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湖北省宜昌市辖县)

由网友(爱恨都随风)分享简介:夷陵区,别号彝陵,地处渝鄂接壤区域,东连遥安县、当阴,西邻秭回县、兴山,南抵枝江、少阴,北取保康交界;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齐区总面积三四三八.九九 平方公里。夷陵区属中亚寒带季民风候区,4季分亮,天气温文,雨质适中。下辖一个街谈、九个镇、二个城,另辖二个城级单元;常住人嘴为五六零三八三人,齐区完成出产总值六七一.零八亿...

夷陵区,别名彝陵,地处渝鄂交界区域,东连远安县、当阳,西邻秭归县、兴山,南抵枝江、长阳,北与保康接壤;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全区总面积3438.99 平方千米。夷陵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下辖1个街道、9个镇、2个乡,另辖2个乡级单位;常住人口为560383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71.08亿元(截至2021年)。夷陵区有野生动物(不含鱼纲)4纲29目82科297种;发现矿产48种。[1]

夷陵区是湖北省“一江两山”旅游区中长江与神农架旅游区的结合部,也是湖北省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与控制性规划的核心区和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点规划发展的核心区。[1]

公元前278年“夷陵”地名始见于史,表明夷陵见诸于史至2021年已达2299年之久。公元前221年,郡县天下,改夷陵置巫县。280年,复置夷陵县,属宜都郡;1912年,废宜昌府,改东湖县为宜昌县;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昌县,设立宜昌市夷陵区,7月28日,夷陵区正式成立。[2]

中文名

夷陵区

外文名

Yiling District

别名

夷陵、彝陵

地区生产总值

541.67亿元(2019年)

政府驻地

小溪塔街道办事处

著名景点

三峡人家风景区、三峡大瀑布、西陵峡口风景区、昭君故里

方言

西南官话-成渝片-宜昌话

所属地区

湖北省宜昌市

行政代码

420506

区委书记

肖鹏飞[4]

面积

3424平方公里[3]

人口数量

常住人口54.11万人(2019年)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下辖地区

1个街道、1个开发区、1个新区、8个镇、3个乡

电话区号

0717

火车站

宜昌北站

车牌代码

鄂E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坐标

东经110°51′8″~111°39′30″、北纬30°32′33″~31°28′30″

荣誉

被确定为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入选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建制沿革

宜昌 芜湖2019全方位数据对比,欢迎讨论

夷陵区是巴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区境古属荆州之域。秦将白起所烧的“夷陵”,就是今宜昌市区的古称。

公元前278年“夷陵”地名始见于史,表明夷陵见诸于史至2010年已达2288年之久。

周初为夔国地。

楚成王三十八年(前634)楚灭夔,乃归于楚并为其西疆边防要地。“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夷陵”。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郡县天下,改夷陵置巫县。西汉置夷陵县,属南郡。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夷陵县属曹魏分南郡枝江以西所立之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属蜀由临江郡所改之宜都郡。

三国吴黄武元年(222),改夷陵县为西陵县。

晋太康元年(280),复改西陵县为夷陵县,属宜都郡。

南北朝时,宋、齐均名夷陵县,属宜都郡。上述郡治均在夷陵县;梁改宜州,西魏改拓州,后周改陕州。

隋大业三年(607)复夷陵县,并改陕州为夷陵郡。

唐武德二年(619)夷陵县属由夷陵郡所改之陕州,州、郡治均在夷陵县。

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夷陵县属由陕州所改之峡州。

元至元十七年(1280)属由峡州所升之峡州路,州、路治均在夷陵。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攻取县境,撤销夷陵县,改峡州路为峡州府;旋降峡州府为峡州,直隶湖广行省。

明洪武九年(1376),改峡州为夷陵州。

清顺治五年(1648),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升彝陵州为宜昌府,并以原夷陵县境立东湖县。

民国元年(1912)废宜昌府,改东湖县为宜昌县,先后隶属于荆宜道、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县城,县城及近郊划出设宜昌市;宜昌县隶属于湖北省宜昌专区,县直机关仍设市内。

1970年7月,因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县直机关从市内北迁小溪塔。

1975年,宜昌专区改称宜昌地区,隶属关系不变。

1992年4月始,宜昌县隶属于由宜昌地、市合并而成之宜昌市。

2001年7月28日,宜昌县被撤销,设立宜昌市夷陵区。

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国函[2001]28号)批准同意:(1)撤销宜昌县,设立宜昌市夷陵区(7月30日正式实施),以原宜昌县的行政区域(不包括土城乡、桥边镇、艾家镇)为夷陵区的行政区域。区政府驻小溪塔镇。(2)将原宜昌县的土城乡、桥边镇、艾家镇划归宜昌市点军区管辖(7月28日正式移交)。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夷陵区下辖1个街道、2个区、9个镇、2个乡。[5]

