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安徽省阜阳市下辖县)

由网友(毕业季,友谊不毕业)分享简介:临泉县隶属于安徽省阜阴市,地处安徽省东南界限,取皖豫两省九个县郊区交界,面积一八三九平方私里,截至二零二二年户籍人嘴为二三一.三万(常住人嘴一六四.九万),辖五个街谈、二一个镇、二个城、一个省级经济开垦区、一个省级南北共修财产园,四零六个村(社区)。临泉县位于淮北冲积平本东北部,海拔三一~四零米,地势平展,由东南向西北...

临泉县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边界,与皖豫两省9个县市区接壤,面积1839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户籍人口为231.3万(常住人口164.9万),辖5个街道、21个镇、2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南北共建产业园,406个村(社区)。临泉县位于淮北冲积平原西南部,海拔31~40米,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地貌类型有河间平地和河漫滩两类。截至2022年,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60.3亿元。“临泉五宝”(虎头姜、领头羊、芥菜、谭笔、贡文王)闻名遐迩。临泉特色产业突出,中能化工、文王酒业两大骨干企业分别是全国同行业百强企业和全省民营十强企业,“泉河”“文王”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机械电子、脱水蔬菜等产业发展迅猛。[1]

2022年临泉县财政教育支出同比增长27.6%,新改扩建金城路九年一贯制、兴业路实验学校等28所,增加学位4500个,公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超95%。普通高中总班级数达681个,公办在园幼儿占比提高8个百分点。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18个,引进培育卫生专业人才196名。[2]

临泉,古称沈地。公元前1042年,今临泉县境建立沈子国。公元前506年,沈为蔡国所灭,后蔡为楚国所灭。东汉永建元年(126年)置阜阳侯国。隋开皇三年(583年)始设沈丘县,复设鲖阳县,先后属沈州和颍州。唐武德元年(618年),在今县东南部增置高塘县,六年废,入汝阴县。贞观元年(627年),废鲖阳、沈丘两县,并入汝阴县。神龙二年(706年),分汝阴复置沈丘县,仍属颍州。宋属顺昌府。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军夺取颍州,元将扩廓帖木儿北逃。明初废沈丘县入颍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颍州升为府,设阜阳县,即阜阳西乡之地,在驿口桥(今老集)设府同知(俗称“二府”),在沈丘集(今县城)设巡检司。

民国23年(1934年)9月,析阜阳县西乡,北起颍河,南至洪河,纵以茶棚大路、龙王堂、栗头店、五坑集、欧庙集、会龙集、九龙沟以西设立新县,因县城滨临泉河,故名临泉县,属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1939年)改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3月,临泉、泉南、泉阳县和临泉市撤销,恢复旧临泉县界(包括今界首市颍河、阜南县段营乡和方集、王堰2镇),成立新的临泉县,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阜阳专区。1952年起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71年起属安徽省阜阳地区。1996年起属安徽省阜阳市。[2]

中文名

临泉县

外文名

Linquan county

别名

沈子、寝县、鲖阳、固始

地区生产总值

433.5亿元(2021年)[3]

下辖地区

21个乡镇、5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南北共建产业园、406个村(社区)、2个乡

主要民族

汉族

邮政编码

236400

地理位置

安徽省西北边界

火车站

临泉站

汽车站

临泉新客运站[4]

坐标

东经114°52”-115°31’00”、北纬32°34’49” -33°9’24”[5]

气候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面积

1839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

户籍人口231.3万(常住人口164.9万,2021年)[1]

行政区类别

人均生产总值

26286元(2021年)[3]

政府驻地

城关街道

电话区号

0558

著名景点

沈子国遗址、鲖阳古郡、刘邓大军汇合留念碑

机场

阜阳机场

方言

中原官话郑曹片

车牌代码

皖K

行政区划代码

341221

所属地区

安徽省阜阳市

建制沿革

临泉县 安徽阜阳市辖县

春秋沈子国,战国称寝或沈,为楚寝丘邑,治所在今县城西古城。秦始皇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置寝县,属楚郡(后析置陈郡属之)。

汉改为县(王莽改曰闰治)。同时在西部置鲖阳县,治所在今鲖城镇。均属汝南郡。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将县赐李通更名固始侯国。永平六年(公元63年)改鲖阳县为鲖阳侯国。永建元年(126年),封刘显为阜阳侯,置阜阳侯国,至永兴元年(153年)废。

