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水瓶(2023最新暖水瓶百科介绍)

由网友(酷酷de少女)分享简介:暖火壶是一样平常用品,外面有竹篾、铁皮、塑料等作成的壳,内装瓶胆。瓶胆由单层玻璃制成,夹层中的两面镀上银等金属,中心抽成实空,瓶嘴有塞子,可以正在较永劫间内连结瓶内的温度。衰冷火的凡是鸣暖火瓶;衰热食的凡是鸣炭瓶。功效是连结瓶内冷火的温度,隔离瓶内取瓶外的冷互换,使瓶内的“冷”出没有来,瓶外的“热”入没有去。中文名暖火瓶呈现时间...

      暖水壶是日常用品,外面有竹篾、铁皮、塑料等做成的壳,内装瓶胆。瓶胆由双层玻璃制成,夹层中的两面镀上银等金属,中间抽成真空,瓶口有塞子,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瓶内的温度。盛热水的通常叫暖水瓶;盛冷食的通常叫冰瓶。功能是保持瓶内热水的温度,断绝瓶内与瓶外的热交换,使瓶内的“热”出不去,瓶外的“冷”进不来。

中文名

暖水瓶

出现时间

中国北宋后期

归 属

生活用品

别 称

暖水釜

基本简介

家用暖水瓶价格 家用暖水瓶批发 家用暖水瓶厂家

  据考证,中国最早的暖水瓶出现于北宋后期。这种暖水瓶也称“暖水釜”和“热水壶”。在宋代的餐饮业中,商贩们冬夜“提瓶卖茶”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行当,他们所用的“瓶”就是保温的暖水瓶。如蔡襄在《茶录》中说:“凡欲点茶,先须?令热,冷则茶不浮”。宋时暖水瓶的构造是用玻璃为胆,水银为裹,其基本样式为:宽口、长颈、长腹、瓶口安有开启的瓶盖,还有把手,与现代的没有太大差距。据说,皇帝还将这种暖水器皿赐给出嫁的公主,由此可见,使用暖水瓶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时尚。

历史悠久

  中国的暖水瓶究竟始于何时?通过对宋代文献史料的研究认为:暖水瓶在北宋的后期就已经开始制作并使用了。其证据是: 张虞卿者,文定公齐贤裔孙,居西京伊阳县小水镇。得古瓶于土中,色甚黑,颇爱之,置书室养花。方冬极寒,一夕忘去水,防为冻裂。明日视之,凡他物有水者皆冻,独此瓶不然。异之,试以汤,终日不冷。张或与客出郊,置瓶于箧,倾水瀹茗,皆如新沸者,自是始知秘。惜后为醉仆触碎。视其中,与常陶器等,但夹底厚几二寸,有鬼执火似燎,刻画甚精,无人能识其为何时物也。

  这条史料使我们得知暖水瓶已经在北宋开始使用并引起人们的新奇感与神秘感。另一条史料则清楚地描述了在玻璃胆瓶上涂附水银的制作技术过程:

  徽宗尝以紫流离胆瓶十,付小珰,使命匠范金托其里。珰持示范匠,皆束手曰:“置金于中,当用铁篦熨烙之,乃妥帖,而是器颈窄不能容,又脆薄不堪手触,必治之,且破碎,宁获罪,不敢为也。”珰知不可强,漫贮箧中。他日,行廛间,见锡工扣陶器精甚,试以一授之曰:“为我托里。”工不复拟议,但约明旦来取。至则已毕。珰曰:“吾观汝伎能,绝出禁苑诸人右,顾屈居此,得非以贫累乎?”因以实谂之。答曰:“易事耳。”珰即与俱入,而奏其事。上亦欲亲阅视,为之幸后苑,悉呼众金工列庭下,一一询之,皆如昨说。锡工者独前,取金锻治,薄如纸,举而裹瓶外。众咄曰:“若然,谁不能?固知汝俗工,何足办此。”其人笑不应,俄剥所裹者押于银箸上,插瓶中,稍稍实以汞,掩瓶口,左右洞之。良久,金附著满中,了无罅隙,徐以爪甲匀其上而已。众始愕眙相视。其人奏言:“琉璃为器,岂复容坚物触,独水银柔而重,徐入而不伤,虽其性必蚀金,然非目所睹处,无害也。”上大喜,厚赉赐,遣之。

