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艺术学院(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由网友(Victory)分享简介:广西艺术教院(Guangxi Arts University,简称广艺),座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尾府南宁市,是天下八所综合性平凡原科高档艺术院校之1,由国度文明以及游览部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当局共修,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当局所属私办整日制平凡高档黉舍,是教诲部原科讲授评价优异低校、广西特点上风低校、广西专士单元立项设置装备摆设低校...

广西艺术学院(Guangxi Arts University,简称广艺),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全国8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艺术院校之一,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广西特色优势高校、广西博士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1]现任党委书记蔡昌卓、院长侯道辉[2]校训为“亲爱、精诚”。[3]

读完中专可以去读广西艺术学院吗 好像听说是要 读完高中有个高中毕业证才能去读学院的是吗

截至2022年9月23日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四个校区,分别是位于南宁市的南湖校区、相思湖校区、西校区和桂林校区,总占地面积659.57亩。学校设有15个教学单位,1所艺术研究院;6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0个本科专业,11个高职专业;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

学校前身是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以及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吴伯超先生于1938年在桂林倡议建立的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1941年8月,私立桂林美术专科学校成立;1946年1月,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与私立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合并为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学校被撤销;1958年广西艺术专科学校在南宁重建;1960年2月,更名为广西艺术学院。[4]曾培养出黎明华、韦晓壮、陈玉圃等杰出校友。[5]

截至2022年,广西艺术学院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第367名[6]

中文名

广西艺术学院

外文名

GUANGXI ARTS UNIVERSITY

简称

广艺(GXAU)

创办人

满谦子、徐悲鸿、吴伯超

创办时间

1938年[7]

校址

南宁市青秀区教育路7号(南湖校区)南宁市西乡塘区罗文大道8号(相思湖校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62号(西校区)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21号(桂林校区)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

属性

省部共建高校、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主页

http://www.gxau.edu.cn/

党委书记

蔡昌卓

本科专业

40个

硕士招生电话

0771-5333134

校训

亲爱精诚

校歌

《广西艺术学院院歌》

院校代码

10607

主要院系

15个教学单位

知名校友

弦子、黄觉、艾菲、高峻、李剑青、陈永馨、林娜冰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艺术类

主管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

本科招生电话

0771-5333126、0771-5327082、0771-5317393

校徽

由红黄绿三色及画板和音符设计而成

高职专业

11个

校长

侯道辉

历史沿革

广西艺术学院前身是中国著名音乐家满谦子先生和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以及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吴伯超先生于1938年在桂林倡议建立的"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

艺师班学习结束时,1938年7月,曾刊印一本同学录,刊印教职员及同学的名单,徐悲鸿先生亲笔题字“亲爱精诚”,成为广西艺术学院的校训。

1944年11月,艺师班因日寇入侵桂林而停办,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困苦年代里,艺师班以短暂的时间、简陋的设备,连续招收四届共200多名学生。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疏散各地的学校先后返回原地复校,12月17日,艺师班率先恢复招生。

1946年,艺专培养的解放后第一批艺术大学生毕业,他们参加统一分配,奔赴各地工作。

1953年,根据全国高等院校的调整部署,广西艺专部分教师和没有毕业的学生一起合并到武汉,美术科并入中南美专,阳太阳出任美专副校长;音乐科并入中南音专,马卫之出任音专的工会主席和器乐系主任。满谦子则留在桂林组建省音乐工作室(后迁南宁)。

1958年,新成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获准恢复重建两所学校,广西艺专名列其间,陈烟桥、陈良等艺术家为艺专的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克服了没有校址,师资力量不足等困难,暂借广西民族学院校园办学,开设有音乐系(主任陈良)、美术系(主任陈烟桥)和戏剧系(满谦子兼主任,后由罗明负责),学制暂定为两年。

同时开办舞蹈班,学制六年,招收小学毕业生或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入学。

1960年,广西艺专更名为广西艺术学院,由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岳平被任命为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满谦子为副院长。

同年9月,学校由广西民族学院迁入南宁市南湖北岸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校址办学。校名“广西艺术学院”的字体,经领导研究决定,采用鲁迅先生的字体。

