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红星(中国导演)

由网友(人生若祗如初见)分享简介:国度1级导演、中国影戏资料馆馆少、中国影戏艺术研究中间主任、北京影戏野协会副主席傅红星受聘为影戏艺术研究中间参谋、低级研究员。傅红星熟于上海,上海复旦大教中文系结业。一九八五年七月至二零零六年七月正在中央新闻纪录影戏制片厂事情,历任编导、副总编纂以及副厂少等职;二零零六年一二月被录用为中国影戏资料馆馆少、中国影戏艺术研究中...

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傅红星受聘为电影艺术研究中心顾问、高级研究员。傅红星生于上海,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1985年7月至2006年7月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工作,历任编导、副总编辑和副厂长等职;2006年12月被任命为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创作作品:《周恩来外交风云》(编剧、导演)、《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编剧、导演)、《雪域明珠》(编剧、导演)等影片多次获奖,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在36个国家放映。傅红星个人于1998年获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会奖,而该奖项此前只有影片才能获得;2000年,被国家人事部、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劳动模范。

出生地

上海

毕业院校

上海复旦大学

中文名

傅红星

民族

代表作品

《周恩来外交风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雪域明珠》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63年8月28日

个人简介

2011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电影资料馆 考研信息 中国报考在线

傅红星(国家一级电影导演),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党委书记, 法学专业研究生,国家一级导演,电影学硕士生导师。1963年8月28日生于上海。1981年至1985年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就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主攻中国现代戏剧及电影。1985年7月至2006年7月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工作,历任编导、副总编辑和副厂长等职;期间曾于2002年9月任新疆喀什地区宣传部副部长,喀什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2006年7月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任命为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行使馆长、主任职责。2006年12月由国家广电总局任命为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指导研究方向:纪录片创作。主要研究领域:纪录片创作。主要研究成果:《论新中国文献纪录片的发展》(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论文奖)、《中国电影资料馆教育策略的演变》等。主要创作作品:《周恩来外交风云》(编剧、导演)获1997年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第十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等多项大奖;《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编剧、导演)获1998年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电影纪录片《雪域明珠》(编剧、导演),获2002年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骏马奖’优秀纪录片奖。该片被译成多种语言,在36个国家放映。电视纪录片《边关》荣获2004年国家司法部、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金盾奖’金奖等。傅红星个人于1998年获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会奖,而该奖项此前只有影片才能获得;2000年,被国家人事部、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劳动模范’;2005年,作为专家,荣获由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傅红星拥有二十一年的编导艺术生涯和行政管理经验。他创作了上百部影视作品,其中多部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2000年,傅红星被国家人事部、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劳动模范”;2005年,傅红星作为专家,荣获由中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作品

1《甘孜藏戏团》,1993年出品。电影纪录片,片长:60分钟;35毫米。

2《德格印经院》,1993年出品。电影纪录片,片长:40分钟;35毫米。

《甘孜藏戏团》和《德格印经院》两部影片在1993年参加了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正式竞赛单元、德国世界纪录片年会及北京歌德学院主办的国际纪录片交流活动。

3《周恩来外交风云》,1998年出品。电影纪录片,彩色,片长:94分钟,35毫米。

该片集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取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仅35毫米拷贝在全国发行了404个,位居1998年度国产影片之首。16毫米拷贝超过300个。电影院观众人数超过1000万,影院票房收入超过3500万,名列1998年度国产影片票房收入第一名。截至2006年1月,该片已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播出近20次,观众人次超过2亿。

该片荣获的奖项和荣誉有:

(1)1998年中国政府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第一名;

(2)中国电影专家评选的1998年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

(3)1998年第5届“飞虎杯”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最受大学生欢迎影片”;

(4)1998年“永乐杯”上海影评人奖;

(5)1998年第6届不结盟国家平壤国际电影节“记者同盟奖”;

(6)1998年入选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作为参赛影片;

(7)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音像制品金奖;

(8)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时入选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中国电影家协会评选的“中国百部经典影片”部经典影片;

(9)2004年10月入选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团中央等单位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部优秀影片;

(10)1998年荣获中央电视台优秀节目一等奖;

(11)1998年入选在德国举办的“中国电影周”;

(12)1998年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会授予傅红星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会特别奖”。

4《国家主席刘少奇》电影纪录片,彩色;片长:90分钟;35毫米。

该片完成于1998年11月。全国影院票房近1000万,名列1998年度全国影院票房第9名,上海地区第7名。

该片荣获的奖项有:

(1)1998年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第一名;

(2)1999年第 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

5《雪域明珠》电影纪录片,1999年出品;彩色;片长:30分钟;35毫米。该片荣获:

2002年第3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骏马奖”优秀纪录片奖;

