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由网友(超能睡算不算超能力)分享简介:土木匠程是平凡高档黉舍原科业余,属于土木类业余。该业余造就顺应社会主义古代化设置装备摆设需求,德、智、体等方面周全成长,掌握土木匠程教科的基来源根基理以及基原常识,能胜任衡宇修建、门路、桥梁、地道等各种土木匠程的技能取办理事情,具备扎真的根蒂根基实践、宽阔的业余常识、较弱的工程理论威力以及立异威力和1定的国际视线,能面向将来的低级博门人...

土木工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土木类专业。该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1]

中文名

土木工程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

四年

学科门类

工学

级别

本科

专业类

土木类

专业代码

81001[2]

主干课程

土木工程系教师参加全国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 建筑类 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018年版 西北片区宣贯会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主要课程:

高层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建筑工程CAD、材料力学、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造价与计价原理、建筑设备、水力学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原理和方法、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结构基本原理、 施工原理和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力学(1 19学时)、结构力学(102学时)、流体力学(34学时)、土力学(34学 时)、弹性力学(34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7学时)、工程地质(34学 时)、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68学时)、测量学(51学时)、土木工程法规(17学时)、工程概预算与 招投标(3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17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8学时)、钢结构基本 原理(43学时)、基础工程设计原理(51学时)、土木施工工程学(43学时)、结构全寿命维护(34 学时)。

示例二: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结构力学(80学时)、流体力学(24学 时)、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2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 工程制图(40学时)、测量学(32学时)、土木工程试验(36学时)、工程经济与管理(24学时)、工 程监理概论(24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4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32学时)、基础工程 (32学时)、土木工程施工(32学时)、施工组织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80学时)、结构力学(96学时)、水力学(32学时)、 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6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画法 几何及土建制图(80学时)、土木工程测量(48学时)、结构实验与检测(48学时)、工程项目管理 (24学时)、建设工程法规(24学时)、建设工程经济(2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24学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72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48学时)、基础工程(40学时)、土木工程施工 技术(56学时)、土木工程施工组织(24学时)。[1]

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
培养目标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从事道路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经营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结构力学A、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基础工程(道桥)、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流体力学、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钢桥、混凝土桥、桥渡设计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
培养目标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具有扎实的技术基础理论和必要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及工程设计能力,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铁道工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结构力学A、结构设计原理(下)、土力学基础工程、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施工管理与概预算、线路工程、路基工程、桥隧工程、工程监理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培养目标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从事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组织、工程监理、工程预算和管理工作,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结构力学A、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建筑工程CAD、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流体力学、基础工程(工民建及造价)、钢结构A、结构抗震及高层建筑、工程造价与计价原理、建筑设备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培养目标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建筑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型建筑工程高级管理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工程领域(如房地产业、监理公司、建筑工程咨询企业及相关主管部门等)建筑工程项目规划、项目决策、项目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工程数学、大学英语、管理学原理、管理运筹学、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学、投资经济学、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与管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投资风险管理学、建设与房地产法规
土木工程(工程造价)
培养目标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够从事建设项目投资分析与控制、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建设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的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结构力学A、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基础工程、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学、道路工程(上)、桥梁工程(上)、隧道工程、房屋工程、工程承包与招投标、项目决策与评价

概念含义

所谓的土木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此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从狭义定义上来说,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也就是民用工程,即建筑工程(或称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铁路工程等这个小范围。

专业介绍

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优秀“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着力为国内外名校的更高层次教育和国家的基本建设输送优秀毕业生。该专业现有: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材料、土工、工程测量等4个专业实验室,具有结构工程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资格。在专业培养中,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毕业生已在国家的建设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部分学生已成长为设计院院长,企业总工程师,部门经理或技术骨干;部分学生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

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验、结构设计及施工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具备从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海岸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研究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和工程制图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3.掌握建筑材料、结构计算、构件设计、地基处理、给水排水工程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与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土建结构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工作的能力。

4.掌握建筑机械、电工学、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工程监测、工程概预算以及工程招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5.熟悉各类土木工程的建设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土木工程各主干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知识技能

1.空间想象力。建筑本身功能决定它立体的东西,通过平面的点线能想象到它在实际空间的实际形态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2.力学学习、应用能力。没有良好的力学基础是不可能学好土木工程这个专业的。

3.认真、细致的作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严谨的,土木工程也一样。无论将来做设计、施工还是监理,你的“作品”(建筑物)都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必须认真、细致。

4.较强的动手能力。这里的动手能力是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就是实践,它重在落实与操作,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这就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处理、解决问题。

5.吃苦耐劳的精神。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辛苦的代名词,从事这个行业就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实践范围

包括工程制图、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试验、土质试验等。

相近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排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开设学院

一级重点学科

(共6所)

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二级重点学科

(不含已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共13所)

岩土工程: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

结构工程: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解放军理工大学

桥梁与隧道工程: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一级博士点

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湖南大学、福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地震局、中南大学、重庆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广西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长安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郑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青海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

一级硕士点

(共61所) 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广西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广州大学、国家地震局、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海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后勤工程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南华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上海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青海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安徽建筑大学。

全国共有188所大学开设土木工程专业,92所大学招收土木工程研究生,70所大学有结构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51所大学有岩土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30所大学有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23所大学有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

部分院校介绍

同济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105人、正高级职称98人、副高级职称135人。设有10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桥梁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 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三个二级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