1977年,学校恢复考试招生制度,派出教师到各地、市设点,考试录取新生。

1980年,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班学员。黄独峰教授招收国画山水研究生2名(二年制)。阳太阳教授招收油画研究生5名(三年制)。

从20世纪90年代起,广西艺术学院连续招收研究生。

1981年,开办进修班、代培班和成人夜大班;为了更好地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学校还于次年开设了少数民族预科班和少年班。为适应办学发展需要,将原来的“二系二部”重新定位为“五系二部”的教学建制,即美术系、音乐系、音乐师范系、美术师范系、工艺美术系、成教部和中专部。

1990年,学校获得音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次年,获得美术学、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自治区教育厅正式批文同意建立广西艺术学院桂林校区。

次年,学校获得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资格。

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

2008年,学校获得教育部批准,与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同期成为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高等学校,这也是继我区3所具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后的第4个具有硕士生推免权的高校。

2009年,学校与广西工商学校合作,建立了西校区。同年获批准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

2011年,学校申报对应调整的“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议,全部通过并获批。

2012年7月5日,相思湖校区建成正式投入使用。

11月6日,学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13年,学校制定《广西艺术学院发展定位规划报告2013-2020》,提出打造“国内先进、区域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力争到2015年,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美术、音乐与舞蹈、设计等学科优势明显,在东南亚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艺术高校;到2020年,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先进、区域高水平、在东南亚地区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艺术大学。

2018年5月,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批准广西艺术学院与英国格林多大学合作举办动画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终止办学。[8]

2020年11月,入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9]

学术研究

据2019年1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校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 ,广西高校重点研究基地3个,校级研究中心5个,省级研究机构1个,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10]

广西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广西艺术学院动漫艺术研究中心、

广西文化创意研发中心、广西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基地

校级研究中心:阳太阳艺术研究中心、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研究中心、漓江画派促进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漓江画派艺术研究中心、造型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省级研究机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研究展示中心

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东盟传媒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东盟华语有声语言研究中心、中国-东盟民族艺术创作与展演研究中心

科研创作

  • 科研成果

2003至2006年,学校共立项建设42项科研项目,其中教育部3项,文化部1项,自治区教育厅29项,科技厅1项,院级8项;学校有自治区级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立项项目9个,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项,自治区级精品课程6项,重点课程3项;广西高校精品教材2种,获奖优秀教材3种。学校教师获得国家级各类成果44项,省级成果21项,发表学术论文538篇,出版教材与专著152部(册),获得专利4项,参加或者举办各类学术交流达520场次。

据2019年1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42项;科研平台建设专项项目8项,经费51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767篇,出版著作(含专著、编著、译著)56部,其中有5部学术专著入选“高校社科文库”出版计划;获得专利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项;1人获得教育部教育系统先进个人;1人获得教育部社科管理青年奖。

  • 创作成果

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广西艺术学院历年来获得广西最高文艺创作奖“铜鼓奖”42人次,是广西获得该奖项较多的单位之一。学院获得国家级文艺类奖14项,省部级文艺奖项30项。[11]

音乐舞蹈创作以中国—东盟音乐周(节)、广西特色原生民歌、广西舞蹈创作为主打品牌,彰显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中国—东盟音乐周(节)是一项由该院举办的大型国际性音乐活动,成为中国三个重要的音乐交流平台之一(北京现代音乐节、上海当代音乐周、中国—东盟音乐周)。

民族艺术系打造及推出“娋妮”、“僚哥”、“芼呢”、“密彩”、“呙咩婗”等多个壮、侗、苗、瑶的广西特色原生民歌组合,活跃在国内各类专业赛事与演出,扩大广西民歌的文化影响,推动广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高等教育的传承与发展。舞蹈教师创作的《追潮》、《壮族大歌》、《山娃仔》、《黑白情》、《绣球女》、《春的遐想》、《汐梦》等作品,在桃李杯、荷花杯、CCTV全国电视舞蹈大赛,全国舞蹈比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国家级赛事中摘金夺银,在全国舞蹈界唱响了广西的声音。