区划 概况

1个街道:小溪塔街道。

9个镇:樟村坪镇、雾渡河镇、分乡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乐天溪镇、龙泉镇、鸦鹊岭镇、黄花镇。

2个乡:下堡坪乡、邓村乡。

2个区:三峡坝区、东城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5]

樟村坪镇,人口26108人,面积456.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樟村坪、丁家河、云霄垭、古村、栗林河、桃坪河、三堡垭、董家河、砦沟、黄马河、黄家台、秦家坪、殷家坪、羊角山、梨耳坪。

雾渡河镇,人口32989人,面积394.8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茅坪河、清江坪、岔路口、小庙、大庙、观音堂、坦荡河、龚家河、交战垭、郝村坡、偏桥湾、三隅口、西北口、符家坪、鹞子河、官庄坪、殷家沟、彭家河、马卧泥。

太平溪镇,人口28959人,面积152.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伍相庙、太平溪、黄家冲、长岭、古村坪、林家溪、落佛村、龙潭坪、富城坪、韩家湾、美人沱、小溪口、许家冲。

三斗坪镇,人口35609人,面积178.3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三斗坪、黄陵庙、黄牛岩、南沱、园艺、棋盘山、中堡、高家冲、石板、秋千坪、花鸡坡、新生、东岳庙、石牌、柘木坪、天桥、雾河、头顶石、幕阳、白果埫。

乐天溪镇,人口40430人,面积251.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乐天溪、朱家湾、陈家冲、瓦窑坪、路溪坪、腰棚子、下岸溪、八户店、沙坪、石洞坪、唐家坝、王家坪、兆吉坪、孙家河、莲沱。

分乡镇,人口39025人,面积319.1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分乡、高家堰、高场、普溪河、南垭、联合、南岔湾、百里荒、金竹、棠垭、界岭、插旗、中洲山、天鹅池、天坑、分乡场、大中坝。

龙泉镇,人口50612人,面积210.5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双泉、雷家畈、罗家畈、香烟寺、法官泉、万家畈、跑马岗、水府庙、土门、车站、梅花、宋家嘴、青龙、龙镇、龙泉、石花山、钟家畈、李家台、白庙。

鸦鹊岭镇,人口57358人,面积244.9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鸦鹊岭、梅林、田畈、东山、凤凰观、海云、东西泉、黄金堂、云台、五龙、梅店、金和、龙潭、新场、长湖、长寿、牧童、白河、童畈、三合。

下堡坪乡,人口23972人,面积253.8平方千米。辖20个村委会:下堡坪、天府庙、锅厂、泉湾、杨柳池、马宗岭、关庙河、赵勉河、中柳坪、十八湾、白鹤寺、磨坪、谭家坪、秀水坪、蛟龙寺、白竹坪、青山坡、九山坪、楼子山、烟灯垭。

黄花乡,人口38363人,面积345.7平方千米。辖20个村委会:黄花场、姜家畈、军田坝、柏家坪、张家口、新坪、小峰河、杜家坪、南边、杨家河、牛坪、登岭、二户坪、白果树、白洋坪、杨家畈、背马山、聂家河、东垭、刘家坪。

邓村乡,人口28453人,面积311.4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邓村坪、杨家湾、高抬头、江坪、竹林湾、中包山、红桂香、谭家垭、常家垭、大水田、白水头、黄金河、庙垭、小渔村、古城坪、袁家坪。

自然环境

夷陵区,地处东经110°51′8″~111°39′30″,北纬30°32′33″~31°28′30″,东连远安县、当阳,西邻秭归县、兴山,南抵枝江、长阳,北与保康接壤,南北长103公里,东西宽约77公里。“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夷陵。夷陵区地处渝鄂交界区域,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有“三峡门户”之称。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坐落在区内,三峡工程坝址在夷陵区三斗坪镇,宜昌市夷陵区既是三峡工程坝区,也是三峡库区首区。

夷陵区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东三面群山环抱,东南一面临向平原,呈西北向东南梯级倾斜下降,高度相差悬殊。西北部山地的地形切割较剧,山巓密布,沟溪纵横,主要由樟村坪、雾渡河、下堡坪、邓村、三斗坪等山地组成,面积1790.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3%。其中,海拔1200米以上的中高山地123.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6%;海拔800~1200米的中山地922.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7%。境内有中小河流49条,水能蕴藏量19万千瓦时,水能资源充足

东南部丘陵区处于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主要由鸦鹊岭、龙泉、小溪塔等丘陵岗地组成,海拔500米以下,面积1633.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7%。其中西陵峡河谷区275.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03%。

气候特点

夷陵区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6]

