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蜜(1996年陈可辛执导的电影)

由网友(闭眼听风)分享简介:《甜美蜜》是由陈可辛执导,平明、弛曼玉、杨恭如等主演,岸西担负编剧的恋爱影戏,于一九九六年一一月二日正在中国喷鼻港上映,二零一五年二月一三日正在中国大陆上映。[一]影片讲述了正在八零年月,从中国大陆去中国喷鼻港讨糊口的黎小军(平明 饰)以及李翘结识(弛曼玉 饰),两个孤傲他乡人孕育发生出了实爱的小说。[一]一九九七年,得到第一六届喷鼻港...

《甜蜜蜜》是由陈可辛执导,黎明张曼玉杨恭如等主演,岸西担任编剧的爱情电影,于1996年11月2日在中国香港上映,2015年2月1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1]

甜蜜蜜 2.13全国公映 情人节同享最经典爱情

影片讲述了在80年代,从中国大陆来中国香港讨生活的黎小军(黎明 饰)和李翘结识(张曼玉 饰),两个孤独异乡人产生出了真爱的故事。[1]

1997年,获得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同年,获得第34届台北金马影展最佳剧情片。[2]

中文名

甜蜜蜜

外文名

Comrades:Almost a Love Story

上映时间

1996年11月02日(中国香港)、2015年02月13日(中国大陆)

出品公司

嘉禾电影有限公司

制片地区

中国香港

imdb编码

tt0117905

编剧

岸西

出品人

邹文怀

艺术指导

奚仲文

主要奖项

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1]
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1]
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主演

张曼玉、黎明、曾志伟、杨恭如

片长

118分钟(中国大陆)、116分钟(中国台湾)

类型

爱情

出品时间

1996年

对白语言

粤语、普通话、英语

导演

陈可辛

制作人

张志光、杜玉贞

副导演(助理)

邓汉强、关信辉、赵良骏

服装设计

吴里璐、陈秀明

剧情简介

1986年3月1日,黎小军告别了女友小婷,一个人从天津来到香港。他最大的理想就是等有了钱能把小婷接来成婚。在这里他认识了来自广州的李翘,两个孤独的人终于成了朋友,而且偶然地,他们发现两人都很喜欢邓丽君的歌。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其实对方都不是自己来香港的理想所在,于是他们分手了,小婷终于成了黎太太,李翘也跟了在黑社会做事的豹哥。

日子仿佛就应该这样继续,可是他们也终于发现自己一直爱着对方。紧接着一场变故使两人再次相遇时已是1995年5月8日,他们在纽约唐人街一家商店的橱窗前,一起听着邓丽君去世的消息,当四目相对,耳畔传来的又是那首他们在香港时唱过的《甜蜜蜜》。

演职员表

职员表

以上信息参考资料来源[3]

角色介绍

影视原声

电影主题曲
歌曲名称演唱人作词作曲

《甜蜜蜜》

邓丽君庄奴印尼民歌[8]
电影插曲

  

歌曲名称演唱人歌曲名称演唱人
《泪的小雨》 [9] 邓丽君《月亮代表我的心》[10]  邓丽君
《再见我的爱人》[11]  邓丽君《爱在我心中》 [12] 邓丽君

上映发行

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细节)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中国香港Hong Kong1996年11月2日 [1]韩国South Korea1997年3月1日
日本Japan1998年2月7日[13]芬兰Finland1998年5月15日
澳大利亚Australia1998年8月7日 ......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德国Germany1998年12月3日[14]
瑞典Sweden1999年5月7日 瑞士Switzerland1999年8月20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1. 嘉禾电影有限公司 [中国香港]

2. UFO电影人制作有限公司 [中国香港]

3. UFO

发行公司

1. Rim (1998) (USA) (subtitled)

2. Gordon's Film Company Ltd.

3. 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 [中国]

影片票房

从1994年到1996年,张曼玉息影了整整一年零八个月。《甜蜜蜜》是两年没拍片的张曼玉复出影坛后的第一部文艺爱情片。《甜蜜蜜》上映一个月票房依旧居冠,整体票房逼近2000万港币,这在电影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实属难得。

2015年修复版

日期全国票房网票票房哈票票房万达票房金逸票房
2015/02/16--83.98万13.21万25.04万1790
2015/02/15135万110.49万12.4万27.37万--
2015/02/14612万293.54万35.89万95.78万--
2015/02/13166万130.19万14.44万31万--
2015/02/12--392------
2015/02/11--2108------