设计学教师团队在追踪全球最新设计潮流的同时,主打民族艺术设计的口号。其所获成果主要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其中有《壮族设计艺术史及其文化研究》等民族设计艺术的理论研究成果近50项,有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艺术设计成果300余项。景观艺术设计及建筑规划设计教师团队不仅引进横向项目服务于风景园林设计、城乡规划项目,还参与《北京奥运会视觉导向设计》等国家大型活动的设计项目。

年度学科获奖者成果名称获奖名称
2001美术学张冬峰油画《家园》第四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2001美术学余永健国画《大凉又至》第四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2001美术学李翔版画《西藏系列—雅鲁藏布江》第四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2001音乐学王小昆《花山印象》(作词)第四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2006舞蹈学舞蹈学院舞蹈《追潮》第五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2006舞蹈学舞蹈学院舞蹈《壮族大歌》第五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2006美术学谢森油画《山间流水》第五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2006美术学黄月新雕塑《狙击手》第五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2006美术学梁耀国画《岁月如歌》第五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2006设计学邓玉萍设计作品《花非花》第五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2011美术学李绍忠水彩《大明山瀑布》第六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2011音乐学梁绍武《梦的眼睛》(作词)第六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2011音乐学梁绍武《瓦西里》(作词)第六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2011舞蹈学舞蹈学院舞蹈《山娃仔》第六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2011舞蹈学舞蹈学院舞蹈《走在山水间》第六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实行多校区管理,有馆舍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分别分布在南湖校区、相思湖校区、西校区。其中书库面积4000平方米,阅览面积1500平方米。目前图书馆设有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各部均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设有美术书库、音乐书库、综合书库、期刊流通库、古籍书库、音像资料库等8个书库以及报刊查阅室、报刊阅览室、美术参考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等6个阅览室。美术参考书阅览室为读者提供珍品书籍、外文进口图书、画册的阅览,并为教师提供了专业课授课的场所和文献资料。音像资料库可为读者开展CD、磁带、唱片、网页歌曲的查询、下载、欣赏等服务。电子阅览室可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料查询、馆藏书目查询、电子资源查询、电子文献下载等服务。[12]

  • 学术刊期

广西艺术学院学报1987年创刊是综合性艺术类学术期刊,双月刊,大16开本。广西艺术学院一份以艺术创作、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为宗旨的学术刊物。

主要开设栏目有艺术史与民族民间艺术、艺术理论与批评、艺术教育与文化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教学与创作、学术文丛、探索美术馆等。涉及艺术学门类学科下设所有一、二级学科与专业,以及相关学科领域如:教育学(艺术教育)、管理学(文化产业管理)、考古学(美术考古)与博物馆学、民族学(民族艺术与艺术人类学)、美学/艺术哲学等。

办学条件

2022年2月,学校新增音乐教育、陶瓷艺术设计专业。[13]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16个教学单位,1所艺术研究院,40个本科专业,11个高职专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高等艺术教育体系。[1]

