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大奖(中国首个非政府组织颁发的世界级科学大奖)

由网友(温柔宠溺)分享简介:将来科教大惩(Future Science Prize)由喷鼻港将来科教大惩基金会有限私司倡议,北京怀柔将来服装论坛t.vhao.net科技成长中间协办进行的评惩勾当,是中国尾个非当局组织颁布的世界级科教大惩。惩项创建于二零一六年,处分正在大中华区(包罗中海内地、中国喷鼻港、中国澳门及中国台湾)与患上良好科技结果的科教野(没有限国籍)。[一]将来科教大...

未来科学大奖(Future Science Prize)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有限公司发起,北京怀柔未来论坛科技发展中心协办举行的评奖活动,是中国首个非政府组织颁发的世界级科学大奖。奖项创立于2016年,奖励在大中华区(包含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中国台湾)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1]

山东大学教授王小云获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山大获奖者本科生源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一

未来科学大奖设有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每年评选一次

2022年8月21日,2022未来科学大奖揭晓,李文辉、杨学明、莫毅明分别荣获2022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奖金675万元人民币(等值100万美元)。[2]

中文名

未来科学大奖

发起单位

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

2016年1月17日

奖励人数

原则上每个奖项的获奖人数不超过五人

奖项特点

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

评奖频率

每年评选一次

捐赠人

生命科学奖(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物质科学奖(邓锋、吴亚军、吴鹰、徐小平)、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丁磊、江南春、马化腾、王强)

外文名

Future Science Prize

协办单位

北京怀柔未来论坛科技发展中心

单项奖金

100万美元

奖项公布时间

每年9月份

奖励对象

在大中华区(包含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中国台湾)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1]

奖励设置

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首届颁奖时间

2017年1月14日

奖项简介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未来科学大奖设置“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大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金。奖金来源于公共声誉优良、社会贡献突出且深度认同科学价值的行业领袖自愿出资,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有限公司负责奖金的捐赠和发放。每项奖项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

未来科学大奖对获奖者的国籍不做限制,只要求其工作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并主要在大中华地区完成(包含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台湾)。

推动科学、成就未来。未来科学大奖希望奖励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启蒙科学精神,唤起科学热情,影响社会风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于科学,实现中国的“科学梦”。[3]

发展历史

2015年1月20日,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联想集团CEO杨元庆,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北京大学教授饶毅等几位科学家、企业家组织创办了未来论坛,在这次论坛上,他们准备设立一个民间科学大奖。

2016年1月17日,在举行的未来论坛年会上,未来科学大奖将正式宣布成立,该奖是由华裔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设置“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元。

2016年9月19日,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清华大学薛其坤教授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4]

2017年1月14日—15日,未来论坛2017年会暨首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召开,并宣布设立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奖”这一新奖项。

2017年9月9日,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公布,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2017年的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5]

2018年9月8日,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揭晓,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林本坚获奖[6]

2019年9月7日14:00,2019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在北京准时揭晓。[7]

2021年8月,未来科学大奖公布2021年颁奖时间,获奖结果将在2021年9月12日公布,届时将公布2021年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名单。[8]

2021年9月12日,未来科学大奖公布2021年获奖名单:袁国勇、裴伟士获得“生命科学奖”;张杰获得“物质科学奖”;施敏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9]

2022年8月21日,2022未来科学大奖揭晓,李文辉、杨学明、莫毅明分别荣获2022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奖金675万元人民币(等值100万美元)。[2]

奖项设置

  • 奖励类型

未来科学大奖设有: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由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捐赠)、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由邓锋、吴鹰、吴亚军、徐小平捐赠)、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由丁磊、江南春、马化腾、王强捐赠)三个年度奖项,获奖人于每年年底前公布[10]

  • 奖励金额

“生命科学奖”的奖励金额为每年100万美元,“物质科学奖”的奖励金额为每年100万美元,“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奖励金额为每年100万美元。

