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2023最新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百科介绍)

由网友(好菇娘。当自强)分享简介:东北财经大教是中国办学力史悠长的综合性财经大教之1,有着优异的大教文明传启,汗青沉淀深挚。其前身上海光华大教开办于一九二五年,抗战发作后,于一九三八年迁成都。一九五二⑴九五三年经两次天下高档院校院系调解,降生了1所彻底极新的大教“4川财经教院”。东北财经大教简介一九八零年一月,黉舍邪式齐整回中国国民银行总行主管并被确定...

西南财经大学是中国办学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财经大学之一,有着优秀的大学文化传承,历史积淀深厚。其前身上海光华大学创办于1925年,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迁成都。1952-1953年经两次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诞生了一所完全崭新的大学“四川财经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简介

2017届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查重检测的规定

1980年1月,学校正式划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主管并被确定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的、唯一的重点院校。以金融为重点迅速发展,服务金融经济成为学校的主要办学特色。1985年11月,学校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系统副部级以上领导(如中国证监会、银监会、审计署等)、知名工商业及金融系统领导(如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等)很多都出自西南财经大学。

1995年3月,在全国文科类院校中第一个通过了国家“211工程”建设预审,接着进入正式立项程序。2000年2月,学校以独立建制由中国人民银行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融入我国高等教育主流,进一步彰显金融特色和财经特色。

西南财经大学不仅是四川和西部的高水平大学,也是中国和世界的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和“西部地区经济管理人才的摇篮”。如今学校进一步实施“智库工程”,增强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能力,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学校已形成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主体,金融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经、管、法、文、理、工相结合的学科特色。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

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2]研究生教育始于1981年,并于同年成立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研究生科,是文革结束后全国恢复高等教育以来,较早招收培养研究生的院校之一。

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1986年学校成立研究生处,1990年更名为研究生部。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通过"211工程""九五""十五"期间重点建设以来,我校研究生教育已形成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体、金融学为重点,其它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格局,培养规模和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现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财政学等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有30余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0余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和EMB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公共管理4个专业学位);有全国高校金融学科唯一的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我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工商管理硕士 (MBA)的试点单位之一,是全国首批30所招收高级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EMBA)的院校之一。

二十多年来学校共培养出硕士研究生8400余名,博士研究生880余名。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思想品德优良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及科教兴国的需要,学校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并在管理制度化、管理信息化、管理观念转变与培养模式创新、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在学校的领导下,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99年,我校研究生部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办学特色

学院以探索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理论经济学拔尖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改革为突破口,以促进理论经济学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素质教育为重点,推进教学理念、机制和体系的创新,夯实学生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激发其创新潜能,形成有利于一流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努力培养一批有智慧、有思想,哲学素养良好、历史学基础比较扎实,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对现实经济问题有独立见解的拔尖创新型高端人才,满足国家对理论经济学人才的需要。

人才培养

学院具有较高水平的办学实力,拥有政治经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设有1个本科专业(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4个硕士专业,4个博士专业,1个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经济学专业被评为国家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政治经济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了适应21世纪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我们以“基地”为载体,设立了“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7年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区”将以本硕博连读模式打造理论经济学创新性拔尖人才培养平台。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授18名,副教授1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32名。先后有30余名教师和学生赴美、加、英、德、荷兰等国攻读学位、交流和进修。

文化

经世济民,孜孜以求

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历经沧桑,广大师生关注经济,关切民生,执着追求,共同铸就了“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它是学校师生胸怀国计民生,刻苦钻研,探索真理,勇于实践,艰苦创业,致力于以财经科学促进经济发展,献身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源泉和不竭动力。

“经世济民”,是我国古代圣贤对“经济”一词的理解。《抱朴子·审举》谓:“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之略。”《晋书·殷浩传简文(司马昱)答书》:“足下沈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可见,“经邦济世,强国富民”是历代中国有志向、有作为的知识分子的崇高思想境界,经济学应该是“经世济民”之学,充分体现经济学厚生、惠民的人文主义思想。“经世济民”,是以探求经济运行规律为己任的经济学人不懈追求的目标,它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奉献社会,将个人的成才抱负融入为最广大人民造福之中,这是社会进步需要的个体素质的完善与人格信念的升华。

“孜孜以求”,孜孜者,汲汲也,勤勉,不倦、不息也。《尚书·君陈》谓:“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形容每天不倦努力,不耽于安逸舒适。《资治通鉴·陈纪九》:“朝夕孜孜”。皆有孜孜不倦,执着刻苦,上下求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贪图安逸享受的意思。

走过半个世纪风雨历程,西南财大几代师生将通过艰苦创业形成的、具有深厚财经专业底蕴的大学精神不断传承、升华,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作为大学精神的“经世济民,孜孜以求”,是教师和学生的理想追求与精神支柱;作为教师风范的“经世济民,孜孜以求”,折射出教师的自身修养和思想境界;作为教育理念的“经世济民,孜孜以求”,指明了学生成才的根本方向;作为办学宗旨的“经世济民,孜孜以求”,昭示着学校服务于金融、经济建设事业的神圣职责。

光华铁树

学校光华校区明德楼前耸立着一株挺拔的铁树,它有着一段不寻常的历史。光华铁树是1939年,由当时光华大学成都分部的师生们种下的。那一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表达对抗战胜利的渴望,校长谢霖带领师生们筹资买来了一棵双株的铁树幼苗在校园内种下。这株铁树树形奇特,为“V”型,师生们以此来象征对抗战胜利的祝愿。

