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第一中学(2023最新中山市第一中学百科介绍)

由网友(念你的心跳)分享简介:中山市第1中教(NO.一 Middle School of Zhongshan),是国度级树模性平凡低中,黉舍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一],现任党委书忘、校少王锡文[二],校训“立志、立诚、立身、邪教”[三]。截至二零二二年三月四日,黉舍设始中部四八个讲授班,低中部九零个讲授班,正在编学员工六零零余人[一]。黉舍前身是开办于一...

中山市第一中学(NO.1 Middle School of Zhongshan),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位于广东省中山市[1],现任党委书记、校长王锡文[2],校训“立志、立诚、立品、正学[3]

中山市第一中学

截至2022年3月4日,学校设初中部48个教学班,高中部90个教学班,在编教职工600余人[1]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692年的铁城义学。1748年易名为丰山书院。1908年又改为丰山官立中学堂,实行现代教育体制,开启中山现代教育之端。学校相继培养出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金牌得主冯齐伟、世界超算能手梁俊邦、全国数学竞赛金牌得主黄伟智、全国生物学竞赛金牌得主卢亘哲等一大批优秀学子[1]

中文名

中山市第一中学

创办时间

1751年

所属地区

广东中山

外文名

NO.1 Middle School of Zhongshan City

学校主页

http://www.zsyz.org/yz.do?action=index

学校简介

1998年、2009年,中山市第一中学新建高中部、初中部相继落成投入使用。新的中山市第一中学地处中山市东区金字山下,傍山就势,绿树芳飞,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电子阅览室、物理、生物探究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截至到现在,全校校园占地面积406亩,全校有138个教学班,学生近7500人。

中山市第一中学奉行“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培养“身心健康、有责任感、有个性特长的中学生”为目标,坚持“内和外拓、凝心聚力”的办学策略,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优质教学为主体,科技教育与人文艺术教育两翼齐飞,每一位学生都有特长”的办学特色。学校提出“教师第一”的理念,以建设“爱生敬业、好学善教、有教育理想的优秀教师队伍”为目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到现在学校现有在册教职工603人,其中特级教师2名、正高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163名。

近年来,学校始终保持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高考屡获佳绩,学生大学上线率100%、本科上线率95%以上、重点上线率35%以上;学科竞赛喜报频传,近五年,市一中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共获省赛区一等奖100多人次,二、三等奖200多人次。信息学竞赛成绩尤为突出,2010年学生冯齐纬代表国家参加在加拿大举行的第二十二届国际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以世界第十名、中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为国家夺得一枚宝贵的金牌;科技体艺教育硕果累累,师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获国际奖6个,国家级奖82个,省级奖231个,获奖数量、质量在全省普通高中名列前茅,被国家和省市授予“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市一中以模块教学为载体,以发展个人兴趣为突破口,大力开展艺术教育。学校将音乐、美术教学分为绘画、器乐等17个模块,由学生自选上课。学校每年都举办各种艺术形式和多种表演活动的艺术节。学校艺术类高考硕果累累,多名考生先后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全国著名艺术类院校或专业录取。 市一中是全国中学生乒乓球协会理事单位,是广东省高中唯一的乒乓球传统学校,乒乓球等项目成绩突出。校篮球队、田径队、足球队、羽毛球队多次参加省市比赛,2007年以来共获金牌(杯)158枚(座),培养了80多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山市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办学水平综合评估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称号。

历史沿革

学校地址中山市第一中学的前身是开设于1751年的丰山书院。在戊戌变法的前一年随时流改为丰山学堂。1908年改为香山县立中学。学校建校即以此时起算。1925年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香山县改为中山县,学校随之易名为“中山县立中学”。时世动荡,学校亦波折再三。抗战中,原校舍毁于日寇轰炸,抗战后曾经重修和扩建。 1949年10月,中山解放。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代表小组接管学校,结束了长期的封建专制和国民党的统治,学校从此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为纪念之,特定此日为“校庆日”。1953年学校改名为石岐市第一中学。1959年石岐撤市归县,学校改称“中山县石岐镇第一中学”,至文革开始。在此期间,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但校舍仍很简陋,设备亦很落后。