三国魏改置鲖阳、固始两县,属汝南郡。西晋仍鲖阳、固始两县,属汝阴郡。东晋咸康二年(336年),鲖阳、固始两县并入新蔡县,后复立,属新蔡郡。

南北朝时初属宋后入魏,梁大通二年(528年)入梁,太清末复入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改固始置财州,北齐废财州、鲖阳县,置褒信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褒信县置沈州,把原褒信县地分置鲖阳、沈丘两县,隶属沈州。十六年,州治移往项城,沈丘县属颍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在今县东南部增置高塘县,六年废,入汝阴县。贞观元年(627年)废鲖阳、沈丘两县,并入汝阴县。神龙二年(706年)分汝阴复置沈丘县仍属颍州。

宋属顺昌府。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明军夺取颍州,元将扩廓帖木儿挟军民北逃。

明初废沈丘县入凤阳府颍州。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颍州升为府,设阜阳县,即为阜阳西乡之地。在驿口桥(今老集)设府同知(俗称“二府”),在沈丘集(今县城)设巡检司。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9月,析阜阳县西乡北起颍河,南至洪河,纵以茶棚大路、龙王堂、栗头店、五坑集、欧庙集、会龙集、九龙沟以西设立新县,因县城濒临泉河,故名临泉县,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六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7年-1949年)分置临泉、泉南、泉阳3县和临泉市,统规豫皖苏区四地委、四专属所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将临泉、泉南、泉阳3县和临泉市撤销,恢复旧临泉县界,成立新的临泉县。

1952年起属安徽省阜阳专区。

1971年起临泉县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1996年起属安徽省阜阳市。

2020年4月,临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临泉县下辖5个街道、21个镇、2个乡。[6]

区划详情

5个街道:城关街道、邢塘街道、田桥街道、城东街道、城南街道。

21个镇:杨桥镇、鲖城镇、谭棚镇、老集镇、滑集镇、吕寨镇、单桥镇、长官镇、宋集镇、张新镇、艾亭镇、陈集镇、韦寨镇、迎仙镇、瓦店镇、姜寨镇、庙岔镇、黄岭镇、白庙镇、关庙镇、高塘镇。

2个乡:土陂乡、陶老乡。[6]

自然环境

临泉县位于黄淮平原的西南端,安徽省的西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4°50′~115°31′,北纬32°35′~33°09′之间。东、东北、东南分别与颍州区、颍泉区、阜南县相邻,西、西北、西南分别与河南省的平舆县、项城市、新蔡县接壤,南与河南省的淮滨县隔洪河相望,北靠界首市和河南省的沈丘县。县境东西最宽62公里,南北最长68公里,总面积1839平方公里。[7]

地形地貌

临泉县位于淮北冲积平原西南部,海拔31~40米,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地貌类型有河间平地和河漫滩两类。河间平地是临泉县主要的地貌单元,分布于广大的河间地区,地势平坦开阔,由第四纪上更新世河流堆积的青黄杂色亚粘土组成。河漫滩分布于洪河、泉河两侧,低于河间平地2~5米,宽约1公里,地面平坦,微向河床倾斜,由第四纪全新世黄泛堆积的棕红色亚粘土、亚砂土及棕黄-浅黄色亚砂土、粉砂组成。[7]

气候条件

临泉县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又接近北亚热带气候区,是两种气候的缓冲地带,年平均气温15.7℃。季风气候特点明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总降雨量适中,无霜期长。但因处在两种气候的缓冲区,天气变化无常,低温、连阴雨、旱、涝、冰雹、霜冻和大风等自然灾害时有出现,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7]

水文特征

临泉县境内有泉河、润河、谷河、洪河四大水系,四大天然河道并列东流,临艾河、界南河两条人工河道贯穿南北。境内沟河纵横,排水系统健全。

泉河水系:汾泉河是淮河二级支流,发源于河南省郾城县召陵岗,泥河口(沈邱县洪山庙)以上称汾河,泥河口以下称泉河。干流经河南省郾城县、商水县、项城市、沈丘县和安徽省临泉县、界首市、阜阳市,于阜阳市三里湾入颍河。总流域面积5222km²,其中临泉县境内长54.7km,流域面积879.6km²。流域范围包括关庙、鲖城、白庙、黄岭、韦寨、田桥、城关、单桥、谭棚等9个乡镇(街道)及工业园区和庙岔、姜寨、瓦店、杨桥、长官、高塘等6个乡镇的一部分。泉河主要支流有流鞍河、涎河。

