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2023最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百科介绍)

由网友(南笙几梦)分享简介:国度陆地情况预告中间( National Marine Environmental Forecasting Center)是财务补贴职业单元。预告中间首要本能机能是卖力尔国陆地情况预告、陆地灾害预告以及警报的公布及营业办理,为国民出产取糊口、陆地经济成长、陆地办理、国防设置装备摆设、陆地防灾减灾等供给办事以及技能支撑。中文名国度陆地环...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National Marine Environmental Forecasting Center)是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预报内容

预报中心主要职能是负责我国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预报和警报的发布及业务管理,为人民生产与生活、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管理、国防建设、海洋防灾减灾等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

中文名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简称

预报中心

类别

事业单位

专职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外文名

National Marine Environmental Forecasting Center

创办时间

1965年

主管部门

生态环境部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100081)

简介

该中心组建于1965年,其前身为国家海洋局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总台。主要职责是负责我国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预警报的发布,为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管理、国防建设等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目前主要预报业务项目:海浪、风暴潮、海啸、赤潮、海冰、海流、海水温度、厄尔尼诺、海水浴场预报、海上溢油、海平面和海洋天气等,预报海区范围为中国海与世界各大洋海域。海洋预报产品以国家海洋预报台的名义,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向社会和公众公开发布。还利用传真、Internet网络、手机短信、电话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和公众发布。预报中心具有国家级的专项海洋环境预报服务甲级资质,承担海洋环境评价、海洋工程参数计算、大气和海洋边界层探测与评价等多种技术服务。预报中心拥有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数字影视制作系统以及较齐全的海洋和大气探测仪器设备。多年来,预报中心组织实施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研制多种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模式,建成了海洋环境数值预报业务系统。预报中心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物理海洋、海洋气象两个专业硕士生培养点。中心现有中科院院士1名,研究员30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名,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技术力量强的海洋预报、科研队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奖、海洋创新成果奖100多项。

组织机构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结构合理,人才济济,硕果累累。中心业务机构设置(海洋灾害预警报室、海洋环境预报室、海洋气象预报室、极地环境研究预报室、海洋气候预测室、数值预报研究部、网络与计算机部、信息系统室、公共产品服务部(海洋影视中心)。中心既是国家教委授权的物理海洋、海洋气象两个专业硕士生的培养点,也是中国海洋学会风暴潮分会,海冰专业委员会,北京海洋学会的挂靠单位。经过多年合理调配,8个学科,20多个专业集成的学科体系业已建立,形成一支力量雄厚、思想稳定、素质较高的科研队伍,现有职工360多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正研究员级技术人员入员20名,副研究员级技术人员50多名,中级技术人员180多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 人。

部门简介

海洋灾害预警报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作我国管辖海域和邻近海区及全球海洋环境、海洋灾害的预报、警报及分析、预测产品,开展海洋灾害的影响评估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制作我国沿海的风暴潮预报警报,我国近海和全球大洋海浪预报警报,我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的海啸预报警报,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预报警报分析、预测产品;承担全国海洋灾害的预测、会商及重大海洋灾害的灾情调查、分析评估和预报总结;负责编制《中国海洋灾害公报》;负责开展风暴潮、海浪和海啸等以及两极外全球其他区域(含我国近海)海冰数值预报研究和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负责开展专项海洋环境预报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承担军民兼用的海浪、海冰、海啸和风暴潮预警报与保障任务;承办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事宜。

海洋灾害预警报室下设4个组:风暴潮组、海浪组、海冰组和海啸组。

海洋环境预报室

海洋环境预报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我国管辖海域和邻近海区及全球海洋环境分析、预测产品制作和海上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报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负责开展我国管辖海域、全球大洋的海流、海水温度、海水盐度、化学和生态等海洋环境要素分析、预报和预测服务;开展我国近海的赤潮(绿潮)、水质预报;开展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研究和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承担海上溢油、海上搜救、海上危险物质泄露等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报;开展专项海洋环境预报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承担军民兼用的海温、海流、海洋内波等海洋环境预报与保障任务;承办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事宜。

海洋环境预报室下设4个组:温盐流组、赤潮组、生态组和海上突发事故应急组(简称应急组)。

海洋气象预报室

海洋气象预报室的主要职责是开展海洋气象预报服务,牵头完成滨海旅游预报、海水浴场预报等专项海洋环境预报服务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负责制作我国近海及全球海洋的短期海洋气象预报;制作我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中长期气象预报和展望;为局专项海洋调查、海洋维权、极地考察及其他大洋船只航行提供航线气象预报保障;负责各类天气图表的填绘;开展专项海洋气象预报服务;开展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释用;承担军民兼用的海上气象预报与保障任务;承办中心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海洋气象预报室下设3个组:短期组、中长期组和航线保障组。

极地环境预报室

极地环境研究预报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极地海洋环境的研究和预报工作,参加局组织的各项极地科学考察任务。

