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23最新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百科介绍)

由网友(春困)分享简介:北大当局办理教院(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建立于二零零一年一二月,是尔国成立的第1所当局办理教院,是北大的2级教院。[一]院少燕继枯,校训“全国为私、报国为怀”。[二]按照二零二三年二月二八日官网显示,黉舍有退职西席五三人,教院成立了政事教系、行政办理教...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成立于2001年12月,是我国建立的第一所政府管理学院,是北京大学的二级学院。[1]院长燕继荣,校训“天下为公报国为怀”。[2]

根据2023年2月28日官网显示,学校有在职教师53人,学院建立了政治学系、行政管理学系、公共政策系等四个系,设有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与城市管理三个本科专业,设有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学等十个硕士专业,设有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以及区域经济学一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点,三个博士后流动站。[1]

北京大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学和行政学的发源地,政府管理学院作为一个新兴学院,拥有百年的学系建制和深厚的学术传统。学院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政治学门、北京大学政治学系。1898年,京师大学堂宣告成立,第二年即在仕学院内设立政治专门讲堂。[1]

中文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成立时间

2001年12月22日

专职教师

50多名

外文名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Government

下设系科

政治学、行政管理等

现任院长

俞可平

学院介绍

别具海南魅力 三亚学院倾力打造人才引进新高地

2001年中国成功地加入WTO,中国同世界的距离在不断地拉近,中国同国际接轨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奔涌,给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这就要求教育领域应按照国际水准和规范,并立足于中国现实,把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成立,正是对这些要求的实际回应。在新世纪的今天,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等诸多关系调整,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及其价值目标的实现,国家管理模式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的调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事业面临的迫切课题。面对这些课题,就迫切需要汇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优势,深入研究,为实现我国政府与公共管理现代化贡献力量。作为历经百年沧桑的世界名校,北京大学与中国前行的每一步都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今天,北京大学更是承担着艰巨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

就政府和公共管理而言,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纽约州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韦尔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公共管理学院、牛津大学的公共管理学院等都是享誉世界的政府和公共管理学院。这些学院因其培养出一流的政治家和公共管理人才而成为学校的骄傲,成为学校培养水平和办学水平的标尺。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北京大学充分利用多学科的优势,把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与城市和环境学系的区域经济专业联合组建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而它们与政府部门、国家行政学院、国内外著名大学共同合作交流,也为政府管理学院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和基础要素。

学院概况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于2001年12月成立,罗豪才教授任学院院长。学院以创建世界一流学府为目标:立足本国、放眼世界,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力争成为我国政治学、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科研、教学、培训、咨询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努力为国家培养公共事业以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和实践的领军人才。

学院下设政治学、行政管理、公共经济、公共政策、政治经济、城市与区域管理6个系。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0多名,约1/5具有国外大学的博士学位,教师的学术专业背景横跨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工程和信息技术,其中多位教授是政府部门的咨询顾问;多位教师被评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

学院拥有自己独立的廖凯原大楼,楼内提供科研、教学、图书、会议、视频和同声传译等一流的设施。

在科研方面,学院倡导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并举,院附属的各个研究中心/所的研究课题涉及国际、国家、社会/企业等多层面上的学术和政策问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 主要由学院教师组成。学院的科研经费充实,在北京大学人文社科领域中领先。北京大学-美国林肯土地研究院联合研究中心也落户在学院大楼里。这些中心/所是学院师资进行跨学科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的教学理念是宽基础、精专业。学院的MPA专业学位教学尤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拓宽学员跨学科的视野。除了MPA专业学位外(包括与国家行政学院的联合MPA项目),学院还提供多种学术学位教育,包括3个本科方向、7个硕士专业和4个博士专业,并每年为优秀学生提供几十个一万元奖学金。北京大学-耶鲁大学本科联合项目办公室也设在学院大楼内。继续教育,特别是政府高级领导干部培训,也是学院教学的重点。

在对外合作和交流方面,学院与国内政府部门联系广泛,并举办《北京大学公共政策讲坛》,定期邀请政府高级官员来学院讲学。在国际上,学院与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国际知名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巴黎政治学院、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均有实质意义的合作和交流,并通过《北京大学公共政策国际论坛》邀请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领军人物来学院讲学。

历史变迁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学科视角是跨学科的,其主要学系的历史可以分别追溯至原政治学系及经济学系、法律学系。巧的是,这三个学系历史上曾经共同隶属于国立北京大学法学院,鼎足而三,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历史沿革

