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下辖镇)

由网友(粉嫩小生)分享简介:古乡镇,隶属于山西省大异市阴低县,地处阴低县中部,东取马野皂城交界,南取东小村镇相邻,西取下深井城邻接,北取狮子屯城相连,行政区域面积一五二.一八平方公里。一九四九年,属阴低县第6区;一九八四年七月,古乡私社改古乡镇;二零零一年,下神峪城并进古乡镇。截至二零一八年底,古乡镇户籍人嘴为一八二七九人。截至二零二零年六月,古...

古城镇,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地处阳高县中部,东与马家皂乡接壤,南与东小村镇相邻,西与下深井乡毗邻,北与狮子屯乡相连,行政区域面积152.18平方千米。

阳高县马家皂乡安家皂村游记

1949年,属阳高县第六区;1984年7月,古城公社改古城镇;2001年,下神峪乡并入古城镇。截至2018年末,古城镇户籍人口为18279人。截至2020年6月,古城镇辖22个行政村,[1]镇人民政府驻古城村政府街1号。

2011年,古城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069元。2018年,古城镇有工业企业2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个。

中文名

古城镇

所属地区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

面积

152.18 km²

政府驻地

古城村政府街1号

邮政区码

038106

人口

18279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行政区类别

地理位置

阳高县中部

下辖地区

22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

0352

车牌代码

晋B

建置沿革

1949年,属阳高县第六区。

1953年,分属古城、上神峪、靳家窑、赵家村、上辛庄、赵石庄6乡。

1955年,改设为古城镇。

1958年8月,属超英公社;同年10月,属安家皂公社。

1961年,改设为古城公社。

1984年7月,古城公社改古城镇。

2001年,下神峪乡并入古城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古城镇辖29个行政村:古城、赵家村、许家窑、鲁家湾、单家窑、东靳家洼、西靳家洼、下娘城、靳娘城、下辛庄、郝家窑、上辛庄、新山庄、西要泉、寺塔、昝娘城、上娘城、水泉洼、碾儿屯、靳家窑、东雷庄、西雷庄、下神峪、彭家窑、麦早、南仁窑、赵石庄、箭插、上神峪。

截至2020年6月,古城镇辖22个行政村:古城村、许家窑村、赵家村村、单家窑村、东靳家洼村、西靳家洼村、下娘城村、靳娘城村、下辛庄村、上辛庄村、西要泉村、昝娘城村、下神峪村、碾儿屯村、靳家窑村、东雷庄村、上神峪村、麦早村、赵石庄村、箭插村、新山庄村、道贤村,[1]镇人民政府驻古城村政府街1号。

地理环境

古城镇地处阳高县中部,东与马家皂乡接壤,南与东小村镇相邻,西与下深井乡毗邻,北与狮子屯乡相连,行政区域面积152.1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古城镇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黄土丘陵。境内最高峰黑龙洞山位于昝娘城村东,海拔1335米;最低点位于许家窑犁益沟,海拔1050米。

自然资源

古城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石英石。耕地面积82611亩;可利用草地47280亩。

人口

2011年末,古城镇总人口1849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81人,城镇化率10.7%。另有流动人口112人。总人口中,男性9493人,占51%;女性9001人,占49%;14岁以下2220人,占12%;15—64岁13885人,占75%;65岁以上2389人,占1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8475人,占99.9%;有蒙古、回、佤、彝4个少数民族,共19人,占0.1%。2011年,人口出生率7.2‰,人口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长率1.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3人。

2017年末,古城镇常住人口为1.26万人。

截至2018年末,古城镇户籍人口为18279人。

经济

2011年,古城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069元。

2018年,古城镇有工业企业2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个。

农业

2011年,古城镇完成农业总产值6817.9万元,比上年增长38%,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1%。

古城镇粮食作物以玉米、谷子、黍子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4665吨,人均793千克,其中玉米9390吨,谷子930吨,黍子223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830亩,产量62吨;蔬菜种植面积4360亩,产量10900吨。

古城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8100头,年末存栏21500头;牛饲养量686头,年末存栏506头;羊饲养量28200只,年末存栏15300只;家禽饲养量10.8万羽,年末存栏90000羽。2011年,生产猪肉1995吨,牛肉22.6吨,羊肉187吨,禽肉27吨;禽蛋368吨,鲜奶30吨;畜牧业总产值395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8%。

截至2011年末,古城镇有森林面积3.8万亩,其中防护林26000亩,经济林120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5万株,林木覆盖率16.9%。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3000亩,产量475吨,主要品种为杏、油桃,其中杏455吨,油桃20吨。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16台(辆)。

社会事业

2011年末,古城镇有小学8所,在校生670人,专任教师7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初中1所,在校生373人,专任教师5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5%,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科学技术

2011年末,古城镇有各类科技人才85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7人,经营管理人才35人,技能人才374人,农村实用人才435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古城镇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29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2人。2011年末,有中央、省、市、县等电视台56个电视频道落户本地,有线电视用户6848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9.9%。

2011年末,古城镇有82.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1.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古城镇有卫生院2所;病床4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5张。专业卫生人员15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8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5万人次,出院病人360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2%。

社会保障

2011年,古城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户,人数46人,支出4.8万元,比上年增长5%,月人均104元,比上年增长3%;城市医疗救助1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人次,共支出0.05万元,比上年增长3.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00户,人数1285人,支出38万元,比上年增长10.5%,月人均95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0人,支出7.8万元,比上年增长2.3%;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30人,支出3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医疗救助4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99人次,共支出32.7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临时救助500人次,支出16万元,比上年增长2.5%。自然灾害受灾人口478人,紧急转移安置1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00亩,倒塌房屋40间,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救灾支出4万元,比上年增长2.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5万元,比上年增长8.5%。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古城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5千米,投递点43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470份、期刊105册。电信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1587户,电话用户普及率22.58%;移动电话用户10800户,比上年增加1076户,移动电话普及率6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110千米,主干电缆达35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260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710个,宽带接入用户710户,比上年增加89户。

基础设施

  • 供电

2011年末,古城镇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综合电压合格率98%,供电可靠率98.7%。

交通

古城镇境内有202省道长神线经过。

历史文化

  • 地名由来

古城镇因境内汉代曾筑城堡而得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