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语,由国务院新闻办发行到36个国家放映。

6《重上井冈山》电视纪录片。2000年完成,永久保存在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7《回访拉萨》电视纪录片。2000年完成,荣获第9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骏马奖”。

8《沧海云帆》8集电视连续剧。2002年完成。

9《边关》4集电视纪录片。2002年完成。2003年荣获国家司法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的全国法制题材电影电视节(剧)目“金剑奖”一等奖。

国家记存

金秋9月的一天,我如约走进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傅红星的办公室。他的办公室与众不同,大且“零乱”,却别有艺术韵味。迎门映入眼帘的是电影文献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海报;略呈环形的宽大玻璃窗朝向东南,从这紧邻北二环13层高的楼上,可以俯瞰北京市中心的大致景观;室内办公桌上及周边的低柜上、书柜里,满眼是参差错落摆放的书籍、资料、工作照、全家福、各种奖杯、奖牌。特别是办公桌后横竖摞有半个墙面高的电影理论书籍,其状态显示出主人经常从此查找、翻阅资料。

在办公桌对面宽大的皮质沙发上落座后,傅红星馆长娴熟地用紫砂壶为访者泡茶,随后一一斟满小茶杯,这是一位很有生活情趣与亲和力、年富力强的馆长。端起精致的小紫砂杯品一口香茗,我们便在这茶香、书香四溢的房间里轻松愉悦地开始了访谈。

采访前在很多网页上浏览到傅红星馆长的简历,使我即刻对这位将要采访的对象有种莫名的敬慕。拥有着20余年的编导艺术生涯和行政管理经验,创作了上百部影视作品,其中多部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未到知天命的他一路走来,事业之旅简单而丰富且成绩斐然,是同龄人中的翘楚。这位儒雅、学者风范的电影精英,曾是无数镁光灯追逐的对象。

傅红星于1997年编导的《周恩来外交风云》,是中国电影纪录片史上的经典之作。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观看了该片后题词:“《周恩来外交风云》影片是新中国外交史的一部教科书。”该片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赞誉,并取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仅35毫米拷贝在全国发行位居1998年度国产影片之首。影院票房收入名列1998年度国产影片票房收入第一名。仅该片荣获的奖项和荣誉有:1998年中国政府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第一名;中国电影专家评选的1998年第十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1998年第五届“飞虎杯”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最受大学生欢迎影片”;1998年荣获中央电视台优秀节目一等奖;1999年入选“中国百部经典影片”等十余种奖项。之后他又创作了如《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等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文献纪录片。

对自己以往的辉煌,傅红星只用“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一语带过。从导演到馆长,4年多来,他在更宽阔的光与影的舞台上,执着地履行着国家影像历史记存者与保护、研究者的职责。

国家影像历史记存与研究的“圣殿”

“怎么年富力强就作了资料馆长,这似乎应是年长者为之?”对于记者的问题,傅红星馆长笑笑说:“服从组织安排嘛。”接着,他向记者介绍了刚刚度过52岁生日的中国电影资料馆,也让我理解了这个舞台对他的需要与重要。

成立于1958年8月31日的中国电影资料馆,是目前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电影资料馆之一。1980年,被成立于1938年的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接纳为正式会员。1984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与原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研究所合并,在原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至此,它对外即拥有“中国电影资料馆”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两个名称。因此,电影资料馆不仅仅是收藏电影胶片、海报和录像资料的电影专业档案馆,不时举行的各国电影回顾展、电影学术研究讨论会等,让这里也成为了解中国与世界电影最前沿的阵地。现在的电影资料馆是具有收集整理、研究利用、文化交流,以及研究生教学和报刊媒体等多功能的电影文化艺术机构,这里就是一座国家影像历史记存与研究的“圣殿”。

傅红星馆长介绍说,作为国家级电影档案馆和研究机构,目前,资料馆拥有两座大型影片资料库——北京电影资料库和西安电影资料库以及各种不同规模和档次电影放映厅、电影文图资料库、录像、光盘视听室等。50多年来,资料馆已收藏有各个时期的中外影片3万多部,影片素材18000余套和大量珍贵的电影海报、文图及录像资料。如今年2月22日,经国家专门委员会的审定已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孙中山葬礼纪录电影原始文献》,产生于1925年至1929年,是孙中山先生葬礼暨奉安活动的全纪录。这是资料馆收藏的出产年代较早的系列纪录片。资料馆收藏的出产年代较早的故事片是1922年拍摄的《劳工之爱情》。最早的电影海报是1935年出品的《再生花》的海报。

2008年3月,国资联主席伊娃·奥班兹女士到中国电影资料馆视察指导工作,与傅红星馆长交谈。

中国电影资料馆除却保管、研究影像档案,目前还拥有四种定期出版物——《中国电影报》、《当代电影》杂志、《电影》杂志和《电影连环画》。同时在促进中外电影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

