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原满族自治县(辽宁省抚顺市下辖县)

由网友(陪我到地狱流浪)分享简介:清本谦族自治县,是辽宁省抚逆市下辖县,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是辽宁省的东南大学门。截至二零二一年,清本谦族自治县辖九个镇、五个城,共一八八个行政村。齐县总面积为三九二一平方私里,截至二零一四年末,齐县总人嘴三三.三七万人,完成地域出产总值一三九一一六五万元,[一]齐县地势西北低东南高,高山丘陵取河谷接错,中部沿浑河河谷平本向...

清原满族自治县,是辽宁省抚顺市下辖县,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是辽宁省的东大门。截至2021年,清原满族自治县辖9个镇、5个乡,共188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为3921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底,全县总人口33.37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1165万元,[1]全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低山丘陵与河谷交错,中部沿浑河河谷平原向西逐步低缓。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热。矿藏资源极为丰富,现已发现的有金、铜、石灰石、煤炭、云母、草炭土等20余种。[2]

截至2014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28个,共有中小学61所。[1]

清初,康熙起奉天府属开原县。清代为开原、兴京两县相间之地。1946年,国民党占领此地,为安东省所辖。1954年,划归辽宁省所辖。[3]境内有松山仙洞风景区、夏湖风景区等景点。[4]

中文名

清原满族自治县

外文名

Qingyuan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别名

煤都绿肺、生态新城

下辖地区

9个镇、5个乡[5]

电话区号

024

著名景点

红河峡谷漂流、夏湖风景区、吊钩生态旅游区、猴石山风景区

机场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

火车站

抚顺北站、清原站

GDP总计

1391165万元(2014年)[6]

所属地区

辽宁省抚顺市

面积

3932.96平方公里[5]

人口数量

总人口33.37万人(2014年)[6]

行政区类别

自治县

政府驻地

清原镇

邮政编码

113300

地理位置

抚顺市东北部

气候类型

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5]

车牌代码

辽D

区划代码

210423[6]

建制沿革

清原满族自治县

清原战国时属燕国的辽东郡,秦及汉初袭旧。

西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为玄菟郡高显县地,后属平州玄菟郡;三国西晋隶属无变。东晋南北朝属前燕、前秦、后燕。

从北燕至隋为高句丽所据。

唐初属新城地。唐高宗总章元年始属安东都护府。后为渤海扶余府的辖境。

辽初属优州,会同二年(938年)始为东京道咸州东境地。

金初此地属东京咸平县。天德二年(1150年)起属咸平路成平县。

元初属开元路开元府,至元二十四任(1287年)属辽阳行省开元府,元真二年(1296年)属辽阳行省开元路。

明洪武始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开元三万卫所辖。正统三年(1438年)清河以南属建州卫地,其余所属不变。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后金政权建立后,此地为明、后金割据区。

清初,康熙起奉天府属开原县。清代为开原、兴京两县相间之地。

民国初年(1912年)底开原县境,后因此地位于柳河、兴京、海龙三县交界处,距县城较远,难以控制,便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析开原、海龙、柳河、兴京以及铁岭五县各一部分,置设治局,同年八月升为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七月正式定名为清原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乐北政务委员会成立,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清原县直隶辽宁省为三等县。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三月公布省公署官制,复改辽宁省为奉天省,仍隶奉天省为丙类县。

东北光复后,建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县人民政府。

1946年,国民党占领此地,为安东省所辖。

1948年,重新解放,划届辽东省管辖。

1954年,划归辽宁省所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0年,清原满族自治县辖9个镇(清原镇、红透山镇、南口前满族镇、大孤家满族镇、夏家堡满族镇、草市镇、南山城镇、湾甸子镇、英额门镇)、5个乡(土口子满族乡、北三家满族乡、敖家堡乡、大苏河乡、枸乃甸乡),共188个行政村。[5]

自然环境

清原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与吉林省梅河口市接壤,是辽宁省的东大门,属于两省四市七县交界地带[7],东与吉林省东丰县、梅河口市、柳河县毗邻,南与新宾满族自治县接壤,西与抚顺县、铁岭县交界,北与西丰县、开原市相连[8],地理坐标为东经124°20′06″—125°28′58″,北纬41°47′52″—42°28′25″,县城西距省会沈阳120公里。全县总面积为3932.96平方公里。[5]

地貌特征

清原满族自治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低山丘陵与河谷交错,中部沿浑河河谷平原向西逐步低缓。境内山脉属长白山龙岗支脉。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余座。最高山峰有南部的龙岗,海拔1100.1米;次之为北部的莫日红,海拔1013.4米。最高海拔为1100.1米,最低海拔136.2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5]