春季气温变幅大,冷暖交替频繁,常有倒春寒天气出现;夏季气候日变化大,中午炎热,早晚较凉爽,大旱时昼夜不回凉,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常有旱、涝、风、雹等灾害性天气;秋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冷暖再次交替,降温快,少雨多晴、天高气爽;冬季气温下降快,干燥少雨雪。

年平均气温16.9℃,三峡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高于其他地区,南部低山丘陵地区次之,北部高山与半高山地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下降0.6℃;1月最冷,7月最热,小溪塔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1.4℃。

年平均日照1669.2小时,日照百分率37.7%;夏季多,冬季少,春秋两季居中。

年平均降水量1177.34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在977~1370毫米之间。西北山区、三峡河谷和江南地区是降雨最多地区,鸦鹊岭、龙泉一带为最少区;夏季降雨最多,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6%,春、秋、冬季分别占25.2%、22.8%、6%;7月为降雨高峰期,占全年降雨量的35%。多南风,次为东北风,西风最少。

年平均无霜期271.9天,初霜日小溪塔12月3日、三峡地区12月1日、樟村坪11月15日,终霜日小溪塔3月5日、三峡地区3月2日、樟村坪4月5日。平均降雪日8天、积雪日4.9天,小溪塔最早初雪日11月12日、最迟终雪日4月7日。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磷矿储量9.5亿吨,品位高,平均含量28%;夷陵是中国八大磷矿主产区之一、亚洲第二大磷矿腹地,磷矿保有储量7.8亿吨;石墨矿以品位高、鳞片大著称全国,花岗岩、石灰岩、镁橄榄石等非金属矿储量丰富。

截至2016年,夷陵区发现矿产48种,占全省已发现138种矿产的34.78%,占全国总品种的28.07%。全区已探明40种矿产资源储量,占全国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矿种的29%。具有工业开采价值且已开发利用的有22个矿种,磷矿、石墨矿、硫铁矿、石英砂岩、石灰石、白云石、花岗石、大理石、透辉石、镁橄榄石等以储量大,其中,磷矿以品位高(P2O5含量30%以上)、储量大著称,石墨矿以品位高(固定炭含量高达13%)、鳞片大居亚洲前列。

土地资源

夷陵区土地构成差异大,人均占有耕地、林地极不平衡。由于土壤、气候的差异,种植结构较为复杂,西北山区以玉米、土豆、油菜、茶叶等旱作物为主,东南丘陵以稻、油、柑为主,城镇郊区以瓜果、蔬菜为主,总体为“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

2008年,夷陵区土地资源变更调查为3416.57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313917.05公顷,包括耕地52881公顷、园地19224.25公顷、林地218346.14公顷、牧地116.34公顷、其他23349.31公顷;含三峡库区面积,建设用地14874.39公顷;交通用地1116.33公顷;水域用地4968.71公顷;未利用地7896.79公顷。

截至2016年,夷陵区土壤大致分为7个大类,19个亚类,69个土属,167个土种。①黄壤。分布于西陵峡谷两岸和西北山区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中山和丘陵,为湿润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土壤。土壤母质为花岗片麻岩、混合岩、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页岩、紫色砂岩和第四纪黄色粘土的风化物。土体表层黄色,心土层蜡黄色,土层厚37.7厘米。主要植被为松、杉、栎、茶、橘和旱作物。②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1500米以上的山地,为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土壤母质为泥质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红黄沙页岩和第四纪粘土的风化物。土体呈黄棕色或红棕色,土层厚37.7厘米,质地较粘重,易形成粘重紧实的心土层和粘盘层。植被类型以常绿落叶混交林为主。③山地棕壤。分布于西部海拔1600~1800米的山中,为一种在多湿强烈风化淋溶条件下的土壤。土壤母质为花岗片麻岩、混合岩。土体表层灰白色,心土层鲜棕色或浅褐色,土层厚30~60厘米。主要植被以暗针阔叶混交林为主。④紫色土。分布于东南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土壤母质为紫色岩的风化物。土体呈紫红、紫红棕、紫棕或紫暗棕,土层厚42.3厘米。主要植被为松、柏、栗及农作物。⑤石灰岩土。零星分布于山丘地带,为一种在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受风化和崩解碎片的矿质土壤。土壤母质为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和砾岩等。土体呈暗灰棕或黄灰棕,土层厚42.6厘米。适宜种植禾谷、豆、薯类作物。⑥潮土。零星分布于长江和黄柏河等大小溪谷两侧的冲积台阶地,土壤母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土层厚1~2米,有的厚达10米以上,而且多夹层,⑦水稻土。零星分布于山丘、岗背和坡上,是人为的水耕熟化影响和培育的“人工土壤”。土壤母质为花岗片麻岩、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砂岩和粘土等。土体呈白色、粉红色、青色或蓝色,土层厚27.4厘米,耕作层厚10~15厘米。主要种植麦、油、稻类作物。