文革时期,学校和全国一样,教育教学秩序陷于混乱。

1977年文革结束,学校经过了几年的恢复和调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山市一中也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学校校舍旧貌换新颜,建设了艺术馆、体育馆,添置电脑室、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办学质量在这一时期得到显著提高。张咏苹同学品学兼优成为中山市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中学生。黄剑、郑凤梅同学分别于1996和1998年入选国家信息学奥林匹克集训队,且在当年的全国决赛中成绩均名列全省第一名。1994年6月中山市一中经广东省教育厅评定为首批省一级学校。

发展现况

学校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主体思想为突破口,从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到对共产主义信念的树立,从班主任常规工作到青年党校、少年团校的开设,科学构建德育工作网络。有效地推动了该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改革开放的机遇使中山一中这所古老的名校焕发出新的生机,日新月异的时代把辛勤创造的成果变成历史,并催促人们再造辉煌。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跨越两个世纪的中山一中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将展现更为耀眼的光彩。

办学条件

中山一中始终把建设一支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视为优化育人环境的首项任务。

重视教师的引进、队伍的调整、知识的更新、师德的培养,鼓励教师成名成家。全校300多名教师中有:中共党员100多名,高级教师50名,一级教师65名,特级教师3人,“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4人,“中山名师”9人,中山市优秀教师22人,中山市学科带头人7人。

特色教育

艺 术 节

科 技 节

信息技术

新叶文学

图书馆

心理档案

办学成果

学校办校近一百零一年来,学校花叠连绵,人才辈出。广东省委副书记陈绍基、副省长汤炳权和著名的水下爆破专家马乃耀等老一辈校友,是中山一中的骄傲。近年来,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第4名的李志鹏(清华免试录取)、获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第8名的黄剑(清华大学免试录取)、获全国数学竞赛广东省第一名的初二学生罗思聪(当年保送到清华附中就读)、获得全国国际象棋第五名的夏毅、获广东省运动会国际象棋比赛少年组第一名和信息学竞赛获省初中组第4名的余江伟、高考状元并以888分总分创中山高考历史最高的黄健(复旦大学录取)、获全国生物竞赛二等奖(广东省第一名)的刘匀、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广东省第二名)的吴乐秦以及2007年高考文科状元郭璇等拔尖人才,又为学校锦上添花。

学校还坚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文艺汇演、田径运动会,各年级小型多样的体育、文艺的单项比赛,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另外学生主办的《新叶》(文学月刊)、《英语阅读文选》、《物理小论文集》等刊物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天地,深受大家喜爱。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促使该校保持着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每年保持90%以上的高考升学率,高考尖子生也逐年增多,达重点线考生数占中山市1/3强。2002年高考500多人达省专以上分数线,350多人被本科院校录取,全市7人800分以上,该校占3人,并分别位居第二、三、四名。各学科竞赛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近两年获全国一等奖有41人、二等奖57人、三等奖68人,有20人获免试保送资格。在广东省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中,先后有46人次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黄剑同学被选上参加国家集训队,随后免试保送入清华大学深造;郑凤梅同学在全国青少年信息(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中成绩突出,被选入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赛国家集训队。该校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团体总分近几年来稳居全省前三名。

获得荣誉

近年来,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的奖励。学校被授予省首批绿色学校、全国语文学法指导实验学校、数学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实验学校、教育部信息中心远程培训基地、首届“百千万工程”全国多媒体课件大奖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大事纪略

1692(一六九二至二零零八)(清康熙31年)

知县孔衍梅在南门兴办铁城义学。

1748年(清乾隆十三年)

知县暴煜增修铁城义学易名丰山书院。

1839(清道光十九年)

1839年8月16日,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率员进驻香山县城,驻节在丰山书院(今市一中初中部)。

1896(清光绪二十二年)

香山仿照西方设立学堂,将丰山书院改为丰山官立高等小学堂,这是香山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小学。

1908(清光绪三十四年)

丰山官立高等小学堂易名为丰山官立中学堂。她是香山县的第一所中学,也是该校历史的开端。

1912年(民国元年)

丰山官立中学堂改称为香山县立中学。

1925(民国十四年)

孙中山先生逝世。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香山县改名中山县,学校也改名为中山县立中学。

1938(民国二十七年)

中山县立中学学生组织抗日先锋队独立支队,加入省抗先,称为“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

1939(民国二十八年)

中山县立中学、县立女子初级中学和中山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称为“中山县立联合中学”。石岐沦陷后,为继续办学,学校三迁校址,首迁中山县南屏,继迁澳门,后迁恩平。

1945(民国三十四年)

抗日战争胜利,学校由恩平迁回石岐原址。

1946(民国三十五年)