气候特征

清原满族自治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年平均气温为5.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2.9℃;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37.2℃,极端最低气温-37.6℃。无霜期130天左右。东部南部高寒山区无霜期110至120天。初霜一般在9月中旬出现,终霜在5月中旬。11月中旬土地封冻,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化冻,4月下旬化通。最深冻土层169厘米左右。全年总日照时数为2419小时。春夏多西南风,秋冬多西北风。一般风力3至4级,最大风力7至8级。年平均降雨为806.5毫米,多集中于7、8、9月。这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0%以上。日最大降雨量为116.8毫米。年蒸量为1275毫米。[5]

土壤特征

清原满族自治县于1981年对全县的土壤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普查。其结果是:全县土壤分为6个土类(暗棕壤、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水稻土)11个亚类(暗棕壤、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白浆土、草甸白浆土、草甸土、草甸沼泽土、泥炭沼泽土、淹育型水稻土、沼泽型水稻土)35个土属(酸性岩类暗棕壤、基性岩类暗棕壤、酸性岩类棕壤性土、耕型酸性岩类棕壤性土、基性岩类棕壤性土、石灰岩类棕壤性土、砂页岩类棕壤性土、酸性岩类棕壤、耕型酸性岩类棕壤、耕型砂页岩类棕壤、坡积棕壤、黄土状棕壤、耕型黄土状棕壤、坡洪积潮棕壤、耕型坡洪积潮棕壤、耕型黄土状潮棕壤、坡积白浆土、耕型坡积白浆土、黄土状白浆土、耕型黄土状白浆土、黄土状草甸白浆土、耕型黄土状草甸白浆土、耕型砂质草甸土、耕型壤质草甸土、草甸土型菜园土、耕型草甸沼泽土、泥炭沼泽土、耕型泥炭土、埋藏泥炭土、耕型埋藏泥炭土、草甸土田、棕壤田、腐泥沼泽土、草甸沼泽田、泥炭沼泽田)76个土种,反映了全县的土壤全貌。

水文特征

清原满族自治县是浑、清、柴、柳四大河流的发源地。境内主、支流共有103条,总流长183公里。其中浑河,境内流长83公里,是大伙房水库最上游。清河,境地内流长40公里,是清河水库最上游。柴河,境内流长35公里,是柴河水库最上游。柳河,境内流长25公里,是吉林磨盘山水库最上游。[5]

自然资源

清原满族自治县植物有柞、杨、柳、楸、槐、椴、榆、桦、黄木皮椤等树种,还有少量的珍贵树种,如刺楸、曲柳、暴马等。人工栽培的树种多是落叶松、黑松、还有少量的红松、果松、樟子松、云衫等。

野生中药材已发现560种,采集较多的有细辛、桔梗、苍术、白头翁、五味子、车前子、龙胆草、柴胡、益母蒿、黄柏等。[5]

矿产资源

截至2010年,清原满族自治县已发现的矿种有金、铜、铁、硫化铁、蛭石、理石、硅石、英石、石灰石、煤炭、云母、草炭土等20余种。全县已发现的矿点109个,其中金矿点33个,储金量约20吨;铁矿点5个,储量约4700万吨;石灰厂矿点3个,储量约8200万吨;硫化铁矿点3个,储量约1025万吨;草炭土矿点8个,储量约7000万吨。[5]

人口

截止2014年底,全县总人口33.3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49万人,农业人口22.8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465人,出生率7.38‰,死亡人口2031人,死亡率6.08‰。[6]

经济

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1165万元,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6320万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95296万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9549万元,增长2.0%。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增长4.5%,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5.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2.7%,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2.5%,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3.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3:56.3:26.4调整为18.4:50.0:3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687元,比上年增加2632元。[6]

第一产业

2014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5262万元,比上年增长0.23%。其中农业产值140893万元,下降29.17%;林业产值91290万元,增长7.97%;牧业产值191520万元,增长33.81%;渔业产值68548万元,下降9.6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011万元,增长98.73%。粮食产量完成17.1万吨,比上年下降10.0%。一年来。绿色特色农业规模不断壮大。累计发展中药材131万亩、食用菌4500万箱段、花卉1790亩、山野菜10.4万亩、优质米10万亩,建设省级有机农业示范基地3.4万亩,农业“三品”有效使用标识达到73个。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发展2000万元以上农事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70家,红河谷中药材、宝生食用菌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4年,全年完成植树造林4033公顷,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000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174公顷,四旁(零星)植树2007万株,育苗面积594公顷。目前全县森林面积27.9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742.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71.13%。林分质量有较大提高,实现连续3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年末大牲畜存栏头数3.17万头,猪存栏5.09万头,羊存栏2.86万只,黄牛饲养量5.45万头,猪饲养量15.94万头,羊饲养量6.38万只,家禽饲养量385.1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4.08万吨,奶类总产量800吨,禽蛋产量3.2万吨。

