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丰县(江西省抚州市下辖县)

由网友(铁憨憨傻蛋怦怦)分享简介:南丰县是中国江西省抚州市下辖的县。总面积为一九零九.二八平方私里,二零一零年人嘴为二八.八万。南丰县总面积一九零九.二八平方公里。下设七个镇、五个城、一个垦殖场、一七五个村委会、八个居委会、一三四二个村平易近小组。总人嘴三零万(二零一零年),此中非农业人嘴五.五万人。异属赣语系。属于赣语抚州片。县当局驻琴乡镇,距抚州一零零...

南丰县是中国江西省抚州市下辖的县。总面积为1909.28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为28.8万。南丰县总面积1909.28平方千米。下设7个镇、5个乡、1个垦殖场、175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13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万(2010年),其中非农业人口5.5万人。同属赣语系。属于赣语抚州片。县政府驻琴城镇,距抚州100千米、南昌209千米,有“傩舞之乡”“蜜桔之乡”之称。

中文名

南丰县

下辖地区

7个镇、5个乡

邮政编码

344500

火车站

南丰火车站

行政代码

361023

江西

所属地区

江西省抚州市

面积

1920平方千米

电话区号

0794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车牌代码

赣F

国家

中国

行政区类型

人口

28.8万人(2010年)

地理位置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白天到黑夜 被遗忘的7年一轮回 1095个我爱你

南丰县位于江西省的东部,抚州市南部,属抚河流域,盱江中上游。地跨东经116°09′至116°45′,北纬26°51′至27°21′之间,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60公里。东靠武夷山脉,与黎川县、福建省建宁县毗邻;南靠广昌;西依云山山脉同宜黄县、赣州市宁都县交界;北与南城相连。

历史沿革

始建于吴太平二年(257年)分南城县置县,因县境内常产一茎多穗之稻,故初名丰县,别号嘉禾。又以徐州有丰县,故名南丰县。

春秋、战国时期为吴、越、楚之属地,汉为南城县地,隶属豫章郡。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划出南城南部设置丰县,时因徐州有丰县,乃改称南丰县,别号嘉禾,属临川郡。

南宋绍兴八年(1138)划出南丰南境三乡置广昌县。元朝的至元十九年(1282)至明朝的洪武三年(1370)南丰升为直隶州。此后历代虽有隶属更迭,但境域无甚变更。

1931~1934年,南丰县大部分地域为革命根据地,建立过县苏维埃政权,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隶属江西省第七行政区

1949年8月17日,南丰解放。先后属抚州专(地)区、抚州市。

行政区划

1979年,设立洽村、朱坊公社。1985年3月15日,撤销太和乡,设置太和镇。

1984年4月15日,南丰县撤销白舍公社,设立白舍镇和波罗乡。白舍镇管辖白舍、枫江、瑶陂、舍头、茶亭、望天、三坑、下陂、池渡、张家、上甘、下甘等12个大队;波罗乡辖罗坊、鄱阳、陈坊、田东、方坑、珠湖、罗家、小石、磜民等9个大队。

2001年3月2日,撤销洽湾乡、桑田乡,设立洽湾镇、桑田镇。2001年11月8日,撤销桥背乡,划归琴城镇;撤销沙岗乡、市山乡,合并组建市山镇;撤销西溪乡、洽村乡,合并组建紫霄镇,镇政府驻洽村;撤销中和乡、波罗乡,划归白舍镇。

2004年底,全县辖7镇5乡。

区划详情

2011年南丰县辖7个镇、5个乡:琴城镇、太和镇、白舍镇、市山镇、洽湾镇、桑田镇、紫霄镇、三溪乡、东坪乡、莱溪乡、太源乡、傅坊乡。共有9个居委会、172个村委会(一说11个居委会、170个村委会)。南丰县人民政府驻琴城镇。

气候

南丰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光能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28.2时,具有亚热带湿润气候特点。

自然资源

南丰县属半山区丘陵地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南丰现有林业用地136224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4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8.7%;水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8.11万千瓦。矿产资源丰富。

经地质勘查和矿产普查,县境内已知矿产有20多种,主要有瓷土、石灰石、铁等,其中主要以瓷土、粘土储量多,品位佳,质量好,瓷土储量1亿吨左右,粘土储量约5000万吨。