  • 奖励人数

每届评奖时,获奖人数根据同一项工作最突出者确定,原则上每个奖项的获奖人数不超过五人。

组织流程

为了保证大奖评选的客观公正性,确保以上原则和宗旨得以有效施行,未来科学大奖设立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大会(以下简称捐赠人大会)、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以下简称科学委员会)、未来科学大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未来科学大奖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未来科学大奖筹款委员会(以下简称筹款委员会),全面负责对未来科学大奖的管理和指导,管理委员会下辖秘书处负责该奖项评审的组织工作及日常工作。[11]

  • 捐赠人大会

捐赠人大会是未来科学大奖的最高权力机构,由未来科学大奖全体捐赠人或其指定的代理人组成。捐赠人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捐赠人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审核和批准未来科学大奖章程及其修改;

(二)审核和批准捐赠人及其增补和减少;

(三)审核和批准科学委员会的委员及其增补和减少;

(四)审核和批准监督委员会的委员及其增补和减少;

(五)审核和批准筹款委员会的委员及其增补和减少;

(六)审核和批准奖项类别和范围及其增补和减少;

(七)选举管理委员会的捐赠人代表;

(八)审议和通过年度财务决算和年度工作报告;

(九)其他本章程未规定事宜。

捐赠人大会由三分之二以上的捐赠人出席方为有效,捐赠人大会决议经出席大会的捐赠人的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为有效。捐赠人本人无法出席捐赠人大会时,可书面委托他人作为代理人参加。代理人的意见视为捐赠人本人的意见。

  • 科学委员会

科学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执行奖项的评选细则。科学委员的名单由捐赠人大会审批通过。每个奖项相关的科学委员原则上不超过7人,委员任期为自上任起3年,到期可以连任,任期最多不能超过六年。每年科学委员会人员变动原则上不超过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委员退出1年内不能重回委员会。

每个奖项设置独立的奖项委员会,各奖项委员会负责本奖项相关候选人的遴选。每年奖项委员会成员由科学委员会确定。各奖项的奖项委员会由不超过7名委员组成,设奖项委员会主席1名,由该奖项委员会委员选举产生。各奖项委员会在评审期需至少召开2次讨论会。

奖项委员会主席的职责:

(一)召集和主持本奖项的提名人名单确认、提名及评审工作;

(二)组织本奖项委员的内部讨论;

(三)负责本奖项对外文件的撰写和确认;

(四)落实科学委员会全体大会相关决议并检查其落实情况;协助秘书处建议、组织大奖的评审工作与宣传工作,包括每年的新闻发布会、获奖人学术演讲及颁奖典礼期间的学术讲座等大奖相关工作。

科学委员的增补和减少,由科学委员提名、科学委员会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投票通过,并经捐赠人大会审核批准后予以聘任或解聘。

科学委员若出现与诚信、道德相关的违法违纪问题,监督委员会可对该委员发起弹劾。经不包括本人的科学委员会全体委员四分之三以上投票通过,并经捐赠人大会审核批准后予以解聘。

科学委员若不作为,或有其他不适宜继续担任科学委员的情况发生,经不包括本人的科学委员会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投票通过,劝说该委员自行退出,并经捐赠人大会审核批准后予以解聘。

科学委员会设轮值主席,由当年各奖项委员会主席之一按奖项轮流担任,每届任期1年。科学委员会主席对捐赠人大会负责,按照未来科学大奖章程,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未来科学大奖评审工作;

(二)检查科学委员会全体大会决议落实情况;

(三)代表全体科学委员会确认及签署与评审相关的对外文件;

