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中国财政杂志社主办的报刊)

由网友(夙兴夜寐.)分享简介:《中国财务》出力提低刊物权势巨子性、业余性、引导性以及可读性,宽泛宣传财务鼎新,周全存眷社会平易近熟,散中铺示财务事情光辉成绩,为国度财经目标政策供给无力的言论撑持,异时,深深植根于财务体系,为泛博财务事情者供给更密意的人文眷注。 首要栏目有政策导航、低端访道、出格报导、原期博题、博野视线、厅局少服装论坛t.vhao.net、前沿摸索、财税鼎新、事情研...

《中国财政》着力提高刊物权威性、专业性、指导性和可读性,广泛宣传财政改革,全面关注社会民生,集中展示财政工作辉煌成就,为国家财经方针政策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同时,深深植根于财政系统,为广大财政工作者提供更深情的人文关怀。 主要栏目有政策导航、高端访谈、特别报道、本期专题、专家视野、厅局长论坛、前沿探索、财税改革、工作研究、支出管理、新农村建设、地方财政、政府采购、法制监督、经济纵横、环球财经、名家点题、财经时讯、财改讲堂、财经论语、财经史话、财税人风采、财经文摘、读书·艺苑、一得之见、财经茶座、编辑信箱等。

中文名

中国财政

语言

中文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编辑单位

中国财政杂志社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国际刊号

1007-578X

现任社长

刘新安

属性

中文核心期刊

外文名

China State Finance

类别

财政与税收

主办单位

中国财政杂志社

创刊时间

1956年10月

国内刊号

11-3829/F

邮发代号

2-887

编辑部地址

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历史沿革

中国财政

1956年10月,《财政》创刊,由财政部办公厅主管,刊期为月刊。

1966年,《财政》当年发布7期后停刊。

1980年,《财政》复刊[1]

198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党组决定成立中国财政杂志社,《财政》主管部门由财政部办公厅更改为中国财政杂志社。

1985年1月,《财政》由素色封面正式改为反映中国经济建设成果以及祖国风光的彩色封面。

1989年1月,《财政》扩版增容,由48页增加到64页。

1992年,《财政》改换刊头,由财政部第一任部长薄一波重新题写刊名。

1995年1月,《财政》改进封面设计,刊载要目,增加图片。

1997年1月,《财政》更名为《中国财政》,改小16开本64页为大16开本48页,增加彩色插图,改进封面设计。

1998年1月,《中国财政》第二次扩版增容,由48页增加到64页,增设栏目主持。

2005年4月,《中国财政》成为“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协作媒体”。

2006年1月,《中国财政》扩版,正文由原来的64页增至80页,聘请学术顾问;7月,再次被列入“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协作媒体”。

2007年6月,《中国财政》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就该刊2006年以前的内容进行数字版权合作签订协议。

2008年1月,《中国财政》刊期由月刊更改为半月刊。

2011年1月,《中国财政》改为全彩色刊物[2]

办刊条件

《中国财政》主要对财政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研究,并介绍中国国外财政情况和资料[3]

人员编制

据《中国财政》2020年第2期期刊内页显示,《中国财政》杂志社共有名誉顾问(刘仲藜)1人、顾问17人、责任编辑(张小莉)1人、美术设计(钟校)1人。

《中国财政》顾问人员
曾晓安汪义达贾荣鄂王建凡蔡强李敬辉
王小龙郜进兴余斌高培勇刘尚希樊丽明
马海涛杨灿明郭庆旺蒋传海吕炜-

办刊成果

《中国财政》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期刊[2][3],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来源期刊[1]

出版发行

《中国财政》为半月刊,逢每月5日、20日出版[2]

2006年11月,为纪念《中国财政》创刊50周年,中国财政编辑中心编辑出版《中国财政创刊50周年专刊》[2]

据2020年5月20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财政》出版文献共27034篇[1]

据2020年5月2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财政》文献量为10240篇,基金论文量为127篇[4]

影响因子

据2020年5月20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财政》总被下载1289895次、总被引21203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353、(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137[1]

据2020年5月2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财政》被引量为11562次、下载量为73367次,根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财政》影响因子为0.34(财政学、金融学、保险学刊均影响因子为1.06),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名第4529名[4]

荣誉表彰

《中国财政》在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次举办的全国期刊展览评选中获“整体设计奖”;被中国经济期刊联合会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在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期刊评比中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5]”。

2018年3月,《中国财政》获得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荣誉。

文化传统

精神理念

《中国财政》自创刊起就担负着宣传财政政策、探索财政改革、报道财政工作、促进财政发展的使命。该刊始终坚持“立足财政,面向经济、服务社会”的定位,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财经方针、政策,交流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经验,探讨财政工作中难点热点问题,报道财政战线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为财政中心工作服务,为财政工作者服务[5]

2019年,《中国财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以及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部署,立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财经工作大局、财政中心工作及重点改革任务开展宣传报道[6]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社长刘新安
副总编辑秦中
副社长刘兴焉、方向阳
编辑中心主任李颖
编辑中心副主任赵军、方震海

参考资料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