  这两条史料均出自《夷坚志》,是目前所能找到的中国古代暖水瓶的最早的记录。第一条史料是说张齐贤孙子辈分的张虞卿已使用了暖水瓶。张齐贤,是宋真宗时兵部尚书,卒于1014年。他的裔孙张虞卿当生活在北宋中后期,或确切地说主要生活在宋徽宗时期。

分类用途

  保温瓶可分三大类:

细口型

  通常又称热水瓶。口部直径小,保温性能好,主要用于盛装沸热水、煎热中药汁、热饮料和冷饮料等。

大口型

  通常又称冰瓶。口部直径大,物品取放方便,主要盛装冰块、冰糕、带容器冷饮料、冰镇药剂、液态气体、防发酵物质等,亦可盛放热食、带容器热饮料等。

杯型

  通常又称保温杯。口部直径大,小容量,主要用作短时间内能减少环境温度对内装物影响的饮食具。

组成部分

  由内外两个玻璃瓶组合而成。两者在瓶口处连接成一体,两瓶壁间隙抽成真空以削弱热对流,玻璃瓶壁表面镀光亮银膜反射红外热辐射线。瓶内高温时,内容物的热能不向外辐射;瓶内低温时,瓶外热能不向瓶内辐射,保温瓶有效地控制了传导、热对流和辐射3种传热的途径。

  保温瓶保温的薄弱处是瓶口。在玻璃内外瓶瓶口连接处有热量传导,瓶口通常靠软木塞或塑胶塞阻挡热散失。因而保温瓶容量越大、瓶口越小,则保温效能越高。瓶壁夹层高度真空的长久保持极为重要。如果夹层中渐渐充气或损坏封没的抽气小尾,破坏夹层真空状态,保温瓶胆即丧失保温效能。

  保温瓶胆除采取玻璃材质制成外,还有采用不锈钢或无毒无臭的塑料做成的。金属瓶胆坚固耐用,不易损坏,但导热率远大于玻璃,制成的瓶胆保温效能稍差。用塑料制成的单层或双层壁容器,填充泡沫塑料隔热,轻巧方便,不易破碎,但其保温效能比真空瓶胆差。

外壳

  具有一定的强度,以保护内胆和增加装饰效果。外壳的材质有镀锡薄钢板、黄铜、合金铝、不锈钢和塑料等,中国还有黑铁皮、竹篾、竹筒、木、搪瓷等。为使用便利和美观,外壳可作多种造型变化和作多种装饰。装饰方法包括印色、喷漆、喷花、电镀、喷塑、抛光、刻花、染色等。

附加部件

  按出水方式配备不同的部件。普通型保温瓶适应手持壳柄、倾瓶倒水,需配备瓶塞,如软木塞、软橡胶膨胀塞、腔内滚球控水塑料塞、螺纹出水槽旋动塑料塞等。通过虹吸出水的保温瓶需在瓶胆内配备虹吸管和阀装置。气压出水的保温瓶称气压式保温瓶,有两种结构。常用的是在壳盖部位装小型气鼓,用手或通过机构揿按,使液面受气压,通过导管出水;另一种是可在壳体装上小型电磁振动泵,使液面受气压,通过导管出水。盛装食物的大口保温瓶为适应使用需求,还有加装无毒塑料内衬和配置造型吻合的小套盛器等部件。 保温瓶为易碎产品,请大家小心使用。

制造工艺

  保温瓶的核心部件是瓶胆。制造瓶胆需经以下4个步骤:①瓶坯制备。保温瓶用的玻璃材质属常用的钠钙硅酸盐玻璃。取均匀无杂质的高温玻璃液,在金属模具中分别吹成壁厚为1~2mm的玻璃内瓶坯和外瓶坯(见玻璃制造)。②制胆坯。内瓶置于外瓶之中,瓶口连封成一体,并在外瓶底设置供镀银、抽气操作的导管,这种玻璃构造体称为瓶胆坯。制玻璃瓶胆坯主要有拉底封口法、缩肩封口法和腰接封口法 3种。拉底封口法是将内瓶坯割口,外瓶坯割口割底,内瓶从外瓶底端套入并用石棉塞镶垫固定,再将外瓶底收圆封闭,接小尾导管,两瓶口部熔封。缩肩封口法是将内瓶坯割口,外瓶坯割口,内瓶从外瓶上端套入并用石棉塞镶垫固定,外瓶缩径收成瓶肩并熔封两瓶口,接小尾导管。腰接封口法是将内瓶坯割口,外瓶坯割口并把腰部割成两段,内瓶放入外瓶,将腰部重新熔接,接小尾导管。③镀银。将一定数量银氨络合物溶液和作为还原剂的醛类溶液通过小尾导管灌入瓶胆坯夹层中,进行银镜反应,银离子被还原沉积在玻璃表面形成一镜面银膜薄层。④抽真空。将已镀银层的双层瓶胆坯的尾管与真空系统连接,加热至300~400℃,促使玻璃释放出所吸附的各种气体和残余水分。同时用真空泵抽气,瓶胆夹层空间的真空度达10-3~10-4mmHg时熔封尾管。