动物资源

截至2016年,夷陵区有野生动物(不含鱼纲)4纲29目82科29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纲17科41种,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纲17目40科76种。野生动物中,兽纲9目26科63种,主要有果子狸、野猪、豹猫、小麂、毛冠鹿、黄鼬、华南兔、鼬獾、猪獾、狗獾、松鼠、鼯鼠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林麝、豹、猕猴、穿山甲、黑熊、水獭、黄喉貂、大灵猫、小灵猫、鬣羚、斑羚等;鸟纲有16目38科183种,主要有鸳鸯、灰雁、环颈雉、白冠长尾雉、红腹角稚、树鹨、黑枕黄鹂、褐河鸟、柳莺、兰翡翠、崔牲子、鹞、鹄、鹌鹑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雕、鸳鸯、红腹锦鸡、红腹角雉、冠长尾雉、勺鸡、红翅绿鸠以及众多的鹰、鸮类等;两栖纲有2目8科22种,主要有大鲵、巫山北鲵、蟾蜍、中国林蛙、黑斑侧褶蛙、棘腹蛙、棘胸蛙、双团棘胸蛙、沼蛙、泽蛙、无斑雨蛙、斑腿泛树蛙、花姬蛙等,其中大鲵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爬行纲有2目10科29种,有龟、鳖、草绿龙蜥、盲蛇、玉斑锦蛇、王锦蛇、黑眉锦蛇、滑鼠蛇、乌梢蛇、银环蛇、尖吻蝮等。夷陵区水产品中鱼类有35科、138种。主要为中华鲟、胭脂鱼、长尾鮠、大口鲶、黄颡、黄鳝、泥鳅、银鱼等。其中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胭脂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植物资源

截至2016年,夷陵区有植物2500余种,其中种子植物120科450属1200种。按所含种数排列的前15个优势科分别为蔷薇科、菊科、百合科、豆科、禾本科、虎耳草科、忍冬科、壳斗科、毛茛科、蓼科、樟科、玄参科、石竹科、唇形科、景天科,加上较大的桦木科、金缕梅科、四照花科、卫矛科等,构成植被的主要成份;按所含种数排列的前15个优势属为蓼属、景天属、悬钩子属、堇菜属、栎属、李属、槭属、荚迷属、冬青属、构属、蔷薇属、山胡椒属、木姜子属、凤仙花属、卫矛属。境内还保存着一批古老的孑遗植物金钱槭、连香树、珙桐、水青树、领春木、香果树、化香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珙桐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樟树、楠木、水青树、香果树、鹅掌楸、红椿、榉树等8种。人工栽培的珍稀植物有银杏(Ⅰ级)、杜仲(Ⅱ级)、厚朴(Ⅱ级)、喜树(Ⅱ级)等。

夷陵区药材有7类256科1104种,其中植物药材213种。主要有天麻、黄姜、柴胡、麦冬、橘梗、金银花、尾参、百合、杜仲、枣皮、银杏、何首乌、生地、白术、白芍、伏苓、黄莲、药菊、薄荷、鱼腥草、柴苏等。

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为 520186人(含三峡坝区红线内1500人)。全区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166957户。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37下降为106.8。

 

2019年,全区共有村委会173个,居委会24个。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4.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1.0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7.4%。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52.6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7.1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32.6%。全年出生人口4413人,出生率为7.72‰;死亡人口3409人,死亡率为5.96‰;自然增长率为1.76‰。

民族

截至2014年,夷陵区主体民族为汉族,少数民族有苗族,土家族,回族,满族,壮族等民族。

政治

领导人物

肖鹏飞:中共宜昌市夷陵区委委员、常委、书记[7]

经济

夷陵区农产品资源丰富,盛 产粮、棉、油、烟等农产品和柑橘、茶叶、桑蚕、香菌、木耳、天麻等经济作物,有“桔乡茶都”之称;201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4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16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15.86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259.65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为12.21:39.85:47.94。。连续四年跻身湖北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市)之列。夷陵区利用自身资源,以三峡水利枢纽的兴建为契机,推动经济的发展

第一产业

2019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85亿元,增长3.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9.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7%。

2019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221公顷,减少3.0%;油料播种面积12272公顷,减少0.1%;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25364公顷,增加2.0%;柑桔种植面积23195公顷,与去年持平;茶叶种植面积15544公顷,增加4.6%。

201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20.25万吨,下降2.0%;油料总产量2.76万吨,增长9.7%;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83.57万吨,增长0.7%;水果总产量72.21万吨,下降13.5%,其中柑桔产量70.28万吨,下降14.0%;茶叶总产量2.98万吨,增长3.7%。