截止2014年末,全县食用菌发展量4500万箱段,生产量45000吨。水产品产量4590吨。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

2014年,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2万千瓦,农用排灌机械2422台,农用拖拉机12250台。全县共有52座水库,总供水量16186.77万立方米,总灌溉面积15.37千公顷。[6]

第二产业

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3家,实现产值3989800万元,同比增长9.82%;完成工业增加值552391万元,增长4.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产值5600万元,下降29.11%;集体工业完成产值450300万元,增长3.54%;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产值3533900万元,增长10.77%;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848200万元,同比增长13.17%;重工业完成产值3141600万元,同比增长8.95%。

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34882万元,比上年增长9.54%,实现利税总额229172万元,增长133.19%。

2014年,建筑业实现产值351379万元,同比增长14.19%,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3851万元,同比增长60.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7.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4.6万平方米。[6]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2558万元,同比增长5.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0884万元,同比增长132.14%;第二产业投资740934万元,同比下降7.09%;第三产业投资490740万元,同比增长104.58%。

2014年,清河路、莱河路等道路续建工程基本结束,西部排水工程全面竣工,铁北和南出口地区基础设施综合建设正式启动,完成5个老旧小区配套设施改造和县城东西大桥主体工程。城市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锅炉厂等4个历史遗留地块和东方加油站等7个新开发地块全面开工,全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达到20.8万平,销售额实现8.2亿元。强化市政设施管理维修,健全环卫保洁工作机制,加强美化绿化亮化工作,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投资8487万元深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农村巷道改造、边沟治理、垃圾处理、路灯建设等工作全面加强,红透山镇和南口前镇被评为全省宜居示范乡镇。

邮电通信业

2014年,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760万元,比上年下降11.08%,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799万元,比上年增长4.47%,人均电信业务量172元,人均邮政业务量53元。年末城乡电话用户已达71717户,函件完成3.5万件,汇票4.6万张。

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14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0608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县城零售额265660万元,增长13.8%,县以下零售额94948万元,增长9.0%。按行业分(限上):批发业58839万元,增长10.8%,零售业103877万元,增长24.9%,住宿业7372万元,增长12.6%,餐饮业21439万元,增长15.1%。

2014年,抚顺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4%,其中,食品类101.5%,烟酒及用品类99.4%,衣着类10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100.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100.4%,交通和通讯类10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100.6%,居住类104.2%。

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2014年,全县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完成506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0.9%,外贸出口额326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19%。

201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7万人次,同比增长54.16%。旅游总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38.29%。金山石佛景区具备了接待能力,筐子沟森林浴场、万寿山生态园、东砬湾度假区等项目顺利实施,试营业期间得到了游客的青睐和赞誉,发展潜力巨大;积极推进筐子沟、王家堡、沙河子三条沟域农家游项目建设,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全县旅游事业呈健康发展趋势。

财政金融和社会保险业

2014年,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9911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1189万元,比上年下降5.61%。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131622万元。地方财政总支出293381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9431万元,比上年下降14.24%。

2014年,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812072万元,比年初下降14.8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7064万元,比年初下降10.64%,人均储蓄存款18191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63215万元,比年初下降14.72%。[6]

交通

清原满族自治县境内,沈吉铁路横贯县境,有9个停车站,2个乘降所,县城距抚顺98公里,202国道经由清原县境达93公里,乘车由县城至沈阳桃仙机场仅需90分钟,县城至四周邻县公路均为黑色路面,县境内有国、省、县、乡各级公路32条,总长971公里。

2014年,全县县级以上公路17条599.693公里,其中,国道1条90.547公里,省道2条112.485公里,县级公路14条396.661公里。全县共有营运车3851辆。其中:营运客车178辆,环城公汽33辆,通达公司24辆,红河谷旅游包车14辆。出租车426辆,营运货车3247辆。[6]

社会

到2014年底,全县拥有各类科技机构18个,专业技术人员5485人。共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8项,争取资金670万元。完成科研成果18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3项。市级科技奖励3项。