润河水系:润河水系位于临泉县东南部,地势平坦,西高东低,沿河地势低洼。沿润河平波洼地共涉及宋集、高塘、老集、土陂四个乡镇。润河是我县的天然河道之一,发源于临泉县迎仙镇刘寨,经宋集镇杨小街、高塘镇范集,于老集镇北入界南新河,向下入阜南县境。河道全长174km,总流域面积1293.8km²。我县境内长34km,流域面积395.1km²。

谷河水系:谷河发源于姜寨集南小朱庄,东南过桥口入河南省新蔡县,过土桥到王老庄又入临泉县境内。过焦桥闸到冢子湾,北纳双港沟,南流经谢新桥、谢老桥,再东南经兴隆桥、魏堰桥,东流经高堰桥到赵桥入阜南县境,在阜南中岗入蒙河。全长112km,总流域面积846km²,境内长47.5km,流域面积416.1km²。

洪河水系:洪河又叫洪汝河。洪汝河流域北毗泉河,南邻淮河干流,西接长江流域唐白河水系,发源于河南省伏牛山区,为淮河北岸的主要支流之一。水系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两省13县(市),在王家坝附近入淮河。全长297km,总流域面积12380km²,境内长10.69km,流域面积148km²。[7]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临泉县土地总面积183878.34公顷,其中农用地139422.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82%;建设用地42010.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85%;未利用地2445.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3%。

农用地:临泉县耕地120451.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51%;园地531.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9%;林地4176.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7%;其他农用地14264.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6%。

建设用地:临泉县建设用地总面积42010.19公顷,其中,城镇用地4951.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9%;农村居民点35125.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10%;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1695.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2%。

未利用地:临泉县未利用地2445.27公顷,其中,河流水面2295.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内陆滩涂81.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4%。

矿产资源

临泉县境内有多种矿藏资源,包括金属矿产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金属矿产资源主要为铁矿,已发现具备成矿条件的铁矿床共2处,埋藏深度1511-1556米,分别位于油店桥村和陶老乡,二者均处在调查评价阶段。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为粘土矿,已探明粘土资源储量2191.86万吨。

植物资源

临泉县境内主要林木有杨树、泡桐、刺槐、柳树、枫杨、楸树、臭椿、国槐、枣树、苦楝、栾树、法梧、雪松等60余种,花卉120余种,药用植物80余种,其他野生植物110余种。目前全县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共608株,其中一级保护古树10株,二级保护古树10株,三级保护古树588株。

动物资源

临泉县境内动物包含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等。其中兽类统计共有5目8科15种,分别为兔形目1科1种、啮齿目2科9种、食虫目2科2种、食肉目2科2种和翼手目1科1种。鸟类统计共有14目36科110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白琵鹭、普通鵟、白尾鹞等,安徽省Ⅰ级保护动物有大杜鹃、四声杜鹃、灰头啄木鸟等,安徽省Ⅱ级保护动物有环颈雉、红尾伯劳、棕背伯劳等。两栖爬行类统计共有3目6科13种,其中两栖纲动物1目3科7种,爬行纲动物2目3科6种。[8]

人口

人口

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 164.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9万人。[3]

民族

截至2016年,主体民族为汉族,回民在临泉县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有6468人。此外,临泉县还有满族、蒙古族、苗族、傣族、彝族、达斡尔族、黎族、壮族、白族、高山族、景颇族、土家族、布依族、瓦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共190人。[9]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梁永勤

县委副书记

江利国、刘克俭[10]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魏艾

副主任

曹丽芳、尚虎林、杨世洲、韦少华[10]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江利国

副县长

尹建华、叶战伟、符国风、段保卫、黄敦、翟奇、方元朝、蔡淑娜[10]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于群

副主席

杨允、肖大鹏、顾立、张怀军、孟丽萍[10]

经济

2021年,临泉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大关,达43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9亿元,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106.6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230亿元,增长9.8%。二产中,工业增加值69.4亿元,增长9.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2.4:24.6:53.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286元,比上年增加2872元。