荣誉记录

年份奖项名称奖项内容结果
1997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获奖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获奖
最佳原创配乐获奖
最佳摄影获奖
最佳男配角获奖
最佳女主角获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最佳新演员提名
最佳剧本获奖
最佳导演获奖
最佳影片获奖
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获奖
最佳男配角提名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最佳摄影提名
最佳造型设计提名
最佳剧情片获奖
第3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女演员获奖
最佳导演获奖
最佳电影获奖
第42届亚太电影节[15]最佳女演员获奖
最佳编剧获奖
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太空针奖)获奖[16]
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获奖
2022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部优秀电影作品获奖[17]

台前幕后

《甜蜜蜜》:你笑得多甜蜜

1996年,《甜蜜蜜》的出现成全了好几个人。导演陈可辛在《金枝玉叶》之后再创票房佳绩,与《甜蜜蜜》同时开拍纯为市场运作的《金枝玉叶2》倒是反应平淡;《阮玲玉》之后四年没有大动作的张曼玉,也以一部商业片再次证明了自己的演技实力;而向来被评价表演有点“木”的黎明则碰到了百分之百适合他的角色。所以一曲“甜蜜蜜”,两地情事,几段佳话。记者采访了《甜蜜蜜》的导演陈可辛,他将近十年后的又一部爱情片《如果·爱》就要登场,此时回忆《甜蜜蜜》拍摄时的一些故事,或许另有一番趣味。

口述:陈可辛  采写:张文伯 来源:新京报

两片同时拍,《甜蜜蜜》就像“小老婆”

拍《甜蜜蜜》的时候是我在商业上压力最大的时候。之前拍的《金枝玉叶》在票房上很成功,但紧接着拍了自己中意的戏《麻麻烦烦》却惨败,结果导致了UFO要卖给嘉禾。嘉禾要求我拍《金枝玉叶2》,但是我很不想拍,于是要求他们同时投我一部小片,那部就是《甜蜜蜜》。

我一路都在商业压力下成长,从来也就是一个商业导演,不管是拍喜剧还是拍动作,所以我一直都想从中找一些平衡,《金枝玉叶2》完全是为公司为市场拍的,最后把它变成你愿意拍的东西,那种压力是别人不能想象的,所以《甜蜜蜜》对于当时的我有点“精神治疗”的意味,那是一部对我来说很简单,很有把握的片子。

当时两部戏同时拍,拍五天这个,回来再拍五天那个。我记得当时张曼玉开玩笑说《甜蜜蜜》是“小老婆”,因为导演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金枝玉叶2》上了。实际上我的全部压力确实在《金枝玉叶2》上,但对《甜蜜蜜》倒不是不重视,而是太得心应手,现场演员也好,各部门配合也好,状态很轻松,完全在我的掌控之中。

最初想找黎明和王菲来演

演员方面最早我就认准要找黎明和王菲,毕竟这不是拍一部纯粹的艺术电影,还是要考虑票房,所以要找明星,当时香港有哪个明星是从内地过来的呢?只有黎明和王菲,虽然黎明5岁就过来,但是香港观众还是感觉他是内地来的。但是王菲对这个戏似乎完全没有兴趣,连剧本都没看,现在想一想当时她应该是正在生小孩。

后来突然讲起张曼玉,才觉得完全把她忘记了。观众喜欢她,我也用过她,大家也是好朋友。那时的演员每年拍八部戏,你两年不出来,就等于一辈子不拍戏了。张曼玉是个很好的演员,真正用演技把这个人物给演活了,但是张曼玉的国语实在太烂,开始的时候设计李翘是从上海来到香港的女孩子,讲普通话,但是香港演员都是不太努力,连张曼玉也不去好好学国语,拍了四天我们只好停下来,把李翘改成广州人,这样就有了假香港人的感觉,效果反而更好了。

当时我从来没考虑过找内地演员,其实就算是现在的周迅在香港也没人会认,那时拍戏完全是考虑香港本地市场,无论导演如何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都还是做一部市场电影,如果你用内地演员,投资方可能连钱都不会给你,内地的明星就算找巩俐来也不认。冯小刚问我为什么他的戏在香港不行,我告诉他不是因为冯小刚,而是因为只要是内地片,香港的观众就会认为跟他无关。

邓丽君契合电影“飘”的主题

这部影片开始不是叫《甜蜜蜜》,编剧岸西取的名字叫《大城小爱》,我就很不喜欢这个名字,感觉像是一部文艺小说,不像电影。不过黎明很喜欢,很多年后他就重新找回王菲,拍了一部《大城小事》。