(四)作为科学委员会代表参加管理委员会。

科学委员会成员

姓名备注
鲍哲南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学Department chair and K.K. Lee教授、化学教授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
丁洪中国科学物理所研究员;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董欣年杜克大学生物系杰出讲座教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科学院院士
何川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季向东李政道研究所资深学者;上海交通大学鸿文讲席教授
李飞飞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终身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AI4ALL联合创始人兼主席
励建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凯普林斯顿大学Paul & Marcia Wythes讲席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刘勇军赛诺菲集团全球研究部总裁
骆利群斯坦福大学文理学院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毛淑德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
饶毅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
舒其望美国布朗大学Theodore B. Stowell应用数学讲座教授
田刚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晓东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文小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格林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夏志宏南方科技大学讲座教授;美国西北大学Pancoe讲席教授
谢晓亮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BIOPIC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杨培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双聘教授;S.K./Angela Chan 特聘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
余金权美国Scripps研究所化学系Frank and Bertha Hupp教授
张懋中台湾新竹交通大学校长;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
  • 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是未来科学大奖的执行机构,设置委员7人,由3名科学委员会委员、3名捐赠人代表和1名监督委员会委员组成。其中3名科学委员会委员由当年各奖项委员会的主席担任。捐赠人代表和监督委员会委员分别由捐赠人大会和监督委员会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委员任期一年,期满后可以连任。

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如下:

(一)负责未来科学大奖评审的组织工作;

(二)负责组织和举办有关评奖活动的新闻发布会、颁奖大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

(三)就章程修订、奖项及捐赠人的增补和减少等大奖相关重大事宜发起动议,并提交捐赠人大会审批;

(四)作为未来科学大奖唯一对外机构,负责接受与处理社会各界对评奖相关的各类质询和章程解释;

(五)制订和提交年度财务决算和年度工作报告;

(六)提名监督委员会的人员增补及其减少

(七)提名筹款委员会的人员增补及其减少;

管理委员会下设秘书处,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处理日常工作,保证未来科学大奖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秘书处设秘书长1名,负责主持日常工作。

  • 监督委员会

监督委员会负责在设立和完善大奖的章程和各项规定中给予法律和财务的专业建议,负责监督评选流程和资金管理等各项事宜,提高大奖在公众和捐赠人中的公信力。监督委员会由至少一名法律人员和财务审计人员组成,监督委员会委员的名单由捐赠人大会审批通过。监督委员会的人员增补及其减少由管理委员会提名,经捐赠人大会审核通过。

  • 筹款委员会

筹款委员会负责筹集和管理捐赠资金,筹款委员会的人员增补及其减少由管理委员会提名,经捐赠人大会审核通过。

提名候选

  • 产生

未来科学大奖各奖项的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社会推荐。提名人由科学委员推荐产生,各科学委员推荐的提名人需经科学委员会确定并认可,方可具备提名权。

  • 提名

每位提名人每年可提交一次提名,提名的有效期最长为五年。秘书处在向提名人发出提名邀请时,需提醒提名人明确是否延用去年的提名函。提名人若放弃延用,需告知秘书处,或者提交新的提名。每位提名人的推荐工作须独立进行,不能采取联名推荐方式。

  • 候选人名单的补充和修改

科学委员不具备对获奖工作的提名权。但若在评审过程中发现某一工作成果的候选人有遗漏或错误,科学委员可以对这一工作的候选人名单进行补充或修改。

评选考核

  • 奖励对象

(一)生命科学奖涵盖生命科学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二)物质科学奖涵盖物质科学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三)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涵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 获奖条件

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所获奖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产生巨大国际影响;

(二)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

(三)主要在大中华地区完成(包含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及台湾)。完成者的国籍不限。

  • 评选流程

未来科学大奖候选人根据提名人的推荐,由各奖项委员会投票确定,每个奖项的候选人不多于3名。在确定候选人后,由科学委员会指定5位以上该领域的国际专家,根据每位候选人的专业情况,对各候选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给予评价。科学委员可以在评审过程中适当考虑每个奖项在学科间的轮换和平衡,原则上各奖项不在某一学科中连续三年产生获奖人。最终的获奖者名单由科学委员会参考国际专家的评价通过不记名投票,二分之一以上通过确定。若科学委员会认为本年度某奖项候选人均不符合获奖条件,经科学委员会全体委员二分之一以上投票确定本年度该奖项获奖人空缺。