截至2021年底,临泉县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10867户,其中企业23765户、个体工商户8346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635户。

第一产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7.5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60.6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蔬菜播种面积37.4万亩,增加2.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06万吨,同比增长1.7%,其中,小麦产量67.3万吨,增长1.5%;园林水果产量6.6万吨,增长3.8%;蔬菜产量122.6万吨,增长6.5%。

全年肉类总产量12.8万吨,增长14.3%。禽蛋产量3.1万吨,下降6.2%。全年猪出栏89.6万头,增长21.0%;牛出栏4.6万头,增长3.5%;羊出栏89.6万头,增长11.8%。年末猪存栏48.5万头,增长9.7%;牛存栏7.4万头,增长5.2%;羊存栏32.1万头,增长6.5%;家禽存栏444.4万只,下降18.4%。

第二产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4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2.5亿元,同比增长7.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值46亿元,同比增长5.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累计实现产值增长15.9%;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增长6.5%;合资企业实现产值下降18.3%。从产品销售情况看,产品销售率95.7%,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0家,比上年增加14家,完成产值28.5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9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贸易和外经:全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4亿元,增长20.5%。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3.1亿元,增长31.7%。

限额以上企业,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34.53亿元,乡村零售额8.57亿元。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41.29亿元,餐饮收入1.8亿元。

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15.4亿元,增长43.7%;烟酒类1.3亿元,增长16.8%;服装鞋帽针纺织类5.5亿元,增长61.6%;日用品类2亿元,增长35.1%;五金、电料类2.1亿元,增长46.8%;家具类1.6亿元,增长32%;汽车类2.4亿元,增长27.8%。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7471万美元,增长25.2%。其中,出口额21806万美元,增长33.6%;进口额5666万美元,增长0.9%。当年实际利用外资3800万美元。

交通和邮电: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3.2亿元,比上年增长6.7%。2021年全年公路货物运输总量1959万吨,比上年减少133万吨;旅客运输总量137万人次,减少55万人次。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42.4亿吨公里,增加3.6亿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1.2亿人公里,减少0.2亿人公里。

截至2021年底,全县公路里程3589.354公里,增长0.85%。2021年末全县货运车辆4927辆,共计68602吨,车辆数比上年度增长0.6%,吨数比上年度增长1.7%。公交车由2020年末的27路增长到29路(包含乡镇公交车路数),年末实有公共营运汽车462辆,其中新能源汽车300辆,出租车536辆。

2021年,临泉县邮政业增加值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2%。快递业务收入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7.29%。全年公路货物运输总量1959万吨,比上年减少133万吨;旅客运输总量137万人次,减少55万人次。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42.35亿吨公里,增加3.6亿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1.23亿人公里,减少0.19亿人公里。

2021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5.4万户,比上年增加1.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7万户,比上年增加23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6.5万户,比上年增加8.7万户。

财政和金融:全县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5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分税种看,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1.3亿元,下降3.7%;非税收入完成8.2亿元,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亿元,下降8.3%。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亿元,下降25.3%;公共安全支出3亿元,增长1.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亿元,下降6.7%;农林水事务支出14.8亿元,下降1.3%。

202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07.1亿元,比年初增加53.8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62.6亿元,比年初增加69.3亿元,增长14.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65.8亿元,比年初增加74.4亿元,增长19.0%。其中,工业贷款40.2亿元,比年初增加5.4亿元,增长15.4%。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65.9%,比上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新增存贷比138.2%。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3%。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32.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2%,工业投资增长57.6%,工业技改项目投资增长42.2%。分产业看,一产完成投资下降29.7%;二产完成投资增长57.6%;三产完成投资增长11.8%。

全县在库项目30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42个。其中,计划总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项目182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1个;5000万元以下项目120个,较上年同期增加31个。本年新开工项目112个,较上年同期增加71个。

全年房地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5.1亿元,增长14.6%。本年施工面积699万平方米,增长0.5%;销售面积145万平方米,下降3.5%。本年商品房销售额89.9亿元,下降12.2%。其中,住宅销售额85.9亿元,下降4.5%。