具体职责包括负责极地海洋、水文、气象和海冰的观测和预报;开展极地气候及极地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参加极地及临近洋区水文气象调查和极地站的越冬保障任务;开展极地卫星遥感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发工作;承办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事宜。

极地环境研究预报室下设3个组:极地海冰组、极地气象组和极地海洋组。

海洋气候预测室

海洋气候预测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海气相互作用、海水CO2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观测、预测与研究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负责开展海气相互作用、海水CO2和大气边界层观测和研究;负责厄尔尼诺监测预测及模式的研制开发;负责区域和全球海洋与气候变化的预测和研究;负责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评估;负责开展气候模式的同化技术研究和应用;承办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事宜。

海洋气候预测研究室下设4个组:海洋碳研究组、厄尔尼诺组、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预测组和资料同化组。

数值预报研究部

数值预报研究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大气和海洋数值预报模式的引进、研发和提供数值预报产品,开展数值预报技术研究。

数值预报研究部具体职责包括负责我国近海及全球海洋的短期气象数值预报和研究工作;负责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全球和区域大气、海洋数值模式;开展模式的改进、自主研发和业务化研究工作;开展关键大气、海洋数值模式技术研究;开展海洋环境及预报技术研究;承办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事宜。

原数值部数值预报(风场)组仍保留在该部并进入大气模式组。

数值预报研究部下设2个组:大气模式组和海洋模式组。

网络与计算机部

网络与计算机部主要职责是为预报业务和科研提供高性能计算机和网络的支持与维护服务。

具体职责包括负责全球海洋水文气象资料、海洋站、船舶、浮标、雷达站和传真资料等的实时收集及全国海洋预报系统实时资料的分发工作;负责VSAT系统的运行管理;承担全国海洋环境预报业务系统和网络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应用平台开发及用户技术支持;中心局域网络和电子邮件系统的运行、管理和开发;负责中心网站、内部办公网的制作、管理和维护;承担各类预报用图的接收、填绘、预警报产品的分发及该系统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承办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事宜。

网络与计算机管理部下设4个组:高性能计算机组(简称计算机组)、网络组、数据通讯组(简称通讯组)和预报发送组。

信息系统室

信息系统室主要职责是为业务预报和科研提供辅助技术支撑和科技文献服务,负责观测布局设计与规划。

具体职责包括负责海洋和气象预报技术平台的研发和维护,为业务化预报提供辅助技术支持;负责海洋观测布局设计与规划;负责卫星海洋遥感反演技术研究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海洋预警报中的应用等研究;负责跟踪、收集国内外有关海洋和气象预报产品及技术研究发展动态;负责海洋预报标准和规范及政策研究;建设、管理和维护预报产品共享平台,提供科技文献和科技信息服务;负责实时和延时数据库建设、管理及维护,提供数据资料支持服务;负责建立海洋灾害和预报基础资料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负责管理历史数据资料和档案,各类海洋和气象历史图集、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处理;承担《海洋预报》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各类期刊、报纸、杂志的订阅和服务;承办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事宜。

信息系统室下设4个组:技术平台开发组(简称平台组)、科技信息组(简称信息组)、编辑组和数据库组。

公共产品服务部

即海洋影视中心

公共产品服务部(海洋影视中心),主要职责是承担电视海洋预报节目的制作,以及国家海洋局、预报中心赋予的各种声像产品拍摄、采集和制作任务;通过各种媒体开展海洋预警报产品和海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公共服务;统筹中心各类海洋预报公共服务产品发布与管理等。

具体职责包括:承担电视海洋环境预报节目的制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管理、国防建设、海洋防灾减灾和媒体等提供海洋预报产品公共服务;承担预报产品包装设计,并通过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体向公众发布、宣传和推广;制定海洋公共预报产品和海洋影视业务发展规划、计划、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承担系统内部及外埠声像技术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承揽国家海洋局机关、预报中心和外埠单位的重要活动拍摄工作及其后期制作和资料归档工作;承揽电视、网络、广告及其它信息产品的联系与制作;负责影视资料信息库的建设及其日常管理工作;承办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事宜。

公共产品服务部下设3个组:声像产品制作组(简称制作组)、播音组和公共服务组。

基本任务

主要职能是负责我国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预报和警报的发布及业务管理,为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管理、国防建设、海洋防灾减灾等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其基本任务是:

(一)、组织全国海洋环境预报业务系统和网络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对全国海洋环境预报工作实施业务指导、协调和服务。

(二)、拟订全国海洋环境预报业务发展规划、计划、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标准;组织全国海洋环境预报信息服务资格认证的评审及预报产品的质量评定工作。

(三)、负责制作我国管辖海域和邻近海区及全球海洋环境、海洋灾害的预报、警报及分析、预测产品,发布海洋环境及灾害的预报警报。

(四)、负责全球海洋水文气象资料、海洋监测站、船舶、浮标、雷达站、航空监测、卫星遥感和传真资料及公共信息网实时资料等的收集、处理、质量控制、存储及全国海洋预报系统实时资料的分发服务,建立海洋灾害和预报资料数据库及信息系统。

