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23最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百科介绍)

由网友(你勾引我男人劳资挖你祖坟)分享简介:华中科技大教教诲科教研究院是华中科技大教所属的讲授取科研机构。中文名华中科技大教教诲科教研究院建立日期二零零零年一二月组织隶属华中科技大教组织性子讲授取科研机构成长汗青华中科技大教教诲科教研究院建立于二零零零年一二月,是华中科技大教所属的讲授取科研机构,前身为一九八零年一零月创建的高档教诲研究室。一九八五年六月一三日低...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是华中科技大学所属的教学与科研机构。

中文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成立日期

2000年12月

组织隶属

华中科技大学

组织性质

教学与科研机构

发展历史

公众号迁移通知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于2000年12月,是华中科技大学所属的教学与科研机构,前身为1980年10月创立的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年6月13日高等教育研究室扩充改建为高等教育研究所,2000年12月16日高等教育研究所与校内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武汉研究基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等单位合并,组建教育科学研究院。

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形成了“严要求、高起点、厚基础、求是、创新、重实践”的办学传统。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1986年7月28日获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4月29日获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6月19日改为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高等教育学专业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1998年高等教育学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获公共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MPA)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获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主要职能

研究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政策与高等教育管理、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理论与改革,研究大学生心理学、高等学校管理心理学等。培养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培养公共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高层次大学管理人员。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学和教育学学科建设,联合中国科协培养高层次科普硕士,建设有特色的教育理论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培养

学院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学术型和专业型人才,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0余名,30多年来为国内外高等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以及相关机构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学院具有教育学、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六个硕士点,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学原理、教育博士四个博士点,设有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其中,高等教育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教育经济与管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有“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和“区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

学子风采

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2013年):首届科普专业硕士作品成果展举行;13级科普教育专业硕士举行班会暨元旦联欢晚会;“剧享青春 绽放未来” ——教科院第六届健康文化节系列活动之特色晚会;教科院“我是超级演说家”演讲比赛完满落幕;“敞开心扉·放飞梦想” ——教科院第六届健康文化节系列活动之趣味运动会;教科院羽毛球赛圆满结束。

对外交流

该院同国内外有关院校与机构建立了较为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从1986年开始,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合作,每两年举办1次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现已召开了8次,其中包括1次国际学术会议。本院经常性派遣教师到国外或境外进修、讲学、开展合作科研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聘请了马越彻、原康夫、黑羽亮一、露丝·海霍、约翰·斯通、阿特巴赫、大冢丰等学者为兼职教授,应邀到本学院讲学的国外和境外专家达20余人次。承担的国际合作课题有:"高等教育中的女性参与"、"学生贷款亚太地区国际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学生财政与学生资助政策研究"、"学费及弱势学生的特殊资助"等。

组织结构

该院下设高等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教育评估与开发研究所、院校发展研究所、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同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武汉研究基地、《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和院办公室。

高等教育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10月,当时称为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年6月13日,高等教育研究室扩充改建为高等教育研究所;2000年12月16日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后,高等教育研究所为研究院下属研究所之一。现有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点和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点,高等教育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该所主要开展高等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尤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大学教育思想、院校管理与发展研究闻名,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现承担包括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十五”重点科研课题、湖北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福特基金会国际合作课题等在内的科研项目20余项。近期确立的重点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该所开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学、中外高等教育史、大学德育论、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开设的博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大学德育专题研究、教育哲学专题研究等。

院校研究所

院校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5月,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院校发展研究中心的核心机构,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的会长单位,刘献君教授任会长。现有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点和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点。

本所主要开展中国特色的院校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高等学校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院校咨询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尤以院校管理与发展研究闻名,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现承担包括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社科司课题、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所课题等在内的科研项目10余项。近期着重开展院校研究案例库建设和院校研究数据库建设。

本所开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院校研究概论、高等学校战略与规划、教育组织行为研究、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教育政策分析、教育法学、教育统计方法等;开设的博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院校研究、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题、教育管理前沿问题研究专题、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等。