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成功签约丰原集团、华美智能制造等百亿级项目,截止2022年6月,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3个,总投资480.63亿元。粮食物流和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华本康业药业年产10000吨中药材产品建设项目、雄德新材料年产50000吨仿粘类及纳米类智能化生产线项目等项目开工建设,天邦500万头生猪屠宰深加工项目试投产,县妇幼保健院、华源医院投入使用,S417(原S237)临泉泉河大桥及接线工程、S254(原S328)杨桥泉河大桥及接线工程建成通车。[11]

交通

十三五”期间,临泉县整合资金59.26亿元,建设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3436.4公里,其中国省干线125.4公里,农村公路3311公里,境内现有3条国道,10条省道。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100%,自然村通硬化路率100%。全县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客车通达率100%,县城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率100%。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AAAA级。2017年,临泉县被评为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2019年临泉入选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阜新高速公路东起阜阳四十铺互通立交,西至临泉县廖庄,接河南新蔡至化庄高速公路,是合淮阜高速公路向河南省方向的延续。境内长度25.52公里,途经临泉县土陂、老集、宋集、陈集等乡镇,在老集和宋集设置了两个进出口和一个服务区,结束了临泉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合肥至周口高速公路颍上(南照)至临泉(皖豫界)途径临泉县9个乡镇(街道),境内57.464公里,计划2025年建成通车。

铁路

郑阜高铁,在临泉县设临泉站。临泉站位于临泉县城东、杨桥镇西,距临泉县城区10公里左右。2016年上半年,郑州至阜阳高铁初步设计方案,正式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和河南、安徽两省政府的批复。郑阜高铁阜阳段全长64公里,经界首、临泉、颍州3个县市区,设界首南、临泉、阜阳西3个车站,其中界首南、临泉两个车站为新建车站。2019年12月1日,郑阜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临泉正式进入高铁时代。[12]

社会

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44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04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8元,增长11.6%。

2021年末共有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46个、床位8781张。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万人,其中参保离退休人员1.1万人,参保职工3.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2.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0.9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4.7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76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8481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底,临泉县有幼儿园425所,专任教师3678人,在园幼儿6.4万人;小学281所,专任教师8192人,在校生15.7万人;初中69所,专任教师4559人,在校生7.6万人;高中8所,专任教师2152人,在校生3.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所,专任教师900人,在校学生1.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41人,在校学生400余人。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18.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2.13%。

科学事业

2017年,印遇龙院士和临泉县签订牛羊家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共建协议,共建合肥工业大学-临泉产业创新平台。2019年,成立临泉县人才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入驻博士后工作站等单位9家。皖西北综合试验站成功申报安徽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与中科院上海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展开合作。2020年与赵春江院士签订“乡村振兴”共建的协议。截止到2021年,临泉县有高新技术企业29家,市级研发平台56家,省级研发平台9家。

2021年全年授权发明专利111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7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68件。

文化事业

截止2021年末,临泉县共有影剧院4个,公共图书馆1个,规划馆1个,科技馆1个,党史馆1家,博物馆1家,辅仁书院等文化活动场所7个。公共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3.44万余册,电子图书40万册,每年订购报纸70余种,期刊150余种。

医疗卫生

2021年末有医疗机构584个,医疗机构床位数9760个,卫生机构技术人员815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248人。全年医疗卫生支出5.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3%。

资源环境

截至2021年,临泉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20.75%,绿化率24.99%,活立木蓄积量190万立方米。2019年临泉被省林业局授予森林城市称号。

2021年,全县PM2.5均值46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52微克/立方米)下降11.5%,完成了上级下达的47微克/立方米的目标仼务。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35吨,氨氮排放量75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762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507吨,颗粒物排放量618吨。空气优良天数287天,空气质量优良率78.8%。2021年已建成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20座,工业污水处理厂3座,垃圾处理站2个。

安全生产

临泉县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和企业主体责任,稳步推进“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合用场所自建房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整改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安全隐患3.2万处,实现全县中小学安全管理“四个100%”目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为近年最低。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政府系统应急值班制度。扎实推进自然灾害类风险普查,完成基础调查数据8578条。[2]