(五)、开展风暴潮、海浪、海流、海水、海水温度、海水盐度、赤潮、水质、地震海啸、厄尔尼诺、海洋面上升、海上溢油扩散等海洋环保要素分析,预报和预测服务。

(六)、组织全国海洋灾害的预测、会商及重大海洋灾害和灾情调查、分析评估和预报总结、编制<<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七)、开展海洋相互作用,海气边界层研究和海洋预报业务基础理论和方法,高新技术的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开展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研究,承担业务化及解释应用工作,发布数值预报产品。

(八)、负责极地海洋水文气象的观测,预报及其远洋和极地考察的航线预报保障工作,开展极地气候以及对中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工作,参加极地及邻近海区和大洋的水文气象调查和考察工作。

(九)、开展专项海洋环境、海洋气象预报服务、有关海洋水文气象环境评价和技术服务及为国防建设的服务保障工作,开展海洋环境预报遥感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发工作,提供海洋环境预报遥感业务化产品。

(十)、承担国际组织的有关海洋预报工作,开展国际间和地区间海洋环境机关科学研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十一)、承担国家海洋局交办的其它任务。

现任领导

巢纪平:名誉主任、研究员。

王 辉:主任

宋学家:党委书记兼副主任

李晨阳: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王亚杰:副主任

于福江:副主任

业务项目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环境要素分析预报的业务项目为:海浪、风暴潮、海冰、海 流、海水温度 、海水盐度、海啸、潮流 、潮汐、海平面、厄尔尼诺(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现象)和台风、气旋、海雾等。业务海区范围为中国海与世界各大洋海域。

预报手段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十分重视预报手段的现代化。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业务工作和科研条件,中心拥有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小型计算机及多台高档微型机,集成的大型卫星遥感系统,全自动业务运行,可随时获取海水表层温度、海冰、海浪波高、海面风场及海洋气象等信息资料;配有广播级摄像,编辑双通道数字、动画、中英文创作的多功能系统,除了满足中心的业务外,还可向社会各界提供广告、电视片的技术开发服务。

突出贡献

多年来,预报中心组织实施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研制多种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模式,建成了海洋环境数值预报业务系统。预报中心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物理海洋、海洋气象两个专业硕士生培养点。中心现有中科院院士1名,研究员30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名,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技术力量强的海洋预报、科研队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奖、海洋创新成果奖100多项。

服务范围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全天候监视海洋环境要素的变化,为国务院有关部委、沿海省市、人民政府防灾减灾,海上救助打捞,军事活动提供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为海上交通运输,油气勘探,渔业生产,养殖,港口建设,海洋工程,远洋航行及科学考察等活动提供海洋环境要素的短、中、长期预报、警报和咨询服务;承担海洋环境评价,海洋工程的参数计算,大气和海水二氧化碳分压和浓度分析,海洋大气边界层探测,相控阵多普勒测风剖面声雷达研制等。

服务方式

中心的预报产品以国家海洋预报台的名义,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社会公开发布,还利用传真、电传、计算机通讯网络、卫星通讯网络、公众邮电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发布、传输。

预报内容

风暴潮警报:台风风暴潮警报、温带风暴潮警报

海浪预报:上午海浪预报、下午海浪预报、三天海浪预报、海浪警报

海温预报:海温周预报

海冰预报:海冰年预报、海冰月预报、海冰旬预报、海冰周预报、海冰警报

赤潮预报

厄尔尼诺预测

海啸警报:海啸传播时间预报

近海海洋环境预报

分析产品

海浪实况分析

海温实况分析

海冰实况分析

海流实况分析

热带太平洋温度盐度再分析

数值预报

海浪预报:浅海海浪(NMEFC)、深海海浪、南亚海浪、全球海浪、连云港海浪

温带风暴潮

海流预报:连云港、渤海、中国海、西北太平洋

海温预报:渤海、中国海、西北太平洋

海冰预报

海面风场

台风

专项服务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具有国家级的专项海洋环境预报服务甲级资质(资质证书编号:海甲(06)-01),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技术力量强的专项技术服务队伍,可承担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环境评价、海洋工程参数计算、大气和海洋边界层探测与评价等专项技术服务,且在多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台山核电、陆丰核电、宁德核电、湛江港、唐山港等单位提供的风暴潮、波浪计算及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工作均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及业主单位的验收检查。为科麦奇公司、康菲公司、洛克公司、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交通部海事局、搜救中心等提供的风场、浪场预报、热带气旋警报、大风警报;为海洋石油工程公司、中海油服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供的钻井平台拖航航线预报、海上吊装组块工程、海底管线等工程提供的现场气象预报及时准确,为海上生产活动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