景色

南丰山清水秀,风景旖旎。旅游景点丰富:军峰耸翠,盱水拖蓝,书岩映月,金潭石佛,桔海金波,还有深山平湖、汤尾温泉、紫霄漂流等迷人的景观。特别是军峰耸翠:军峰山位于县城西部30公里处,主峰海拔1761米,为江南巨峰,风景秀丽,令人神往,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妙;位于本县紫霄镇的紫霄漂流被誉为“江南第一漂”,吸引了众多游客。此外还有潭湖水库,集雨面积44.3平方公里,林木苍翠,波光粼粼,集灌溉、发电、养殖于一身,融农、牧、渔及旅游于一体,综合开发已成规模,是旅客泛舟垂钓的好地方。

名胜古迹

南丰县被誉为华夏桔都、傩舞之乡、曾巩故里,有2A级景区2个、全国农业示范点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处,涵盖8大主类、20个亚类、41个基本类型,共计139个资源单体,17个景区。既包括名山、名湖、傩舞、古镇、古寺、古街、古窑、蜜桔等高等级原生性资源,又襄括了符合休闲生态旅游发展需要的森林公园、万亩生态桔园等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而出现的萌生性资源。

自然与人文资源兼备,比例为18:23。自然资源以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为主;人文资源以傩文化、桔文化为最大特色,主要有一山(军峰山)、二寺(地藏寺、南台寺)、三馆(曾巩纪念馆、康都会议纪念馆、南丰蜜桔展览馆)、四湖(傩湖、潭湖、军湖、琴湖)、五古(石邮傩文化古村、洽湾船形古镇、琴城明清古街、琴城明清古城墙、白舍宋元古窑遗址)及清水湾温泉等风景名胜。

2022年11月7日,南丰县有4个村落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分别是:市山镇包坊村、太和镇康都村、紫霄镇藕塘村、白舍镇田东村。[1][2]

经济

南丰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蜜桔之乡”。2003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南丰蜜桔题词:“南丰蜜桔是金牌”,并且取得了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认定和A级绿色食品证书。近几年来,全县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南丰蜜桔产业化经营。全县蜜桔种植面积达26万亩,总产量达2.82亿斤。蜜桔加工产业以飞环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蜜桔销售以梦龙果业、果业集团为龙头。南丰国际蜜桔节两年一届的举行,扩大了南丰蜜桔的影响,提高了南丰蜜桔的知名度,使南丰蜜桔远销国内外市场,成为农民实现增收的主要渠道。

2005年CCTV-7乡村大世界 走进南丰, 2007年CCTV-3欢乐中国行 魅力南丰。

此外,甲鱼、南丰腌菜等特色产品也名播神州。全县主要以农业、食品工业为支柱产业。

特产

南丰蜜桔又称金钱蜜桔、贡桔,系芸香科柑桔属宽皮柑桔区乳桔类的一个品种,果实色、香、味兼优,尤以肉质柔嫩,化渣,汁多爽口,风味浓甜,香气浓郁,营养丰富而饮誉中外。

南丰蜜桔自唐开元以来被历代皇室列为"贡品";1956年初斯大林誉之为"桔中之王";1962年、1985年及1989年三度被评为全国优质水果;1999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2年9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评价"南丰蜜桔是金牌"。南丰县1988年被列为全国柑桔商品生产基地县;1995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蜜桔之乡"。

为了做大做强南丰蜜桔产业,有效地保护这一传统优势产品,南丰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上下坚持走规模化、优质化、产业化、效益化之路。2003年,南丰蜜桔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认证和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2005年底,南丰蜜桔种植面积达2.33万公顷,产量达2.5亿公斤,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东南亚、欧盟等国内外市场,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并由此带动商贸、运输、旅游、包装、加工等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

走进南丰,仿佛走进桔树的世界。那遍布城乡的桔林,像碧波荡漾的大海,满目绿色,让人心旷神怡。每年的四月,桔树扬花,无论是漫步和风细雨的街巷,还是阡陌纵横的乡村,扑面而来的清香如酒如歌,沁人心扉;十月,是蜜桔收获的季节,累累果实,有如金星万点,点缀在深绿的枝叶,随风起伏,织就"桔海金波"的美景,让人品尝瓣瓣香甜的同时,神清气爽,流连忘返。

南丰腌菜

又称“傩菜”,系卷心芥菜经传统工艺腌制加工而成。是南丰农家栽种、加工历史较长的又一地方特色农产品。

“南丰腌菜”色、香、味独特,味比泡菜鲜,质比榨菜脆,酸中带甜,香气诱人,具有生津开胃、助消化、振食俗之功效。在2000年江西首届美食节上,用它制作的菜肴荣获优秀奖。省政协港澳地区委员视察南丰时曾对用腌菜制作的一道菜肴特感兴趣,屡吃不厌。