2019年全年肉类总产量58313吨,下降26.3%。其中,猪肉产量50100吨,下降31.9%;牛肉产量231吨,减少23.8%;羊肉产量1073吨,增长1.6%;禽肉产量6909吨,增长30.6%。年末生猪存栏34.32万头,下降31.8%;生猪出栏65.63万头,下降30.8%。禽蛋产量8198吨,增长8.5%。生牛奶产量6990吨,增长28.1%。

2019年全年完成荒山、荒沙造林面积57公顷,有林地造林面积2600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分别是:核桃1130吨,板栗3071吨。

2019年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970公顷,占常用耕地面积的66.22%;旱涝保收面积22990公顷,占常用耕地面积的66.27%。

第二产业

工业

2019年全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2.42亿元,增长24.8%。分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工业产值7.01亿元,增长25.2%;股份制企业工业产值22.99亿元,增长13.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3.69亿元,增长43.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工业产值278.73亿元,增长25.5%。分门类看,采矿业产值73.29亿元,增长31.0%;制造业产值237.35亿元,增长2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1.78亿元,增长14.6%。

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2.00亿元,实现利润23.5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5.89亿元。

建筑业

2019年全区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87家,全年完成总产值164.07亿元,同比增长31.4%。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41.0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04.81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村私人投资)增长13.3%。全年投资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283个,本年投产项目162个;亿元以上项目173个,完成投资292.38亿元,占500万以上项目投资87.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70亿元,增长168.4%;第二产业投资178.26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投资206.99亿元,增长20.9%。

2019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5.61亿元,增长64.4%。其中,住宅投资48.10亿元,办公楼投资0.24亿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23亿元。

内外贸易

2019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0.59亿元,增长12.5%,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为53.23亿元,增长21.1%。

2019年全区共完成外贸出口总额98062万元,增长13.2%;实际利用外资2001万美元,下降0.6%。

财政金融

2019年全区实现全地域财政收入80.36亿元,下降3.2%;地方财政总收入44.83亿元,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11亿元,增长2.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80亿元,增长11.2%。

2019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8.13亿元,比年初增加28.0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0.79亿元,比年初增加75.02亿元。

旅游

2019年全区全年接待中外游客2051万人次,增长15.0%。实现旅游门票收入5.92亿元,增长12.3%;旅游综合收入223亿元,增长14.1%。

文化

夷陵是巴楚文化融合地,文化底蕴深厚。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册。夷陵古属荆州之域,公元前221年开始置县,一代词宗欧阳修曾任夷陵县令,留下了“庐陵事业起夷陵”的佳话。夷陵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现存古巴人兵寨、悬棺等巴楚文化遗迹,黄陵庙见证了长江千年治水文化,“石牌要塞保卫战”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宜昌丝竹”、“宜昌版画”、“下堡坪民间故事”、“峡江号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文化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民间故事、歌谣、歇后语等口头文学流行很广,剪纸、绣花、石雕、木刻等民间美术也较为普遍,民间戏曲以皮影戏、花鼓戏见长,还有彩莲船、地花鼓、龙灯、高跷等民间舞蹈,丝竹乐、吹打乐、呜音等民间器乐以及号子、山歌、小调、儿歌等民间歌曲。

交通

截至2013年,夷陵区境内有铁路4条,焦柳、鸦宜、鸦南、宜官铁路全长70.6公里。焦柳铁路起于河南省焦作、止于广西柳州,由北向南,经湖北、湖南省进入广西柳州,境内10.7公里;鸦宜铁路起于焦柳铁路鸦鹊岭火车站,跨越鸦鹊岭镇,进入宜昌市城区,长36.3公里;宜官铁路起于宜昌市火车站,经小溪塔,进入官庄铁矿腹地,长22公里;焦柳、鸦宜铁路联络线1.6公里(称鸦南线)。焦柳、鸦宜、宜官等铁路沿线建有客货运车站6个、铁路管养和桥梁养护工区5个,有铁路桥梁35座/3004.7延米,公铁立交桥98座,涵洞170道/5065.1米。

全区拥有营运客(渡)船30艘/2,137座位、机动货船11艘、驳船1艘、拖轮1艘,沙坪水库砂船5艘,共14,765总吨/5,298.34瓦,农用船舶88艘。全区拥有道路营运客车340辆、货车6,947辆,比2007年增长6.2%、16.3%。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1家,机动车维修322家。夷陵区开辟农村客运市场,实现村村通客车率79%,初步实现客运”路、站、运”一体化。

2019年,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9.02亿元,下降5.2%。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724公里,等级公路达到4225公里。全区行政村通公路比重100%,行政村客运班车开通率100%。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69216万人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350727万吨公里。