光绪二十八年(1902),初名京师大学堂作为北京大学前身,其仕学院就设有政治堂,在预备科所辖之政科内设立商学科。大学堂设有七科三十五目,其中政治科下分政治学、法律学二门。到了1903年左右,政治门课程已粗具轮廊,主课有政治总义、大清会典要义、各国法制比较、各国理财史等。

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法政科政治学门。光绪三十六年(1910)3月,分科大学(即本科)开办,政治门首次招收本科生,此实乃全国高校政治学科之滥觞。辛亥革命以后,京师大学堂于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民国二年(1913)又改称法科政治学门。

民国五年(1916)底,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促进北大的革新,以“兼容并蓄”为办学方针,大力提倡学术研究,使刚刚易名并且定为本科四年的北大政治学门得到稳步发展。这期间,教授阵容鼎盛,有不少日后我国学术界或政界的知名人士,例如陶孟和(曾任中科院副院长)、王世杰(曾任台湾中研院院长)等。李大钊于1920年任政治学系教授,先后讲授过“唯物史观”、“工人的国际运动”等课。系内课程逐渐多元化,有“政治学”(英文选读,张祖训讲)、“新俄法制及政治”(陈启修讲)等。期间,该系师生还积极组织学术团体,由教员组成政法学会,由学生发起成立北大政治研究会。

民国八年(1919)废科改门为系,正式定名为政治学系,经济学系,法律学系。民国十九年(1930)12月,国民政府任命首任教育部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蒋梦麟先生为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北大进入中兴时期。他仿照美国大学改革教育制度,制定《国立北京大学组织大纲》,学校设文、理、法三学院,下设14个学系。政治学系与法律学系、经济学系一同隶属于法学院。院长为五四运动的健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周炳琳先生,自“长院以来,多所兴革。”他善于借鉴东西方的教学经验,改良法学院各系的课程设置。又如,延聘著名学者来法学院任教,深入开展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研究活动。从1931年起,直至1949年,国立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一职长期由周炳琳先生担任。期间他虽曾短暂出任他职,但是院长一职仍虚位以待,前后十余年掌北大法学院之舵,发挥作用、产生影响均相当深远,则其在北大百年历史、乃至近代大学教育史上之地位自不容忽视。在此期间,北大政治学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课程设置除专业课外,还包括钱穆的“中国通史”、陈同燮的“西洋近百年史”、许德珩的“社会学”、周作人的“经济思想史”等。各教授所布置的参考书还包括英、德、法、日诸语种,不但反映教授本身的学养,也显示他们对本系学生的外语水平满怀信心(规定本科生要学习第二外语)。这些书目又兼顾各类观点的著作,既有马克思也有韦伯,充分体现北大一贯的“兼容并包”。

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迫使国立北京大学南迁,与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政治学系相继加盟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政治学系。当时国内实力最强的三个政治学系结合在一起,无论教授阵容、课程设置及教学水平,皆可谓空前绝后。教授多为海内外知名人士,如北大的钱端升、崔书琴,清华的张奚若、萧公权,南开的王戆愚、罗隆基等,堪称群星荟萃;毕业生的成就亦不容小觑,如邹谠(芝加哥大学教授)、陈体强(我国国际法专家)、赵宝煦(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等足资为证。民国三十五年(1946),国立北京大学在北平复校,胡适校长致力于北大的全面复兴,政治学系在周炳琳院长擘画下,实力达到鼎盛。法学院经周炳琳院长近二十年来的英明措施,以兼容并包的精神和莫大的毅力甘冒天下之不韪聘请各派的学者,创立现代化的社会科学教育与研究机关,虽仍分法律、政治、经济三学系,但内容日见其充实。法律学系主任燕树棠,教授有蔡枢衡、费青、李士形、冀贡泉、芮沐、戴修瓒、汪暄等。政治学系主任王铁崖,教授有钱端升、吴之椿、许德清、崔书琴、张佛泉、吴恩裕、楼邦彦、鲍格等。经济学系主任赵乃抟,教授有周作仁、秦瓒、杨西孟、周炳琳、陈振汉、樊弘、蒋硕杰、宋作楠、童冠贤等。从此可概见教授阵容的强大。法科研究院分法律、政治、经济三研究所。远在民国十二年七月成立的经济记录室(Archives of Economics),抗战前扩充为“法政经济记录室”所存资料于战争期间损失殆尽,胜利后该室积极恢复,司全院图书及资料之采录、整理、阅览等事宜。图书除自西南联大迁回及北大旧有者外,复接收前平大法商学院及伪新民学院藏书,总数约在十五万册左右。复撙节其他经费尽量购置欧美近年出版的社会科学书籍,国内新社会科学出版物则已搜罗无遗。此外除统计学会计学实习室及各教授研究室外,有行政研究室(英名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所藏本国各级政府公报举世无匹。因抗战停顿或停刊而待恢复者有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与《社会科学学刊》,前者整理中国经济史独著成绩,后者于民国十一年创刊,为全国社会科学定期出版物之始。基于上述教授及设备,故本院学生达八百人之多,居全校各院之首。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停办。其后,从1960年至1963年,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又恢复存在了三年,旋即被并入1964年新组建的国际政治系,成为下设的一个教研室。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给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蓬勃生机。1982年北京大学在全国率先重新设立了政治学专业。