艺术类本科
院(系)专业代码专业(方向)学制
音乐学院130201音乐表演(管弦演奏)四年
130201音乐表演(键盘演奏)四年
130201音乐表演(民乐演奏)四年
130201音乐表演(流行音乐)四年
130201音乐表演(民歌演唱)四年
130201音乐表演(演唱)四年
130202音乐学四年
130203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四年
1302H音乐与舞蹈学类(中外合作办学)包含专业:音乐学(中美合作办学项目)四年
130308录音艺术四年
音乐教育学院130202音乐学(音乐教育)四年
130301表演(歌舞表演)四年
美术学院130401美术学四年
130402绘画四年
130402绘画(中美校际交流项目)四年
美术学院130402绘画(中英校际交流项目)四年
美术教育学院130401美术学(美术教育)四年
设计学院130310动画四年
130310动画(中英校际交流项目)四年
130501艺术设计学四年
130502视觉传达设计四年
130502视觉传达设计(中美校际交流项目)四年
130502视觉传达设计(中英校际交流项目)四年
130504产品设计四年
130505服装与服饰设计四年
130507工艺美术四年
130508数字媒体艺术四年
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130405书法学四年
130406中国画四年
舞蹈学院130204舞蹈表演(表演与教育)四年
130204舞蹈表演(国标舞)四年
130204舞蹈表演(现代舞)四年
130205舞蹈学四年
130206舞蹈编导四年
人文学院130101艺术史论四年
130202音乐学(文化管理)四年
130401美术学(文化管理)四年
影视与传媒学院130301表演(舞台影视表演)四年
130304戏剧影视文学四年
130305广播电视编导四年
130305广播电视编导(中英校际交流项目)四年
130307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四年
130309播音与主持艺术四年
130309播音与主持艺术(中英校际交流项目)四年
130311影视摄影与制作四年
建筑艺术学院130503环境设计四年
130509艺术与科技四年
造型艺术学院130402绘画(壁画)四年
130402绘画(装饰绘画)四年
130403雕塑四年
130506公共艺术四年
普通本科
院(系)专业代码专业(方向学制招生省份
人文学院120210文化产业管理四年广西、湖北、湖南、广东、山西、山东、安徽、福建、黑龙江等(外省具体招生专业和计划数以各省公布为准)
影视与传媒学院050302广播电视学四年
050303广告学四年
建筑艺术学院082803风景园林四年
高职高专提前批
院(系)专业代码专业(方向)学制招生省份
职业技术学院650103广告设计与制作三年广西、湖北、湖南、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海南、四川重庆、贵州等(外省具体招生专业和计划数以各省公布为准)
650104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三年
650111环境艺术设计三年
650112公共艺术设计三年
650207舞蹈表演三年
650219音乐表演三年

注:以上表格数据截至2018年6月,具体招生专业详见学校官网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95人,专任教师951人,博士103人。有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人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获聘自治区八桂学者岗位,2人获聘自治区八桂青年学者岗位,5人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专家”称号,2人入选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有2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及2位卓越学者。有1个名师家庭入选全国首批100个教育世家,1人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人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7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人荣获“八桂名师”称号,6人荣获“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聘自治区终身教授,8人荣获“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目前,学校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其中1人为副主任委员,广西本科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4人,秘书长4人,委员20人。[1]

杰出人才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黄格胜(已退休)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黄格胜(已退休)、郑军里、张冬峰、华山

全国优秀教师:张冬峰、余永健(已退休)、龚小平、蔡昌卓、潘丽萍

自治区八桂名师:雷务武、龚小平

广西高校教学名师:黄格胜(已退休)、龚小平、雷务武、柒万里、郑军里、魏恕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黄格胜(已退休)

自治区优秀专家:黄格胜(已退休)、郑军里、龚小平、罗幸、谢仁敏

全国模范教师:蔡昌卓、华山

自治区终身教授:雷务武

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罗幸、谢仁敏

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石向东、张冬峰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曾诚

八桂学者:黄格胜(已退休)、郑军里、胡智锋

八桂青年学者:谢仁敏、戴丽霞

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雷务武

学院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单:

蔡昌卓、郑军里、陈应鑫、侯道辉、黄格胜、吴霜、钟宏桃、钟涛、王晓宁、尹红、梁绍武、李小红、蔡央、曾诚、龚小平、丁铃、王小梅、郑清元、韦柳春、覃式、李莉、刘述贵、华山、郭进、赵莉莉、姚冰、曾彤、陈毅彬、赵意明、李俊、韦娜、张小春、刘芳、莫晓文、陈坤鹏、唐楷之、李福岩、雷务武、黄菁、谢森、徐川克、钟艺兵、韦文翔、蔡智、魏恕、喻湘龙、汤晓山、吴红梅、王华琳、柒万里、黄卢健、罗鸿、林燕宁、邓玉萍、陈莉、黄月新、张燕根、贺明、石向东、何镇海、江波、陶雄军、曾晓泉、黄文宪、韦自力、左剑虹、陆红阳、文海红、伍小东、张冬峰、傅俊山、罗幸、张默瀚、何清新、谢仁敏、黄露、宁立正、黄艺平、陆桂晶、徐小荷、杨武、黎学军、覃海、刘军

自治区专业技术二级岗位:

2012年
黄格胜教授专业技术二级郑军里教授专业技术二级
雷务武教授专业技术二级龚小平教授专业技术二级
谢森教授专业技术二级张冬峰教授专业技术二级
黄文宪教授专业技术二级
2013年
梁绍武教授专业技术二级陈玉丹教授专业技术二级
2014年
柒万里教授专业技术二级

