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中(2023最新福州三中百科介绍)

由网友(假的很。)分享简介:福州3中即福州第3中教(FuZhou No. 三 High School,简称福州3中),位于福修省福州市,是1所整日制彻底中教、市重心中教。[一]现任党委书忘连仁昌、校少弛年雄。[二]校训为“励志,笃教,力行”。[三]据二零二二年一一月黉舍官网显示,黉舍接纳散团化办教模式,造成了西湖校区、滨海校区、晋安校区等“1校3...

福州三中即福州第三中学(FuZhou No. 3 High School,简称福州三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市重点中学[1]现任党委书记连仁昌、校长张年雄[2]校训为“励志,笃学,力行”。[3]

福州三中 搜狗百科

据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采用集团化办学模式,形成了西湖校区、滨海校区、晋安校区等“一校三区”的格局。[1]

学校创建于1942年,前身是“福州市立初级中学”。1948年始办高中部,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同时更名为“福州市立中学”。1950年2月,学校更名为“福州市立第一中学”(简称市立一中)。1952年6月,经统一调整校名,市立一中被正式定名为“福州第三中学”。[4]

中文名

福州第三中学

外文名

The No.3 Middle School Of Fuzhou

旧称

福州市立初级中学

创办时间

1942年

校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湖东路43号

学校类型

高中

主管部门

福州市教育局

学校主页

http://www.fzsz.net/

校训

励志、笃学、力行

简称

福州三中

现任校长

陈炜[2]

所属地区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

类别

公立中学

属性

地方所属院校

主要奖项

福州市重点中学福建省省一级达标校福建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邮编

350003

学校简介

八闽之都,钟灵毓秀。福州三中坐落于榕城风景秀丽的西湖之滨,创办于1942年,是一所享誉国内的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于1953年被定为市重点中学,1963年被确定为首批办好的14所省级重点校之一,1994年被评为首批省一级达标校,2019年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建设学校。

五育并举,学有特长。学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发展”作为育人目标。学校始终坚持“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思想,秉承“以人为本、以诚为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经过七十八年栉风沐雨,形成了鲜明的“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的教学特色和“重情感、善激励、常体验、求自律”的德育特色。

开拓创新,面向未来。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蓝图,学校立足西湖校区的深厚底蕴,大力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形成了西湖校区、滨海校区、晋安校区等“一校三区”的大格局,同时吸纳了福州十九中、福州金山中学、福州三中罗源校区、福州滨海实验学校作为集团办学成员校。福州三中面临新时代千载难寻的机遇,发挥福州“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在教育现代化的办学道路上遇山开路、遇水架桥,在集团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将福州三中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特色化、学术型中学。[1]

校史钩沉

第一阶段 1942-1952 开拓之路

福州三中的前身是“福州市立初级中学”,创建于炮火连天的1942年,由曹瑞书先生任校长。

1944年10月,福州再度沦陷,学校分散,一部分与“市商”合并为“市立联中”迁往林森县(闽侯县)穆源乡,由陈廉任校长。

1945年5月,榕城再度光复,学校恢复建制。同年9月,学校迁回福州, 由刘大业先生主持校政。

1946年2月,刘大业奉令他调,改由陈荫岑接任校长, 直至1949年。 初创时,学校一切因陋就简,校舍或借租或征用,慢慢扩充。并于1948年始办高中部,开始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同时更名为“福州市立中学”。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11月17日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学校,政府任命吴从征为校长。

1950年2月,学校改名为“福州市立第一中学”(简称市立一中),人民政府先后将私立福华中学、乐群中学、中建中学、黄花岗中学并入市立一中。

1952年6月,经统一调整校名,市立一中被正式定名为“福州第三中学”。

第二阶段 1952-1966 腾飞之路

1953年,福州三中被定为重点中学,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1954年, 原福州女子中学校舍划归三中, 成为学校重要场所。

1959年,我校被评为福建省重点学校,在生源、师资、基建设备等方面得到优先保障,我校开始向一流学校迈进。1960年,我校被评为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单位。