2014年,在抓好普通教育的同时,继续注重素质教育。截止2014年末,全县共有中小学61所,在校学生24688人。其中,高中2所,在校学生4037人,职高1所,在校学生707人,初中13所,在校学生6692人,小学43所,在校学生13172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80人,全县考入专科以上823人。[6]

文化体育

2014年共举办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25次,文化娱乐场所达210家。

2014年,全年共组织各种体育赛事8次,向上级输送运动员5名。广电事业进一步发展。数字电视节目达98套。城区数字电视用户33270户,入户率达到100%,农村数字电视用户59128户,入户率达到99.5%,在全国县级单位率先实现了有线数字电视全覆盖。[6]

医疗卫生

2014年,城乡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28个,拥有床位1610张,从业人数达1724人。包括遍布城乡的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74人,87张床,村卫生室282个,202张床。[6]

社会保障

截止2014年底,养老、医疗等保险扩面人数达到1.08万人,实名制就业7500人;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28所;积极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药品全面实行零差价销售;完成民族文化中心整体改造,成功举办首届“全民健身·文化艺术节”;投资3000万元完成农村阵地建设96个,驻村扶贫开发工作有序开展;城乡低保救助标准提高10%,农房保险参保率达到93.4%;投资3181万元实施移民工程41项,发放扶贫信贷资金7231万元,实施移民式扶贫318户。[6]

人民生活

2014年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0.5亿元,同比增长25.54%,职工平均工资33691元,同比下降2.39%;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0元,同比增长9.23%。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3辆,彩色电视机108台,洗衣机77台,摩托车50辆,电冰箱91台,固定电话72部,移动电话192部,微波炉22台,太阳能热水器9台,计算机33台,照相机5台。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14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7.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5.18平方米。[6]

环保治理

2014年,县城大气环境质量监测1个点位、对SO2、NO2和PM10三个空气污染因子实行自动监测获得成果数据777600个;集中饮用水源小孤家水库每月进行常规监测,共获得成果数据30个。完成浑河清原段三个断面枯、丰、平水期的例行监测工作获得数据78个。完成清原县城区域环境噪声的例行监测工作获得数据200个。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验收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及验收监测共11家获得数据2369个。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6]

旅游

全县已发现古城堡9座,古文化遗址4处,石棚址2处,石棺墓70余座,还有柳条边遗址等。

双砬子山城

双砬子山城位于英额门镇长春屯村双砬子山东端山顶上,山高67米,山城周长600米。这里曾出土石器和铁钁以及铁镞等器物,定为战国至汉代的山城。

高力城

高力城位于英额门镇大林子村北1.5华里处的高山顶上。城址长100米,宽70米。暴露遗物有:夹沙红褐灰陶片、器底、桥状耳、三角环耳、豆柱、石斧、石刀等,定为战国至汉代的山城。

下烟沟山城

下烟沟山城位于北三家满族乡下菸沟村西300米处的山峰上。周长200米。由于没发现遗物,未能断代。

阴城子

阴城子位于南口前满族镇白草甸村南1华里处的山顶上。面积为2000平方米,城墙高2米。出露的器物有罐、壶、盆等夹沙灰陶残片。定为汉代的遗址。

小山城

山城位于县城东南古城子村东1华里处的山顶上,周长160米,暂未断代。

南山城

南山城位于南山城镇南山城村东100米处的山上。城址面积3000平方米。根据暴露的陶片和残石刀等遗物,断为战国至汉代的城址。

西大山山城

西大山山城位于湾甸子镇尖山子村西约500处的西山上,根据采集的文物断为战国至汉代的城址。

杨木林山城

杨木林山城位于夏家堡满族镇杨木林村南500米处的山峰上。城址周长625米,壕底宽4米,壕深3米。南北各一城门。根据采集到的夹沙红、褐、灰陶器片和石斧等遗物,断为战国至汉代的城址。