旅游

老丘堆

老丘堆位于临泉县西1千米流鞍河南岸。又名沈子墓,长50余米,宽20余米,高10余米。相传聃(丹)季载受封于沈,身后掩埋于此。但据考古学家认定,迹里是新故事石器时代的文明遗址,由于此处遍地是陶制器皿碎片和残断的石器,出产东西。出土有石斧、石锛、石箭头、石刀、陶方鼎、陶纺轮等,还有骨刀、骨针、骨箭头、骨鱼叉等。老丘堆本来很大,因处于流鞍河岸边,长时间遭到暴雨冲刷和农人深翻垦植,相当小了。这里地势较高,地上枯燥,前有大平原,后临流鞍河,是原始社会的一个村子。已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维护单元。

费子街遗址

费子街遗址位于临泉县在涎河汇入泉河西岸的杨桥集费子街村。凌驾河床3米,长300米,宽150米,四周环水,中心有河道冲击构成的一条大沟。在这里采集有石锛、陶网坠、陶纺轮等古代文物。属大汶口文明晚期、龙山文明早期的遗址。

岗上遗址

岗上遗址位于临泉县黄岭集东北1千米处的岗上村头。长800米,宽200米,高3米。南部和西部是断层,断层处表露出有烧土层和遗址层。出土有蚌镰、骨镞、骨针、骨镖、石镞、石斧、陶纺轮、陶罐、獐牙、鹿角等很多遗物,属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在上述三处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然则没有发现青铜器,标明那时社会尚处于氏族公社会期间,还没有进入奴隶制社会。人类曾经过着久居的生涯。打鱼用的网坠、佃猎用的箭头,则标明渔猎东西的提高和生产力的进步,这只要在氏族社会的晚期才干呈现,阐明母系氏族公社会已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社会的分工大致是:农业出产、渔猎为男人所担任;制陶、豢养牲畜、纺织缝纫是女子的工作;大哥的人担任指点、教授经历,并做些简便事务;孩子们从事辅佐性劳动。全体氏族成员人人都要劳动,产物明显把握在父系家长手中,但仍为氏族成员所共享,还没有发生盘剥和私有制。

沈子国古城

沈子国古城位于临泉县西500米处的古城址。这里北依泉河,南临流鞍,地垫很高,瓦砾遍地,地下文物埋藏丰厚,城郭规划雄伟,轮澄清晰,确有一派古城堡的气候。早在西周初年,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聃季载被封于沈地,在此树立了沈子国,这以后,聃季载的子孙们在此繁衍生息。

鲖阳古郡

鲖阳古郡位于临泉县鲖城镇北郊,因面对鲖水之阳而得名。这里地垫很高,陶片瓦砾俯拾皆是,城池规划明晰。在此出土有很多的古代文物,如陶壶、陶鼎、铜镜、石馨及战国时楚国的黄金钱币郢爰(yǐngyuán)等。鲖阳早在两汉、魏、晋时就曾两次设郡。一次在南朝封宋永初元年(420年)元月,刘裕废东晋称帝,改国号宋,将新蔡郡设在鲖阳。30年后,又将郡移至汝南。另一次在南朝宋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萧道成废宋,改号齐,将新蔡郡改为北新蔡郡,仍设在鲖阳。

毕卓墓

毕卓墓位于临泉县鲖城镇1千米处,高4米,周长80余米,雄伟威严。墓内分为正室、后室、西室、东室。全为青砖构造,墓砖上刻有鸟斑纹。毕卓为晋朝鲖阳人,曾任吏部郎。因嗜酒如命,醉盗领家酿酒而传笑古今。1958年,本地群众掘墓取砖,曾挖出很多五铢铜钱和一只酒壶,及一“吉人夫人”的砖刻。

长官清真寺

长官清真寺位于临泉县长官集南首。建于明代万历(1573)年间,已有420余年前史,那时作为长官店回民礼拜场合。大门楼吊挂一横匾,上书“古清真寺”;二门楼横匾“率由理门”;北课堂匾额“主敬存诚”;大殿明柱上有春联:“仔细主无影形凭万物作证;参造化非高远独一理在心”。1983年县当局拨专款又重建大殿6间,南课堂6间,北课堂5间及大门楼和二门楼,使清真寺相貌面目一新。

肘阁抬阁

“肘阁”、“抬阁”,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肘阁源于驮阁,抬阁源于肘阁,明朝中期临泉杨桥、长官就有肘阁、抬阁团队演出,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临泉的肘阁、抬阁演出的节目较多,技巧与难度并重,流传保留的肘阁节目有:《刘全进瓜》、《孙悟空盗桃》、《天女散花》、《秦香连》、《困同台》、《吴凤岭 》、《戏牡丹》。抬歌节目有:《回荆州》、《 游 西 湖 》、《怒打镇关西》、《哪叱闹海》、《二乔比美》等。