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了全国第一个政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1988年3月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在中断了多年之后终于得以恢复重建,并增设了行政管理专业。

大师学者

北京大学政治学系的发展同20世纪中国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本系历史上曾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具有渊博政治学知识的人才。曾经在本系执教过的著名学者包括:陶孟和、陈翰笙、燕树棠、周鲠生、陶大镛、王世杰、李大钊、钱端升、邱昌渭、陈受康、张忠绂、陶希圣、张映南、白鹏飞、陈启修、高一涵、张奚若、许德珩、杜国庠、萧公权、蒲薛凤、吴恩裕、王铁崖、楼邦彦、王赣愚、崔书琴、罗隆基、吴之椿等。

现任领导

院长:俞可平(原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常务副院长:燕继荣(协助院长负责学院日常工作)

副院长:陆 军(负责学院科研、外事和全面对外合作工作)

姚静仪(负责学院行政、学生和校友会工作)

包万超(负责学院本科教学和博士后工作)

院长助理:张健、郁俊莉、倪宇洁、黄璜

党委书记:李海燕

副书记:姚静仪、姚奇[3]

发展委员会

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担任学院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委员主要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陈锦华。

一级学科

政治学

是北京大学的传统学科,其渊源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北京大学的政治学研究也开创了中国政治科学的先河。出现了以赵宝煦、萧超然、岳麟章等为代表的中国政治科学的泰山北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科学的重建也是以北京大学政治系为主要阵地的, 原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浦劬教授就是北京大学培养的中国第一位政治学博士。近年来出现了以宁骚、关海庭、谢庆奎、徐湘林、燕继荣、高鹏程等为代表的政治学著名学者。

公共管理

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近年来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公共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四大分支之一,是未来世界和当代中国最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途的学科。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公共管理作为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出现,中国公共管理科学的发展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公共管理的作用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中国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大生长点。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以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和发展管理为主体,学历教育与MPA教育并重,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发展的领军力量。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政府管理学院建院以来,以著名公共管理学者陈庆云、周志忍、赵成根、张国庆、肖鸣政、青年经济学家余斌等为代表的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达到新的水平。

区域经济学

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涵盖在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学院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管理相结合,成为中国区域科学和政治经济研究的中坚,出现了以杨开忠教授、傅军教授为代表的著名应用经济学者。

学科设定

政治学系

本系享有北京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现设有政治学理论博士点,招生方向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设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和中共党史硕士点,其中政治学理论招生方向为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思想、外国政治思想,中外政治制度硕士点招生方向为中国政府与政治和比较政治,中共党史招生方向为政党理论、中共与当代中国政治。本系与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具有紧密的研究协作关系,承担全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MPA)、硕士课程研修班和本科生以及各类成人教育的相关课程教学工作。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内外其他相关研究项目。

行政管理学系

本专业依托北京大学的学科优势与政府管理学院的师资优势,面向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实际需要,实行厚基础、宽口径、有专长与高素质的培养战略,培养掌握中外行政管理理论与现代管理方法技术的一流人才。

从1985年开始,已经有18届学生毕业。该专业的课程包括: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原理、公共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共财政与税收、组织与管理、公共政策与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宪法与行政法学、行政领导学、区域经济学、地方政府管理、新公共管理、比较公共管理、战略管理、项目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等。[4]

公共政策系

公共政策系主要从事公共政策基本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本系以兼具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背景、通晓公共政策的最新前沿成果、长期从事公共政策规范或实证研究的人员作为基本师资力量,同时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或专家兼职任教,以促进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的互动。在办学和培养模式上,本系注重为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培养高级政策研究、咨询和实践人才。本系享有行政学博士点和行政学硕士点。本系主要承担我院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MPA)、硕士研究生课程研修班和本科生以及其他各类成人教育的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现设有四个教学和研究方向: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公共政策实证研究:战略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模拟研究。本系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公共政策实证研究中心密切协作,承担着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等各类研究项目,并与国内外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共经济学系