社会

樟村坪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龙泉镇被列入中国强镇扩权试点镇和湖北省重点镇,三斗坪镇被纳入湖北省特色镇。3个村被评为湖北省宜居村庄。小溪塔高新技术产业园及东方大道建设全面启动。锦江大道丁家坝段建成通车。罗河路二期、“六一二”片区供水等工程全面完工。东湖大道、松湖路森林公园段、晨光路开发区段等工程加快推进。发展大道延伸段及宜秭路修复、杂居小区改造等工程全面启动。“两违”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改造民居和危房6996户,完成“一建三改3070户,开发整理土地1.2万亩,整治当家塘堰440口,硬化末级渠道5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解决了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硬化农村公路200公里,实施道路安保工程160公里。小鸦路小龙段路基工程全面完工,小鸦路龙鸦段、百岁溪大桥、黄柏河航道整治等工程全面启动。

夷陵区被评为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区”、“全省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全省生育文明建设先进县市区”。鸦鹊岭镇被评为湖北省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雾渡河、鸦鹊岭被评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在中国推广。校舍安全工程顺利推进。实施了农村住宿学生生活补贴政策试点。夷陵医院医疗大楼高标准建成启用。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型原创风情歌舞诗《三峡,我的家乡》巡回上演。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9.2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3%。完成了20个广播电视“村村通”、10个无线编码调频广播村建设任务。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全面启动。三峡移民资金结算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扎实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9.1%,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1。

夷陵区获得中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县。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1%。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6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城镇职工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0%和82%。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5%,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到71%。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47元。农村五保老人年人均供养标准提高300元。全年发放城市低保1650万元、农村低保1804 万元。区财政投入641万元,实现了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的全覆盖。资助贫困住宿生9706人次、特困生2540人次。628名重度残疾人接受免费治疗。7.8万名农村妇女免费接受“两癌”筛查。救助大病患者2005人。发放各类救助救济资金5300万元。全年发放房租补贴70万元。完成了10个村的扶贫整村推进和200户扶贫搬迁任务。政府承诺的十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城市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为宜昌市成功创建中国文明城市作出了突出贡献。夷陵区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城区,龙泉镇、军田坝村荣获中国文明村镇,区地税局、稻花香集团荣获中国文明单位。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2011年开展送戏下乡157场次,送电影下乡2376场次。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类意见、建议和提案324件,办结率达100%,满意率达99%。

教育

2019年,学期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9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普通初中16所,小学30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37708人,其中,普通高中5723人,普通初中9911人,小学22074人。全区小学入学率100%,适龄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100%。全区共有幼儿园73所,在园儿童12592人。全区在册教职工3216人。各类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7.5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2.86万平方米。全区高考文理科上本科线1401人,上线率70.7%。

科技

2019年,全年共奖励科技成果8项,申报专利860件,年末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2件。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近364万元,区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达到833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企业7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5.50亿元,增长17.1%。

卫生

截至2019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0个,其中医院10个,乡镇卫生院12个,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诊所(个体)99个,村卫生室18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全区卫生技术人员291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09人,注册护士1281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770张,其中医院1607张,乡镇卫生院943张,保健院220张。

邮电

2019年,全年邮政完成业务收入12185万元,增长21.5%,电信业务收入(电信、移动、联通)35610万元。全区固定电话用户3.2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9.07万户,互联网用户14.63万户。

文化事业

2019年,全区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17个,其中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2个,文物管理机构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21.09万册,全年共借阅图书17.02万册次。

人民生活

2019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15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22元,增长10.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9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58.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60.7平方米。

就业

2019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373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87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9%。

社会保障

2019年,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1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21.6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35万人,参保率99.99%;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48万人,参保率99.99%;参加失业保险4.78万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落实城镇居民低保2592人,农村居民低保11466人。

资源环境

2019年全区国土面积3438.99平方公里,农用地面积3196.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耕地保有量)292.4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68.99平方公里。

2019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6天,优良率70.1%。年末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4.13万立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96.6%。全区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9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8.96%。

安全生产

2019年,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起,其中,道路运输事故3起,工矿商贸事故5起。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8人,其中,道路运输事故死亡人数3人,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5人。

旅游

境内还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长江“三峡画廊”西陵峡、晓峰悬棺风景区、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三峡人家

三峡人家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核心景区,是湖北鄂西生态旅游圈的核心示范区。

三峡人家位于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中间,依托原汁原味的西陵峡百里画廊,融合地质文化、巴文化、楚文化、土家文化、峡江文化、抗战军事文化,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西陵峡口

AAAA 西陵峡口风景区位于宜昌市西郊,距宜昌市中心4公里,离三峡国际机场20公里,与宜昌市火车站相隔5公里,10路旅游专线车直达风景区各景点。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南津关

西塞国森林公园

宜昌西塞国森林公园位于湖北三峡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境内,隶属国有樟村坪林场。由九寨砦湾、圈椅淌、望江山、西塞国四大景区组成,最高海拔1970米,以原始森林内有极为少见的高山杜鹃群落和大面积属罕见南方高山草甸著称,相传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过此地,眼见金碧辉煌的西塞国奇景,误以为到了西天仙境, “西塞国”由此而得名。