保温原理

  暖水瓶为什么能保温呢?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热的辐射、热的对流、热的传导。

  人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感到身上热乎乎的,这是因为太阳的热射到了我们身上,这叫热的辐射。防止热辐射的最好办法是把它挡回去,反射热最好的材料是镜子。

  倒一杯开水放在桌子上,由于杯子里的水和周围空气的流动,使得水温逐渐变得和周围环境的温度一样了,这是热的对流。

  如果在杯子上加个盖,就把对流的道路挡住了。可是这杯水依然会变凉,只是时间长些。这是因为杯子有传热的性质,这叫做热的传导。

  暖水瓶胆用双层玻璃做成,两层玻璃都镀上了银,好像镜子一样,能把热射线反射回去,这就断绝了热辐射的通路。把暖水瓶的两层玻璃之间抽成真空,就破坏了对流传导的条件。暖水瓶盖选用不容易传热的软木塞,隔断了对流传热的通路。完善地把传热的三条道路都挡住了,热就可以长久地保留下来。但暖水瓶的隔热并不那么理想,仍然有一部分热能够跑出来,因此暖水瓶的保温时间有一定限度。

  暖水瓶的功能是保持瓶内热水的温度,断绝瓶内与瓶外的热交换,使瓶内的“热”出不去,瓶外的“冷”进不来。如果在热水瓶里放上冰棍儿,外面的“热”同样不容易跑到瓶子里,冰棍也不容易化。所以把暖水瓶叫做保温瓶是科学的,因为它既能保“热”,也能保“冷”。

  家里用的暖水瓶可以很好的保持热水的温度,其原理是什么呢?热水变凉是由于热的对流、热的传导和热的辐射引起的。暖水瓶胆就是针对解决上面三个问题而制成的。瓶口用软木塞阻止热与冷空气的对流;双层瓶胆之间的空隙抽成真空,解决了热的传导;在瓶胆上涂一层薄薄的银,使它成为反射光线和反射热的一面镜子,从而利用银层把热辐射挡了回去。这样,热就不致散失,起到了保温作用。

清洁除垢

  暖水瓶是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用品。使用时间较长的暖水瓶内壁,往往结成一些斑点的黄色沉淀。这主要是由于在饮用的水里常常含有碳酸和碳酸镁,这些化合物在暖水瓶内长时间积聚,附着在瓶壁上,成为水垢。单这些杂质还不会对人体带来危害,严重的是隐藏在水垢里的一些有害的重金属元素,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医疗实践也证明,许多重金属元素有致癌的可能性。因而,我们切切不可对暖水瓶的污染掉以轻心。当用暖水瓶装酒或酸性饮料后,瓶内这些金属元素沉积物就会溶解在水中,喝这样的水,就会受到金属污染。

  所以,只要人们保持暖水瓶内壁的清洁,这种危害也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暖水瓶内壁有了水垢,可以用一下方法进行清洁:

  1、在瓶里放些纸屑,然后倒进温盐水,轻轻晃一会儿,水垢即可除净。

  2、可倒入浓度为1%的小苏打水500克左右,或将食醋加热装入瓶内,轻轻摇涮,水垢即可除掉。

  3、把两个鸡蛋壳稍微弄碎,装进瓶中,再装入半茶缸凉水,堵上瓶塞并用一只手按住,大拇指和其他手指握住瓶口颈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上下左右旋转摇晃。约20秒种,取下瓶塞,倒出蛋壳,再用清水涮洗两遍即可。

