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阶级意识(2023最新历史和阶级意识百科介绍)

由网友(倦容i)分享简介:《汗青以及阶层认识》是匈牙利闻名哲教野、美教野、文教攻讦野,二零世纪国际共产主义静止反动勾当野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著述。中文名:《汗青以及阶层认识》价格:二五.零零出书社:中原出书社开原:三二开装帧:精装种别:汗青语种:汉页数:三五二页出书时间:一九八九年九月其余:据外洋实践界评估,那原书是东方马克思主义的第1原经典著述。译...

《历史和阶级意识》是匈牙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革命活动家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中文名

:《历史和阶级意识》

价格

:25.00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类别

:历史

语种

:汉

页数

:352页

出版时间

:1989年9月

其他

:据国外理论界评价,这本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本经典著作。

译者序言

最新上架 藏地书,巫嘎书架 孔夫子旧书网

卢卡奇这个名字是同《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历史和阶级意识》是卢卡奇一生所有著述中影响最大,因而引起的争论也最多的一本书,据国外理论界评价,这本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本经典著作。

《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的主要命题,就是“历史”和“阶级意识”。卢卡奇分别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是一回事,因为历史是由阶级意识决定的。他认为,十月革命后,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失利不是由于条件不具备,而主要是同无产阶级的意识有关。他进一步强调了意识的作用,并认为意识作用问题归根到底又是辩证法问题,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关键问题。因此,他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作为本书的副标题。

卢卡奇在这本书中集中阐述了他所谓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他把马克思的辨证法混同于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致的。他把马克思的辨证法归结为整体性(又译为总体性)范畴,认为辩证法关键体现了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卢卡奇在书中批评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反对列宁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卢卡奇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中引伸出物性化的概念(许多文章译为物化概念)。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无产阶级意识发生了严重的“物性化”,陷入了“阶级意识的危机”,从而无法发挥无产阶级意识的革命作用。他认为,无产阶级只有从物化意识中解放出来,发挥自己阶级意识的重要作用,才能使全人类从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从整体性范畴出发提出“整体性革命”思想,认为无产阶级不仅要搞经济革命,而且还要搞政治革命和思想意识革命。

因为,达本书涉及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又与当时革命斗争密切相关,所以,这本书一出版立即就引起了党内外和国际上极大的关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褒贬不同,争论一直持续到今天。[1]

作者介绍

乔治·卢卡契(CeorgLukacs,1885-1971)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923年,他以著名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卢卡契一生经历坎坷,他的理论创作始终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在这期间,他的理论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培育了一代新马克思主义者,由此给他带来很高的国际性声誉,但他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受到过严厉的批判,他的理论也引起了无穷无尽的争论;在这期间,他义无反顾地坚持共产主义信念,执著于他所钟爱的哲学和人类理性事业,但也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或压力,而经常做一些发自内心的或违心的、言不由衷的自我批评。
卢卡契出生于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银行家的家庭里,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学学习期间,卢卡契先后修读法学、国民经济学、文学艺术和哲学,他于1906年在科罗茨瓦获法学博士学位,于1909年在布达佩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在这期间以及后来,特别在1912-1917年间,他先后几次在德国的柏林、海德堡等地攻读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研究影响了他一生的理论思索,因为在这期间,他直接接触了胡塞尔、李凯尔特、文德尔班、狄尔泰等著名哲学家,特别是直接就教于著名生命哲学家齐美尔和著名社会学家韦伯,并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布洛赫成为同学和朋友。卢卡契后来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关于物化和物化意识等问题的理解都同这一时期所建立起的哲学理解框架密切相关。1918年以前,卢卡契所写作和发表的著作基本上不属于哲学领域,主要集中于美学和文学批评,如19l0年的《心灵与形式》、1911年的《现代戏剧发展史》、1913年的《审美文化》、1916年的《小说理论》等。1918年以前的就学时期可以看作卢卡契理论生涯的准备时期。

