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3最新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百科介绍)

由网友(暴徒)分享简介:高档黉舍外语业余讲授引导委员会是教诲部高档教诲司带领下的1个低级博野征询机构,其前身是高档黉舍外语业余学材编审委员会,建立于810年月始。尔外洋语界的老先辈王佐良、许国璋等均正在学材编审委员会担负过带领事情。中文名高档黉舍外语业余讲授引导委员会前 身高档黉舍外语业余学材编审委员会带领机构教诲部高档教诲司成 立810年月始媒介...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领导下的一个高级专家咨询机构,其前身是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成立于八十年代初。我国外语界的老前辈王佐良、许国璋等均在教材编审委员会担任过领导工作。

中文名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前 身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

领导机构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成 立

八十年代初

前言

2023年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在我校顺利举行

80年代初,受国家教委的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开始着手起草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有关基础阶段和高年级英语教学的两个大纲经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审定通过后,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后在全国实施。十多年来,这两个教学大纲在规范和指导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近十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有的两个大纲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因而有必要作相应的修订。

受 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于1998年由何其莘、何兆熊、黄源深、姚乃强、吴古华、陈建平、朱永生、钟美荪、王蔷和文秋芳10位教授组成了大纲修订小组,并于1999年6月起草了新大纲的征求意见稿。在听取了两百多所院校的意见之后,英语组在1999年10月的年会上逐条讨论了新大纲的各项内容,并在原则上通过了对新大纲的审定。年会之后,何其莘、黄源深和姚乃强三位教授根据各位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对大纲进行修订,并进行了文字上的润色。英语组于1999年12月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送教育部高教司审批。

经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全国各类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是高校英语专业组织教学、编写教材与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落实和贯彻教育部批准下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保证。

简介

1992年,当时的 国家教委高教司决定组建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委会),以便加强对我国普通高校外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的研究、咨询和指导。第一届指委会(1992-1997)英语组的组长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戴炜栋,第二届指委会(1997-2001) 英语组的组长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何其莘。经过近半年的酝酿和研究,2002年6月指委会的换届工作终于完成,新的一届指委会英语组成立。委员人数由上一届的20名增至31名,来自全国28所院校。第三届指委会英语组的组长是何其莘,副组长是陈建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邹申( 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守仁( 南京大学)和陈苏东(对外经贸大学)。

依靠全体委员的努力,第二届指委会英语组在1997-2001年的四年中完成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1)作为课题组的成员,参与了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面向21世纪外语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北方和南方两个课题组的调研工作,并受高教司的委托,起草了《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根据《若干意见》的精神,对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颁布执行的两个英语教学大纲进行了系统的修订,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体现了新世纪对英语专业人才和对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改革提出的新的要求;(3)在对全国英语本科学科点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条块相结合的院校联络机制(综合型大学、理工科院校、师范院校,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4)召开了由140多所院校代表参加的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了在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5)进一步完善了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四级口试的试点工作已经完成,并逐步向全国推广;(6)为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出资设立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科研专项基金组织项目申报、中期检查和部分项目的结项工作。

教学大纲

为了规范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特制订本教学大纲。本大纲所作的各项规定,对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也是组织教学、编写教材和检查与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

一、 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 课程设置

英语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根据英语专业教学规律,一般将4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心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两个教学阶段中课程的安排可以有所侧重,但应将4年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自始至终注意打好英语语言基本功。

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一般均应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三种类型的课程如下:

(1)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课程。

(2) 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英美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等课程。

(3) 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

英语专业4年的专业课教学总学时为2,000-2,200学时。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各校所开设的英语专业课程原则上不应少于2,000学时,一般不超出2,200学时。

各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可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办学特点及具体条件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安排教学时数。

三、教学原则

专业课程教学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专业课程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业务素质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的关系,使它们有机地、和谐地融为一体。

要注意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既要注意各门课程内在的系统性,又要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以符合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要求。在课程安排上,要注意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的合理配置。

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必须贯穿于4年教学的全过程。在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

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展个性,提倡人人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其形式可包括: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电教设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条件的要逐步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光盘资料中心以及多媒体自修中心,为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五、测试与评估

测试与评估是了解学生英语水平、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测试必须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行性。测试应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测试内容应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必须掌握的语言技能、交际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应注重检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和评估的方式和方法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学习阶段而有所不同。测试中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应保持合理科学的比例,高年级的课程应我采用撰写论文、口头表述、讨论答辩等形式。

为了帮助各校和有关部门了解执行本教学大纲的情况,教育部委托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在第四学期和第八学期分别实施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统一考试。四级和八级考试着重检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各校还应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四级和八级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颁布的四级和八级考试大纲及四级和八级口试大纲为依据。要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四级和八级口试。各校应正确对待四级和八级统考,要防止为准备统考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更反对为应付统考而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的做法。

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毕业论文一般应用英语撰写,长度为3,000-5,000个单词,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淅、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各校要加强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评审,使之对学生真正有所裨益,防止流于形式。

工作小组

组 长: 邹 申(上外)

组 员: 钟美荪(北外)

陈建平(广外)

秦秀白(华南理工)

朱永生(复旦)

李绍山(解放军外院)

文秋芳(南京大学)

联络人

北京市  钟美荪(北外)  孙宏(人大) 天津市  严启刚(南开) 上海市  虞建华(上外) 重庆市  李建平(川外) 山东省  王守元(山东大学) 安徽省  华泉坤(安徽大学) 江苏省  宋渭澄(解放军国关) 福建省  杨信彰(厦门大学) 广东省  黄国文(中山大学) 河南省  李绍山(解放军外院) 湖北省  李庆生(武汉大学) 湖南省  蒋洪新(湖南师大) 四川省  石 坚(四川大学) 陕西省  李建利(西北大学) 甘肃省  冯建文(兰州大学) 云南、贵州  李 力(西南师大)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