宜昌西塞国森林公园有8000公顷原始森林,丰富的森林资源。

中华鲟鱼馆

中华鲟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它是地球上存活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的历史,有“国宝活化石”之称。中华鲟是大型洄游性鱼类,生在长江里,长在海洋中,秋季,顺长江逆流而上,直至长江的金沙江产卵繁殖。

中华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研究出人工繁殖的科学方法,并于1984年开始首次放流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截至2005年共向长江、珠江放流中华鲟4537309尾。[8]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柏河江心岛

野梅谷

野梅谷位于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小峰峡谷三对石。河谷两岸,长有一大片叶片灿黄的植物,都是野生腊梅。[9]

三峡景区

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渝鄂川界处,跨重庆市的奉节、巫山和湖北省的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和宜昌市。西起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2千米。两岸因燕山运动褶皱隆升的巫山、黄陵庙和八面山山地,由于长江强烈切穿,形成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大峡及大宁河宽谷、香溪宽谷,总称为长江三峡。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位于宜昌市三斗坪,全长2309米,坝顶海拔高程185米,相当于60层左右的高楼,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左岸大坝长1600多米。

悬棺风景区

晓峰悬棺距今2300多年,位于夷陵区黄花镇新坪村一组,是古代众多少数民族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葬俗之一,它为当今世人考察巴人的起源提供了强有力的历史佐证。悬棺悬于离地面175米、距山顶180米的绝壁洞穴之中,古人如何起吊安置,实乃千古之迷。除具有独特的考古价值外,悬棺景区也是三峡区域规模最大的野外拓展训练基地和自驾游营地服务中心。因宜巴高速公路的修建,晓峰悬棺已经停止开放。

马渡河小小三峡

马渡河小小三峡位于宁河滴翠峡支流马渡河畔,是马渡河下游的三撑峡、秦王峡、长滩峡的总称。这里风景绮丽,水道狭窄,山势奇峻,峡谷幽深。

灯影峡(明月峡)

灯影峡,又名“明月峡”,位于东距南津关约10公里的庙南与石牌之间。在峡谷南岸的白牙山顶上,有四块奇石屹立,十分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10]

黄陵庙

黄陵庙,古称黄牛庙,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用以祭祀黄牛助禹开江治水的千古功德。黄陵庙主体建筑禹王殿建于明万历46年,是目前国内规模宏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禹王纪念建筑物。殿内两根金丝楠木柱上,遗留有公元1870年长江特大洪水痕迹,为长江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兴建提供了重要的水文依据。禹王殿右侧武侯祠内长有一株铁树,据说是诸葛亮入蜀时亲手所栽,距今巳有1700多岁。

崆峒峡

在西陵峡牛肝马肺峡东2.5公里。处于秭归县之庙河与黑岩子之间,全长2.5公里。其间峰峦连峙,参差互出,上有奇石,如二人攘臂相对,古传宜都、建平二郡督邮争异于此,故名督邮石。峡中有崆岭滩。两岸悬崖壁立,湍流迅急,挽舟甚难,“务空其岭,然后得过”,故亦称“空聆”。峡名源此。以往这里滩险流急,礁石密布,著名者即有“二十四珠”,其中“大珠”石梁,长约220米,宽40余米,高约15米,突露水面,如猛虎卧伏江心,与邻近之“二珠”、“三珠”,号称三石联珠。其下乱石暗礁,犬牙交错,锋利如剑,致使航道弯曲狭窄,恶浪汹涌,行船稍一不慎,就会触礁沉没。民谚云:“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11]

南津关大峡谷探险旅游区

南津关位于三峡东口,是西陵峡的终点。它和瞿塘峡的入口夔门一样,是三峡尾端的天然门户。

南津关大峡谷长18公里,宽3~50米,两岸峭壁高100至350米。峡谷内桀骜不驯的飞瀑、野猴出没的雨林、葱翠撩人的青苔、高耸入云的天梯、凌空飞渡的栈桥、狭窄阴森的一线天、烟霞笼罩的古驿道、浩瀚汪洋的野生腊梅。

神女峰

神女峰又叫望霞峰,位于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大江北岸,是巫山十二峰之一。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

西陵峡

西陵峡西起姊归县香溪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地处宜昌长江三峡东口,为“川鄂咽喉”。得名于三峡明珠——宜昌市南津关口的西陵山。

香溪景区

香溪位于西陵峡口长江北岸,距重庆市区572千米。发源于湖北省神农架骡马店,流经兴山、秭归两县。

香溪河口距三峡坝址三斗坪31公里。三峡大坝修建后,水库回水升高,香溪的回水将抬升到兴山城附近。[12]