现任所长为赵炬明教授,副所长为陈敏教授。

心理学研究所

心理学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12月。该所始终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原则。在人才培养上,重点面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承担的主要课程有: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在科学研究上,承担和参与了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承担了多项湖北省和学校资助的科研项目。
该所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的研究,教育心理学,大学生品德心理、大学管理心理等。

教育学研究所

教育学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该所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原则。在人才培养上,重点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也面向全校开设公选课程。该所共有5名教师,2名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除一名教授外,其余五位教师均在国内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两位教师分别在美国和英国访学一年。该所现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德育原理、中外教育史、课程论、教学论、教师教育、家庭教育学等。在科研方面,该所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和科技部“十五”重点课题湖北子项目等多项课题。

院校发展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3月,是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刘献君教授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会长。中心拥有坚实的学科平台,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设有院校发展与战略规划、学生学习与发展、教师聘任与发展、院校数据系统设计与分析等研究方向。

中心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引领着我国院校研究的发展方向。中心已出版著作20余部,在CSSCI源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8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自2003年以来,定期举办院校研究学术研讨会,单年举办国内会议,双年举办国际会议。现已成功举办国际会议5次,国内会议8次,国际研讨班4次。中心注重建设院校研究案例库,定期出版院校研究案例辑,为我国院校研究人员提供交流与发表的平台。中心教师曾受邀为400余所高校做学术报告,提供管理咨询,帮助40余所高校制定战略规划,受到广泛好评。中心多次派教师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访问交流,聘请多位美国学者为兼职教授,与美国院校研究会合作举办国际研讨班及培养研究生。2012年10月,中心下属的中美院校研究国际科研合作中心成立,将与美国院校研究会、加州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等进行合作,引进院校研究课程,授权翻译出版著作,进行数据共享。

中心的发展目标是:以推动我国院校研究信息系统建设为重点,深化院校研究的专题研究,探索院校研究理论和方法,培训院校研究人员;将中心建设成为我国院校研究的人才培养与培训中心、科学研究中心、管理咨询服务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提高我国高校管理信息化与科学化水平,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决策咨询;将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并在国际院校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和享有较高声誉。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一个跨所研究中心,该中心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频繁:沈红教授曾赴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泰国、越南等6个国家和港、台2个地区学习或访问; 别敦荣副教授曾赴美国和法国学习或访问; 张晓明副教授曾赴日本和加拿大访问; 陈敏副教授曾赴日本学习或访问; 周艳副教授曾赴英国学习。
本中心所承担的比较教育研究课题主要有:"学生贷款----亚太地区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学生财政与学生资助的国际比较"、"多校园大学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型大学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世界趋势"、"女性参与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国际化----两岸三地比较研究"、"中美大学学术管理比较研究"、"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中英教师专业社会化问题研究"、"私立高校赢利问题的比较研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成立于1997年,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华中科技大学率先倡导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以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相融合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已初步形成了覆盖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即:
1、实施按前三个学期不分专业、系科打通培养的方案,以强化基础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
2、实行人文社会科学辅修专业制;
3、开设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每年举行一次"中国语文水平达标考试";
4、举办人文讲座和自然科学讲座,每年出版一卷《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
5、开展形式多样、内容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科技、艺术活动;
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纳入课程体系。基地设有学术委员会、《中国语文》水于达标测试工作室、《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编辑部等机构。

院校发展研究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基地是湖北省文科重点建设基地、学校文科重点建设基地,是学院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院校发展研究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成为我国院校管理与发展研究方面的科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信息资料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使中心整体科研水平和参与国家高教改革重大决策的能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学术界占据重要地位和享有较高声誉,力争成为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将中心建设成为联系全国高校和校外研究机构的"伞形"网络中心,并起到对外学术交流窗口的作用,成为全国高校院校发展研究的学术交流和情报资料基地。造就和培养具有突出学术成就和良好学风的国内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使中心成为全国从事院校发展研究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成为全国的研究咨询基地和教育部进行高校改革决策的"智囊团"。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专门调查与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跨院校研究机构,2008年筹建,2009年正式获批为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挂靠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心下设5个分中心,其中区域高等教育调查与评估研究中心、区域高等教育理论与比较研究中心、区域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中心挂靠在中心本部;区域产学研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挂靠武汉工程大学,区域高职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中心挂靠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

