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民(2023最新马哲民百科介绍)

由网友(一季樱花丶落雨殇)分享简介:马哲平易近,字浚,号铁肩。湖北黄冈人。迟年结业于武昌外国语博门黉舍以及福州高档工业黉舍,后来德国柏林大教进修社会教。54静止后归国,正在上海到场马克思主义教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正在武汉取陈潭春开办中外通信社。一九二二年秋,以新闻界代表赴苏俄缺席遥东列国共产党以及各平易近族集体大会。会后,插手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三年春至一九二四年秋...

马哲民,字浚,号铁肩。湖北黄冈人。早年毕业于武昌外国语专门学校和福州高等工业学校,后去德国柏林大学学习社会学。五四运动后回国,在上海参加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武汉与陈潭秋创办中外通讯社。

湖北省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 印发

1922年春,以新闻界代表赴苏俄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和各民族团体大会。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秋至1924年春曾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兼武昌地委委员长。

中文名称

马哲民

出生日期

1899

出生地

湖北黄冈

逝世日期

1980

基本内容

(1899年~1980年)

马哲民,字浚,号铁肩。湖北黄冈人。早年毕业于武昌外国语专门学校和福州高等工业学校,后去德国柏林大学学习社会学。五四运动后回国,在上海参加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武汉与陈潭秋创办中外通讯社。

1922年春,以新闻界代表赴苏俄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和各民族团体大会。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秋至1924年春曾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兼武昌地委委员长。

1924年夏东渡日本,进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在日组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驻日支部,兼任两组织书记。国共合作时期任中国国民党驻日总部常委兼组织部长。

1926年秋结业归国,先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文书主任,后调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政治部文书股长兼《汉口民国日报》编辑、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官、国民政府劳工部秘书等职。1927年七一五事变后脱离中国共产党。

1929年,应聘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年任北平师范大学社会系和中国大学经济系主任。

1932年冬应北平学生之请,讲“陈独秀和中国革命”,因涉及时政而被捕,判刑两年半,经保释出狱。1934年避居桂林,任广西大学法学院教授,组建反帝大同盟。

1936年,因与校领导政见分歧去职,仍回中国大学任教。七七事变后回武汉,与黄松龄、曾晓溯、张执一等组织湖北乡村促进会,发行《战时乡村》期刊。1938年秋,任朝阳学院政治系主任,随院去成都。

194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中央常委。1946年初,赴重庆任民盟中央机关报《民主报》总编辑。后返成都主编《民众日报》,报被查封,复去重庆,在南温泉创办西南学院,自任教务长兼教授。

1947年春,因参加反美大游行及“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再次被捕。次年获释,回武汉任湖北省农学院教授。受民盟中央之命,与李伯刚、唐午园、戴今生等筹建民盟武汉市地下支部,团结知识界人士开展迎接解放的斗争,并与湖北著名人士李书城、张难先等一起,向白崇禧、张笃伦等开展争取工作。

1950年,任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兼教授,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任中南财经学院院长。在此期间,曾兼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委员,市政协第一、二届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民盟中央第一、二届常委,民盟湖北省及武汉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积极宣传、执行中共的统战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宣传和贯彻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7年,在反右派运动中受到错误处理。1980年平反昭雪。著有《国际帝国主义论》、《经济史》、《社会进化史》、《帝国主义基础知识》、《社会经济概论》、《精神科学概论》、《新社会学》、《论抗建经济问题》等书。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