  4、用醋250克,烧热后灌入热水瓶内,浸泡几小时,再上下、左右摇晃,瓶内水垢就会脱落。

  5、取200克稀盐酸放瓶内浸泡一会儿后,再摇动就可以清除瓶内的水垢。

  6、用煮面条的水倒入瓶内,摇晃几分钟后倒掉,再用清水冲洗即可干净。

  7、取一些向阳叶或南瓜叶切成3厘米至4厘米见方大小的碎片,放入瓶内,再加入少许冷水,轻轻将暖水瓶摇晃几下,倒出后再用清水洗净即可。

相关哲理

  给木塞以空间: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给暖水壶灌水的时候,不能灌得太满,需要留一个比木塞大一点的空间。如果灌得太满,木塞会被暖水壶里热空气的压力弹起来,有时还会烫伤人。待人接物也是如此,人的潜力无限而忍耐力却是有限的。对于一些不起眼的人,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他们的存在与价值,更不该去凌辱他们的尊严和人格,否则,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会不惜一战,像弹起来的木塞一样,那时,可能不仅仅是溅起的开水会把你烫伤,你可能为此付出更为惨重得多的代价。

  外冷内热:在一堆灌满了开水的暖水壶中区分哪个是保温的,只要用手摸一下它们的外壳,如果是热的则是不保温的,不热的才是真正保温的。这就是现象与本质、表象与内涵的关系。举例来说,表面上看起来夸夸其谈、吹得天花地坠的人,他们可能脑子空空、不学无术;一些沉默寡言,看似木呐而不善言辞的人,他们的心胸可能装着整个世界,他们才是真正的智者。

使用误区

中医解读暖水瓶煎药的危害

  保温的错误经验:曾经有人认为,判断暖水壶保温性能好的办法是把暖水壶壶口对着耳朵听,"嗡嗡"作响地便是保温好的。可是当一个暖水壶不再保温而打算扔掉的时候,拿在耳边一听还是"嗡嗡"地响,这就说明这种方法并不可靠,但在实际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却有不少人一直就是按照这种经验来判断的。我们从前人那儿继承了许多"经验",但正确与否,却很少有人去验证。很多时候我们会被一种叫"经验"的东西蒙蔽了眼睛,束缚了思想,哪怕是一个很小很明显的谬误,也不会被我们轻易推翻。

[导语]喝汤药治病的疗效好,但是煎药过程却很麻烦,且气味又大。于是近年来,有一些人创造了用“暖水瓶煎药”的方法,认为既快速又简便,但这是错误的!

所谓用“暖水瓶煎药”,就是把中药放在装有沸水的暖水瓶里,塞紧瓶塞闷泡,十几个小时后饮用。这个办法看似新招,其实非常不科学。如此“煎药.”不仅缺点多,对人体健康也有害。

药物成分煎不透

中医治疗老年慢性病,经常会用到矿石、贝类、动物甲壳类药材,如石膏、石决明、牡蛎、玳瑁、鳖甲、龟板等,必须靠久煎久熬才能获效,否则汤药的疗效会大打折宁口。

暖水瓶温度不够

暖水瓶盛水具有先高温、后低温的特点,这样的温度变化,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很难全部释放出来,加上暖水瓶里水的温度一开始就不能到达沸点(灌入沸水的过程已令水温降低,大约只有90℃)。随后浸泡的十几个小时,水温会逐渐降低至50℃~60℃,因此有效成分就更难溶出了。同时由于灌入开水时,药材瞬间即受到高温,会使某些药物的外层凝固、紧缩,特别是含淀粉或蛋白质的药材更易受影响,进而导致药物成分的溶出率大大降低。

有害物无法蒸发

暖水瓶是密封的容器,某些带有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无法通过蒸气及时散发出去而被保留在药液中,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譬如,某些有一定毒性药材(如附片、川乌、草乌、巴豆、狼毒等)因煎煮温度达不到沸点,其毒性成分不易随蒸气充分挥发或被破坏。这样用暖水瓶“煎煮”出来的药实际上对人体是有害的。