承担北京大学MPA项目核心课程公共经济和该学位的公共经济管理方向课程。本系具有多学科综合的跨学科优势,主要为政府部门、公共企业、公共事业及其他非政府公共机构和非公共企业的公共部门培养公共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方面的专门人才。

城市与区域管理系

本系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管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设有区域经济学专业,拥有区域经济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硕士点。本系主要承担我院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各类成人教育的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本系教员承担数项重要基础研究项目,开展了大量的区域竞争优势分析、评价和战略规划,培养城市与区域规划、建设和管理人才。本系还挂有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是全国一级学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的挂靠单位,也是北京市政府与北京大学联合成立的首都发展研究院的主要支撑单位。本系具有 广阔的专业发展前景。

教科设施

政治经济学系及企业与政府研究所

政治经济系、企业与政府研究所致力于有关政治、经济,特别是企业、政府,及其互动关系的研究与教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经济学、及政治经济哲学是政治经济系的基本研究与教学方向。企业与政府研究所的研究、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工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国家竞争政策、金融发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构、国有企业的改造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等问题。

政府管理学院实证研究中心

本研究中心是一个以本校各学科专家学者为主组成的学术研究机构,其宗旨在于发挥北京大学的人才和知识密集的优势,组织和开展多种研究项目,学术交流活动和培训工作,推进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本中心依托于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其特色是推动实证的、量化的社会科学研究。

MPA教育中心

本中心是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主办单位。它在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北京大学MPA的招生和教育,进行MPA教育的国际合作,培养在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机关从事公共管理的管理者。[5]

人才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人才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3月,是政府管理学院下属的一个教学科研单位,主要承担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硕士与本科中人力资源方向的课程教学,同时面向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承担人才测评与选拔、人员考评与绩效管理、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编制定员与工作评价、人力资源开发、薪酬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咨询与课题研究。该中心业务上隶属于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指导。

协作研究机构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7月,其前身为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中心。本所以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培养一流学术人才为己任,主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大学基金会项目的科研攻关工作,并自筹资金开展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2000年12月,本所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政治学重点研究基地。本所下设有中国地方政府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团体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廉政建设研究中心、电子政府研究中心,本所强调学术研究的本土化与原创性,强调研究人员对本土人文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目前正在开展的重大研究项目:

(1)”当代中国政府管理与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

(2)”渐进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政治发展”。十五期间,本所将精心策划和组织重大科研项目,努力创建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体系,为我国的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努力使本所的学术研究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成为我国政治科学的学术研究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学术思想库和政策咨询基地。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新办公大楼——廖凯原楼的建设得到了美国廖凯原基金会、新加坡邱德拔遗产基金以及世纪金源集团的慷慨支持。2006年12月22日上午,北京大学廖凯原楼举行落成典礼。 该楼坐落于北京大学校区东北侧,大楼的设计为五层建筑,配有一流的装修和设备,总建筑面积达到15000余平方米,预算投资人民币7000余万元。内设百余个系、所、研究中心、实验室和研究室;可容纳420人的学术报告厅两间和其它各类教室50余间;配有图书资料室以及各种现代化先进设施。它将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政府管理学院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书馆

学院图书馆是一个中型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具有专业特色。本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院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同时为国内外访问学者、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查询、阅览、复印服务。

展望

政府和公共管理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主题。在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运用公共权力,制定和贯彻实施公共政策,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的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的形成,保障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而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社会机制,而且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尤其在政府主导型的中国现代化模式中,政府和公共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政府决策和执行的能力,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事业深式中,政府和公共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政府决策和执行的能力,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事业深入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新的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迅速扩展和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深入发展,政府和公共管理的进一步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日益重要,而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政府和公共管理研究和应用人才,则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

特别是公共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四大分支之一,是未来世界和当代中国最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途的学科。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公共管理作为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出现,中国公共管理科学的发展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公共管理的作用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中国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大生长点。

在国内,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公共管理的学科建设都有很高的水平。其中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在公共管理的学科建设上享有很高的世界声誉,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公共管理学者。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在政府和公共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北京大学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科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学科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形成了良好的学科基础。面对我国政府和公共管理现代化的历史课题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以发挥其综合优势,承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努力创造独具特色的一流政府管理学院,为推动我国政府和公共管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学化作出积极贡献。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建院以来,在教学和科研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学院涵盖的政治学与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评估全国第一,还涌现出一大批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的著名青年学者。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