建国后,临泉的肘阁、抬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活动区域从本乡镇及附近地方,辐射到周边县境,阜阳市、阜南县、界首市及河南省新蔡县、淮滨、平舆、商丘等地。演出团队从2个增加到 8 个,演员由100人增加到近1000人。

古木

千年银杏树

千年银杏树位于临泉县城西事迹子处。银杏树、古城址、老丘堆并称为临泉三大事迹。树高30余米,胸围8米。九棱十八丫、本十二枝杈,已有两千多年的树龄,至今仍枝叶茂盛,挺拔苍劲,银果累累。凸起地上的根部,天然构成的各类造型,如雄狮巨龙,如跃虎奔马,千姿百态,听凭想象。个中,在一根木上可见一明晰的马蹄印,邻近根木上又有一个足迹。传说,为明末农人起义师领袖李闯王攻击北京时,在此倚树稍息留下的。据林业任务者考据,离城市这么近,又这么大,这么古的银杏树,为全国第一。此树已列为省重点文物维护树木。

老枸桔树

老枸桔树位于临泉县鲖城镇古鲖阳城遗址处。相传为元朝末年上将察罕铁木尔在鲖阳城建花圃时所植,至今已有660余年的前史。其树固然不大,但经年已久。高3米多,上部骨干老死之后再抽新干,新干身后又发新干,五代树干残枝记忆犹新,可见其陈旧之甚。而今所发新枝,仍绿叶茵茵,并后果数枚。每年都有很多慕名者来此欣赏一番。

革命遗址

育才阁

育才阁位于临泉县长官集中间的涎河南岸。是革命烈士张蕴华于1929年任长官小黉舍长时所建。那时,他组织有学生会、穷汉会、夜校等,提出“扒寺院,打神像,兴私塾”的标语,率领学生、教员和穷汉先后扒失落7座寺院,建成育才阁后,他在大门上写一别春联:“竖起两根硬骨头;誓与土劣拼死命”。在二门上写一副春联:“有什么思维说什么话;做一番事业尽一番心”。育才阁有上、中、下三层,共16间。第一、二层为教室,第三层仅一间,仿意大利式修建。从全体看,既美观而又严整,既俭朴而又调和。

魏野畴烈士陵寝

魏野畴烈士陵寝位于临泉县老集东首界南河东岸。魏野畴原为中共皖北特委书记,1928年4月9日依据中心“八·七”会议精力,组织和发起了有名的阜阳“四·九”起义。但因为预备任务不成熟,起义归于掉败。魏野畴率部撤离阜阳,星夜兼程向西南转移,路过老集时被仇敌杀戮于界雕南河畔。1988年,县当局辟地在魏野畴牲处建造陵寝。陵寝分两局部,前面为陵寝景色区,遍植松柏、花圊。后面为烈士坟场,墓前立有墓碑。陵寝大门两帝旁有“四·九举义旗名垂千古;皖北洒碧血光照后人”的春联。

刘邓大军汇合留念碑

刘邓大军汇合留念碑位于临泉县在韦寨中黉舍园内。1947年8月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出,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计谋防护转为计谋抨击的序幕。在大别出施行计谋再睁开时期,刘伯承司令员带领的后方批示所于12月转出大别出,来莅临泉的韩老家。1948年2月24日,邓小平政委带领的前方批示所自负别出转出,来到韦寨,与刘伯承带领的后方批示地点辨别75天后成功汇合。1991年县当局拨款在此立碑留念。

风景名胜

鹭鸟洲省级湿地公园,“鹭鸟洲”湿地公园获批省级湿地公园(试点),是临泉县“4321”重点林业工程,占地面积215300平方米,水体面积63733平方米,总投资约2000万元。公园内的观鸟塔、木栈桥、亲水平台、观景道路、迷你果园、花语回廊、湿地野营地、农耕体验园等景点已修建完成,是亲水、亲鸟、不扰鸟的自然景观。

