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标准(2023最新2型糖尿病的标准百科介绍)

由网友(长夜残烛)分享简介:首要病果遗传要素、情况要素感染性无感染性首要病症轻度累力、嘴渴中医教名二型糖尿病病果一.遗传要素取一型糖尿病1样二型糖尿病有较为较着的野族史。此中某些致病的基果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二.情况要素风行病教研究表白瘦胖、低冷质饮食、膂力勾当有余及删龄是二型糖尿病最首要的情况要素低血压、血脂异样等要素也会增长患病危害。...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传染性

无传染性

主要症状

轻度乏力、口渴

西医学名

2型糖尿病

病因

HbA1c纳入诊断标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10大更新速览

1.遗传因素

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2.环境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年龄因素

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

4.种族因素

与白种人及亚洲人比较2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发生。

5.生活方式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应激包括紧张、劳累、精神刺激、外伤、手术、分娩、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由于上述诱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遗传因素。但是我们能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临床表现

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轻度乏力、口渴,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检查

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与受体结合含量少)所致因此不仅要检查空腹血糖而且要观察餐后2小时血糖特别应做胰岛功能检查。

具体数值如下正常人空腹血糖3.9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在7.8毫摩尔/升以下。如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就可诊断糖尿病。如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之间为糖调节受损是早期糖尿病的表现。而尿糖检查仅供参考不能诊断糖尿病及用药的依据。

胰岛功能检查验者口服75克葡萄糖水300毫升后观察血糖、胰岛素、C肽变化。

诊断

1997年7月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了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

1.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是指就任意时间的血糖值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烦渴和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

2.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状态定义为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

3.OGTT时2小时血糖≥11.1mmol/L。OGTT仍然按WHO的要求进行。

没有糖尿病的症状而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复诊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即诊断为糖尿病。

在新的分类标准中糖尿病和葡萄糖耐量受损(IGT)及空腹葡萄糖受损(IFG)共属高血糖状态与之相应的为葡萄糖调节正常的正常血糖状态。IGT的诊断标准为OGTT时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但〈11.1毫摩尔/升IFG为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但〈7.0毫摩尔/升。

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2.空腹血糖FPG≥7.0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11.1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跟过去相比有两个方面的进步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弱化了症状指标更多人纳入糖尿病范畴得到早期诊治。

治疗

1.口服降糖药

1双胍类(如二甲双胍) 这类药物具有减少肝脏输出葡萄糖的能力并能帮助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脏从血液中吸收更多的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磺脲类(如格列美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和格列喹酮) 这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释放更多胰岛素。

3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此类药物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脏吸收更多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过罗格列酮可能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4苯甲酸衍生物类(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磺脲类药物相似主要是刺激胰腺产生更多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5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 这类降糖药能抑制人体消化道对糖类的吸收主要作用是降低餐后血糖。

2.胰岛素类药物

若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使用口服降糖药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血糖或者服用其他药物会给你带来不良影响时医生可能就会建议你使用胰岛素。目前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利用注射器或胰岛素笔等装置通过皮下注射。

不同胰岛素制剂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也不同。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合自身当前病情的胰岛素类型并制定适当的胰岛素注射时间。

为了达到最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有时也可能将多种胰岛素预混后进行注射。通常胰岛素注射的频率为14次/天。

通过减轻体重和加强运动锻炼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可以不再需要药物。因为他们在体重达到理想范围时通过自身的分泌胰岛素和饮食调节就能控制住血糖。

目前还不清楚孕妇口服低血糖药物是否安全。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可能需要停止口服降糖药而注射胰岛素。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