1962年,我校被市体委定为以游泳、篮球、田径、体操为重点发展项目的重点学校。

1963年,我校被确定为首批14所省级重点校之一,从此,每年中学招生规定我校为首批录取学校。

从1957年到1963年可谓是福州三中的腾飞时期,高考成绩遥遥领先,多次成为福州市高考红旗学校,一举奠定了福州三中在福州市各中学中的领先地位。在此期间出现了像林璧人、池伯鼎、郑寿彭等名师,培养了大量的拔尖人才,如少将蒋宝祺、中科院院士林惠民、天体物理学家吴忠超、中国互联网之父许榕生等等。

第三阶段 1976至今发展之路

1976年 文革结束之后,学校各项工作迅速恢复并逐步走上正轨。

1978年 我校再次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重点中学。

1994 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九十年代以来,创办光明、黎明中学,并协助铜盘、尚德中学办学。

2000年创办理科实验班2002 年创办福州三中金山校区

2003 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

2005 年创办福州励志中学

2006 年创办福州三中中加班

2012年创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

2013 年创办福州三中罗源滨海学校

2014 年创办福州三中罗源校区

2017年与福州十九中联合办学,福州十九中加挂“福州三中初中部”2017年创办钱学森班[4]

历任校长

王天德校长(1987年—2001年任职)

郑勇校长(2001年—2006年任职)

黄林校长( 2006 年—2010 年任职)

邵东生校长 (2010年—2019年)

现任领导

职位

姓名

校长[2]

陈炜

党总支书记

林晓枫

副校长

杜开颜、杨永东、周义勇

办学条件

一流名校,必然有一支卓越的师资队伍。从上世纪80年代的教师典范池伯鼎、郑寿彭等,到90年代德艺双馨的名师王性复、王立根、张金华,再到新世纪涌现出的魏丽真、林风、骆小山、马平等学科专家,一代代优秀教师用自身的“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不断积淀着三中“敬业、爱生、严谨、求精”的教风,也培养出三中学生“勤勉、乐学、创新、超越”的学风。

在新形势下,我校不断探索与新课改相配套的以校为本的师资培训机制,发挥基础性培训功能,通过校本培训,源源不断地为教师输送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学校更加重视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尤其是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制定了“一年适应、三年合格、六年优秀、九年成骨干、十八年成一方名师”的教师培养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使他们在学科教学、竞赛指导方面迅速成长,在省、市同行中脱颖而出。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锐意进取,整体优势明显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学校建立了“学校教研室、学科教研组、年段集备组”三级校本教研模式和管理机制,使校本教研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几年来我校共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深入发展。

润育桃李

在日常教学中,我校实现卓有成效的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对必修课、选修课进行合理配比,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学校强势的多媒体组合资源,构建了一系列新型教学模式。

学校依托长年的文化积淀,集聚优厚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掘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学校个性化的校本选修课程系列,形成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坚持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由于实施卓有成效的素质教育和严格的教学管理,我校高考成绩始终稳定在高水平上,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我校的许多优秀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脱颖而出:仅2006-2007学年期间,我校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6人次、省、市级奖项180人次,特别是2007年8月在克罗地亚举行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杨沐同学勇夺金牌,这是我校自2002年毛子青同学获国际奥赛金牌五年来获得的第二枚国际奥赛金牌。另外,近两年来我校共有25位同学保送至国家重点大学深造。

福州三中学生体育竞赛取得丰硕成果,校田径队取得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九连冠的好成绩,2002以来,我校连续多次被评为福州市体育合格率、达标率先进单位、福建省先进单位。

学校充分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形成以校长为核心,分管领导、德育处、团委、学生会、心理教研室、年段为基本框架的德育工作网络,并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环保知识教育,同时把德育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校本总课程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增强了的德育的实效性。设立的心理研究室,有的放矢地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心理调控能力,自我满意度均较理想。由于长期不懈的努力,我校德育工作成绩斐然,2005-2008年,共有132人次评为省、市级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

缤纷校园

在崭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校园文化活动就不再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热闹非凡的体育节、科艺节,紧张激烈的学生会干部竞选、优美高雅的经典音乐会、颇具新闻风范的学生校报——《三叶虫》都淋漓尽致的体现三中人对多彩生活的热爱和对个性发展的渴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知名度,几年来,学校为师生提供了和世界各国交流的途径和平台,多次赴欧洲、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国考察交流。2007年我校被确定为福建省汉语推广基地校,2006起,我校与加拿大方面共同创办了“爱迪生中加友好实验班”,并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泰国兰是大学等多所国外大学保持友好的协作关系。