在我们的剧本写到一半的时候,邓丽君去世了,我们突然就想到邓丽君其实满契合这部电影的主题,《甜蜜蜜》讲的是中国人的“飘”,这和我的身世有关——在香港出生长大,后来去了泰国,也回过内地,又去美国念书,又回到香港,整个人的状态都是在“飘”着的,永远搞不清自己是哪里的人。这种状态恰好邓丽君表现得出来,她是第一个“两岸三地”的人,是我们中国人的John Lennon(约翰·列侬)。于是岸西提议用邓丽君的歌,《甜蜜蜜》第一个被提出来,大家一拍即合。

我一直想拍个移民题材的故事,来反映香港人“无根的状态”。我觉得一个人那么爱一片土地,是因为他不在这片土地,拍《甜蜜蜜》的时候是1996年,也是香港人最彷徨的时候,他们都理解这部影片“飘”的含义,1987年香港股票大跌,1995年邓丽君骤逝,观众看电影时会想到那一天的感觉是什么,和戏里人物产生一种共鸣,即使不用思考也能明白。

《如果·爱》和《甜蜜蜜》都是我心里在重拍《卡萨布兰卡》

最近很多人问到我年底要上映的《如果·爱》和《甜蜜蜜》有些什么关系,我想他们的关联在于意念上。这两部电影都是我心里在重拍我喜欢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卡萨布兰卡》,黎明和金城武就是亨弗莱·鲍嘉,张曼玉和周迅就是英格丽·褒曼,而我最喜欢的是(曾)志伟和(张)学友那个角色保罗·亨里德——他们都是把身边的女人放开,我觉得放才是最爱的。还有一个巧合,每部戏我都要讲十年,因为没有十年就不够唏嘘。《甜蜜蜜》讲的是1985年到1995年,是我觉得香港最美的十年,而《如果·爱》恰好讲的是1996年到2005年,刚刚好延续下去。

《甜蜜蜜》这部电影让我得到最多,内地观众认识陈可辛也是因为这部电影。《甜蜜蜜》上片之后一个月我就去美国拍《情书》,我直到两年后回来才知道这部影片的影响,尤其是听到内地观众喜欢这部电影,我非常激动。因为我很怕拍得不像,后来我客观地看,《甜蜜蜜》算是自己作品中犯错误最少的一部。其实香港电影好看就在于它的神来之笔,但即使是被奉为经典的影片同样有很多细节不值得推敲,而《甜蜜蜜》从架构到细节都比较工整,在今天看来也没有让观众失笑的地方。

影片重映

2015新年伊始,被誉为陈可辛最好电影作品的《甜蜜蜜》于2015年2月13日情人节前夕在国内上映。片方发布了新版海报和预告片。

定档海报以张曼玉、黎明在电影结尾时橱窗前重逢的画面为主题,既还原了二人时隔多年再度重逢的场景,又揭示了电影复映与观众重逢的主题。海报上方“最期待的经典 最动人的重逢”,将电影本身的经典性和复映主题合二为一。档期下方的“情人节就要甜蜜蜜”也更加准确的传递出电影复映的档期寓意。暖色调的搭配,更会给人以温暖和甜蜜重逢的感受。

预告片以黎明自述为开端,画面精彩再现了黎明和张曼玉二人的相遇、错过与重逢,将电影中让人动情的经典瞬间一一呈现。二人波折十年的感情虽然令人叹息,但也正是无数的波折和患难,才使两人更加坚信了彼此的缘分和两人之间的爱,片尾相隔十年的相顾一笑,正印证一句“有些话只能止于唇齿、掩于岁月”。

影视资讯

《甜蜜蜜》复映发布MV 鹿晗全素出镜诠释纯粹爱

由陈可辛执导,张曼玉、黎明、曾志伟、杨恭如主演的经典爱情电影《甜蜜蜜》于2月13日情人节前夕复映。2月4日,电影《甜蜜蜜》在京举办了电影同名主题曲MV的发布会,电影导演陈可辛,新版《甜蜜蜜》编曲窦鹏,MV导演陈漫及主题曲演唱者鹿晗悉数到场,鹿晗的粉丝们更是“包围”现场,捧场自己偶像重新演绎纯粹爱。鹿晗声称自己将歌“唱给想像中的女朋友听”。