梁 耀

教授专业技术二级

学院教学名师获得者:

第一届
林贵雄艺术教育学院谢 森美术学院
黄 菁美术学院黄文宪建筑艺术学院
余永健桂林中国画学院
第二届
张冬峰美术学院郑军里桂林中国画学院
杨秀昭民族艺术研究所柒万里设计学院
阳 山桂林中国画学院刘南一艺术教育学院
张小春舞蹈学院伍时旺音乐学院
第三届
刘 新美术学院刘 芳舞蹈学院
伍小东桂林中国画学院汤晓山影视与传媒学院
陆红阳设计学院陆建业人文学院
陈玉丹音乐学院徐寒梅民族艺术系
第四届
陈坤鹏民族艺术研究所揭 冰东盟艺术系
黄超成美术学院钟峻程音乐学院
第五届
魏 恕桂林中国画学院朱连城造型艺术学院
郑万林美术学院
第六届
韦文翔桂林中国画学院吴霜发展规划处
姚冰音乐教育学院李福岩美术学院
殷强舞蹈学院华山音乐学院

[14]

学科建设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7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院级重点学科8个,广西重点学科4个和广西优势特色学科2个。[15]

专业学位授权点:传播硕士、风景园林硕士、艺术硕士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新闻传播学

院级重点学科:传播学、艺术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艺术学(一级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广西重点学科:传播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

广西优势特色学科:美术学、音乐舞蹈学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19年1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精品课程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新型实践型艺术人才培养实验区

国家级特色专业: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广告学、音乐表演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绘画

自治区级特色专业:雕塑、音乐学、舞蹈学、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

国家精品课程:山水画写生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山水画写生、创作课、黑白木刻、作曲、基础图案设计、音乐教育学、声乐、空间概念设计创意、景观设计、计算机音乐、广告创意、题跋与章法、企业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二胡演奏、舞蹈编导技法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音乐实验教学中心

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音乐实验教学中心、美术实验教学中心、设计实验教学中心

校级重点实验教学中心:动漫艺术实验中心、影视实验教学中心、舞蹈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广西艺术学院——广西科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艺术学实践教育基地

  • 教学成果

在每四年一次的国家级、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广西艺术学院共获得28项奖励。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7项。1993年,邵伟尧、周楷、尤开民、谢森、龙家桓共同完成的《美术教学责任班制》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989年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项,包括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1993年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1997年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项,包括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01年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项,包括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05年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2009年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4项,包括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12年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12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2008年、2012年评选出校级教学成果奖共49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6项。

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08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高等学校。2009年获批准成为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本科学生获国家级奖448项,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满意度为98.16%。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五年,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5项。[1]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训

1938年7月,曾刊印一本同学录,刊印教职员及同学的名单,徐悲鸿先生亲笔题字“亲爱精诚”,表达徐悲鸿先生扶持推动广西艺术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这也成为广西艺术学院的校训。“亲爱”,相亲相爱,和谐共处。“精诚”,精益求精,诚心诚意。

校徽

广艺校徽由红黄绿三色及画板和音符设计而成。

校歌

广西艺术学院院歌
作词:张治安作曲:陆华柏
漓水滔滔,独秀苍苍;我们挥动画笔,我们歌声高放。步伐整齐,热血满腔,在困苦中学习,在战斗中成长。为教育献身,向真理进取。为教育献身,向真理进取。来做这大时代的先驱,把新中国精神发扬。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蔡昌卓
党委副书记、校长侯道辉
党委副书记毛茂林
党委常委、副校长韦俊平、伏虎、谢斌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韦文帝
党委常委、总会计师韦春灵

资料来源:2022年5月广西艺术学院官网[2]

知名校友

广西艺术学院知名校友
弦子黄觉
乔振宇雷滢
廖彬曲贾剑龙
艾菲高峻

学校荣誉

2020年12月28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表彰为“第二届自治区文明校园”。

2021年5月,广西艺术学院党委组织部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11月23日,被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评为最佳动漫教育机构。[16]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