《高等教育研究》是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会刊,由华中科技大学与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共同主办。1980年创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社设在华中科技大学内。
《高等教育研究》以繁荣高等教育科学,促进高教改革发展为办刊宗旨。作为高教研究类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杂志注重学术性、前瞻性和时代性,在长期的办刊实践中形成了注重反映高教研究前沿的学术动态,大力倡导不同观点的学术争鸣,特别重视扶植中青年作者,积极加强与海外专家学者的联系等办刊特色。杂志现辟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体制与结构"、"院校研究"、"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德育与美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史"、"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探索与争鸣"以及"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等主要栏目,并不定期地组织各种专题研究,刊登的论文具有选材面广、观点新颖、针对性强和勇于探索等特点。《高等教育研究》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据2001年3月11日《光明日报》报道,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对1998年全国社会科学期刊按影响因子排序,本刊名列第19,成为进入前20名的唯一教育类期刊。《高等教育研究》1994、1996、1998、2000年连续四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5、1998和2001年连续三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在高教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在作者的关心支持下,杂志的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被学术界公认为最具权威性的高等教育学术期刊之一。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学报1982年由教育部党组决定创办,1983年创刊。20多年来,学报一贯坚持探讨教育规律、开展学术讨论、反映研究成果、交流教育信息、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国际交流的宗旨;以其工程应用性、学术前沿性的鲜明特色,深受我国高教界、工程界的好评——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8年11月,中国工程院成立教育委员会,负责指导与协调工程院在工程教育方面(含工、农、医等领域)的咨询研究和学术活动,就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议,同年决定,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作为工程院教委会会刊。根据工程院教委会的安排,本刊作为重要的研究资料,每个院士人手一册,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在全国高教界和工业界的影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性权威学术期刊。常设栏目有:院士论坛、校长论坛、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经济与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院校发展研究、企业家论坛、国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生教育、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撷英、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并根据需要定期开设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等专栏。

师资力量

朱九思

朱九思,男,江苏扬州人,1916年生。我国著名教育家,日本国立广岛大学名誉博士。1936年入武汉大学学习,1937年12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执教,1953年--1984年任原华中工学院副院长、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其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85年至今从事高等教育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出版学术著作《竞争与转化》、《高等教育刍议》、《高等教育散论》、《高等教育管理》4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涂又光

涂又光,男,河南光山人,1927年生。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师从冯友兰教授。1970年后编纂冯氏《三松堂全集》共14卷,翻译冯氏英文著作为中文,其中《中国哲学简史》有广泛影响。现任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高等教育史,教育哲学。

著有《楚国哲学史》、《中国高等教育史论》、《文明本土化与大学》等。

主要学术兼职有:北京大学环境中心兼职教授、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学术顾问。

杨叔子

杨叔子,男,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共十五大与十六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文化产业商会首届顾问委员会成员。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九江学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博士后流动站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奖励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长。

文辅相

文辅相,男,1937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进入华中工学院学习,期间于1961年4月至11月任脱产分团委书记,1965年8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75年至1980年,任水电站自动化教研室副主任;1980年调教务处教研科工作,先后任教务处教学研究科副科长、科长、教务处副处长、处长等职;1986年3月兼任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1992年至1999年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1978年晋升讲师职称,1987年晋升副教授职称,1993年晋升教授职称,1996年担任新成立的高等教育学博士点首位博士生导师。文辅相教授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界的知名学者,长期担任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是教育部第一届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院校研究。出版学术著作(含主编)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或主要承担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4项。

主要学术兼职: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姚启和

姚启和,男,1931年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市,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家。曾任华中工学院副院长,华中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高等教育研究》杂志主编等职。姚启和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在华中工学院、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工作的四十六年间,他认真做学问,敢于讲真话,把毕生的精力和才智献给了教育事业。多年来,身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主编,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使《高等教育研究》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核心期刊之一。他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和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主要论著:《高等教育管理学》、《姚启和教育文集》、《办大学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9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丛书——高等教育卷》

领导机构

院长:陈廷柱

书记:王小月

副院长:李太平、张俊超

工会主席:柯佑祥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