铁树从此屹立在光华园中,默默地见证了光华园数十载的发展历程。铁树,渐渐成为了光华人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精神的象征,成为了光华师生爱国情怀的写照。因此,此树被命名为“光华铁树”。

光华历史

西南财经大学的光辉足迹始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东海之滨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5月,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上海美国教会开办的圣约翰大学及其附属中学的华籍师生,积极声援爱国、反帝运动,愤然脱离圣约翰大学。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筹建起一所新的大学:光华大学。“光华”二字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里的《卿云歌》:“旦复旦兮,日月光华”,上海有两所中国人自办的著名的私立大学,一所是马相伯先生办的复旦大学,另一所就是张寿镛先生办的光华大学,两所校名都取自这首《卿云歌》。复旦、光华,象征着复兴中华,反抗帝国主义割宰和奴役的革命精神。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校长张寿镛深谋远虑,认为战事当头,中国“需才益极”,宜使“光华精神播于西南”,于是决定在地处内陆的成都设置光华大学分部。1938年6月,光华大学张寿镛校长视察成都分部返沪之后致函成都分部创办人谢霖:“光华大学虽为避难分设入川,然亦正可籍此在川留一永久纪念,以谢川人,嗣后既有上海光华大学造就东南学子,又有成都分校造就西南学子,将来扬子江上下游两校毕业同学,合力报效国家社会,东西辉映,岂不懿欤!”

在成都分部创办人、我国会计师制度创始人谢霖等人的悉心经营与川内各界人士的鼎力赞助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建设得颇具规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英才。1945年抗战胜利后,部分师生返沪,成都分部被赠予川内地方人士接办,更名为“成华大学”,以表达与光华大学的兄弟情谊。成华大学继光华而立,“为迁川各大学仅存之硕果”,四川高等教育从此得以增添一支重要力量。1949年7月,谢霖在《光华大学分设成都始末记》序中写道:“期后之来者,知我光华大学,不特上海本校,树人已多,蜀中犹有治国之才,并使之有谊属兄弟之成华大学,分别存在于无穷”。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1952年、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以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成华大学)为主体并入西南地区另外十六所财经院校、系科合并,组建成立了四川财经学院。其他十六所学校及系科包括:成都会计专科学校、华西大学经济系、川北大学企业管理系、贵州大学企业管理系、西南财政学校、重庆大学商学院和法学院、正阳法商学院、中国公学、相辉文法学院、重庆财经学院、求精商学院、西南贸易专科学校、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三处。在这些大学中,中国公学创办于1905年,是我国留日学生鉴于日本侮辱中国留学生,愤而回国创办的。重庆大学商学院延续着首任院长马寅初的严谨治学与爱国精神,西南革大与西南财政学校则发展了延安抗大的精神。其它被组建的每一前身也都有着自己的光荣历史。犹如百川归海,十七所学校汇聚在一起,诞生了一所完全崭新的大学,也形成了一股奇异的凝聚力,在以后半个世纪的奋斗与求索中,激励着人们不断锐意进取、奋然前行。

西财校歌

黄埔浣花风雨长 光华柳林谱华章

莘莘学子济济一堂 千里之行为了梦想

经世济民 共担当

孜孜以求 兴国邦

啊swu- fe

永恒的家园,思想的殿堂

办学资源

西南财经大学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体育运动和后勤生活服务设施,教学场地充足、设施齐全,学生住宿条件好;学生食堂为四川省高校示范食堂。图书馆馆藏文献已达232万册(含电子图书),现拥有各类型及自建数据库50个,生均图书馆面积在部属院校中排名第一,文献资源中心是西南最大的财经文献中心,货币证券博物馆是全国直属高校和西南地区唯一的货币证券博物馆。中国金融数据中心采用美国甲骨文公司提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密歇根大学提供的数据应用软件,收集了近20年的国家金融数据,创建了金融学科门户网站-“中国金融信息港”,成为服务于我国金融研究与教学的综合金融信息系统和国际金融数据共享平台。学校构建了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库和集成化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校园网光纤到户,网上教学科研资源丰富,整体信息化居于全国财经类院校先进水平。体育设施完备,建有2座体育馆,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57个球类运动场及2个标准游泳池。

学校实力

一、2012年2月21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开发的《2012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正式出版,西南财经大学在经济学门类竞争力排行中名列全国第二。

学科门类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哲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
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
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历史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
理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农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医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
管理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
艺术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

二、财经类院校排名(来源: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年

排名大学名称总分声誉学术资源学术成果学生情况教师资源物质资源
1上海财经大学4665.53129.176.139.336.5
2西南财经大学4059.631.616.5713137.7
3东北财经大学3959.932.36.272.73731.1
4中央财经大学376818.41169.737.127.2

2009年——空缺

2008年

排名大学名称总分声誉学术资源学术成果学生情况教师资源物质资源
1上海财经大学4262.328.915.374.737.643.4
2西南财经大学3755.931.111.270.829.333
3东北财经大学3655.727.85.773.335.627.9
4对外经贸大学3460.818.34.864.540.825.2
4中央财经大学3462.520.15.669.33621.4
6首都经贸大学23——7.43.855.836.222.2

2007年

排名大学名称总分声誉学术资源学术成果学生情况教师资源物质资源
1上海财经大学4159.328.916.269.936.162.9
2西南财经大学365430.69.367.33245.2
3对外经贸大学3557.721.211.365.241.830
4东北财经大学3453.127.19.667.136.831.7
5中央财经大学3159.215.15.166.536.623.1
6天津财经大学22——8.7450.43530.9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