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文学院(2023最新黑龙江大学文学院百科介绍)

由网友(淑女这个词离我十万八千里)分享简介:白龙江大教文教院,前身是白龙江大教中文系,建立于一九五八年,现已有五三年的汗青,是中共中央文明部指定的天下重心院校的文教院之1[一],结合国学科文组织作用力成员[一],取中华国民共以及国文明部、中央编译局、中国文协、中共白龙江省文明厅[一]共修。[二]白大文教院,也是白龙江大教最先的“6系”之1,是世界做野协会(WAW)...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前身是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成立于1958年,现已有53年的历史,是中共中央文化部指定的全国重点院校的文学院之一[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影响力成员[1],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央编译局中国文协中共黑龙江省文化厅[1]共建。[2]

备好扇子 哈尔滨这些地方要停电 早安,哈尔滨

黑大文学院,也是黑龙江大学最早的“六系”之一,是世界作家协会(WAW)-高校成员单位,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文协会(CIP)-高校副理事单位,全国首批建立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高校之一,设有国务院、文化部批示建立的“国家级红学研究所”,是全国首批建立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国家级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之一[1],全国首批获得中文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也是黑龙江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1]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国家学科评估位列全省第一,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1],设有国家级语言文学人才培养试点实验班,享有“研究生推免”、“教师评审”、“自主招生”资格。学院将半个世纪的“龙江派学术薪火相传。

学院共设有9个教研室、1个研究所、1个语言学实验室。长期以来,学院始终立足本省,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充实并活跃于省内各工作岗位。近年来,从最初以服务本省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立足本省、面向全国,逐渐成为在世界一流文学本科教学单位。 现任院长是于文秀教授。[1]

中文名称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成立时间

1958年

属性

全国重点大学

前身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

隶属大学

黑龙江大学

现任校长

付宏刚

主要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含国家级试点实验班)

黑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立于1958年,是黑龙江省 以及黑龙江大学历史最悠久、根基最深厚的专业之一,就业层次高

长期以来,该专业始终立足本省,培养了大量的国家专业人才,充实并活跃于省内各工作岗位。近年来,从最初以服务本省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立足本省、面向全国,逐渐成为在国内一流,语言文学研究具有深厚影响力的本科教学单位。汉语言文学专业下设一级学科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亦于1958年建立,属黑龙江大学龙头学科之一。

中国著名学者吕冀平、陶尔夫、刘敬圻、卢康华、刁少华等以海内外闻名的学术实绩为学科发展奠定了方向与基础。五十三年来,汉语言文字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成绩卓著;审美文化与文学思潮研究、出土文献整理与典籍研究以及满语文献、金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等异军突起,成绩斐然。2006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有基础教学改革实验班,为有志进行基础学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文艺理论素养、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扎实的写作能力的国家专门人才,可在国家党政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文化、宣传工作,在国家新闻出版部门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在大、中学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政治、外语、计算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逻辑学、修辞学、训诂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等。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对外汉语专业)

(含国家级试点实验班)

黑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对外汉语专业) 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试点专业创新学科就业层次高

专业设立于2001年,该专业的设立完善了整个东北地区的专业结构布局,填补了东北地区专业设计上的一个空白。近年来,对外汉语专业在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的形势下, 在国内外汉语教学市场共同面临的师资与需求的不对称的境况中,致力于国内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的培养、储备和输出,为传播汉语及汉文化作出了贡献。

黑大文学院自1958年建院以来,承担着为全省、北方地区培养文学教学、科研人员的任务,秉承“人文精神、以张以扬”的传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主意识,五十三年间为国家输送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多层面多方位人才万余人,走出一大批领导干部和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无数活跃在全国各地的优秀毕业生,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13年9月起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既能系统地掌握汉语知识,有扎实的汉语基础,又能熟练地使用一种外语,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的高级专门人才。可在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对外宣传、中外文化交流和涉外文秘工作。

主要课程:政治、计算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对外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课型研究、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外文化概况、教育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社交礼仪、社会学、英语精读、英汉翻译、英语写作、英语听说等。

学科排名

根据2007-2009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黑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0501)全国排名第28

在国家第三次学科评估中,

语言及应用语言学全国第四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全国第五

汉语言国际教育全国第六

中国古代文学排名全国第八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全国第八

根据武汉大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汉语国际教育全国排名第6。

办学规模

该院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原对外汉语专业)两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设置有,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当代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等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该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为省级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文学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对外汉语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现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史、古代汉语四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

师资力量

该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团队1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教授23人、副教授16人;其中博士生师14名,硕士生导师3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4人,拥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占教师总数的百分之七十。

博士生导师:

中国古代文学杜桂萍、张安祖、胡元翎、薛瑞兆、刘敬圻(不招生)
汉语言文字学邹韶华、戴昭铭、马彪 吕翼平、陈百海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张政文、马汉广
中国古典文献学李先耕、刘东颖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研究所,属历史文学旅游学院)赵阿平、哈斯巴特尔

国家级教学名师:刘敬圻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杜桂萍、于文秀

国家级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刘敬圻、杜桂萍

学院招生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对外汉语专业)省内和部分省份为本科一批次招生;面向文科类考生进行招生,学费6000元/年。

汉语言文学2014年升为省内外皆本科一批次招生,面向文科类考生进行招生,学费4000元/年。

另有二学位、自考等方式招生。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