黄牛峡景区

黄牛峡景区位于西陵峡中段,距宜昌市区45公里处。长江经腰叉河,过鹿角滩,使进入黄牛峡,仰望南岸,高崖矗立,三峰突起。宛如屏风。

地址:西陵峡中段

大老岭

大老岭位于长江西陵峡北岸的丛山深处,地跨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三县交界部位,总面积64平方公里,其中有26平方公里为原始森林保护区。

地址:长江西陵峡北岸[13]

著名人物

欧阳修

宋景佑三年(1036)五月,朝廷大臣范仲淹由于直言谏事被贬,身为宣德郎的欧阳修为之鸣不平,因此也被贬夷陵县令。

文安之

夷陵人(今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文畈村),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永明王拜为东阁大学士(宰相)。崇祯二十三年,即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六月,安之竭王梧州。时严起恒为首辅,王化成、朱天麟次之,起恒让安之而自处其下。

冯汉骥

1899年11月21日,冯汉骥出生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冯家湾村一户普通人家,其父是东湖县内一所中学的老师。1923年,完成学业后的冯汉骥被老师介绍到厦门大学图书馆任襄理,次年升任主任。1931年,冯汉骥索性远渡重洋,到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学习,孤身一人远在异乡。这样的艰苦日子持续了两年,他又转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系。1937年11月,他来到成都任四川大学史学系教授,后来又应邀到华西大学社会系兼课。1975年11月的一天,冯汉骥正在为从湖南、贵州等地来四川参观的文物考古学者作有关夜郎研究的学术报告,会后他忽然觉得身体不适,随后住进医院。此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再也没有精力从事他喜爱的考古工作了。1977年3月7日,冯汉骥与世长辞,他关于长江流域的考古研究计划,还未得以实现。1985年,凝聚着冯汉骥毕生心血的文章《冯汉骥考古论文集》,被文物出版社以十六开的版面出版,成为今天考古学者们的必读之书。

王定安

(1833——1898)字鼎丞,湖北宜昌府东湖县(今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良田畈村王家场)人。兄弟5人,排行第二。曾任山西冀宁水利驿传道署、山西布政使(布政使为巡抚的僚属,略如近代的副省长和民政厅长)。13岁中秀才,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同治元年(1862)中举人。曾为曾国藩校注其所汇编的《十八家诗抄》而被荐为江苏昆山县知县,任满后又为曾国藩延为幕僚达20年之久,以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为史实撰写《湘军记》,为曾国藩所称道。后历任冀宁道台及藩司、安徽颖凤六泗兵备道等职,管辖凤阳、颖川、六字、泗洲的两府两州,为省、府之间的高级行政长官。王定安长于史志,撰写有传世著作15部,计300余卷,逾千万字。内容涉及经典、史志、金石、诗歌、杂记等,为中国近代史提供了大量可供研究的文献典籍。

沈刚伯

沈刚伯(1896~1977),谱名大烈,字汝潜,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暮阳村梅花人。1917年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留校附中教授历史与英语。1924年沈刚伯考取官费留学,入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埃及学、英国史、宪政史。1927年毕业回国,经俞大维介绍,至中山大学任教。1931年到南京任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沈刚伯先后任湖北省教育厅秘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还在金陵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干部学校、政治大学、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柏林自由大学任教。1942年秋,沈刚伯继金毓黻出任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大学迁重庆,沈又应邀赴川省各校讲学。1944年,他到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任教授。抗战胜利后任教于南京临时大学,1946年到南京中央政治学校(1947年改名国立政治大学)任教,仍在中央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后在国立编译馆工作。

1948年,沈刚伯已应胡适的聘请,拟赴北平大学任教。因当时教育部长朱家骅力邀,乃渡海赴台,任台湾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及历史系主任,并代理教务长。1973年退休后,仍继续任教台湾大学并应聘为辅仁大学讲座教授。沈刚伯于1965年70岁时患有肺癌,却长年与病魔抗争,并继续主持文学院,1969年辞去院长后仍坚持教学与研究工作。1976年沈80寿辰,学生为之编印《沈刚伯先生八秩荣庆论文集》,著有《史学与世变》、《读史与修身》、《为学之道:博、贯、约》、《今天的大学和社会》等中西文论著数十篇。1977年7月31日终因心脏衰竭而病逝,享年82岁。1982年10月由台湾《中央日报》出版社出版了《沈刚伯先生文集》上下两卷,每卷50余万字,堪称巨著。书中分历史、哲学、文学、教育、世局、记事等多项,成为真正代表沈刚伯其人的见解与思想。

猫腻(1977~)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湖北夷陵人,其作品《朱雀记》获得2007年新浪原创文学奖玄幻类金奖。

荣誉

2018年5月, “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正式公布,夷陵区上榜。[14]

2018年10月22日,夷陵区被确定为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1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