傅红星馆长说,电影资料馆的工作可以用12个字概括,就是“收集、整理、研究、利用、文化交流”;馆训则是8个字“和诣、奉献、专业、创新”。他说,影像档案是历史的复原,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这座宝库中,每次新的发现都有可能改写中国电影史,这就是影像档案的力量。电影对于导演来说是一件作品,对于国家来说就是一部文化遗产,它具有对民族文化传承、传播及文化交流的使命。电影可以记录社会变迁,是容易交流的大众传媒,可以说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重武器、排头兵,是最强大的文艺力量,它可以对内凝聚民族力量,对外塑造国家形象,促进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

将五光十色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在采访中,傅红星馆长引领我们参观了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文图资料库、录像、光盘视听室、技术部精致修复机房、多个不同规格的专业放映厅,使我们对电影资料馆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走进修复机房,七八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正紧张有序地修复着我国早期的一些经典影片。傅馆长介绍说,这些年轻人都具有很高专业素质,有些是馆里直接送到国外进行过专业培养的。从2005年开始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和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承担的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总投资2.8亿元,就是由资料馆的这群年轻人与其他几家电影单位的同行来承担完成。他们将完成第一期5000部国产影片的修复工作。经数字修复后的新中国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早期出产的故事片《劳工之爱情》(默片)色彩与成色与新影片不相上下。

来到文图资料室,傅馆长告诉我们,这里是国内电影纸质资料收藏最全面和完整的地方,拥有中文及外文电影书籍2万册、期刊和其他出版物5万种、中外文电影艺术档案2.5万卷宗,以及电影海报、剧照、影人档案等资料40多万套,其中的珍本、孤本不胜枚举。他说,目前资料馆正将现有文图资料进一步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将建立国家电影数据库和电影多媒体图书馆。

说起资料馆的资源,傅红星馆长如数家珍。在媒体资源方面,中国电影资料馆下辖的《中国电影报》是中国唯一的一份“国字头”电影周报。《当代电影》月刊,是国内最高规格的电影学术刊物。每期160页,36万字。《电影》月刊,是一本容量丰富、印制精美的电影类时尚刊物。在人才资源方面,资料馆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电影学术研究人员,由他们主持和编著的《当代中国电影》、《中国影片大典》等,均已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权威和标杆性文本。

傅馆长自豪地告诉记者,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是国内第一家具有电影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机构。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培养七届100多名电影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教学部门将扩大与国内外院校的联系,加强学科建设,增设电影产业研究以及电影档案管理等专业,以适应电影事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在硬件设施方面,为拓展影视制作方面的业务和潜力,电影资料馆新近购进一套价值上千万的影视前后期制作设备,完全可以满足现今主流的影视制作需求。此外,馆里还具有一些现今国际领先的影片加工和修复设备,如胶转磁复制设备、激光字幕机和影片数字修复设备等。

中国电影资料馆地处北京市区中心,毗邻地铁的地缘优势,为其举办电影相关活动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电影资料馆北京库区地处北京CBD后花园,傅馆长介绍说,库区将发展成集资料储存、节目制作和多厅影院为一体的文化中心。陕西西安库区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那里将发展为以传统拷贝修护为中心的文化园区。

策划和承办国内外各类电影展映,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传统活动之一,迄今已在艺术影院举办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回顾展及相关活动;也有以类别和题材为主题的影展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影资料馆还先后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中国电影回顾展,已放映1300部(次)中国经典影片。

举办各类国产电影新片的首映和推广活动是资料馆的另一项传统职责。如2006年的《东京审判》影片的研讨、《千钧一发》的首映、影片《喜马拉雅王子》首映式、2007年荣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大奖的影片《图雅的婚事》的超前点映特别推介等,都为影片的市场推广和社会反响注入了积极动力。

中国电影资料馆曾主办和承办了多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学术研讨活动,如“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电影回顾研讨会”、“建国五十周年电影研讨会”、“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电影一百周年国际论坛”等大型学术研讨会,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2008年4月,傅红星馆长出席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六十四届国资联年会,25日,此次年会通过了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承办2012年国资联年会的决议。这将是国资联70多年历史上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年会,这也是100多年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次召开这么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这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荣耀,也是对他们以往成绩的肯定,更是对其今后工作的一种鞭策。

2009年3月初,“中国电影口述历史项目编委会工作会议”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召开,暨中国电影口述历史编委会成立。这是一项利在千秋的重要工程,对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有着重大意义。

在光影世界里,傅红星馆长带领着他的团队,作为电影的守护者,电影文化遗产的忠诚卫士,他们传递着电影的美妙,传播着电影艺术的魅力,他们将五光十色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他们正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创一流工作和优异成绩的精神风貌,迎接2012年国资联年会在北京召开。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