7月22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2010年7月22日新加坡 Singapore2010年7月22日
韩国 South Korea2010年11月4日英国 UK2010年11月12日
俄罗斯 Russia2011年4月14日意大利 Italy2011年5月5日
法国 France2011年2月2日美国 USA2011年1月9日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1.唐山广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中国]
2.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
3.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
4.浙江影视集团[中国]
5.寰亚电影制作有限公司[中国香港]
6.英皇电影[中国香港]
7.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
8.Tangshan City Government
9.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中国]
10.Zhejiang Television
发行公司1.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
2.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中国]
3.中影集团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中国]
4.Golden Village Pictures
5.Scorpio East[新加坡]
6.寰亚影视发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国香港]
7.博伟电影[中国台湾]
8.China Lion Film Distribution
9.Dream Movie Australia
10.松竹映画[日本]
11.Central Park Films

影片票房

影片《唐山大地震》于2010年7月22日在中国大陆地区公映。截至8月2日,《唐山大地震》上映十一天票房已达到4亿。截至2010年8月31日,该片在内地地区上映41天,票房达到人民币6.5亿元。最终《唐山大地震》以6.73亿元创造了中国内地电影最高票房的新纪录。[4]

影片于2010年7月22日和2010年8月20日分别在中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公映。截至2010年8月31日,该片在香港地区上映41天,票房达港币1500万元;该片在台湾地区上映12天,票房达台币1800万元。[5]

荣誉记录

时间名称奖项种类得奖者
2010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提名徐帆
最佳女配角奖张静初
最佳视觉效果奖菲尔·琼斯
2011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提名全体剧组
2011年金鸡奖最佳美术获奖  霍廷霄
最佳音乐王黎光
最佳故事片提名  全体剧组  
最佳女主角徐帆
最佳女配角张静初
最佳导演冯小刚
最佳编剧苏小卫
最佳摄影吕乐
最佳录音吴江
2011年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演员获奖  徐帆
最高票房亚洲电影大奖冯小刚
最佳视觉效果菲尔·琼斯
最佳电影提名全体剧组  
最佳导演冯小刚
2011年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提名全体剧组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女演员徐帆
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电影全体剧组
2022年1月5日
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部优秀电影作品
获奖《唐山大地震》[2]

台前幕后

  • 拍“地震戏份”不需要雨水,可前些日子经常下雨,剧组只能等,但成本大大提高了。剧组拍摄租用了英国产名为“Motion Controle(摄影机运动控制)”的机器,一天租金是3万多元,两名英国助手一天就要1000美元。原先计划租5天,但由于下雨,耽搁了近6天,20多万元就打了水漂。[6]

  • 为追求真实,投资方在两三百米长的街道两旁搭建了10多栋楼房作为实景。盖真正的楼房根本不可能,投资太大,只能是半布景、半真实的楼,楼房既没浇筑、也不挖地基。但在拍摄中上百名演员和工作人员、机器设备等都要上去,再加上秋季多雨,大大增加了楼房垮塌的危险。

  • 拍震后戏份的时候天气已经是十月份,天气比较冷,但影片反映的是七月份的事情,很多群众演员穿的是裤衩背心拍雨戏非常之冷。

  • 1976年的部队服装现在根本就没有,因此就要找出样品到加工厂订做,剧组最后找到八一厂才解决了问题。

  • 拍一场烧纸的戏,就是讲地震10年以后,大街小巷都在烧纸,祭奠家里失去的亲人。剧组请了很多唐山的群众演员。整条巷子里头一片哭声,当时冯小刚说:“停,停,我们拍完了。”他们说:“我们停不下来。”

幕后制作

道具收集

为了还原唐山市区上世纪70年代的生活景观,《唐山大地震》的主创们面临了一大难题,就是影片的道具量非常大。于是导演冯小刚在2009年的新闻发布会上出面号召全国人民进行捐赠旧年代的用品,影片的剧组为此单独成立了一个小组。随后通过跟华谊兄弟沟通与合作接到了很多信息,还把收到的道具分类整理,成果非常可观:捐了上百辆的自行车,小到一个铅笔盒、饭盒,大到缝纫机和那个时代的衣柜,开机前剧组的两个大库房都堆满了,后来实只能放到院子里拿毡布给盖上。[7]

特效拍摄

影片中地震场面虽然只有7分钟左右,但就这仅仅几分钟的地震镜头拍摄,特效的制作费用却高达七八千万人民币。为求场景真实,冯小刚砸钱做特技,《唐山大地震》剧组共动用国内外90名特效工作人员,花费8个月时间,完成了260个特效镜头。除了传统的蓝屏抠像,还使用了跟踪扫描、三维模型等众多国际顶级的特效技术。[8]

影片评价

《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单纯的灾难片,更不是一部炫技的大场面特效片。尽管它的地震特效场面做得很震撼,但冯小刚导演的着力点显然并不在于此。从震前漫天飞舞的蜻蜓,到震后惨不 忍睹的一片废墟,这一过程大约只有半个小时,此后两个小时心灵的“余震”才是影片重点要表现的内容。导演冯小刚显然用了收敛的手段来煽情,而不像某些苦情电视剧那样没有节制。影片如果将地震前主角们的幸福生活铺垫的时间再长一些,那么前后对比的悲情力度会更大。此外影片中间很长一段时间,对母亲和孩子失散后的生活交代略显琐碎和平淡,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全片的悲剧氛围。[9]

冯小刚导演在这部影片当中,成功运用色调来表达电影深刻的内涵。影片画面的色调,一开始是柔和的灰黄调子,犹如老照片一般象征着已逝的岁月;然后是大地震发生时,色调转为沉郁的黑白调子,除了鲜血几乎再没有其余的彩色,暗示着大地震抹去了一切美好,残酷可怕;再之后,贯穿全剧的是淡淡的灰白调子,如一缕缕深渊中的薄雾,象征着人们心底压抑着的弥久的哀伤。[10]

以小说《余震》为基础改编的《唐山大地震》也是改编电影的典范之作,人物、故事基本保持原貌,而且主线更加清晰,情感的表达也非常得体。影片大部分剧情采用双线叙事,讲述家人失散后各自的生活,时间跨度32年,地域以唐山为核心延展至保定、杭州、温哥华、汶川,徐帆和张静初分别饰演的母亲和女儿在精密的戏剧空间中遥相呼应,隔空碰撞出很多火花,为最后的母女相见引爆“催泪弹”酿足了情绪。其中的价值和技术体现在对特殊年代背景的情怀抒发,对家庭伦理、人物情感的细腻解析。不仅仅是23秒的浩劫,而是聚焦在32年人们心中留下的伤痕,虽然只是娓娓道来,却更加值得观众去久久回味。[1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