  • 获奖人

在不记名投票结束后,科学委员会主席电话通知获奖人,并告知获奖人的权利和义务。获奖人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奖项。若获奖人拒绝,则科学委员会就其他候选人重新投票并确定新的获奖人。

为了弘扬科学精神,扩大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获奖人有做科学传播公益大使的义务,要求出席由秘书处组织的学术报告会、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和至少两场面向公众的演讲。

获奖人应坚守学术道德、秉持科学精神、恪守科研诚信,不做违背未来科学大奖宗旨和原则的事情。

  • 主动披露及回避原则

科学委员应在《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承诺书》中承诺“信誉高于一切”。评审过程中,科学委员第一次看到被提名人名单时,即应对自己是否有利益冲突做出披露,其中利益冲突关系包括师生关系、亲友关系、项目合作关系(项目结束期未超过5年)、商业合作关系、竞争关系及可能影响评审工作公正性的其他关系。披露的具体程序由管理委员会制定,由监督委员会监督执行。

科学委员在任职期间及卸任后2年内必须放弃成为奖项候选人的资格。对于与评审工作存在利益冲突的委员,应由监督委员会对该利益冲突是否影响评选工作的公正性予以确定,并对该委员是否需要在评审中回避及放弃投票权予以最终确认。

  • 保密义务

所有参与未来科学大奖评审的工作人员(包括科学委员会委员、监督委员会委员)都负有对全部评审工作的保密义务,应签订保密协议,保密期为50年。

  • 颁奖仪式

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和举办未来科学大奖的颁奖仪式,向社会公开阐明授奖理由和每位获奖者的学术贡献。

奖励情况

截至2022年8月,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27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9][2]

年份届次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16年第一届卢煜明(香港中文大学)薛其坤(清华大学)(该年度未设立)
2017年第二届施一公(清华大学)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晨阳(北京大学)
2018年第三届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华中农业大学)马大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周其林(南开大学)冯小明(四川大学)林本坚(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12]
2019年第四届邵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贻芳(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陆锦标(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王小云(清华大学)
2020年第五届张亭栋、王振义卢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彭实戈
2021年第六届袁国勇、裴伟士[9]张杰[9]施敏[9]
2022年第七届李文辉杨学明莫毅明[2]

颁奖仪式

届次颁奖时间颁奖地点
第一届2017年1月14日—15日北京
第二届2017年10月29日北京中国大饭店会议厅
第三届2018年11月18日北京[8]
第四届2019年9月7日北京[9]
第五届2020年9月6日北京
第七届2022年8月21日北京[2]

文化传统

  • 奖项宗旨

旨在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让科学家成为偶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鼓励中国的年青人与孩童,以科学的态度和向往,闯进新世界,成为未来的脊梁;

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提升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建立科学观。[2]

社会评价

未来科学大奖”既是对科研工作者所取得成果的肯定,也必将为未来出现更多振奋人心的科研成就提供巨大的助推力。(何川评)

“未来科学奖”有三大特点:一、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民间科学大奖;二、以“未来”两个字命名,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一般的奖都是有关过去的成就,而不强调未来;三、这不同于个人或家族设奖,而是由企业家联名捐赠设立的。“未来科学大奖”的落地,填补了中国大陆民间权威科技奖项的空白,也让中国科学在走向强大未来的路上有了新的助力[1]。“未来科学大奖是第一个延生于中国民间公益组织,由企业家群体发起成立的奖项,填补了中国民间权威科技奖项的空白;瑞典有诺贝尔奖,香港有邵逸夫奖,而未来科学大奖作为后起之秀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13]。(杨振宁评)

作为中国首个民间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有着自己的野心:“我们要做全世界公认的大奖,这是我们的一个终极目标”[14]。(武红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