1919-1929年的十年是卢卡契开创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时期,由于这十年卢卡契主要在维也纳活动,因此也可以称作“维也纳时期”。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各国的无产阶级,匈牙利也于1918年10月暴发了无产阶级的武装革命,并于1918年11月成立了匈牙利共产党。卢卡契于1918年12月加入匈牙利共产党,并投身革命。1919年3月成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卢卡契出任主管文化和教育的人民委员。同年8月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被推翻,革命宣告失败,卢卡契同许多政治流亡者一样,移居维也纳。在维也纳期间,卢卡契曾主办和领导左派刊物《共产主义》,但是,对他而言,这一时期最大的事件是他的《历史和阶级意识》的问世。1923年,卢卡契把过去几年写成的八篇文章结集,以《历史和阶级意识》为题发表。卢卡契在此书中以物化、总体性、阶级意识、主客体的统一等范畴所表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解在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轰动效应,获得了许多人的赞同与信奉,成为一些理论家反对正统马克思主义中的机械论、宿命论和经济决定论等错误倾向的重要理论立场。但同时,他也由此遭致了许多批评,特别是受到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和理论家的严厉批判和指责。而到了1928年,卢卡契又因为“勃鲁姆纲领”而进一步遭到批评。当时,卢卡契化名“勃鲁姆”(Blum)为匈牙利共产党起草一份新纲领,提出要建立以资产阶级民主为基础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民主专政”。这一纲领被共产国际执委会斥责为社会民主党的“取消主义的纲领”。在1919年到1929年间,卢卡契的主要理论著述是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

1930-1945年是卢卡契相对远离政治,在苏联莫斯科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潜心研究理论的时期,这一阶段卢卡契总的思想倾向是从《历史和阶级意识》向回退,更接近于共产国际的官方马克思主义立场,因此往往被称作卢卡契的“斯大林主义时期”或“苏联时期”。在这十几年间,卢卡契除了于1932年前后曾一度到柏林研究文学与哲学外,其余时间均在莫斯科,他研读了马克思1844年写成的哲学经济学手稿,并做了大量理论研究,埋头著述。这期间,他对《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许多观点做了自我批评,从理论立场上更接近在共产国际中占主导地位、按斯大林理解所表述的正统马克思主义;他还从这一立场出发,对存在主义等现代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这一时期卢卡契的理论著述很多,主要有《青年黑格尔》、《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理性的毁灭》等。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卢卡契回到了匈牙利,任布达佩斯大学哲学和美学教授,并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院士,此后,直到1971年逝世,他一直留在匈牙利。这一时期,卢卡契的理论生涯又同政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他热情投身于匈牙利的社会改革运动和民主运动,并由此受到各种批评,例如,卢卡契在1949年至1951年间,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中,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前后,都多次受到党内意识形态专家的批判。同以前几个时期相比,卢卡契晚期的理论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同教学活动相结合。从40年代末就成为卢卡契学生的一批青年理论家,如A·赫勒、G·马尔库什、M·瓦伊达等人,在卢卡契的精心指导下,到了60年代形成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布达佩斯学派。卢卡契也在这一时期回顾和重新思考了自己的理论研究历程,一方面,他继续对《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一些观点进行自我批评,但另一方面,他又超越了苏联时期的保守的斯大林主义立场,试图以社会存在本体论、日常生活等新的理论范式来阐释自己的观点。这一时期的理论著述集中表现为两部巨著,即1963年的《审美特征》和1971年的《社会存在本体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契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并常常为各种政治争论和理论争论所环绕。他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以极大的勇气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了重新理解,又在后来的理论研究中不断对这一新理解做出各种修正和自我批评,而无论这一新理解还是后来的修正和自我批评都长时间地引起人们的争议。然而,尽管卢卡契对自己青年时代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不断做自我批评,尽管一些研究者试图以卢卡奇晚年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来否定他早期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但是真正确立卢卡契在20世纪人类理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分化及新马克思主义(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的正是《历史和阶级意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