著名人物

季载,西周初期人,周文王第十个儿子。他受周成王之封,在今临泉县古城子建立了沈子国,子孙以地为氏。由于他办事认真,善动脑筋处理各种难事,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政绩,使周朝的农业水利也赢得了天下老百姓的敬佩。

姜子牙,吕氏,姓姜名尚,字子牙,又称太公望,西周开国的功臣。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兼军事家。姜尚在治理自己的封国时,顺应民俗,革除陋习,大力发展工商渔盐事业,人民都归顺到齐国,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他著有兵书《六韬》。

沈郢,东周是时人,是聃季载的后代。他高洁的品格很受后世之人敬佩。

养由基,春秋楚;(今属地该县杨桥)人,有“神箭手”之称。“百步穿杨”说的就是他的故事。

毕卓,字茂世,晋朝鲖阳(今鲖城)人,少年时豁达豪放,很有才华。当上了行止秉正、统帅有方的温峤将军的平南长史,协助温峤做了很多有益之事,直至死去。国画大师齐白石曾有《毕卓盗酒》画作,并题:“宰相归田,囊中无钱。宁可为盗,不肯伤廉。”[13]

韦仲魁,字象时,清朝首光年间迎仙店北仁和寨人。武解元,26岁时录为武进士。18岁时进京应方试,随后从军,因带领军队在云贵一带战绩卓著,极受清廷赞赏,被授为“云贵协镇孝督”要职。后因胞弟在家乡勾结土匪而受到牵连,清廷派人追查,他含冤自杀。当地百姓在昆明城西山脚下为他建庙碑,作为纪念。

连登榜,清咸丰年间鲖城镇东南连庄人。他原为教书先生,为人耿直,富有民族气节。鸦片战争后,领导当地农民组成起义军,与清廷官吏斗争。[14]

张蕴华,该县长官镇人。他自幼天资聪敏,勤学好问,性格刚强,体贴穷人,富有正义感。他1917年县高小毕业后,考入阜阳省立第六中学。受到了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参与组织五四运动,声讨军阀摧残教育、屠杀受国学生罪行等活动。[15]

吕霞光,该县吕寨旅居法国的著名画家、古董鉴赏家、收藏家。[16]

李文汉,该县长官铁佛人。他毕业于上海美专。20岁即获蔡孑民画奖金。1965年至1968年;连续四年荣获“中日书法交流展”的特别奖。李文汉曾多次返回故乡,来往于海峡两岸,促进文化事业交流,促进台湾的早日回归。[17]

荣誉

2021年12月,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8年,临泉县获评“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18]

2018年12月,临泉县入选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19]

2019年,临泉县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年1月,临泉县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

2019年2月2日,临泉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9年11月,临泉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50。

2020年3月,入选“2019年安徽县域经济总量20强”。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县城”称号。

2021年,临泉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农业全产业链(肉牛肉羊产业)典型县。

2021年5月,临泉县杂技入选国务院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1月,临泉县获评“安徽省质量强县”。

2021年11月3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8]

地方特产

黄岭大葱

临泉黄岭一带,盛产大葱,名经霜葱,叶青肉厚,茎长白嫩,茎部外有淡紫色薄皮相护,耐严寒,抗霜冻,愈寒而愈肥,久藏而不烂坏。常食能体格健美,延年益寿。黄岭大葱主要用于调味,气香四溢,可壮食欲,助消化,和脾胃,提精神。黄岭镇大葱种植历史悠久,

牛庄穿心莲

穿心莲茎方节显,绿色枝叶均对生,质脆易啐味极苦,全棵入药,清热解毒,消除肠道疾病,可以制穿心莲片剂,也可以提取穿心莲内脂制针剂,穿心莲杆子也可以加入各种饲料中,预防肠道等疾病。

韦寨“三粉”

“三粉”即“粉面、粉皮、粉条”,韦寨地区加工三粉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韦寨因盛产粉条而被誉为“三粉之都”。其年产量最高时可达数千吨。

韦寨地区一产的粉丝是纯红芋粉,因色泽白亮,柔韧耐煮,口感爽滑而受到消费者青睐,产品热销全国各地。

流鞍河大闸蟹

临泉县流鞍河400公顷水面已全部开发养蟹,河蟹当年平均个体重150克以上,最大个体达到500克。流鞍河所产的成蟹个大、色好、蟹黄多、无污染。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