清华大学

有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材料学博士点,并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结构工程(联合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3人,副教授24人,讲师8人,在校本科生300多名,研究生200多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点学科,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和岩土工程博士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14人。拥有王光远、沈世钊、谢礼立、欧进萍等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拥有国家教学名师王焕定教授,拥有李惠教授和郑文忠教授,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博士生导师39人,教授38人,副教授4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2人。此外,有20位境外国际知名学者受聘客座教授或博士生导师。拥有“寒区低碳建筑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部重点实验室2个、特色实验室5个、土木工程高性能计算中心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6个以及土建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浙江大学

岩土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湖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交通部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博士生导师40人。拥有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国家“985”工程“现代结构与桥梁科技创新平台”、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平台、土木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土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创新团队以及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结构损伤诊断和风工程与桥梁工程两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

中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人,升华学者特聘教授3人,教授60人(含博士生导师53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90人。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共建)2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以及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消防工程和工程力学4个本科专业,共有本科学生27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含工程硕士)1600余人。学院设有9个系、2个研究所(中心)、7个本科教学实验室,同时该院还拥有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重载铁路工程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所覆盖的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水利施工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导师12人。并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为建设部及重庆市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岩土工程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博士授权点、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结构工程(含工程管理方向)、市政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学科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给排水专业为四川大学特色专业。拥有两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四川大学西南资源环境与灾害防治“985工程”创新平台“重大工程安全与灾害力学交叉学科中心”的主要支撑学科,也是国家部署于西部的重要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

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博士授权点,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岩土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学科,专业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 16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10人,讲师 6 人,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团队1个;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人。近年来,本系完成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级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 项、一等奖10 项、二等奖20 项。发表学术论文 1000 余篇,出版教材、专著 15 部。 在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已获得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北京市精品课程奖1项,北京市精品教材奖1项。

西南交通大学

下设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建筑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等七个系,土木工程制图、建筑材料、结构力学、水力学等四个教研室,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风工程、土工离心机等四个试验中心以及西南交大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岩土工程),博士后流动站4个(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312名,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名,教授75名(博士生导师55名),副教授74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教授2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3人,土木工程学院所属的实验室有结构与抗震实验室和岩土工程实验室,其中结构与抗震实验室为陕西省和原冶金部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天津大学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东南大学

结构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土木工程学科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特聘教授岗位以及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玄武岩纤维生产及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位列全国第3。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41名,博士生导师41名。

华南理工大学

有结构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工业大学

中科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95人,北京市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1人。结构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交通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市政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交通运输规划等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学科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重点实验室、交通工程实验室和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等13个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可接受国内外的博士进站工作。其中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为铁道部重点学科,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中国矿业大学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工程管理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工程管理、桥梁与隧道工程等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上海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岩土工程”上海市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国家特色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就业方向

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种:

工程技术方向

代表职位: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

代表行业: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路桥施工企业等。

就业前景:就像我们看到身边的高楼大厦正在不断地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向四面八方不断延伸一样,土木建筑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2004年进入各个人才市场招聘工程技术人员的企业共涉及到100多个行业,其中在很多城市的人才市场上,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人才需求量已经跃居第一位。随着经济发展和路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求量还将不断上升。再加上路桥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只要人才市场上没有出现过度饱合的状况,可以说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一直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

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

代表职位:项目设计师、结构审核、城市规划师、预算员、预算工程师等。

代表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交通或市政工程类**机关职能部门、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

就业前景:各种勘察设计院对工程设计人员的需求持续增长,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兴职业,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也需要更多的现代化设计规划人才。随着咨询业的兴起,工程预决算等建筑行业的咨询服务人员也成为土建业内新的就业增长点。

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

代表职位:监理工程师

代表行业:建筑、路桥监理公司、工程质量检测监督部门。

就业前景:工程监理是新兴的一个职业,随着中国对建筑、路桥施工质量监管的日益规范,监理行业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并且随着国家工程监理制度的日益完善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工程检修方向

代表职位:轨道交通及铁路工务部门工程师,一般是建设单位内部的工程技术人员。

代表行业:轨道交通,铁路工务段(处)。

就业前景:十一五规划全国路网10万公里,许多大中城市兴起修建地铁交通,这些轨道建筑都需要大量技术人员来检测和维修。

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

代表职位:公务员、教师

代表行业:交通、市政管理部门、大中专院校、科研及设计单位。

就业前景:公务员制度改革为普通大学毕业生打开了进入机关工作的大门,路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人才需要使得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力量的需求随之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业的竞争一般较为激烈,需要求职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成考科目

专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

本科: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毛概

相关考证

注册建筑师

注册结构工程师

注册监理工程师

注册土木工程师

研究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原名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成立于1954年,是中央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中国最早系统地开展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和岩土工程研究的研究所。设有完整的研究专业方向和齐全的实验设备,人才队伍雄厚、图书资料齐全,与国外数十个研究机构有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术交流活跃、气氛浓厚,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被国内外誉为“中国培养地震工程人才的摇篮”。

建所五十多年来,地震工程研究的各分支学科已成为中国的先驱,率先开展了强震观测、工程地震、结构抗震、震害预测、地震模拟试验、抗震设计规范、工程振动测量等研究,获得10多项国家级和200余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

研究所有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4人,博士生导师33人,高级科技人员123人;现有土木工程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下设防灾减灾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等6个博士点;并设有9个硕士学位点和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