历尽沧桑,脚下有关山;激扬文字,胸中有丘壑。三中人有三中人的追求,三中人有三中人的豪情,热爱福州三中吧,因为,这里是素质教育的沃土,这里是精神文明的摇篮。

优质生源基地

  • 湖南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校[ 2020.12.19 ]

  • 兰州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校[ 2020.12.13 ]

  • 国防科技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校[ 2019.04.26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校[ 2018.12.13 ]

  • 卓越联盟优质生源基地校[ 2017.12.14 ]

  • 重庆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校[ 2017.11.22 ]

  • 南开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校[ 2017.11.21 ]

  • 上海财经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校[ 2017.04.01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校[ 2016.07.04 ]

  • 大连理工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校[ 2016.04.01 ]

  • 南方科技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校[ 2012.12.16 ]

  • 北京林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校[ 2011.11.26 ][5]

文化传统

1、三个“中”字排成三个重叠的“三角形”,形似三座山(“三山”是福州的别称),意为福州第三中学。 傲然耸立的三座山又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意, 激励同学们不断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

2、三个“中”字围成图案的中间“三角形”, 意为创办时的 “福州市立初级中学”,周围的三个“中”字, 表示先后归并的三所私立中学(中建、黄花岗、福华),以体现学校的历史沿革。

3、三个“中”字朝向三个方面,喻为教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也象征学校的“三为” 办学原则(德育为首、教学为首、育人为本)。

4、三个“中”字的中间竖笔,连接成“Y”形,为“育”字拼音字母的字头,体现学校的 育人属性。“Y”又形似幼芽,象征中学是从事基础教育、 培育幼苗的园地。

5、三个重叠的“三角形”, 又形似挺拔向上的三棵树,喻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衬底的白、蓝两色象征着纯洁与希望。[3]

校训

校歌

湖畔榕荫丛,巍峨福三中,尊师重教今昔同,李白桃红济济一堂沐春风。

啊,啊,勤奋严谨求实进取学海杨帆乘长风,用于创造,敢攀高峰,明日英才万千众。

壮志凌霄汉,丹心灌长江,又红又专体魄健,少年才俊报国不忘化雨功。

啊,啊,勤奋严谨求实进取学海杨帆乘长风,用于创造,敢攀高峰,明日英才万千众。

啊,三中可爱的三中,这里是生命的新起点,我们翱翔海阔天空(海阔天空)。

[3]

学校荣誉

2018-2019学年度福州三中集体荣誉

1、荣获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的省五一劳动奖

2.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授予的信息学奥林匹克优秀学校称号

3.荣获第20届福建省中小学电脑作品(福州赛区)“优秀组织奖”

4.荣获冰心文化馆、福州日报授予的首届“希望之星”征文活动

“优秀组织奖”

2017-2018学年度福州三中集体荣誉

1、福建省示范性高中建设学校

2、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

3、五一先锋号——信息技术组(福州市总工会)

2016-2017学年度福州三中集体荣誉

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

2.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3.福建省五一先锋号——数学教研组(福建省总共会)

4.2017年福州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组团体冠军(十七冠)

5.2017年福州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精神文明奖

6.2016年第68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荣获“第九届世界创意节 —— 国际发明特色学校奖”

7.“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诵读”大赛中学学生集体组特等奖

8.2016年福州市中小学生戏剧戏曲比赛获戏剧类中学组特等奖9.第30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组织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受到中国化学学会表彰

[6]

知名校友

福州第三中学的知名校友有:

郭祖荣:

国家一级作曲家,是福建省省音协顾问,福建省八届人大代表。

曾定:

历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系主任、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生化系高级访问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兼职教授,福建省高校教师学位评委会评委及生物学科组副组长等职。

王乃彦:

中科院核弹专家,2004年度世界核科学理事会全球奖获得者,是第一位获得此项奖励的中国人。

梁敬魁: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4~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中国晶体学会副理事长,《物理学报》副主编等。[7]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