张家沟山城

张家沟山城位于土口子满族乡土口子村西北约500米处的高山上。内城周长120米,外城周长250米,现保存完整。因无实物考证,未能断代。

杨木林文化遗址

杨木林文化遗址位于夏家堡满族镇杨木林村南200米处的坡台地上。在地表散见大量红、褐、灰陶片、石器和残缺器物等。断为战国至汉代的文化遗址。

邱家窝棚文化遗址

邱家窝棚文化遗址位于红土庙满族乡邱家窝棚村北200米处的山坡上。散见有罐、壶、鼎等器物残缺陶片。还有完整石斧两件。因证据不充分,未能断代。

一面山文化遗址

一面山文化遗址位于大孤家满族镇一面山村东100米处的山坡上。面积1万平方米。发现有陶片、陶鼎足、豆柱等。断为春秋至战国的文化遗址。

老田家大地文化遗址

老田家大地文化遗址位于甘井子乡下堡村南约400米处的狭长台地上。根据遗物考证,断为战国至汉代的文化遗址。

榔头沟石棚

榔头沟石棚位于苍石满族乡榔头沟村北500米处的高力庙山的山头上。现状为四块条石板。在山下500米处东山头上还有一处与此同样大小的石棚,已倒塌,只剩一条侧石,两处遥相对峙。断为青铜器时代的石棚遗址。

大边沟石棚

大边沟石棚位于湾甸子镇大边沟村东山顶上。石棚上盖已坍塌。根据遗物,这为青铜器时代的石棚遗址。

石棺墓

到1981年,清原满族自治县已发现70余座石棺墓。多数在浑河、清河、柴河流域北岸的山坡或山脚下,极少数在山顶上。石棺构造多是用6块石板砌筑而成,规格不等,大棺长2.5米到3米,宽1.5米。小棺长1.6米至1.8米,宽60至80厘米。随葬品有陶器和其它器物。石棺造型,有的精工细作,素面平整;有的稍有加工,石板薄厚不等。根据石棺中出土的器物,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

景点

松山仙洞风景区

松山仙洞原名为“山岩井”,坐落在卧龙岗的飞来峰山腰,系长白山余脉,是辽宁省继本溪水洞后发现的又一处天然洞,其奇特的地理地貌构成了别致的旅游资源。总面积500余亩。松山仙洞风景区位于清原满族自治县北三家乡下寨子村境内,在国道 202线边缘,距县城11公里。山中因一自上而下的“天然井”而得名“山岩井”。洞内有通天直洞,有入地怪洞;洞内有大面积钟乳石幔、石斧、陶片、人工木制品、兽骨等遗存。石壁结构酷似天娃降生,石漫溪水,冰山石瀑,神牛望月,母子象,神龟拜观音等等。

夏湖风景区

夏湖风景区位于清原镇斗虎屯村北国营第七二五库,距县城10公里,距沈吉铁路和202线公路15公里。总面积700公顷,其中山林面积400公顷。整个景区由山峦、河流、谷地构成。山峰最高海拔513.6米,最低海拔246米,山势身姿秀美、千变万化。河流呈S形贯穿全境,流长 8000米,河谷平均宽80米,最宽处150米,最窄处30米。主要自然景观有:圣人读书、苍松迎客、鹅池、钓鱼台、龙须瀑布、栈道虹桥、水上乐园、跑马场、围猎场、射箭场、打靶场、游泳池、东山别墅等。

浑河源森林公园

浑河源森林公园位于清原满族自治县东南部辽宁省湾甸子实验林场境内,距县城33公里,为省级森林公园,沿清新公路(清原-新宾)南行可直达园内。公园总面积824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40公顷,主要景点有:清朝努尔哈赤题名的滚马岭浑河源头、了望塔等。

天然石佛风景区

清原天然石佛生态旅游风景区座落于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王家堡村,毗邻202线国道,距沈吉高速公路南口前出口仅10公里,是集“观光农业生态游、天然氧吧森林游、民俗文化风情游、天然石佛启运游”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占地1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2%。

聚隆滑雪场

聚隆滑雪场位于辽宁省东部清原满族自治县湾甸子镇砍椽沟村浑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内,一期占地15000亩,林地13500亩,配套设施建设用地1500亩,是一个集运动、赛事、商务、会议、度假、康乐、居住为一体的休闲产业群。

红河大峡谷漂流景区

红河大峡谷漂流景区位于辽宁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红河谷风景旅游度假区,景区规划面积60公顷,分为综合服务区、旅行社服务区、起点服务区、尾点服务区四大区域。2012年,景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申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著名人物

赵鹏大

赵鹏大,男,1931年5月生,满族,辽宁清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地质勘探学家、数学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

艾宏韬

艾宏韬,1935年1月出生,辽宁清原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就职于郑州工程学院化学化工系,政协河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姜乃夫

姜乃夫,1958年生,88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会员、学术委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抚顺农民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清原文联常委、国画学会会长。

荣誉

2019年9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名优特产

清原满族自治县特产有:细辛、猴腿、人参、五味子、红南果梨、龙胆、清原马鹿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