鹿晗演唱受电影影响深 陈可辛电影二十年没代沟

发布会现场,陈可辛、陈漫、窦鹏、鹿晗四人共同发布了电影《甜蜜蜜》全新MV。MV中,鹿晗全素颜出境,却依然散发着阳光的气质和无限的青春,与MV风格完美贴合。连声音也没有修饰和改动,体现了最真实质朴的风格。MV前半段鹿晗素颜出镜,他认为自己的灵感“来源于电影,会想像成是唱给自己女朋友的歌,所以自然会很纯粹,很甜蜜。”他表表示电影《甜蜜蜜》对自己有很深的影响,陈可辛导演更是仰慕已久的电影导演,所以“十分荣幸受邀参与电影复映前MV的拍摄,当然丝毫不敢懈怠”。从现场媒体和粉丝的兴奋程度来看,这支全新版《甜蜜蜜》MV也绝对成为近期电影MV当中最为精良且好评最高的一支。

《甜蜜蜜》导演陈可辛则解释了拍摄这支MV的缘由:《甜蜜蜜》是很多人心中的不老经典,电影本身描述的是在漂泊中成长和生活的爱情故事,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会发生,其实这次也是希望通过一个年轻的偶像来把这部剧传递给年轻的观众,跟大家去分享。陈可辛并不赞同现在的爱情观已经发生变化:“其实爱情是不会随时间改变的,20年前拍的电影还能跟今天的90后沟通,所以就必须一个90后认可的人物把这个电影介绍给他们。”

陈可辛赞鹿晗黎明异曲同工 称电影迟到十九年

对这次选择鹿晗作为单曲翻唱及MV主演人选,陈可辛导演表示:“最重要的就是他很纯、很干净,也很美,虽然青嫩,但是很有想法,感觉跟当年黎明的合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发布会上,新版《甜蜜蜜》MV导演、国际视觉艺术家陈漫,著名音乐人、MV编曲窦鹏悉数到场。谈及这次MV的拍摄风格,MV导演陈漫极为认真的向现场媒体及粉丝做了解读“其实MV的灵感很多来自于电影中的镜头,比如说电影中二人擦手的镜头,黎明用指尖在张曼玉身上弹奏的镜头,都是MV当中的重要元素。”据陈漫介绍,整个MV风格就是想要让鹿晗以回忆父辈爱情的感觉,让大家从年轻人的视角更自然的解读电影、解读情感。陈可辛再次对大家表达:“其实《甜蜜蜜》是一场迟到了十九年的盛典,本就是拍给年轻人的,因为他们同样勇敢同样直接,所以甜蜜蜜应该被更多年轻人看到并了解。”

影片评价

核心命题

一、社会的同化与自我认知

《甜蜜蜜》所选的故事发生地点具有典型性。无论是前半部分的香港,还是后半部分的纽约,都是国际化大都市,而移民正是这类城市的主要人口组成。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文化多元、贫富两极乃至地域歧视都是城市的特点,也是整部电影的推动力。影片中,初到香港的黎小军着装土气,操着一口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乡音。他对电梯、取款机、麦当劳一无所知,像个婴儿一样需要重新学习,立足于更为先进的社会。另一边,会说一口流利粤语的李翘则看似更早融入社会,初来乍到香港,她没有表现出太多困惑,而是直接接受和认可,以当地的价值观否定过去的自己。她努力变身成一个“喝着维他奶长大的香港人”,抹杀掉新移民的身份,自以为这样就不再是外来打工妹。但当她委身豹哥,终于得到社会的尊敬与承认后,却吐露出内心最深的眷恋——家乡的母亲没有等到她赚大钱已故去。而当李翘历经磨难,终于做成美国人后,那份对故乡的思念和身份认同已没有了虚荣的掩饰——她自然而坦然地对游客们表示,自己是广州人,很想回家看看。移民客的漂泊经历就像一针催熟剂,逼迫着李翘和黎小军成长,促使他们更深层次地认知自己,完成对自己身份的内省。

二、实用主义爱情与理想主义爱情的比较

正如男人生命中会有自己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一个女人生命中也会出现两种男人

电影剧照

——比如李翘与黎小军和豹哥。黎小军于她而言是理想主义爱情,而豹哥则是实用主义爱情。黎小军给了李翘最初的心动与异性的关心,是初恋情人的角色。豹哥则使李翘的人生展开,令她蜕变成八面玲珑的女人,立足于社会。 然而陈可辛却将这两段爱情都打碎了,这是他的不俗之处。比如片中豹哥死后,李翘的失神与凄凉展现淋漓。原来实用的感情并不低人一等,理想主义的纯洁面对前者也不一定具有道德优势。再如结尾李翘与黎小军的重逢,则又充满浪漫主义的温馨。