使用事故

碰倒暖水瓶 10个月婴儿烫休克

台安一名10个月大的男婴自己碰翻了暖水瓶,造成全身18%的Ⅱ度烫伤,被送到医院时生命垂危;好在经过及时抢救,目前孩子的病情已经稳定下来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对于台安县10个月大的男孩小健(化名)来说,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儿童节。但这个快乐的日子,他却要在病床上度过,还要忍受着烫伤的剧痛!原来,几天前,他的妈妈玉红(化名)在家里洗衣服时,一时没照顾到,小健自己碰倒了暖水瓶,被流出的热水严重烫伤!被送到医院时,孩子已经休克,生命垂危。

  妈妈正洗衣

  没留神孩子被烫伤

  昨天,记者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病房内看到了小健,他的身上缠着很多纱布,此时他正熟睡在母亲玉红的怀中。玉红两口子和小健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坐在病房里,全家人的表情凝重,没有人愿意多说一句话。

  记者问起孩子被烫伤的事,小健的姥姥叹了口气说:“还是让玉红自己说吧。”玉红说:“往常都是我和婆婆一起带孩子。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5月27日中午,全家人吃完午饭,就都出去干活去了,我就自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孩子已经10个月了,会爬了,没有一会儿闲着的时候,来回爬,不但弄脏了好几件衣服,还把裤子给尿湿了。”

  由于没有多少可以换洗的衣裤,玉红只好去给小健洗衣服。她害怕儿子掉到地上摔伤,就把小健放到铺好“泡沫地板”的地上,并关好了拉门,在拉门外洗衣服。

  “我以为这样做已经很妥当了,没想到竟然出事了,把孩子烫成这样……”玉红说到这里已经泣不成声。原来,玉红在拉门外面洗衣服还不到10分钟,小健就爬到了拉门旁边,把门给拉开了。此时,玉红正忙着洗衣服,并没有注意到孩子。拉门外面放着一个暖瓶,里面是上午刚烧好的开水。小健不小心把暖瓶给碰倒了,瓶口的瓶塞脱落,里面的热水流出来。小健正在地上趴着,热水一下子烫到了小健的皮肤……

  “我突然听到孩子的哭声,一回头,才发现孩子被热水烫了!我马上把孩子抱起来,看到他的皮肤被烫得红红的,我一时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马上给家里人打电话。”说着说着,玉红又哭了起来,眼泪滴落在小健的脸上。孩子醒了,身体随之一动,然后又哭了起来。“他一动,被烫伤的地方就疼,孩子难受啊……”玉红哭着说。

  正在地里干活的家人听说孩子被热水烫了,马上都跑回来,全家人带着孩子往医院赶。玉红说:“在去医院的路上,孩子哭得非常厉害,知道孩子疼,我心里特别难受,也跟着不停地哭,婆婆也跟着哭。到了县里的医院,大夫一看,孩子太小了,烫伤的面积比较大,马上建议我们到市里的大医院看病。”

  玉红一家人抱着孩子跑出医院,打一辆出租车火速赶往鞍山。到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时,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此时,让全家人着急的是,小健不哭了,好像昏迷了一样。“我们下了车,抱着孩子就冲进了烧伤科病房。”玉红说。

  情况虽稳定

  “六一”仍须病床上过

  医护人员看到小健之后,马上对他进行抢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李静说,小健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出现了休克现象,情况非常危险,如果再晚半个小时,孩子会有生命危险。

  经过全面检查,医生发现,小健的躯干、四肢,包括会阴部均有烫伤,烫伤面积达到18%(相当于成年人40%面积的烫伤),烫伤程度为Ⅱ度。由于大面积烫伤,已经引起了低血容量性休克。同时,孩子还出现了浑身抽搐等现象,高烧40多摄氏度。

  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目前,小健的病情稳定下来了,不过要想出院,还需要两周时间。李静说:“别看小健才10个月大,还不会说话,但这个孩子非常聪明,而且懂事。别的病友看到这么小的孩子被烫伤了,都很同情他,经常给他一些好吃的,但他却不吃,只有他妈妈吃了,他才敢吃。我们给他右半边身体换药时,他会忍着疼痛,不出声,右半边身体也不动,左手却紧紧地拉着他的妈妈。这孩子真的很可爱、很招人喜欢,希望他能尽快地好起来。”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最快乐的一天,然而这一天,小健却只能在病房里度过。小健的父亲告诉记者,这是孩子的第一个儿童节,他们本想抱着孩子到二一九公园游玩,现在看不行了,感觉亏欠了孩子。明年的儿童节,一定要给孩子好好地过。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