5月,学校复名“中山县立中学”。

1949(民国三十八)

12月27日,中山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以刘秉楷同志为首的军事代表小组接管学校。[4]

1950

2月,刘秉楷同志正式成为解放后的中山县立中学首任校长。

1953

石岐设省辖市,学校改名为石岐市第一中学。

1959

石岐归并中山县,学校改称“中山县石岐镇第一中学”。

1962

6月,学校被省教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

1968

学校改名为“中山县城(石岐)新一中”。

1973

学校改名为中山县石岐第一中学。

1977

学校的教学秩序已经全面恢复,教导、总务两处工作正常运作。

1978

石岐第一中学是一所初具规模的全日制中学,有24个教学班、1500余名师生,被确定为佛山地区的重点中学。

1981

石岐第一中学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107所市县重点中学之一。

1985

2月13日,石岐一中更名为“中山市第一中学”。

1986

佛山市办学水平评估小组对该校的评估鉴定为“中山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办得好的重点中学”。

1987

著名书法家秦咢生为新校门书写了“中山市第一中学”校名。

广东省数学奥林匹克业余学校中山分校在该校正式成立。

1988

1月,李志鹏同学在全国第四届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一等奖,列全国第四名。

12月,中国科协联合会授予该校团委会“播千乡星火,育百万能人”中学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1989

6月,成立中共中山一中总支委员会。

1990

3月,该校具备“广东省推荐保送生的重点中学”资格。

1991

郭修仁同志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1992

12月,任仲夷亲临一中视察工作,挥毫写下“勤学、多思、严谨、进取”的题词。

1993

4月20日,日本守口市市长喜多洋三先生来该校参观。

该校夺得市文、理、外三科状元,其中林晋同学以869分、肖跃同学以856分创出中山市有高考以来的最高成绩。李剑苹获中考市状元。

1994

1月,张咏萍同学被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三好学生”。

3月,经中山市教委党委批准张咏萍同学为中共预备党员,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该校也是中山市第一个在校学生党员。

6月18日,中山市一中经广东省教育厅评定为首批省一级学校。

学校修改校门,并任仲夷先生题字“勤学、多思、严谨、进取”作为校训,并镌刻于门楣。

1995

8月,该校确定了新的办学目标:争取通过国家教委的评估,成为全国1000所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之一。

1996

5月26日,举行市一中高中部奠基庆典。

8月,市一中高中部正式动工兴建。

广东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该校获得以校为单位计分的第一名。

1998

3月29日,全面开通了“中山市第一中学校园网”,是中山市第一个接上了中国信息高速公路——中国电信“视聆通”的学校。

8月10日,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省一级学校复评。

8月30日,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中部正式投入使用。规模进一步扩大,班数由51增至61,学生人数由3000增至近3600,教职工由240增至280多人。

12月27日,在高中部隆重庆祝学校九十周年华诞。

1999

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0

3月28日,澳大利亚教育考察团来访该校。

2001

8月,黄健以888分夺得高考状元,是中山市有史以来的高考最高分。

12月3日,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广东赛区)竞赛,学校刘家劲、郭镇明同学获全国一等奖,林嘉镖、罗家琪、陈炯堂同学获省一等奖。

2002

11月2日,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来学校高中部讲学,全市作现场直播。

2003

1月,吴乐秦、欧觉钧在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竞赛中取得并列全国69名的好成绩。

1月,实施第二阶段大规模扩招,在现有各年级12个班的基础上,高一年级招收20个教学班。

4月份,制定了《创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规划方案》,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追求全面发展”的“两全发展”办学理念。

本年度高考黄海令以900分夺广东省语文单科状元。

7月15日,广东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学校荣获省一等奖4人。李洋、黄源河两位同学分别以第一、第二名的成绩入选广东队。

12月6日,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学校高中部报告厅为全市中小学校长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作专题报告和上专题示范课。

本年度,承担的国家重点项目《语文学习能力与方法培养》成果获得全国一等奖,学校被授予“全国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优秀实验学校”称号。

2004

本年度,高考再创佳绩,洪敏桦同学以871分勇夺全市高考总分状元,李轩狄同学化学900分获广东省化学单科状元,该校获得全市七科平均分第一。

5月13日,由中共总支委员会升格为中共党委,选举罗勉同志为党委书记。

9月10日,确定为省级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学校。

2005

5月,第二十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学校举行。

5月4日,方敏等12位校友担任学校“学生成长导师”。

上半年,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原来“两全发展”的基础上,增添了“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容。