南丰腌菜在南丰县已有近百年的栽培史,县城内的琴城镇果园村,县郊的桥背村、瑶浦村、水南村以及莱溪乡市山乡的桔农都有在桔园内套种腌菜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经验,并形成了一套腌制腌菜的工艺。这些乡村家家户户都能自己腌制腌菜,有不少农户是生产加工腌菜的专业户。他们每家都有一套土设备(主要是腌菜缸或池,竹盖板),形成生产能力较大的腌菜加工家庭作坊。这些家庭作坊年产腌菜总量在10万斤以上。至今,本县菜市场的南丰腌菜还是来自这些家庭作坊,每天都有,从未间断。

1997年,南丰县桥背乡与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合作,在采用传统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建成年加工能力500吨的腌菜加工厂—江丰蔬菜加工厂。从此,南丰腌菜的腌制、包装、保鲜加工技术有明显改进,形成了一整套工厂化加工生产南丰腌菜的工艺流程(传统工艺腌制→不同配方配料→真空包装→杀菌→成品)。由此南丰腌菜的品质进一步提高,南丰腌菜的货架保质期大大延长(由过去的成品保质期2—3月延长到半年以上)。

近几年,在县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南丰腌菜的产业化经营得到突破性发展。现在南丰腌菜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已有江丰蔬菜加工厂和荷源蔬菜加工厂等2家,建立南丰腌菜鲜菜生产基地3000多亩,带动基地农户2000多户。企业和家庭作坊合作年加工生产南丰腌菜500多吨,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南昌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欢迎。

南丰甲鱼

又称脚鱼,是本县近10多年来一项农民致富的产业,县城和郊区乡镇普遍养殖。用甲鱼烹制的菜肴,营养丰富,是高级滋补品。

1992年,全县总放养量近2000只,1995年养殖范围辐射到全县各乡镇,养殖户3410户,放养水面1705亩,放养量达到26.4万斤。1996年发展迅猛,养殖户达到5600户,放养水面近3000亩,放养量超过100万斤;此时,甲鱼的一体化养殖也开始起步,共建有孵化场18个,主要座落在琴城、市山、太和等乡镇。从1997年开始,甲鱼市场行情低迷,到1999年养殖户税减至4700户,放养水面只有2700亩,放养量跌至100万斤以下,年产蛋量1520万枚,2000年略有回升,养殖户超过5000户,放养水面增至2810亩(其中商品甲鱼70万斤),年产蛋量1800万枚,孵化甲鱼蛋500万枚,2001年开始甲鱼养殖重新组合,养殖大户猛增,实际养殖户虽略有减少,但实际养殖水面却增至3800亩(其中商品甲鱼81.6万斤),年产蛋量2200万枚,孵化甲鱼蛋800万枚,2002年由于“6·16”特大洪灾,养殖面积减至3400余亩,年产蛋量1968万枚,商品甲鱼的数量也只有80万斤,年产值5000万元,2003年养殖面积仍维持在3400亩,年产蛋量2000万枚,商品甲鱼100万斤,年产值6000万元。

我县的甲鱼养殖主要以销售种蛋为主。1999年以前,主要销往福建、浙江、上海、广东、四川及东北三省,2000年以广东、海南、浙江为主,其它地方如福建、上海、湖南等都有销售。

南丰泥炉

清光绪十三年(1887),南丰县始产泥炉,有柴炉、炭炉等,曾统称盐炉,1953年更名为南丰泥炉。原料为粘性泥土,生产工序有炼泥、压坯、刨皮、磨光、打底、底盘、包装等。因式样美观,色泽乳白,承受力强,高温不裂,经久耐用,产品畅销省内外,颇负盛名,百余年来一直为南丰一大特产。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后,泥炉压坯采用机械操作,炉壁饰以花鸟图案,并创制出烧木炭的八角小盖炉(小巧玲珑,精美耐用,用后加盖,炭用自熄),加之其他工艺均有一定改进,泥炉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79年以来,曾3次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尽管现时科技含量较高的燃器具(如煤气灶、电磁炉等)迅速普及开来,但用南丰泥炉烹制的菜肴格外味正香醇,逢年过节或贵客临门,其特殊功用是无可替代的。

举办活动

2020年10月3日,由南丰县融媒体中心(县广播电视台)、紫霄镇共同主办,县围棋协会承办的“美丽邂逅智慧——寻梦南丰,遇见藕塘”,首届“唐妃杯”(明代唐贵妃)南丰业余围棋电视大奖赛,在桔都文化传播中心举行。[3]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