三、小人物的命运挣扎

日本电影大师成濑已喜男曾说:“我们的生活一直都在欺骗我们。”影片中,黎小军与李翘事隔数年重逢在婚礼上,相互问及现状却彼此无言。曾是多么坚定带着理想去生活,可岁月将人们变得面目全非,生活完全背离了当时的初衷。一切纯洁美好的梦想,都消磨在物欲与现实中。当黎小军终于迎娶了小婷,却像《半生缘》里的顾曼桢对沈世钧说:“我们都回不去了”。李翘利用毕生精明换取物质时,却感慨:“我好失败。”但无论命运怎样颠沛流离,黎小军与李翘始终隐忍而顽强地坚持。或许这也是导演的悲悯——“命若飘蓬,你要微笑才好。”

时代缩影

一、香港回归前十年的时代缩影

陈可辛利用电影《甜蜜蜜》记录了香港从1986年到1995年这十年间的群体无意识,并利用这样的历史资源来预言关于中国人命运的未知进程。在这里,陈可辛并未单纯纠结于历史事件所带来的标志意义,而是刻画了历史变迁与社会走向在群体和个人心中潜移默化的微妙处境。这样的处理,使得影片在外在观感和内核共鸣上得到了华人世界的整体赞誉。

陈可辛在处理这样的香港题材时,主体并不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而是来自内地的新移民。在陈可辛看来,单纯将回归事件的承受主体设定为香港人并不能兼顾中国人的命运整体。进入80年代,随着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国人奔赴他乡谋求生计。步入90年代,由于对香港前景的未知与焦虑,一些港人选择移民海外。但《甜蜜蜜》并未直接表达这种群体心理的焦灼,而是细化到个人的遭遇以及人与人的矛盾,以小人物的真情实感和现实生活,记录了一段不凡的年代。

二、20世纪末期的中国移民

《甜蜜蜜》的英文片名“Comrades:Almost a Love Story”,意为“差一点就是个爱情故事”。陈可辛曾表示《甜蜜蜜》并非纯粹爱情,它更多是在讲述拼搏、讲述人生、讲述时代。李翘和黎小军兜兜转转那么久却未在一起,是因为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不够爱对方:小军心中始终有小婷——那是他的理想;李翘为生存依赖豹哥——那是她的理想,不然他们早在一起。正如李翘所言:“黎小军同志,我来香港的目的不是为了你,你来香港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我。”一言道出他们忍受艰辛来到香港的目的——为了追逐想象中那个更美好的生活。

这便是时代的印记,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放国门以来,因追逐理想生活而产生移民潮的真实历史和现实心态。电影在讲述内地移民艰辛又坚强的故事时,从侧面不露痕迹地反映着香港特有的殖民地历史,反映着香港整座城市“无根”的漂泊迷惘心态,反映着香港人既想拥有对国家的认同,又无法摆脱对英美文化的艳羡向往。

面对时代的辛酸,导演最终安排了这样一幕:一群大陆游客来到纽约旅行,他们在象征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下争相拍照,但他们同时喊着导游去买奢华Gucci包——他们是快乐的游玩者,不是背井离乡的移民,更不是历经艰辛的偷渡客。他们对拿到绿卡的李翘说:“以前那些人都往外面走,可现在都回去了。很多香港人都到我们内地去打工,以前出来的人都后悔,现在还是国内赚钱的机会比较多。”时代变迁如梭,中国正在崛起,香港即将结束150年的殖民历史回归祖国,1997年并不是这座城市的大限。最终,李翘和黎小军在纽约街头听着面向全世界中国人的播报:“邓丽君小姐逝世......人们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她的歌声”,不知不觉走到荧幕前“意外”重逢。这便是属于中国人的声音,无论香港、内地抑或台湾,我们一直有着共同的文化和共通的情感。

情感延伸

影片中,如果异乡客在香港面临的只是地域习俗的差异磨合,那么海外的漂泊者则真真切切感受到低人一等的刻骨之痛:豹哥不明不白死于街头的悲惨局面、李翘在警车上的歧视性待遇无疑是这种状况的真实体现。此时中国人情感肌理中的乡愁命题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展现,一曲邓丽君的《甜蜜蜜》则是这种情绪的象征化依托,触动了两岸三地中国人的共通情感。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