10月,制定校长五年任期目标,以“把学校办成校风好、质量高、环境美的、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广东省品牌学校”为学校发展总目标,概括出学校“一体两翼”的办学特色。

校长五年任期目标提出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培养具有领袖气质、绅士风度和大国民风范的优秀中学生。

学校教师发展的目标是:引导教师按照教学能手-教育名师-教育专家的阶梯规划专业发展。

12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12月21日,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视察学校。

12月,团委被团省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本年度高考学生黄丽斯以900分荣获2005年高考广东省政治单科状元,本科上线率和总上线率居全市第一。

2006

4月29日,高分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初期督导收。督导验收组的结论是:中山一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校风严谨,班子团结,师资优良,质量上乘,是中山市高中教育的窗口学校,正在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认为学校已经达到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评估标准。

本年度高考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英语(2)等8个学科平均分获全市第一。

6月,被确定为广东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10月28日,余江伟同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2006编程大赛总决赛”中,荣获全球第96名的好成绩。余江伟同学是代表中国参赛的12位选手中唯一的中学生代表,也是年龄最小的选手。

12月29日,该校新叶文学社社刊《新叶》在“首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社团刊一等奖”。

2007

1月,党委书记、校长罗勉当选为2006年中山市十杰市民。

4月,学生项目《新型智能直流无刷电机控制器》在巴黎获国际发明展银奖。

5月21日—6月7日,学校DI队赴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参加了“国际第25届头脑创新思维竞赛”,荣获高中组项目的“国际大使特别奖”。

5月,学生余江伟参加信息学竞赛获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金奖,他也是广东省获金奖的唯一中学生;顾研同学获中国赛区一等奖。

6月29日,中山市一中新初中部奠基典礼隆重举行。

8月22日,被评为“广东省第二届青少年书法大赛书法教育名校”。是中山市唯一在本次大赛中得到这一称号的中学,这也是广东省书法最高荣誉奖。

11月1-4日,高分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终评暨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

2008

学生陆伟建当选2008年奥运火炬手,他是中山市唯一学生代表。

5月3日,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在美国洛杉矶落下帷幕,学校代表队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中学组代表队,代表中国参赛,获得世界第三名的好成绩。

2008年高考学校获得全市文、理科总分状元:徐兆雅以687分(全省第四名)获得理科总分状元,莫雨萌以662分获得文科总分状元。

6月,郭艺华同学获得全市中考总分状元。

9月,实施第三阶段大规模扩招,高中部在各年级现有20个教学班的基础上,高一年级招收30个教学班;初中部在各年级现有12个教学班的基础上,初一年级招收16个教学班。此次扩招预计三年内完成。届时,学校高中部会扩大至90个教学班,初中部将扩大至48个教学班,全校将有138个教学班,预计招收学生将达到7500人以上。

12月27日,举行规模盛大、影响深远的百年校庆庆典,同时,为学校新建初中部举行了落成典礼。

学校地址

中山市东区兴文路68号中山市第一中学(金字山隧道旁);

邮编:528403

公交路线:中山一中站:013路、042路、66路、039路、050路、024路

附近公交站:003路、K09路

相关新闻

为更美好的世界而联合——中山市第一中学学生赴广州市第三中学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暨军事会议

2013年11月2日,中山一中模拟联合国协会应邀赴广州市第三中学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暨军事会议,此次大会分为中文、英文、军事会议三个会场。上午会期开始后,各代表便积极投入到你争我辩的磋商与谈判中,将个人特色和所代表的国家特点结合起来,巧妙地扮演者各国领导人,为自己的“国家”谋取利益。会场上气氛热烈,所有人都尽力运用自己的口才与缜密的思维试图将对手驳倒。

在中文会场上,各“国家领导人”在议题“世界范围内的核问题”下,直面现时逐渐出现的核能及核武危机,进行一场利益与安全、战争与和平的角逐,为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各国的安全和利益作出努力。

本次大会共设奖项7个,其中一中模联代表黎心颐获凭借着她敏捷的应变能力和地道的英语,一举夺得“最佳代表”奖。一中模联人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在场各学校模联代表的赞赏。

本次模联大会见证了一中模联的成长,使模联成员得到更多的锻炼学习机会,让更多的模联人更加深入地了解模联、感悟到模联的真谛。[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